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教案汇编八篇
《声声慢》教案汇编八篇《声声慢》教案篇1教学重难点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导入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许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__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伤心,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
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词,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拥有这样细腻的情怀。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将“愁情”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
(板书:标题和作者)对于李清照这位女词人,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她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
(全班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泼开朗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呢?这便与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有那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女词人呢?(引入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对作者作个简要的介绍,然后教师进行明确。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哀怨凄苦。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的愁情《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已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所以在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哀伤、凄婉、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诵读。
1、生齐读2、师范读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课本注释7来思考这个问题)明确: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3、生个人自由朗读,并给出自读提示(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四、诗歌赏析1、提问: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分水岭,前期(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词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二、导演过程(一)预习检查1、诵读指导寻寻/觅觅(mì),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
《声声慢》 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词中的意象,感受其营造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愁绪。
3、学习并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表达的愁情,把握词人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词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
2、难点(1)体会叠词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效果。
(2)深入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与词作情感的内在联系。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四、文本解读1、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研读课文,结合意象、背景、词人际遇体会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合作探究1、怎样入愁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2、缘愁选景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3、为何生愁结合词人的身世来看一看她到底有哪些愁苦呢?(三)总结我通过这首词学会了什么?三、巩固练习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课外知识拓展1、李清照写愁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诗句积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声声慢》教案集锦8篇
《声声慢》教案《声声慢》教案集锦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声慢》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教学重点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词赏析】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
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
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
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积累文化常识。
2. 解读意象,理解中国传统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含义。
2.准确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课前预习】一、作者及背景1.了解作者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作品,时值金兵入侵,丈夫病死,词人辗转南方避难,备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
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写下本词。
二.朗读课文,积累字词1.给下列字词注音寻寻觅觅.()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憔悴..损()()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乍:(3)最难将息..将息:(4)有谁堪.摘堪:(5)怎生得.黑得: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2.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3.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合作探究】探究一:请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探究二:1.词中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愁绪?2、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探究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谙.熟(ān) 雾霭.(ǎi) 戚.然(qī)B.和蔼.(ǎi) 良辰.(chén) 寻觅.(mì)C.信笺.(jiān) 乍.暖(zhà) 憔.悴(jiāo)D.门槛.(kǎn) 凝噎.(yē) 钥.匙(yà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情形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3、我国宋代出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4、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5、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6、李清照生活的年月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7、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方8、《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二、理解性默写(1)《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八年级声声慢导学案
八年级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词中的意象,感受其营造的意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体会词中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愁苦之情,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其艺术魅力。
2、难点(1)感受叠词的运用对情感表达的增强作用。
(2)理解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情感。
2、赏析法:对词中的意象、语言、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和欣赏。
3、探究法:深入思考词的主题和文化价值,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2、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等重大打击,而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为凄惨,心境也极为悲苦。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五、诵读感知1、初读,读准字音寻寻觅觅(mì)冷冷清清(qīng)凄凄惨惨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最难将息(jiāng)三杯两盏淡酒(zhǎn)怎敌他(dí)晚来风急(jí)雁过也(yàn)正伤心(zhèng)却是旧时相识(shí)满地黄花堆积(jī)憔悴损(cuì)如今有谁堪摘(kān)守着窗儿(zhe)独自怎生得黑(dé)梧桐更兼细雨(jiān)到黄昏、点点滴滴(dī)2、再读,把握节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声声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主要内容: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
导入: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的基调。
二。
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教学目标】1、品味《声声慢》的美感。
2、捕捉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的“愁”。
3、从以愁入词的诗词中理解愁情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1、品味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的别样“愁”情。
2、通过本文扩展联系别样愁情的表达。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一、助读资料(一)正文注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天气变化无常,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8)怎生:怎么、怎样。
生:语助词。
(9)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0)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我苦苦地寻觅着,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
这忽冷忽暖的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
看到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菊堆积着,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时正黄昏,一点一滴的落着。
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
诗文笔力雄健,情辞慷慨。
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
所著《词论》,多有独立见解,主张协律,崇尚典雅、情致。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预习案(25分钟)一、预习目标:1.熟读本词,了解作者常识及文体常识。
2.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内容(一)熟读本词,了解感情基调,争取背过。
(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及诗歌风格。
1.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其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内容多是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多是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词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2.相关背景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金国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9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国破、家亡、夫死的种种悲惨遭际,使她的孤寂凄清的心绪与日俱增。
北宋灭亡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不但不思北伐,收复国土,反而追逐歌舞,粉饰太平,仍继续着元夜狂欢的旧传统。
对此李清照深感忧虑。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相关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李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无忧无虑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任务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戚戚.()憔.()悴.()乍.()暖还.()寒2.解释划线的词语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憔悴损..()...()这次第3.《声声慢》的词眼是_________。
【课堂学习案】【任务二:文本自研习】1. 《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
《声声慢》教案7篇
《声声慢》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声慢》教案7篇优秀的教案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声声慢》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声声慢》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声声慢》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 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资料链接】走进作者,背景介绍:《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二.赏析全词1.齐读上阙。
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B级(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3.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级(点拨:可联系我国古典诗歌中“酒”的象征意义来体会)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C级(点拨:联系词人前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来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二)赏析下阙1.齐读下阙2.“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C级 (点拨:黄花即菊花,词人在《醉花阴》中曾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描写思念丈夫的闲愁,注意对比两首词的不同。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梧桐材质清脆,古时常用来制作古琴,叶子硕大茂盛,落叶较早,有“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之说,因此雨打梧桐容易引起人的愁思。
9.3《声声慢》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生平及作品风格,反复朗读,把握作品情感,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及其表现手法。
过程:一、自主预习案(一)走近词人1、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
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2、前后期作品变化:3、你还知道关于李清照的哪些情况,请把你知道的补充在下面。
(二)初读作品1、结合课文注释自主阅读《声声慢》,疏通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并用一个词概括本词的情感()2、质疑求理解:学贵有疑,初读这首词,在内容的理解上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张春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感受后期作品的情感特征。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通过想象,构造情景去品味诗歌情感。
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
【学习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通过想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课前积累】 1、 关于词人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琴瑟和弦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合著《金石录》,共赏奇文 “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颠离漂泊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
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
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48岁,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
报官告发了张汝舟,获准离婚, 按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
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约73岁,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2、故作回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导学案。声声慢.doc
导学案。
声声慢高一年级导学案教师寄语:咀嚼着那些凄美婉约的词句,穿越历史的烟尘,再一次凝视李清照,令我们深深折服的已不仅仅是她绝世的才情,还有她高觉的品格。
学科:语文主笔人:李中闪审定人:陈平洲课题:《声声慢》【学习目标】1、理解该词的层次大意2、体会词中流露出的孤寂、伤感之情3、、把握该词的艺术技巧【课时重点】体会词中流露出的孤寂、伤感之情【课时难点】把握该词的艺术技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背景简介《声声慢》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李清照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对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2、解释词义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憔悴损:次第:了得:怎生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听录音,读准节奏2、朗读全词,分别找出词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情感?3、为了写“愁”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三、合作探究《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同是抒写愁绪,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
试比较其异同。
词名节令意象意境情感写法《醉花阴》《声声慢》四、当堂训练1、《声声慢》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主要通过来渲染愁情,其中“,,”连用 14个叠字,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面纱(sh&)薄雾(boo)凄惨(qi)B、白昼(zhiu)透露(liu)悲戚(qi)C、祥瑞(rui)篱笆(II)憔悴(zu)D、重阳(ching)丰盈(ying)兼职(jian)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对付,抵御)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接一个)五、学后反思。
声声慢教案8篇
声声慢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声慢教案8篇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一个精心编写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声声慢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四
《声声慢》
编写人:任小燕时间:2011年5月17日
【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
【知识链接】
(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一、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三、《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课堂探究】
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4、《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5.《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
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
而晚风,却是“急”的。
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
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
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
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
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
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拓展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谢,只剩下一镂残香。
玉簟,簟是竹席子,因其清凉光滑,故称玉簟。
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产生色彩上的对照和联想。
这里点出凉秋季节。
2.雁字:群雁飞行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
大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飞。
秋天正是“雁字回时”。
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
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含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
3.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
它们无法违背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怜惜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淡,实际有很深的感伤和寄寓,含有对一天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华的依依怀恋之情。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离的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刚刚舒展,却又涌上心头。
言相思之情的深挚难排,真是“无计可消除”。
声声慢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二.B
三.答案:晚风过雁黄花
课堂探究
1、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2、《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
3、《慢》词中选取了酒、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
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典型意象。
《慢》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
《慢》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
《慢》词中得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
两词中都有风,然而意境则不尽同,《慢》词中的风较《醉》词中的风更为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
4、《声声慢》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5思路解析:诗词可鉴赏的地方很多。
注意审题,这里主要谈语言上的特色。
答案:(1)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
(2)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当堂检测
1、思路解析:B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