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语言学教程[第六章语言与认知]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语言与认知
复习笔记
I.认知的定义
“认知”一词既可用于不同学科也可用于相关学科。在心理学中,“认知”是指个人的心理过程,即心智具有内部心理状态(比如信念、意志和意愿)。特别是在许多具象和抽象交织在一起时,如知识、技能和学习共同作用时,采用信息处理的方法可以理解心理过程。另外一种对“认知”的定义是指心理过程或知识的能力,包括意识、知觉、推理和判断等。
II.心理语言学的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对语言心理方面的研究,通常研究的是与语言行为相关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心理语言学的一个重点是研究能够使人理解和产出可理解句子的语法规则的无意识运用。心理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心理语言学同时也还关注语言是如何习得的以及语言在思维运用中所发挥的作用。Ⅲ.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指的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第一语言习得即一个人母语的学习和发展。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语言习得来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更好的理解语言的本质。对于第一语言习得的问题存在两种说法:行为主义方法和天赋论。
1.行为主义方法
语言是一个学习的行为,是一个通过学习形成习惯的过程。对语言学习的这种观点称作行为主义或行为主义观点。根据这种观点,孩子的语言习得是一个“刺激一反映一模仿一强化”的过程。个人的内部语言知识是其对所观察的语言事件进行结合的直接结果。
2.天赋理论
天赋论是说获取人类语言的能力是人类自身内在的机能之一,刚出生的婴儿就具备这种能力。
Ⅳ.语言的理解
1.发音理解
发音的理解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它通常依赖于听话者所处的语境。人们需要从整体上来理解意思,而不是孤立地将其分开。并不是单独去听每一个词。对发音的成功理解要求人们具有区分细小的发音差别的内在能力,以及适应语言听觉种类的能力。
2.词语的识别
词语的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远比处理发音复杂得多。词汇由于其在传达意义过程中的极端重要作用而在语言理解中居于核心地位。单词辨识是指对口头词语和书面词语的识别。
3.句子理解
语言的理解除了对发音、词汇意思的理解之外还包括对句子的理解。对句子理解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是存在歧义的词语使得句子难以理解。词语含有的信息越复杂,句子也就越难理解。第二是指影响处理时间的句子的语言结构。
4.语篇理解
文本是命题的网络,这些命题构成单个句子的语义解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出语篇的主要线索和思路并且推理出未出现在语篇中的背景和关系,这样的提炼和推理过程受读者短时记忆的时效的限制,也受论据在命题之间的互证方式和文本所表明的语言组织形式的指引。
V.语言的生成
语言的生成是指通过语言来创造和表达意义的过程。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1.词汇提取
词汇是经过几个处理步骤而计划成的。每个步骤产生一特定类型的表征,而且信息在各个表征之间通过激活的扩散而相互传递。第一个处理步骤叫做概念化,它决定着要表达何种概念。下一个步骤是选择能够和已确定的欲表达的概念相符合的词语。最后一个步骤是形态一音位编码,这个步骤开始于检索与被选择单词相对应的语素。
2.句子的生成
在句子的生成过程中,第一步也是概念准备,也就是要确定想说出的内容。一个全局的计划也是必需的。计划的每一部分必须精心准备以使表征层面和词汇概念相一致,也许这需要通过一些中间阶段。这种表征形成输入而进入到语言计划,在语言计划开始以后,才能产生出含有多个句子的话语。语言生成理论假定说话者计划是呈递增状态的,说话者只要一做出了对最初几个词汇概念的选择,它们就会启动语言计划,稍后在说的时候或者在话语成分轮换时再准备其余的话语。
3.书面语的生成
书面语的生成步骤和口头语的生成步骤很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一旦句法词汇单位和它的形态表征得到提取,必须要被检索和产生的形式是正字法拼写形式而不是音位形式。音位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就像在阅读时从印刷体获取意义中它起的作用一样。
Ⅵ.认知语言学
1.定义
认知语言学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
2.识解与操作
识解是一种用交替的方式对同一场景进行构想和描述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通过详细程度、不同的心理扫描、指向性、有利位置、图形一背景分离等加以实现的。识解操作是人类语言处理过程中概念化的过程,或者说,识解操作是理解语言表达方式所使用的基本心理过程和来源。
(1)注意力/突显
突显下的识解操作与我们关注突显事物所需注意力有关。在知觉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感知到情景部分。在认知中,我们把注意力关注于概念结构的激活。
(2)判断/对比
判断/对比识解操作与把一物比作另一物的判断相关。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是人类经验的基础。
(3)视点/观察者位置
认知语言学的另外一个识解操作为视点,我们以所处的位置来观察一个情景。视点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与观察情景的关系;其二,取决于情景的安排与观察者位置的关系。
3.范畴化
范畴化是人类基于经验的异同对经验进行分类的过程,是人类知识的产生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使人类能够把现在的经验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范畴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
(1)基本层次范畴
基本层次范畴是最能体现文化突显性、实现认知需求的范畴。基于这个层次,人类可以感知到“事物”的最大不同。
(2)上位范畴
上位范畴是最具概括性的范畴,各成员没有足够的共性构成一个共同的完形。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3)下属层次范畴
它们具有清晰可辨的完形和许多个性特征。在此层次,我们可以感知基本层次范畴成员间的区别。下属范畴的名称通常形态复杂,它们是典型的复合形式。
4.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一种通过相互作用以及动觉程序获得的对事物经验给以连贯和结构的反复出现的动态模式。意象图式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前概念图示结构,来自身体的经验;另一是人的感觉互动的不断操作,通过空间和把握物体的身体运动。
5.隐喻
隐喻涉及两个概念的对比,一个概念识解另一概念。隐喻被描述为目标域与源域,目标域是隐喻所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人们用来描述经验的方法。
(1)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是指人类以自身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
(2)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起着重要作用,使我们超越指向性和所指,给我们根据另一概念构建一个概念的可能性。结构隐喻植根于我们的经验,它意味着一个概念是以另一个的概念隐喻构建起来的。
(3)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给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它们不是以另一个概念构建一个概念为特点,是以不断发生的经验为特点。方位隐喻以连接隐喻两部分的经验为基础,是基于人类身体和文化的经验。
6.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