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_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 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 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 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 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 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
__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历史活动 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 着的群众”。
这两种观点集中反映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 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1.民本论,唯意志论,宿命论 2.唯心史观两个主要缺陷
(1)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 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 程相一致的。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 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 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群众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的 是社会 物质财 富的创 造者
丰收图
人民群众的作用
编钟
人民 群众是 社会精 神财富 的创造 者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是 实现社 会变革 的决定 力量
秋收起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 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综合的 有机系统。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之一,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 影响。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 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 料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 有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 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四)现实意义:
1、确立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最高标准——生产力标 准;
2、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重要理论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什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什么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
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 (1)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非基本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
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在生产力;
1、阶级的产生 阶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同时又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2、阶级的实质: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团,由 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 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根源乃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它的历史 作用在于它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③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总体概况本部分主要围绕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三大问题展开论述。

(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所组成的综合的有机系统.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迁徙、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

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2、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唯物史观认为,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3、并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唯心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或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看成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是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各要素中的决定性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8.1)--第三章第8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8.1)--第三章第8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国际歌中这些熟悉的歌词伴随激昂的旋律,表达了一个极其深刻而又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的对立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是在社会认识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

因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故被称为英雄史观。

英雄史观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1)是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进程。

19世纪末德国尼采:“超人”的权力和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群众“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梁启超英雄史观的第二种表现宿命论或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

柏拉图认为: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这主要是从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上进行考察的。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哲学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一,存在和思维,何者为世界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列宁 马克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定义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也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地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鱼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3.运动 静止 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3.时间 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至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0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0章

历史活动和群众队伍: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历史活动的深入程度是不同的, 因而群众的组织程度也是不同的。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不仅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而且 群众的历史作用也越来越大。 历史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同时是群众积极性不断提 高的过程。 群众作用的发挥和群众积极性的增强, 既依赖于历 史发展的状况,也依赖于群众发动、 组织的状况。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相互关系,主要包含着这 样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这四者之间依次递进和内在需要的关系。 另一方面是领袖、政党对阶级、群众的代表、依靠和 服从的关系。
要把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看作一 个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运用 于具体工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受一定的社会历条 件的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大体上可以 区分为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
经济条件。广义上讲,经济条件作为人民群众 历史活动最基本的制约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两方面。
政治条件。社会的政治条件包括广泛的内容, 其中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同人民群众的 历史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总结:
总之,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 盾运动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性活 动的结果。正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的 实践活动创造着历史, 推动着社会前 进,并最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 程。
历史活动的发展与群众队伍的变化是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三讲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三部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谢谢观看
————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有效途径和手段 经济 政治 文化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强大杠杆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哲原理第三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内容 目录
01
社会基本矛盾的动力
0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更替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联系 两种类型的生产关系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
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第三章
人类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体系
8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A. 以 社 会意 识 决定社 会 存 A.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在 为 前 提 , 把 社 会历 史 看 意识 成是精神发展史 B. 没 有 考究 人 们活动 思 想 B.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 动 机 背 后的 物 质 动因 和 经 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 济根源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 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 C. 否 认 社会 历 史的客 观 规 律,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 律 , 否 认人 民 群 众在 社 会 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9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经济状况: 德国 社会意识: 德国
落后于 先进于
法国 法国
落后于 先进于
英国 英国
第二,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质的方面
社会意识 的反作用 量的方面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 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 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决定 唯心 史观 唯物 史观
社会存在
决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课件

社会治理的实践成果需要得到 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只有 得到人民支持的社会治理才能 持久和稳定。
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创新的实践
社会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的重要动力,而人民群众是社会
创新的主体和实践者。
人民群众在社会创新中发挥着创 造力和想象力,能够突破传统思 维和框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创新的实践成 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 义,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活动创 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02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推动社会进步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生产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还创造了丰富的精 神文化成果,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量。Leabharlann 杰出人物通过自身的智慧、才能 和努力,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也不可忽视,每个人的选择和 行动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微妙
的影响。
04
人民群众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集体劳动和协作,实现共同富裕和全 面发展的目标。
历史性
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地位随着社会历史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实践性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 力。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决定历史发展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 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决定了 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 是推动阶级斗争和社会变
革的主要力量。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概论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概论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上层建筑 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 行政制度、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 建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 现实的力量,影响和制约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循环 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 整个社会由低级走向高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具有极为 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
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 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 步的最高标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可分为: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 的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 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
教、哲学等。
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 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 求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 要求时,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就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着一致和平衡。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 平衡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九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十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九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十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人的需要与自然的矛 盾引起的。人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满足自身 的需要。正是人的需要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成为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人的需要与劳动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人的需要与自然的矛盾, 人的需要不仅向劳 动转化, 与此同时, 劳动也向人的需要转化。需要 和劳动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便构成了生 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由于人的需要总是在与劳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增长和 扩大, 因而人类劳动的内在动力必然是持久的、永恒 的。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标准, 还应当对“ 生产力发展”本身作出正确的理解。具体说来, 应主要 把握两个统一:
首先, 生 产力发展是 经济发展与 人的发展的 统一。
其次, 生 产力发展是 发展水平与 发展速度的 统一。
总结

确立生产力标准, 对于研究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有着 重要的意义。一方面, 它使社会历史评价有了更为科 学的基础。另一方面, 它为我们实际推进社会发展提 供了正确的出发点。
生产力标准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 原因在于:

第一, 生产力的发展 是实现社会发展各种目 标的前提条件。 第二, 生产力的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第三, 生产力的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志。
解析
1.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准, 但不 是唯一标准。在具体评价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时, 应 当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标准之间的关系, 将每种标准 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用生产力标准评价社会发展 进步时, 必须注意生产关系。因为既然以是否有利于 生产力的发展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那就不能仅看生产 力水平的高低, 更要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合 程度。同时, 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总是通过生产 关系才能实现。只有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保证生产 力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劳动者, 使生产力发展真正 有助于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和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和其发展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决定
决定
生产
生产 经济

关系 基础
反作用
反作用
上层 建筑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和 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和 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和 其发展规律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 适合 建筑
经济 基础
适合
生产力
上层建筑 不适合
经济基础
上层 适合 建筑
经济 不适合 基础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和 其发展规律
促进 作用
阻碍 作用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1)基本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 革的要求。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和 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 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 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 教、哲学、科学等。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和 其发展规律
(2)客观要求: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 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 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1分,共30分)1.A2.A3.B4.B5.D6.B7.A8.A9.B 10.D 11.C 12.C 13.A 14.B 15.D 16.D 17.A 18.C 19.C20.D 21.B 22.B 23.C 24.B 25.A 26.B 27.D 28.D 29.D 30.C二、多项选择题(10×1分,共10分)1.ACE2.ABCDE3.ACD4.ABDE5.ABC6.ABCD7.ABCDE8.ABD9.BC10.ABD三、名词解释(3×5分,共15分)1.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2.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四、辨析题(4×4分,共16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马克思基本原理(题目+答案)

马克思基本原理(题目+答案)

(考试题型:基本知识简述、经典著作理解、现实问题分析)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2.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l9 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物质的本原。

2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什么是物质?其基本属性是什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5.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圣才出品】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圣才出品】

第10章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1 复习笔记一、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1.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对立(1)英雄史观①含义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

②主要形式a.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历史上少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的思想智慧、品格才能、愿望意志等,是决定社会发展进程的最终原因,人民群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因素,是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

b.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认为历史是由某种客观的、神秘的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等决定的。

少数英雄人物充当着这种客观精神力量的体现者和执行者,人民群众只能完全听从这种精神力量及其代理人的支配。

③历史根源a.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以及阶级对立的出现,劳动群众长期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他们的才能和创造力遭到严重的束缚和摧残。

b.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将人与人之间地位、才能等社会的、历史的差别说成是永恒的、自然的差别,极力贬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历史中的作用,从而贬低劳动群众的历史作用。

④认识论根源a.历史的必然性总是深藏于内,历史的偶然性则显露于外。

b.历史活动直接的主观动机总是与个别人物相联系,而这种主观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却是间接的和隐而不显的。

c.体现历史必然性的人民群众的作用,往往会被遮蔽、忽视,而引人注目的则是给某些具体历史事件、历史情节打上特殊印记的少数历史人物。

(2)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①含义群众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②理论原则a.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

b.历史唯物主义从整体的历史过程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

c.历史唯物主义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上考察人的历史活动的作用。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活动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①从量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

②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说来,它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
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总和,其中包括体
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是人 民群众的主体部分。相对于个别人物而言,
人民群众通常是指在历史上未留下姓名、在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未打下明显的个人意志
印记的人们。
从量的规定性看,它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
从质的方面看,它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 推动作用的人。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指一 切起进步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其中 包括一定历史时期之内的某些剥削阶级。不管
制度的斗争。
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每一次社会变革,
都留下了劳动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记录,是 奴隶们的英勇斗争冲垮了奴隶主的反动统治, 为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农 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使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为
资本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无产阶级反对
资产阶级的斗争,为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 会主义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听从这些神秘力量的支配和英雄人物的摆布。
例如,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儒家的 “天命论”和宣扬封建皇帝是“真龙天子” 等, 就归属于这种观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认为,历史发展是“绝对观念”的体现,是由
一种客 观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的产物,
是精神力量主宰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理论表面
上看来把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的作用都否认了, 但实际上仍是一种英雄史观。这是一种客观唯
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 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资料 生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 历史,因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 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
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坚定地认为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和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 用。这两个特征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社
偶然情节显露于外,就如庞大的乐队深处乐池, 乐队指挥立于前台一样,这就很容易使人们停留 在历史的表面,产生一种错觉,即只看到杰出人 物的活动,而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人民群众的力量,
把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
英雄史观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力还不够
发达,大多数人从事生产劳动,少数人从事政
治统治,垄断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在私有制的
孟子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 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一)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树立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文明的发展,都是
社会的主体——人活动的结果。离开了人
的活动,社会历史范围内的一切就无从谈 起。那么,在历史活动中,究竟谁是社会 发展的决定力量呢?在这个问题上,历来 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一切剥削阶级统治者的维护和支持。历代剥削阶
级为了维护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和统治,总是
对历史发展的真相作种种歪曲的宣传,百般吹捧 他们的领袖人物和政治代表,极力贬低人民群众 的历史作用。这就是英雄史观的产生由可能变为 现实,这是英雄史观得以产生并长期占据统治地
位的重要原因。
同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相反,历史唯
心主义的观点。
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神”用 “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
力;
农民和手工业者是
“神”用“铜”和“铁”
做 。 的,只能被人统治
英雄史观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根源 和阶级根源。
英雄史观的认识根源在于片面夸大英雄人物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它绝对化。社会历
史呈现出来的面貌,往往是必然过程深藏于内,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
存在的基本观点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在
历史上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少数英
雄人物创造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这
种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占统治地
位。
英雄史观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唯意志论认为,少数英雄豪杰的意志 能够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前 途。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 史”, “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 “心理之动进 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 以改观”。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 的创造者。
在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中, 劳动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肯定知识分子的作用,在任何意义 上都不能否定普通劳动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 广大普通劳动群众不仅为思想家、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
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且还对这些原料作了
历史条件如何变化,在任何时候,从事物质资
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都是人民群众
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最根
本的就在于他们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 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首先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 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 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
富的源泉。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的产生
和发展都根源于和依赖于广大劳动人民
的实践活动。历史上的科学家、思想家、
艺术家,对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有着不
可否认的重要贡献。
但是,他们的创造活动,一点也不
是指人民群众活动所遇到的一切现存的社会
要素的总和,它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条件。
从广义上讲,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两个方面。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 先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一最基本的历史条件,
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状况下,人们进行物质生
产的社会规模的大小、彼此之间联系的紧密程 度以及他们的创造作用大不相同。此外,同一 定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也制约着人们的 历史活动,不同的生产关系,给群众创造活动
活动的制约。
其次是政治条件。
政治条件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其中政治制度,
特别是国家制度与群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在 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所起的历史作用是
大不相同的。总的来说,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
广大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地位,从事 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遭受压抑和摧残,聪明才智得 不到应有的发挥。社会主义消灭了阶级对抗,人 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这就为充分发挥他们的
的物质生活资料,而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
人们首先获得生活资料,才可能从事政治的、科
学的和艺术的活动,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文明。
可见,没有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 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无从谈起。社会发展的 历史,首先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的历 史。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民群众,是推
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 创新的决定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变革,没 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都是不会成功
的;任何社会制度,没有人民群众的支
持,都是不会长久的。因此,人心的向
背体现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代表着
时代的精神,预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并不是 说人民群众能够随意地创造历史,他们创造 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的。制约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
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
最后是精神条件。
精神条件包括后人从前人所承继的传统以
及当时社会的科学文化。作为社会精神因素的精神条件。传统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东
西。进步的传统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起激励、
鼓舞的作用;落后的传统起压抑、束缚的作用。
初步的加工,甚至不少人还直接创造出精神 财富的珍品。
就是在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受到
严重压抑和摧残的阶级社会中,还是有许多伟
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来自社会下层, 或者本人原来就是体力劳动者。 例如,宋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明代药 物学家李时珍、英国发明高效率蒸汽机的瓦特、
电磁学家法拉第和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等等,
第五节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是有其内在动力与客观规律 的,而这种内在动力与客观规律正存在于 人的自觉活动之中。因此,要全面认识社 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必须进一步探讨社 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研究人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问题。
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
能离开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产实践,
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杰
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的作用,
在于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阶
级斗争、科学实验和艺术实践作出抽象
的或形象的反映、概括和升华。
例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本草纲目》,
就是李时珍等药物学家、医学家在总结人
民群众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的基础上
优良的传统则一定要继承和发扬。
科学文化在精神条件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水
平,特别是广大群众掌握科学文化的
程度,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
有着直接的影响。
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是群众创造能力高
低的精神标尺,二者是成正比的。在社会主义 社会里,科学文化对于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他 们的政治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也是极其重
英国的托马斯· 卡莱尔说,全世界的历 史所进行的一切,“实际上都是降生到这个 世界上来的伟大人物的思想的外在的物质的 结果,是他们的思想的实现和体现。这些伟 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在他们看来,世界的历史不过是伟大人物的
传记。
唯意志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唯意志论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
提供的可能性是很不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