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二模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广州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深圳市翠园中学马平 2014.04
12.右图为《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的纹面。

从上至下,第一层是采桑和习射
的场面,第二层是猎射和宴飨的场景,第三层是水战和攻城战的场面。

这反映了当时
A.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B.青铜制造处于鼎盛时期
C.人们开始养蚕缫丝织绸 D.人们普遍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题眼:“战国”、“习射”、“猎射”、“攻城战”
考点:战国社会大变革
解析:A 铜壶三层都反应了与与战事相关的信息,所以选A。

B“鼎盛”、C“开始”、D“普遍”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13.“天下之士群趋而奔向之。

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题眼:“天下之士”、“人才高下”
考点:选官制度;科举制
解析:D 核心概念辨析:士(西周宗法中,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依附于卿大夫);士人(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春秋时“士”作为一个社会等级逐步解体,大国争霸争相尚贤、使能,私学大量涌现,百家争鸣“不争轻重尊卑贵贱,而争于道”的文化理念,促成士人的崛起);士大夫(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出现于战国。

从士人到士大夫,显示了士人介入政治,进入政治中心地带的历史动向。

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士大夫”这一阶层在宋代正式形成);士族(又称世族、门第、门阀,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鼓励知识分子“入世”,即直接做官参与政治,来报效君王和国家。

14.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

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
题眼:“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
考点:明清商帮
解析:B 耕作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没有大的改进,排除A;C是城镇经济而非农村,排除;D村落开发人均耕地面积应该增加,不能解释材料中的现象。

关于商帮: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

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

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

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商帮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15.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

这一系列会议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
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D.核心议题是制定《临时约法》
题眼:“1912年”
考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
解析:B 1912.1.1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2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逼迫清帝退位, 随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3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盖当时的参议院为抑制袁世凯的野心,乃将原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

ABC均不符合史实。

16.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

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770 631 128
“文革”0.78% 2.45% 25.14%
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题眼:“1923-1926年”、“革命”
考点:国民革命与北伐
解析:C 根据时间,应是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推动革命高潮;A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国共
十年对峙时期,此时谈不上广泛传播;D土地革命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无法解释材料。

17.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

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跃进”的推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
题眼:“1965年、1973年、1975年、“共同原因”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解析:D 1965年经济复苏是因为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着手纠正“三面红旗”的“左”倾错误;1973年经济复苏是因为1971年林彪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着手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18.“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

这以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

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恢复高考制度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题眼:“七七”、“沉睡了十年的民族”、“对知识的渴求”
考点:1977恢复高考制度
解析:C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19.“个人”作为单独的自治单位,独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秩序之类的集体性概念之外。

有学者认为,“个人”所具有的这一内涵,“只有到了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才得以形成”。

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A.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 D.《人权宣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
题眼:“个人”、“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
考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解析:B 根据时间可排除A(古希腊)、C(17、18世纪)、D(1789年);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人文主义,基本内涵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宗教桎梏;提倡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它鼓舞人们打碎宗教的精神枷锁,重新去认识世界和人类自己,大胆地去追求一切,并有所作为。

因此,对当时的自然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
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产生了像但丁、彼特拉克等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像拉斐尔、达•芬奇等杰出的艺术家,像哥白尼、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

另外,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某一力学规律“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

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这一力学规律来解释。

”这一力学规律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 D.量子论
题眼:“问世后200多年间”、“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
考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解析:B 牛顿经典力学诞生于17世纪,距今300多年;“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应指其在20世纪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之前的重要意义。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21.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

”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A.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潮流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题眼:“在于它预示的信息”、“象征“
考点: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解析:A 巴黎公社“作为事实”它失败了,它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但“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B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D是十月革命的胜利。

22.罗斯福在《向前看•在路上》写道:“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

”材料表明作者
A.认同社会救济的作用 B.强调恢复银行信用的意义
C.肯定美元贬值的效果 D.认可调整农产品结构的影响
题眼:“罗斯福”、“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解析:C “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应指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措施,只能选C;美元贬值有助于阻止其
他工业国向美国倾销商品和刺激美国出口;还可以提高物价,拉动内需。

材料质疑:此段材料出自罗斯福《向前看·在路上》第十章“关税问题”中,原文是“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

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

……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

”个人认为是罗斯福强烈反对被经济学家吹捧上天的前任胡佛政府所推行的关税贸易壁垒政策,指出在美国占据世界贸易体系份额越来越大的20世纪,以高关税阻遏外国商品流入美国,会更加严重的伤害美国经济。

23.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在十年内实现登月,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

国会几乎没有经过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

这表明
A.“分权制衡”原则被破坏 B.美国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冷战局势助推了美国科技发展 D.欧共体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题眼:“1961年”、“国会几乎没有经过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
考点:冷战及其影响
解析:C 根据时间,可知是冷战时期;“国会几乎没有经过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表明在“登月”计划方面总统和国会步调一致。

这是冷战局势下国家利益的综合考量,并不能说明“分权制衡”原则被破坏,排除A;B在1970S,D在1967年成立,均不符合史实。

38.(28分)孔子研究是建国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

……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

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

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庭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材料三:1966年至于1976年,造反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反孔还是尊孔成为革命与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1976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

1989年以来,。

学术界先后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相关得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等组织。

——据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4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

(10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来学术界“孔子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10分)
(4)当今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谈谈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积极意义。

(4分)
39.(24分)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

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材料二: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

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

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

这一时期,劳动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

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

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

(8分)
(3)据材料三,概况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

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

(6分)
2014年广州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细则)
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48分)
题目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D B B C D
题目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C B B A C C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38.(28分)
(1)孔学“政治化”:“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皇权“理论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4分)
(2)态度:革新、改造和利用。

(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背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8分)
(3)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研究国际化。

(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为重新评价孔子创造了社会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双百方针”恢复,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思想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人才和学术基础;对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学术支持。

(任3点,6分)
(4)按三层次给分,总分4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

(1分)
第二层次:能结合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当今世界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分)
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

(1分)
39.(24分)
(1)具体表现: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社会出现“商业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推动了议会改革;无产阶级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

(任2点,4分)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

(任2点,4分)
积极影响:为世界各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4分)
(3)特点:移民的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

(4分)
认识:从新浪潮的形成背景、影响等角度回答。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