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宜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淸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嚅字二
5、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一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6、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7、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轼: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因为“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失字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

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

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
展示课题《咬文嚼字》朱光潜板书:咬文嚼字
(二)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1、提问学生'‘咬文嚼字”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跳读理解“咬文嚼字”的新含义?用文中语句回答。

2、教师引导: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左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讨论: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学生自主回答,不够简练的要其简洁,不准确的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明确展示。

明确:①郭沫若改字②王若虚改句③韩愈改诗④苏轼写《惠》诗⑤“套板反应“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嘯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
子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

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而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教师引导那么这些例子又反映了什么道理呢,过度到具体分析事例。

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
①郭沫若改字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或品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比较阅读:“你星没有骨气的人。

一一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道理: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你宜革命家的风度。

一一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则改得不好,因为“这”字含贬义。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得出结论:文字与感情有关。

板书:郭老改字牛刀小试一(学生思考并展示答案)
(07江西)按表达要求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

(不能增减词语)
5月3日校长是在会上向灾区提议捐款全校师生
以“校长“为表达重心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是”字表示强调)②王若虚改句
(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做,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做,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做。

视之,石也。

[PPT课件演示:Bll]
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

视之,石也。

即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终不能复入石矣。

即有“失望放弃”的意味。

可见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即文字与意味有关。

板书:王若虚改句(反)或李广射虎(正)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英西南诸山,林壑尤美。

”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

" 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

牛刀小试二:学生思考讨论井展示个人答案。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淸,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

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臣节如山()
明确:皇恩浩荡(矣!)臣节如山(乎?)
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
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③韩愈改诗
(关于推敲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嘯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
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


⑴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学生朗读文本第五段第五行至结尾)继而得岀在作者看来“推” 冷
寂场合,“敲”热闹场合。

⑵ 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PPT课件演示:P.15]
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
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板书:韩愈改诗(正)或贾岛吟诗(正)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

过渡语: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不仅是文字与情感有关,更在于在写作上来看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
控制,在于文字具有联想的意义。

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
①苏轼《惠》诗
(指导学生大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


1、诗人所处环境: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2、诗中人物的活动:品茶、赏月
3、诗中人的悄趣:恬静幽闲、醉情山水
由“恵山泉水泡小龙团”——“独携小团月来试恵山泉”一一“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辨析:淸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从味觉到视觉,清沁心脾。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
效果。

板书:苏轼写诗(正)展示使用范例
一川烟草——朦胧愁绪(化虚为实)
学生齐读: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
只恐双溪斛艦舟,载不动许多愁。

(重量)
过渡语:使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如若耽于习惯总走熟路,那么则就会平滑俗滥,缺乏新意。

②“套板反应”
(指导学生感受理解“套板反应”的表现,槪括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学生诵读总结)
明确:反对。

“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趙。

板书:套板反应(反)
避免套板推陈出新示例:
写美貌
1∙那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2.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写眼睛
1.这个姑娘有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聘《老残游记》)
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

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

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

4、学生齐读:第八段,总结全文。

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老师寄语;
1、生活中,用最恰切的词语、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诗歌鉴赏阅读中,反复揣摩精彩生动的语句,披文悟情,披文入理。

3、写作中选出最能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那“唯一”的词句。

(四)布置作业(课后习题2):
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

”理由有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
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独亮独观其大略”。

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
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彖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马南邨(C(In)《不求甚解》
请思考: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参考答案: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讲的是不同的问题。

朱光潜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谍严”。

主要是说,写作时要“咬文嚼字”,或者说“在文字上推敲
马南邨所说的“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指博览群书应该注意的一点。

就是力求广博,只求观其大略、有所“会意”,不固执于个别字词。

只有这样,才能博览群书,获得渊博的知识。

郭老改字

达到艺术美
三、教学反思
1、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有不少学生都比较马虎,对文中用词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识不够,而 朱光潜先生提岀阅读或写作中要有咬文嚅字精神,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帮助 学生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习惯。

2、 理淸论证思路,学习本文构思
这篇文章思路严谨,脉络淸晰,论证缜密,方法多样。

指导学生学习此文时,先找出观点句, 然后概括出所举的例子,再将例子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思路。

掌握这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为今后议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 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过程中,为激发学习兴趣,我补充了很一些示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咬文嘯字的 乐趣,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五)板书设计
(正)李广射虎]阅
;要 (正)贾岛吟诗
J 读
/写 、作
苏轼写诗(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