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制作:郭仁玲 2009-3-3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听读思考】
1 .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找出词眼和直接抒情的句子。
2 .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择
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这些意
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直接抒情的句子: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主旨句,点明词眼“愁”。)
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意象探究:
(1)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雁象征离愁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是什么花象征了什么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这种感情与刘夷希《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来看这句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这一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写出了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凉以及对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
营造的意境:哀婉、凄凉、愁苦、怅惘
【再读思考,体会艺术手法,总结词的鉴赏方法】
1、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1)直接抒情。开头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结尾照应开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是直抒胸臆,用主旨句点明主旨。全词笼罩在一种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中,最后一个“愁”字把主人公的愁情推向高潮,画龙点睛。
(2)巧选意象,间接抒情。中间间接抒情,恰当选取“酒、秋风、雁、黄花、梧桐和细雨”等昏暗、低沉、冷色调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烘托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巧用叠字,创意出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描绘了一个心神不宁、郁郁寡欢、孤苦无依、若有所失的愁妇形象。
2、总结词的鉴赏方法
(1)了解作者生平身世,学会“知人论世”。
(2)找词眼(或中心句),悟主旨。
(3)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和感情。
(4)抓表现手法。
(5)展开想象和联想。
【课堂探究】词人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但此时的“愁”与诗人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从1103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1年左右写成《声声慢》,时间过了大概半个世纪,可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告诉你答案吧!
(幻灯片: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