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词(26页)

合集下载

古汉语词汇大全

古汉语词汇大全

古汉语词汇大全古汉语词汇大全1.【名词】阆苑、瑶台:神话中的仙境。

九重天:指宫廷。

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

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蓬瀛:指蓬莱仙境。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蛮笺;蜀笺。

尺素、锦书、双鱼、鱼雁、鸿雁、鱼中素:都是书信别称。

彩笺:诗笺。

红笺、香笺:情书,或信笺的美称。

花笺:精美的信笺、诗笺。

锦字:代指书信。

凤笺:珍美的信纸。

结束:装束。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乐器等。

泛指服装、行装。

方言。

指体貌风度。

青蘋:青萍、浮萍。

浮生:人生。

劳生:辛劳的一生。

荣瘁:荣辱、祸福、穷达。

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

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

尖新:新颖别致。

斗尖新:比喻文人斗方风骚。

斗时新:趁时新。

斗豪奢:争比豪华。

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

韶光:美好的时光。

关山:关塞山川。

诗词中多用来代指路途遥远。

边庭:边塞。

云雨、行云、双鸳浦、雨迹云踪: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欢之意。

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欢。

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欢爱。

金缕曲:金缕衣:指唐代盛行的曲调《金缕衣》或《金缕曲》。

唐. 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紫陌:多称去京城的道路。

2.【季节时令词】元夜、上元:即元宵节。

我国传统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夜,它又称上元节、灯节。

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

夜在古语中又叫宵。

汉文帝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节:上巳【音四】,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

《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

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

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

禊饮:古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三国魏后在三月三日】临水滨洗涤,清除污垢,消除不详,称为禊。

然后取携带的饮食于野外宴饮,称为饮。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1、听:(一)单指听。

如“夫子式而听之”;引申为理会。

“先王胜其法,不听而泣”(二)听从。

“谏而不听,则逃之”“其势宜听”(读四声)(三)治理、判断。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垂帘听政”(读一声,旧读四声)(四)任从、由着、放任。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听其自然”(读四声)2、临:(一)从高处往地处看。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居高临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上帝临女”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

做敬词“请君临之”用于抽象意境,表示遇到。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做。

“临摹”(三)众人相聚而哭。

“卜临于大宫”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

“朝暮临”(旧读四声)3、量:(一)、(读一声)动词,计算物体容积。

“为止斗斛以量之”。

引申为量长短。

“石称丈量,径而寡失”(二)、(读四声)名词,斗斛一类的量器。

“谨权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三)、(读四声)才具,才华抱负“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四)、(读四声)审查,揣度。

“量敌而后进”“量力而行”4、因:(一)动词,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三)介词,表示由于的意思。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发展为“因为”(四)名词,缘由。

“无因而至前”(五)副词,于是。

“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5、完:(一)、完善、完整。

“巢非不完也”“初入无完群”先演变为双音词“完整”(二)、修缮,修葺。

“大叔完聚,缮甲兵”“父母使舜完廪”作动词是表示使之完整6、官:(一)、行政机关(指处所)。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于万人之官”可理解为“官府”。

引申为行政职务。

“敢告不敏,摄官承罚”可理解为“官职”又引申为行政机关的首长。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二)、耳、目、口、鼻、心合成五官“人之百事,如耳目口鼻之不可以相借官也”7、行:(一)、(读hang二声)名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1086个

古代汉语常用词1086个

古代漢語常用词(1086个)常用词(一) 60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3.24 20:001言次,言路,言泉,言端,言言,言语2语次3访问(4.10 13:20)4请安请急请寄请老请命请平请闲请业请谒请益请缨请罪5报罢报称报复报更报功报命报聘报囚报施报闻报章报政6告成告存告导告归告急告讦告示告诉告言告谕告状告罪7谏草谏诤8讨论讨平讨谪9反侧反唇反覆反间反接反璞反情反身反噬反首反眼反易反宇反仄反正反然反反反衍反侧子反裘负当反水不收10复次复路复命复事复意11舍生舍匿舍法任智12次比次第次骨次行次行次序次且13如干如何如如如是如馨如许如台如意如汤沃雪如坐云雾14驰辩驰骋驰道驰驱驰爽驰说驰骛驰义驰骤驰传15骤雨16侵晨侵渎侵官侵陵侵牟侵削侵寻侵佚侵淫侵渔侵早......................17袭逮袭迹袭杂18奔北奔迸奔凑奔放奔命奔突奔逸奔属奔注奔走奔奏奔走之友19亡臣亡国亡酒亡命亡匿亡去亡人亡事亡征亡走亡辜亡何亡赖亡其亡如亡双亡状亡羊补牢20逐北逐臭逐队逐鹿逐日逐旋逐逐21及时22执鞭执事执政23免官免冠免乳免席24享御25荐处荐饥荐仍荐达荐藉荐享荐羞26图法图籍图书图像图议27虞人28克肤克复克构克己克济克明克平克柔克胜克谐克厌克责克己复礼29有辞有道有方有家有间有截有口有年有顷有秋有识有事有守有素有数有为有谓有郤有衅有要有以有造有秩30无常无道无得无端无方无复无辜无害无何无后无厚无极无间无疆无赖无量无聊无虑无乃无奈无宁无穷无任无日无如无伤无事无似无他无妄无望无为无谓五行无形无须无恙无以无射无因无垠无庸无由无有无状无几何无聊赖无声诗五万数无状子无病自灸无胫而行无偏无党无平不陂无声无臭无适无莫无可无不可无立锥之地31昭假昭穆昭苏昭雪昭昭32穆忞穆穆穆青穆行33勤毖勤瘁勤剧勤恪勤恳勤劳勤厉勤企勤勤勤拳勤恁勤王勤恤...................................................34乏绝乏困35乱阶乱流乱民乱首乱政36整顿整饰37两端两间两岐两舌两属两曜两仪两造两小无猜38贰车贰言39兵场兵革兵家兵甲兵略兵权兵首兵要兵主40车辅车骑车驾车书车载斗量41甲兵甲第甲馆甲令甲乙甲宅甲仗甲胄甲子42介次介弟介怀介介介居介绝介立介然介人介士介恃介特介心介众介胄介子43卒乘卒岁卒业卒暴卒卒卒然44乘槎乘除乘风乘桴乘化乘间乘凌乘流乘龙乘日乘危乘隙乘虚乘轩乘坚策肥45君侯君主君子46师保师表师道师法师范师傅师干师匠师师师式师事师徒师锡师心师役师友师长师众师资师心自用师直为壮47姑息姑射48女德女弟女丁女师女史女主49族居族类族云族宗50党人党与党援党同伐异51雠校雠问雠隙雠衅雠夷。

中国古代汉语通用词汇解释大全!长知识了!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汉语通用词汇解释大全!长知识了!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汉语通用词汇解释大全!长知识了!建议收藏!●中国古代地理词典【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

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又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古代汉语常用词(26页)

古代汉语常用词(26页)

常用詞(一)60 字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復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圓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帥姑女族黨讎河防城池田館1.【言】(一)動詞。

說話,說。

論語鄉黨:“食不語,寢不~。

”左傳成公二年:“豈敢~病?”引申為談問題,對某事表示意見。

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與師~曰。

”戰國策趙策三:“勝也何敢~事?”(勝:趙勝。

平原君自稱。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自少時學兵法、~兵事。

”(二)名詞。

話,言論。

論語公冶長:“聽其~而觀其行。

”引申為一句話為一言。

論語為政:“詩三百,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三百:詩經三百篇。

)又一個字為一言。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

”又如“五~詩”,“七~詩”。

2.【語】(一)動詞。

談話。

論語鄉黨:“食不~,寢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詩:“不敢高聲~,恐驚天上人。

”(二)讀yù。

告訴。

左傳隱西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論語陽貨:“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詞。

言論,話。

論語季氏:“吾聞其~矣,未見其人也。

”(四)諺語,俗話。

谷梁傳僖公二年:“~曰:’唇亡則齒寒’。

”後漢書黃瓊傳:“常聞~曰:’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汙。

’”[辨]言,語。

在古代漢語裡,“言”是自動地跟人說話,“語”則是指回答別人的問話,或是和人談論一件事情,兩者區別很清楚。

如左傳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鄭伯曰”,這是佚之狐主動向鄭伯進言,宣公二年的“歎而言曰”,是自動地慨歎,成公二年的“豈敢言病”,“言病”也是說自動說出自己受傷。

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換成“語”。

“言”“語”用作及物動詞時,分別更是明顯。

“言”一般只能帶指事物的賓語(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談話的對方。

“語”既能帶指事物的賓語,例如莊子在宥:“又奚足以語至道”,帶指人的賓語時,可以指稱談話的對方,例如論語陽貨:“吾語女”,還可以帶雙賓語,例如左傳隱西元年:“公語之故”,莊子在宥:“吾語女至道。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詞(四) 65字行走出入之適進退逾逸逼決治樹藝事畜保愛傷害比喻誠偽善淫凶疏戚饑孰滋烈贍共同殊異斤鈞鍾倍政教法術勢數朝野塗江關宮府衣冠屨商賈旅徒年歲188.【行】(一)名詞.道路。

詩經豳風七月:“遵彼微~。

"詩經周南卷耳:“彼周~.”(周行:大路,公路。

)(二)動詞。

走路,走.跟“止”相對。

論語述而:“三人~,必有我師焉。

”引申為走了,不留在原來的地方了。

論語微子:“使子路反見之,至則~矣。

”又:“孔子~."又為實際地做,實施,辦。

論語先進:“子路問:'聞斯~諸?’”孟子梁惠王上:“夫我乃~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現代有雙音詞“實行”。

(三)副詞。

將,快。

曹丕與吳質書:“別來~複四年.”杜甫送率府程錄事還鄉詩:“鄙夫~衰謝。

"(鄙夫:自謙之詞。

)(四)讀xìng,去聲。

名詞.行為,一般指道德上的表現。

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

”莊子逍遙遊:“~比一鄉。

”(五)讀háng,行列.左傳成公二年:“屬當戎~,無所逃隱.”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兒女忽成~。

”189。

【走】(一)跑,逃跑。

戰國策楚策一:“獸見之皆~。

"孟子梁惠王上:“棄甲曳兵而~。

”今成語有“~馬看花”.(二)讀zòu,去聲。

奔向。

孟子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壙也。

”(壙:原野.)今成語有“~投無路"(但不再讀去聲)。

[辨]行,走.古代所謂“行”,現代叫“走”(比較“行路”:“走路”)。

古代所謂“走”,現代叫“跑”(比較“走馬”:“跑馬")。

只有華南方言(如粵方言、客家方言等)還保存古義.190。

【出】出,出去,出來。

跟“入"相對.論語先進:“三子者~。

”又特指“出門"。

孟子梁惠王下:“魯平公將~。

"離婁下:“其良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入”與“出”對舉時,在某些情況下,“入”表示國內或家內,“出”表示國外或家外.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從“出去”的意義引申為“出妻”(休妻)。

古汉语常用词

古汉语常用词

古汉语常用词1. 吾wú:我2. 卿qīng:你3. 哉zāi:呀4. 者zhě:的人,那个5. 乎hū:吗,呢6. 其qí:它,它的7. 宜yí:应当,适合8. 而ér:并且,而且9. 之zhī:的,之间,他们10. 故gù:所以,因为11. 也yě:也是,也可以12. 于yú:在,于是,归于13. 所suǒ:所以,所属14. 是shì:是的,是吗15. 亦yì:也是,也可以16. 谓wèi:所谓,说17. 心xīn:心里,内心18. 事shì:事件,事情19. 方fāng:方法,方向20. 人rén:人们,人类21. 夫fū:夫人,先生22. 以yǐ:以及,使用23. 予yǔ:我,给予24. 则zé:就,那么25. 与yǔ:和,和26. 如rú:象,比如27. 民mín:人民,民主28. 天tiān:天空,上天29. 上shàng:上面,以上30. 下xià:下面,以下31. 知zhī:知道,知识32. 同tóng:一起,同时33. 中zhōng:中间,中心34. 四sì:四季,四周35. 五wǔ:五岁,五行36. 道dào:方法,理论37. 用yòng:使用,用途38. 说shuō:说话,说服39. 时shí:时间,时候40. 事shì:事情,事件41. 仁rén:仁慈,仁者42. 命mìng:命运,生命43. 事shì:事件,事实44. 物wù:物品,自然45. 名míng:名字,名人46. 又yòu:又是,再次47. 比bǐ:比较,比喻48. 不bù:不是,不好49. 可kě:可以,可能50. 其他qí tā:其他的51. 之一zhī yī:其中之一52. 然rán:然后,自然53. 也yě:也是,也可以54. 乃nǎi:就是,才能55. 后hòu:后来,之后56. 出chū:出门,出现57. 先xiān:先前,先生58. 才cái:才能,才刚59. 不仅bù jǐn:不仅如此60. 也许yě xǔ:也许是这样的61. 有yǒu:有时,有钱62. 大dà:大家,大概63. 因yīn:因为,原因64. 曰yuē:说65. 所以suǒ yǐ:所以66. 还hái:还是,还有67. 可是kě shì:但是68. 但是dàn shì:但是69. 而已ér yǐ:仅仅70. 然而rán ér:然而71. 蒐集sōu jí:搜集72. 却què:却是,但是73. 虽然suī rán:虽然74. 然后rán hòu:然后75. 尤其yóu qí:尤其76. 是否shì fǒu:是否77. 另外lìng wài:另外78. 经验jīng yàn:经验79. 现在xiàn zài:现在80. 只是zhǐ shì:只是81. 无论wú lùn:无论82. 假如jiǎ rú:假如83. 告诉gào sù:告诉84. 一样yī yàng:一样85. 所谓suǒ wèi:所谓86. 绝对jué duì:绝对87. 若是ruò shì:若是88. 据jù:据说,根据89. 只有zhǐ yǒu:只有90. 或者huò zhě:或者91. 根据gēn jù:根据92. 想到xiǎng dào:想到93. 因为yīn wèi:因为94. 留下liú xià:留下95. 原则yuán zé:原则96. 一定yī dìng:一定97. 一直yī zhí:一直98. 大约dà yuē:大约99. 确定què dìng:确定 100. 等等děng děng:等等。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古代汉语常识>>我们如果对古代汉语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的确应该分为上古时期(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时期(一般指宋元明清),甚至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

◆(二)繁体字>>“干”是盾牌(“干戈”二字常常连用)。

◆(三)异体字>>德:悳匆:悤奔:犇粗:觕、麤梁:樑◆(一)古今词义的差别>>〔无虑〕古代有副词“无虑”,不是无忧无虑的意思,而是“总有”“约有”(指数量)的意思>>醒〕在上古汉语里,睡醒叫“觉”(又叫“寤”),酒醒叫“醒”,“觉”和“醒”本来是有分别的。

古书中所谓“睡觉”,也就是睡醒,不是现代语的“睡觉”。

◆(二)读音和词义的关系>>〔旋〕用作副词时读某uàn。

>>有些字,同一个意义也可以两读,例如观看的“看”,既可以读阴平,也可以读去声。

今天我们把“看”字读去声,但是读古典诗词的时候,为了格律的需要,有时候也还该读成阴平。

如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又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中“看”字都该读kān。

◆(三)用典>>用典,就是运用古书中的话(典故)。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修门,指楚国首都郢的城门。

◆(一)词类,词性的变换>>7.副词有一类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这类词叫作副词。

>>.介词有一类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来,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这类词叫作介词。

>>形容词变动词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使物变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使动”;第二种是把事物看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意>>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经常不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是经常带宾语的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1086个

古代汉语常用词1086个

古代漢語常用词(1086个)常用词(一) 60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词1、听:(⼀)单指听。

如“夫⼦式⽽听之”;引申为理会。

“先王胜其法,不听⽽泣”(⼆)听从。

“谏⽽不听,则逃之”“其势宜听”(读四声)(三)治理、判断。

“听讼吾犹⼈也,必也,使⽆讼乎”“垂帘听政”(读⼀声,旧读四声)(四)任从、由着、放任。

“匠⽯运⽄成风,听⽽斲之”“听其⾃然”(读四声)2、临:(⼀)从⾼处往地处看。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居⾼临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上帝临⼥”⼜为从上⾯到下⾯来。

做敬词“请君临之”⽤于抽象意境,表⽰遇到。

“必也临事⽽惧,好谋⽽成者也”(⼆)对着书画的范本进⾏摹做。

“临摹”(三)众⼈相聚⽽哭。

“⼘临于⼤宫”特指众⼈定时在灵柩前哭。

“朝暮临”(旧读四声)3、量:(⼀)、(读⼀声)动词,计算物体容积。

“为⽌⽃斛以量之”。

引申为量长短。

“⽯称丈量,径⽽寡失”(⼆)、(读四声)名词,⽃斛⼀类的量器。

“谨权量”“齐旧四量:⾖、区、釜、钟”(三)、(读四声)才具,才华抱负“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四)、(读四声)审查,揣度。

“量敌⽽后进”“量⼒⽽⾏”4、因:(⼀)动词,依靠,凭借。

“因⼈之⼒⽽敝之,不仁”“余有所疑,愿因先⽣决之”(⼆)介词,表⽰通过的意思。

“魏王使客将军⾟垣衍间⼊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三)介词,表⽰由于的意思。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发展为“因为”(四)名词,缘由。

“⽆因⽽⾄前”(五)副词,于是。

“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5、完:(⼀)、完善、完整。

“巢⾮不完也”“初⼊⽆完群”先演变为双⾳词“完整”(⼆)、修缮,修葺。

“⼤叔完聚,缮甲兵”“⽗母使舜完廪”作动词是表⽰使之完整6、官:(⼀)、⾏政机关(指处所)。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能治千⼈者,使处于万⼈之官”可理解为“官府”。

引申为⾏政职务。

“敢告不敏,摄官承罚”可理解为“官职”⼜引申为⾏政机关的⾸长。

“百官总⼰,以听于冢宰”(⼆)、⽿、⽬、⼝、⿐、⼼合成五官“⼈之百事,如⽿⽬⼝⿐之不可以相借官也”7、⾏:(⼀)、(读hang⼆声)名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前言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词典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方便查阅古代常用词语的工具书,力求词条解释准确、简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收词原则1. 以《论语》、《诗经》、《尚书》、《周易》等经典著作为主要词源。

2. 参考其他重要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hanshu》等。

3. 收录常用的古代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

4. 对于同音异义词,分别列出。

词条示例1. 仁【读音】rén【义项】1.好善、有爱心。

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记·大学》)2.爱护、怜惜。

如"老老孰能无仁心。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2. 义【读音】yì【义项】1.正当、正义。

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礼记·曲礼》)2.应该做的事。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卫灵公》)3. 礼【读音】lǐ【义项】1.礼节、规矩。

如"礼之用,和为贵。

"(《礼记·曲礼》)2.祭祀、祭品。

如"礼云礼云,玉帛云之。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4. 智【读音】zhì【义项】1.聪明智慧。

如"智者乐天知命,小人昧于天命。

"(《论语·尧曰》)2.有学问、有知识。

如"其曲有至词,其民好是纪。

"(《诗经·小雅·都人士》)5. 勇【读音】yǒng【义项】1.勇敢、勇猛。

如"勇往无惧,无恐于物。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2.力量、力气。

如"有虞氏,无勇力。

文言文常见词语大典(66页)

文言文常见词语大典(66页)
彷崩>:私知du、、分适责十、、。二> > >要辞要属主、、、词除延数实、、、文拜谢致
一、特殊单音节词
尊 i 旨■ 至(I,。• 2^^①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參.课:考核、督促、征收。• 4、劾:举报、检举、揭发• .风、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査明。•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 •际,交往。•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 “促”,催促。• 9、用:财用,因为,•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 6、未几:不久。蒲松龄《促织》:“未几,成归,闻妻言, > 如被冰雪。”林嗣环《口技》:“未几,夫駒声起,妇拍 參儿亦渐怕渐ll:。”铺松龄《山dO : “未几,尚圯睥睨,s 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瓠7、既而:一会儿。徜松龄《促织》:“既而得其尸于井, •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林嗣环《门技》:“既时儿 _• 醒,大啼。”蒲松龄《山市》:“既而风定天淸,一切乌參 冇,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滟松龄《促织》:•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仲须。”李朝威《柳毅传》:“俄有 a武夫出于波间。”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n血否。” “俄 應 而祥风庆云,融融恰恰,幢节玲珑,箫韶以随。”林嗣环 •《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 9、翼日、翌日:次円,第二天。蒲松龄《促织》:“翼日 、參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e 10、食顷:一顿饭工夫。蒲松龄《促织》:“食顷,帘动, •片纸抛落。”
26、 已而:不久。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乩,太守归而宾荇从也。”-27、 瞑:H落,天黑。民歌《孔雀东南飞》:“晻 晻H欲暝,愁思出门啼。”28、 寻:不久。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闷津者。”29、 间:一会儿。韩非《扁鹊见蔡桓公》:“扁鹊 见蔡桓公,立有间。”30、 久之:吋间过了很久。蒲松龄《狼》:“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 少吋,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言:1、动词:说话。

2、名词:言论。

语1、动词:谈话。

2、读yu:告诉。

3、名词:言论。

4、谚语、俗话。

辨:言、语:言是指自动的跟人说话。

语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

谓:1、对某人说。

2、叫做。

3、评论。

4、通“为”。

辨:谓与曰:谓是说的意思,后面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

曰字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引语。

访:1、咨询2、拜访3、查访,侦查。

请:1、请求。

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义,第一种是请你做某事,第二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引申义为请求给予,后面跟的是名词。

召:呼唤,特指上对下。

引申义为招致,导致。

辨:召与招,用口叫人称“召”,用手招人来称“招”。

报:1、断狱,判决罪人。

2、受了别人的东西以后,送还给他东西以为回答。

3、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

4、给回信,答复。

告:1、告诉,特指以大事报告祖宗或上帝。

2、规劝,此义一般只用于忠告。

辨:报与告,“报”字一般用于复命。

“告”字用于告诉。

告与语,对上只能用告,不能用语。

告与诰,告上为告,告下为“诰”。

谏,用言语纠正君父或者尊长的过失。

讨:1、研究,引申为治理。

(讨,研究;论,评论)2、声讨,引申为征讨。

反:1、翻转,颠倒。

引申义为相反,对立。

2、造反,叛乱。

3、回来,引申为退换,归还。

复:1、动词。

回来,回去。

引申义为回复,报复。

2、副词,再。

又。

古代说“复”不说“再。

”辨:反与复,在“回来”的意义上,“反”用的更加广泛。

古代汉语常用字

古代汉语常用字

2·【语】本义为议论、谈论,《说文》:。。语,论也。”引申为交谈、谈话,又引申为谈论的话、言论,又引申为谚语、俗话。“语”由“议论、谈论”又引申出“告诉’’之义,念去声(yu4)
3·【谓】本义为评论,《说文》:“谓,报也。”注:凡论人论事得其实谓之报。谓者,论人论事得其实也。”引申为对别人说(某件事);又引申为“认为、叫做叫”,由此义引申出“指称、意指”之义,即“说的是”。如《左传·晋灵公不君》:“其我之谓矣!…’谓”还可以作“为’’的通假字,如《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51.【女】本义为妇女,特指未嫁的女子,也泛指女性,引申为形容词,女的、女性的。又引申为女儿。又为二十八宿中的女宿。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音ru,后来写作“汝”。
52.【族】本义为箭头,《说文》:“族,矢锋也。”后来写作“镞”。假借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合称,如“家族”、“九族”;用作动词,表示灭族。由此义引申为种类,如“水族”;又引审为聚集、丛聚:又引申为一般、众。
14.【次】本义勾临时驻扎,《说文》所载古文字形象军旅之帐篷引申为外出旅行停留。“次”又表示依顺序排列之义,引申为次后的、等级较差的。‘‘次”在文言中不作量词。
15.【如】本义为顺从、依照,《说文》:“如,从随也。’’引申为“往”“到…”去”。又引申为“像”、“如同”,段玉裁注云:“凡相似曰如。”假借为连词,义为‘‘如果’’(常用)、“或”(少用,如《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又用作形容词词尾。
45.【介】本义为疆界(后来写作“界”),《说文》:“介,画也。”引申为居中、在中闻,又特指居宾主之间作传言人。“介”假借表光明正大、特立卓越的操守,如“耿介”;表量词“个”.如“一介书生”。“介”通甲”表铠甲,特指披甲执兵的战士.引申表披甲之义:“介”通“芥”,比喻微末的事物。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目录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目录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目录常用詞(一)60字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圓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帥姑女族黨讎河防城池田館常用詞(二)62字辭謝責讓爭使令屬托往來去從違即就趨赴戰擊引卻馮據約解釋具給計謀會習疾病餓厭衰崩匱困侈靡寡少微強固再三帝后王侯子息宗廟詩書禮樂常用詞(三)65字知識見示視觀望矜哀恤憾恕憤患持措拱攻竊誅翦脩講設立忠信諒正邪辟好惡恭敬慎苟顯著相帥士僕禦右盜賊國家社稷仁義道德文質色臭先前後內外閑常用詞(四)65字行走出入之適進退逾逸逼決治樹藝事畜保愛傷害比喻誠偽善淫凶疏戚饑孰滋烈贍共同殊異斤鈞鍾倍政教法術勢數朝野塗江關宮府衣冠屨商賈旅徒年歲常用詞(五)63字說聽毀譽勸居登臨過稱量鬻市假離合因改作為取求奉致得益竭堅利完備陳故窮難夷平庸已必一參什伯晦朔時世期官吏爵權衡果實聰明功名北中下常用詞(六)66字遵徂征歸陟降流放遊浮集采叔振援操秉舉斯伐稼穡獲納交錯被任負施用制貽懷慕懲悼淑幸偷薄險阻悠皇永孔亟庶裘褐裳庭宇畝所驂駟策矢躬身領武仇耦常用詞(七)71字徵收發封棄俟遷徙遺失存處坐遇接承扶刺折戮問對許省審慮怨忍快興廢變曲直長小貪廉輕重狂殆危面口齒耳目指飯食服飾布鬥式檢英靈豪然且或曾更漸俱並而若爾常用詞(八)93字建置罷學養干謁徇矯效留遣逢候延勝敗守破騎伏圍突禽縱購抑按擢挾將烝亨顧察裁斷奏敕委捐詳詐與奪至止寤寐恨驚冀貴賤壯大多篤專壹稍略輒猶陰陽休咎機要祖賓郎男部曹鄰里獄闕祠第屏帳壁案字畫項乳體意常用詞(九)91字諂諛誣辯訴憐閔吊除拜營務積聚尋反覆運算替成遂系累羈系牽縣結絕擅披拉奸回雅俗公私偏全獨特醜陋穢玄素白方夙惟霄漢景曜都邑鄙邊塞殷周胡虜戎倡優伎皂宦豎臧獲祿位產業貨賂資財賄性情聲響拳腳端緒節度常用詞(十)95字議論諷貶謫斥宣褒贈顛覆率詣曆寓寄禁戒恃玩肆敷化加損刻勒郁舒張弛是非能可以凡聖殘暴甘辛鮮敝寒溫幽冥奧精眾便嘉遽速彌愈尤極甚最夫婦嬰孩親眷竹木穀壑亭台郊墟材才簿籍狀類壽命志趣涕泣膏澤帷蓋梗概本末常用詞(十一)89字紀載監撫遊揚抗奮沉沒通達辨析判切推移草聞宿隨沮擬測當須饒秀麗工博核奇偶丹紅允舛甯豫尚攸甫聊匪厥經典簡篇詞賦序銘誄贊章表風騷翰藻韻律榮華軌範規則准昆弟形跡綺練倫常綱維契幾始終羞辱常用詞(十二)88字創造潛藏步履枕藉淩厲脅迫隕落運輸徭役戍募吹唱叩彈讀啼號訊詰敘訴摹寫排攘竄列垂尊盛虛枉和順凜凝爛漫赤碧青蒼乍暫每既卿傅儀容祥殃條理支葉朵穎軒冕庾廩帛縷扃牖楹檻梁陵津浦疇陌晡曛塊礫常用詞(十三)96字掇控捫把挑搔投擲遞蹈躡升緣偃僕斃傾聆眺睇眄瞻回還逝分訣悸慟悵慨警惕欲感酌酹酣覺央闌清澄渾安閒乖互繁煩急忽但星辰嶽丘嶺棧閣甸藩苑隴塹墳蹊徑汀洲渚皋涯塘垠輦轂轅轍簪纓紱綬衾襦袂羹飧絲管弦鼓鼙僚群輩常用詞(十四)82字思索鑒賞料想占卜戲弄動定駐住依倚雕制生消淹漏泛涵蒙蔽蔭炙啖餉斂貢激濯拂逆凋零屠滅罄盡了肖暨逮暝黯纖悉贏短驕慢妄層喬耿渺縟稠綜雜遍塵靄巒岩阿隅畔際綸纂床蓐妝奩廚筵肌膚。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卫风氓:“静言思之,~自悼矣!”论语卫灵公:“~自厚而薄责於人。

”又引申为亲自。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耕於南阳。

”377.【身】(一)躯干。

论语乡党:“长一~有半。

”楚辞国殇:“首~离兮心不惩。

”战国策秦策二:“首~分离,骨暴草泽。

”又指身躯的全体。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

”又引申为生命。

楚辞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乎?”〔终~〕终生,一辈子。

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饱,凶年不免於死亡。

”战国策赵策三:“遂辞平原君而去,终~不复见。

”“身”又表示自身。

韩非子五蠹:“而~为天下笑。

”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本人的德行。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

”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楚辞渔父:“安能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二)副词。

亲自。

孟子滕文公下:“彼~织屦。

”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执耒锸以为民先。

”(锸chā:锹一类的工具。

)[辨]躬,身。

在身体的意义上,二字为同义词,但习惯用法不同,“躬”专指人身,“身”又可指物身。

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

桧,柏叶松身。

”“身”字可以用於抽象意义,指品节,如“修身”,“守身”,“洁身”。

“躬”字的这种用法很少见。

378.【领】(一)脖子。

诗经卫风硕人:“~如蝤蛴。

”(蝤蛴qiúq í:天牛的幼虫,色极白。

)左传昭公七年:“引~北望。

”(引领:伸脖子。

)〔首~〕(1)头和脖子。

古代有斩首之刑,故以免遭杀戮保全性命叫“保首~”或“全首~”。

左传襄公十三年:“获保首~以殁於地。

”杨恽报孙会宗书:“岂意得全首~,复奉先人之丘墓乎?”(2)头目(后起义)。

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二)衣领,领子。

荀子劝学:“若挈(qiè)裘~。

”〔~袖〕(1)领子和袖子。

文心雕龙熔裁:“虽玩其采,不倍~袖。

”(2)代表人物。

晋书裴秀传:“后进~袖有裴秀。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一、词语解释
1. 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ǒng)
解释:过分地奉承、谄媚。

2. 操戈持盾(cāo gē chí dùn)
解释:持戈执盾,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3.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解释:按照规矩、遵循成规。

4. 独孤求败(dú gū qiú bài)
解释:形容自己力量太弱小,独自寻求失败。

5.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解释:吃尽了苦头,忍受艰辛。

二、成语典故
1.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典故:羊已经丢了,只好补牢以防将来再丢羊。

后比喻事后防范,补救遗漏。

2.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典故:据说有个人对着牛弹奏琴曲,牛当然听不懂。

比喻向不懂之人解
释,是徒劳无益的。

3. 穷凶极恶(qióng xiōng jí è)
典故:形容行为极其凶恶,罪行极其严重。

4.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典故:古代君臣有失,下臣背负荆棘请罪以示诚意。

后比喻谦卑认错。

5.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
典故:指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付出全部力量。

以上是一些古代汉语常用词语和成语的解释及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00个古汉语词汇

100个古汉语词汇

100个古汉语词汇zhìpū【踬仆】【释义】跌倒。

【例句】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zhuózhuó【濯濯】【释义】清新、明净。

【例句】韩愈《南山诗》: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lǐ【醴】【释义】一种甜酒。

【例句】《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guītà【闺闼】【释义】指家门、家庭。

【例句】《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

bēi zōu【卑陬】【释义】惭愧的样子。

【例句】《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tuān lài【湍濑】【释义】水流疾速【例句】曹植《洛神赋》: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bùhuáng【不遑】【释义】无暇,没有闲暇。

【例句】《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cǎn lǐn【憯懔】【释义】又忧又惧【例句】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

yániè【芽蘖】【释义】植物刚长出的枝芽。

【例句】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hàn dàn【菡萏】【释义】荷花【例句】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qīchí【栖迟】【释义】漂泊失意。

【例句】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miǎn shì【眄视】【释义】斜着眼看【例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bǐkāng【秕糠】【释义】秕子和糠,均属糟粕。

指没有价值的东西。

【例句】元·萨都剌《雪米》:风流灞上寻诗客,千古无人说秕糠。

yán chī【妍蚩】【释义】美好和丑陋【例句】欧阳修《洛阳牡丹图》诗: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野、徒、贾、年、岁、役、造、藏、厉、藉、诉、写、闲、淹、游、丽、荣、是、幽、年。

本义:谷熟也。

引申义:1、年景,收成。

2、时间单位,十二月为一年。

3、年龄,岁数。

4、寿命。

一生的岁数。

5、帝王的年号。

岁本义:木星也。

越历二十八宿,宣偏阴阳,十二月一次。

引申义:1、年的别称。

2、年龄。

3、年景,收成。

4、时光,岁月。

贾本义:贾市也,做买卖之意。

引申义:1、商人。

2、做买卖,经商。

3、买。

4、卖。

5、招致。

6、招致。

7、姓氏。

役本义:戍边也。

引申义:1、服兵役,服劳役。

2、驱使。

3、旅行。

4、特指战争、战役。

5、事务。

徒本义:步行也,赤脚行走。

引申义:1、步行。

2、同类的人,同一派别的人多。

3、门徒,徒弟。

4、白白地,空,光。

5、只,仅仅。

6、刑徒,役徒,被判刑劳役的人/竟,乃。

淹本义:水也。

河川,出益州。

一条河或江。

引申义:1、浸泡,浸渍。

2、淹没,沉没。

3、迟缓,拖延,滞留。

4、广博,深入。

5、深,特指知识的深广。

闲本义:同“栏”也,门中有木。

引申义:1、马圈,栅栏。

2、通“娴”,熟习,熟练。

3、闲暇,清闲。

4、空闲,空。

5、道德的范围。

例:“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6、防闲。

7、安静,镇静。

8、文雅,不浮躁粗俗。

厉本义:旱石也,粗悍的磨刀石。

引申义:1、磨刀石。

2、磨。

3、凶恶的。

4、甚,厉害。

5、恶鬼。

6、恶疾。

瘟疫,传染病。

7、严厉,严肃。

8、剧烈,猛烈。

藉本义:祭藉也,祭祀时跪拜用的垫子。

引申义:1、践踏,欺凌。

2、杂乱,狼藉。

3、坐卧其上。

4、假使。

5、垫。

做衬垫的东西。

6、凭借,依靠。

诉本义:告也,使他人知情。

引申义:1、冤枉或告诉在上的人。

2、告状,控告。

3、叙述,诉苦。

丽本义:旅行也。

引申义:1、结伴而行。

2、(形)成对,成双。

“丽辞之体,凡有四对。

”3、华丽,美丽。

4、依附,附着。

荣本义:桐木也。

引申义:1、梧桐。

2、花。

3、开花。

4、茂盛。

5、光荣,荣耀。

6、荣誉,名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詞(一)60 字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復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圓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帥姑女族黨讎河防城池田館1.【言】(一)動詞。

說話,說。

論語鄉黨:“食不語,寢不~。

”左傳成公二年:“豈敢~病?”引申為談問題,對某事表示意見。

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與師~曰。

”戰國策趙策三:“勝也何敢~事?”(勝:趙勝。

平原君自稱。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自少時學兵法、~兵事。

”(二)名詞。

話,言論。

論語公冶長:“聽其~而觀其行。

”引申為一句話為一言。

論語為政:“詩三百,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三百:詩經三百篇。

)又一個字為一言。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

”又如“五~詩”,“七~詩”。

2.【語】(一)動詞。

談話。

論語鄉黨:“食不~,寢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詩:“不敢高聲~,恐驚天上人。

”(二)讀yù。

告訴。

左傳隱西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論語陽貨:“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詞。

言論,話。

論語季氏:“吾聞其~矣,未見其人也。

”(四)諺語,俗話。

谷梁傳僖公二年:“~曰:’唇亡則齒寒’。

”後漢書黃瓊傳:“常聞~曰:’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汙。

’”[辨]言,語。

在古代漢語裡,“言”是自動地跟人說話,“語”則是指回答別人的問話,或是和人談論一件事情,兩者區別很清楚。

如左傳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鄭伯曰”,這是佚之狐主動向鄭伯進言,宣公二年的“歎而言曰”,是自動地慨歎,成公二年的“豈敢言病”,“言病”也是說自動說出自己受傷。

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換成“語”。

“言”“語”用作及物動詞時,分別更是明顯。

“言”一般只能帶指事物的賓語(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談話的對方。

“語”既能帶指事物的賓語,例如莊子在宥:“又奚足以語至道”,帶指人的賓語時,可以指稱談話的對方,例如論語陽貨:“吾語女”,還可以帶雙賓語,例如左傳隱西元年:“公語之故”,莊子在宥:“吾語女至道。

”總之,“語”字的“告訴”這一意義,是“言”字所不具備的。

“諺語”一義,更是“言”所沒有的。

3.【謂】(一)對〔某人〕說。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公使~之曰。

”論語公冶長:“子~子貢曰。

”(二)叫,叫做,認為。

詩經王風葛藟:“~他人父。

”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仁乎?”引申為指稱,意指。

左傳隱西元年:“其是之~乎!”又宣公二年:“其我之~矣!”(三)評論〔人物〕。

論語公冶長:“子~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

”論語裡仁:“子~韶盡美矣,未盡善也。

”(韶:舜時的音樂名。

)(四)通“為”。

左傳僖公五年:“一之~甚,其可再乎?”〔以~〕以為。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某則以~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

”[辨]謂,曰。

“謂”是“說”的意思,後面有引語,但不與引語緊接;“曰”字後面緊跟著就是引語。

小說裡常有某人“說道”,“謂”等於“說”,“道”等於“曰”。

“謂”“曰”與“言”“語”分別更大,因為“謂”“曰”後面必須有引語(這裡指的是“謂”的第一義),“言”“語”後面不一定有引語。

4.【訪】(一)諮詢。

尚書洪范:“王~於箕子。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諸蹇叔。

”注意:上古漢語的“訪”,是諮詢的意思,不可誤會為探望。

“王訪於箕子”,是說周武王向箕子諮詢關於“天道”的意見。

“穆公訪諸蹇叔”,是說秦穆公向蹇叔諮訪關於襲擊鄭國的意見。

都不是簡單的拜訪。

“訪”的直接賓語是事,不是人。

所以第一例中有“於”字,表示箕子是間接賓語;第二例中有“諸”字,它是“之於”的合音,“之”指襲鄭這件事。

(二)拜訪(後起義)。

孟浩然《訪袁拾遺不遇》詩:“洛陽~才子,江嶺作流人。

”(江嶺:江西庾嶺。

)引申為探尋[古跡,名勝]。

王勃滕王閣序:“~風景於崇阿。

”蘇軾石鐘山記:“至唐李渤始~其遺蹤。

”(三)查訪,偵查(晚起義)。

方苞獄中雜記:“又九門提督所~緝糾結,皆歸刑部。

”5.【請】請,請求。

左傳隱公元年:“亟~於武公”。

注意:“請”字後面帶動詞時,有兩種不同的意義。

第一種是請你做某事。

左傳隱公元年:“則~除之。

”第二種是請你允許我做某事,“請”後動詞表示我的行為。

左傳隱公元年:“臣~事之。

”在上古漢語裡,第二種情況比較常見。

左傳宣公二年:“會~先。

”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以戰喻。

”引申為請求給予,後面跟著的是名詞。

左傳隱公元年:“為之~制。

”論語雍也:“冉子為其母~粟。

”6.【召】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引申為招致,導致。

荀子勸學篇:“故言有~禍也,行有招辱也。

”[辨]召,招。

用口叫人來為“召”,用手招人來為“招”。

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7.【報】(一)斷獄,判決罪人。

韓非子五蠹:“~而罪之。

”漢書張湯傳:“傳爰書,訊鞫論~。

”(爰書:錄有犯人口供的判決文書。

鞫:詳盡審問。

)(二)受了別人的東西以後,還送給他東西以為回答。

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之以瓊琚。

”引申為回答別人的恩惠或仇恨,即報恩或報仇。

左傳成公三年:“無怨無德,不知所~。

”又引申為天對人的善惡的報復。

荀子宥坐:“為善者天~之以福,為不善者天~之以禍。

”(三)奉命辦事完畢,回來報告。

戰國策齊策四:“廟成,還~孟嘗君曰。

”(四)給回信,答覆。

司馬遷報任安書:“闕然久不~,幸勿為過。

”8.【告】(一)告訴。

左傳隱公元年:“且~之悔。

”特指以大事報告祖宗或上帝。

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廟。

”(二)規勸,舊讀入聲,讀如梏gù。

此義一般只用於“忠告”。

論語顏淵:“忠~而善道之。

”[辨](1)報,告。

“報”字一般用於復命,“告”字用於告訴,所以它們的差別頗大。

(2)告,語。

在“告訴”的意義上,“告”與“語”是同義詞,但對上就只能用“告”,不能用“語”。

(3)告,誥。

“告”與“誥”同音同義,後來分化了:告上為“告”,告下為“誥”。

9.【諫】用言語糾正君父或尊長的過失叫做諫。

左傳宣公二年:“宣子驟~。

”論語裡仁:“事父母幾~。

”(幾:不顯露,暗地裡。

)10.【討】(一)研究。

論語憲問:“世叔~論之。

”(討:研究。

論:評論。

)引申為治理。

左傳宣公十二年:“其君無日不~國人而訓之。

”(二)聲討。

左傳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賊。

”引申為征伐,征討。

左傳隱公九年:“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之。

伐宋。

”又十年:“以王命~不庭,不貪其土。

”(不庭:不來朝見。

)11.【反】(一)翻轉,顛倒。

詩經周南關雎:“輾轉~側。

”孟子公孫醜上:“以齊王,由~手也。

”引申為相反,對立。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是。

”又為反而,反倒。

詩經邶風穀風:“~以我為讎。

”(二)造反,叛亂。

史記項羽本紀:“日夜望將軍至,豈敢~乎?”(三)回來。

左傳宣公二年:“~不討賊。

”孟子梁惠王下:“比其~也,則凍餒其妻子。

”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返”。

引申為退還,歸還。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受飡~璧。

”(飡:同“餐”。

)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其旄倪。

”(旄:通“耄”,老人。

倪:小孩。

)又為反省。

孟子公孫醜上:“自~而不縮。

”(縮:直。

不縮:沒有理。

)12.【復】(一)動詞。

回來,回去。

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

”又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

”注意:“復”是“往”的反面,所以說“往~”。

“複”又與“反”是同義詞(都是“回來”),所以說“反~”。

“複”與“來”意義也相近,所以又說“來~”。

引申為回復,報復。

孟子梁惠王上:“有~於王者曰。

”又滕文公下:“為匹夫匹婦~讎也。

”又為還原。

偽古文尚書咸有一德:“伊尹既~政厥辟。

”(辟:君。

厥辟:他的君。

指太甲。

)後代有“~辟”,“~位”。

(二)副詞。

再,又。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馳,~斬漢一都尉。

”又淮陰侯列傳:“水上軍開入之,~疾戰。

”注意:在這種意義上,古代說“複”,不說“再”。

[辨]反,複。

在“回來”這個意義上,這兩個字是同義詞,沒有什麼差別。

但“反”用得更廣泛些。

13.【舍】(一)賓館,招待所。

莊子說劍:“夫子休就~。

”(請您休息,住在賓館裡。

)引申為房舍。

(二)住一夜。

特指行軍或狩獵的臨時住宿。

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

”又宣公二年:“宣子田於首山,~于翳桑。

”(三)軍行三十裡為一舍。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其辟(避)君三~。

”又二十五年:“退一~而原降。

”(原:周邑。

)(四)放棄,不要,不取。

這種意義後來寫作“捨”(shě)。

左傳隱公元年:“食~肉”。

又宣公二年:“食之,~其半”。

又僖公三十年:“若~鄭以為東道主。

”引申為釋放。

孟子梁惠王上:“~之,吾不忍其觳觫。

”又萬章上:“始~之,圉圉焉。

”今仍簡化為“舍”。

14.【次】(一)依順序排列。

左傳成公三年:“~及於事。

”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皆~當行。

”注意:古代“次”不用作量詞。

引申為次第在後的,等級較差的。

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不辱身。

”又:“~之又不能拾遺補闕。

”(二)臨時駐紮。

左傳僖公四年:“師進,~於陘。

”又:“師退~於召陵。

”引申為外出旅行停留。

穆天子傳卷五:“仲秋甲戌,天子東游,~于雀梁。

”15.【如】(一)往,到……去。

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師。

”又成分十三年:“文公~齊,惠公~秦。

”(二)像。

詩經衛風淇奧:“~切~磋,~琢~磨。

”史記項羽本紀:“猛~虎,很~羊。

”引申為依照。

柳宗元三戒:“犬皆~人意。

”[不如]不及,比不上。

左傳僖公三十年:“臣之壯也,猶不~人。

”戰國策齊策一:“自以為不~。

”(三)形容詞詞尾。

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也(很嚴肅的樣子),夭夭~也(很舒服的樣子)。

”(四)如果。

論語先進:“~或知爾,則何以哉?”孟子梁惠王上:“王~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五)連詞。

或。

論語先進:“方六七十,~五六十。

”又:“宗廟之事,~會同。

”16.【馳】(一)馬快跑。

左傳宣公十二年:“遂疾進師,車~卒奔。

”(馬駕車快跑,士卒飛奔。

)莊子秋水:“騏驥驊騮,一日而~千里。

”特指驅馬追擊敵軍。

左傳莊公十年:“公將~之。

”又成公二年:“不介馬而~之。

”又為打馬使快跑。

孟子滕文公上:“好~馬試劍。

”漢書周亞夫傳:“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入。

”引申為疾行。

成語有“風~電掣。

”(二)傳播,流布。

韓詩外傳:“名聲~於後世。

”孟浩然春燕詩:“英名日四~。

”(三)嚮往,奔向。

隋書史祥傳:“身在邊隅,情~魏闕。

”(魏闕:也叫象魏。

皇帝所居的宮闕。

)[辨]馳,驅。

二者是同義詞,都有馬快跑和趕馬快跑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