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文章以襄樊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为例,论述了其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课为辅,构建就业指导课的结构体系;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构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评价为重要指标,建立就业指导课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襄樊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不同的高校,其就业指导的重点、难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相对于国家重点大学而言,地方院校承担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而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一、襄樊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式设计
1.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课为辅,构建就业指导课的结构体系。
襄樊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结构由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部分组成。
公共必修课、选修课由就业指导教研室协助教务处组织实施。
活动课有两种实施方式,一是由公共必修课任课教师有选择地组织实施,二是由招生就业处与各系就业办组织实施。
公共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择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四个部分。
选修课包括大学生职场礼仪、大学生就业心理、劳动法规与权益保护。
活动课主要有以下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月(一年级)、大学生创业实践月(二年级)、就业指导服务月(三、四年级)、大学生模拟招聘周(三、四年级)、大学生专业技能拓展周(二、三、四年级)、大学生职业体验日、就业指导讲座、职业发展课题研究。
2.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构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
襄樊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从大一开始开设。
(1)大学一年级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基本的设计模式,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期待、制订生涯决策与计划、掌握有效的职业技能。
重点是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及步骤等。
(2)大学二年级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
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及挫折教育。
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等。
重点是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了解创业知识及初步形成创业能力。
(3)大学三年级对学生进行择业指导。
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意识与竞争意识,把握就业市场的特点,了解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就业市场情况做出职业抉择。
重点是掌握求职就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技巧等。
(4)大学四年级(专科三年级)指导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形势,帮助大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开展就业形势预测、就业政策解读等。
重点是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区域性就业政策与劳动法规。
目前学院开设的三门选修课中,大学生职场礼仪课主要讲授两大基本内容:一是有关大学生自我形象塑造的内容,具体涉及日常生活中的穿着打扮、言谈话语、举止行为、仪容仪态等方面;二是有关商务礼仪、办公礼仪及求职面试礼仪的基本操作规范及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心理课主要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课堂团体心理训练进行就业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劳动法规与权益保护课主要讲授《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签订合同、薪资和社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互动式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课程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我们构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如图1)。
该模式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主题,以构建大学生就业知识体系和就业能力为核心,以五种不同的教学法为依托,构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导者的学习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将以上五种教学方法贯穿到整个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之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和谐、有机的整体。
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全程化”模型(如图2)。
即引导案例、导入新知,通过理论解读与活动课的演练构建就业指导课的知识体系,通过模拟应用达到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迁移并转化为能力,最后经过反馈不断得到修正,使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的充分实现,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高。
4.以学生评价为重要指标,建立就业指导课的评价体系。
根据学院教学管理办法及就业指导教研室制定的《就业指导课教师手册》,以学生评价为重要指标,建立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生意见反馈、学生学习成
绩及教研室评价为主的三模块评价形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定量指标分为学生满意度、知识的广度、知识的深度、成绩合格率、成绩优秀率和活动课组织的效度六大项15个二级指标;定性指标包括教学方法、教态、与学生交流的频度和与学生交流的效果4个指标。
实践证明,就业指导课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学生的自我成才意识明显增强,表现出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学生转变了就业观念,他们能够积极响应号召,到基层就业。
三是学生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能吃苦、动手能力强”。
二、襄樊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实践及思考
1.校党委的重视。
校党委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就业工作,明确提出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
从体制、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树立学生群体品牌,赢得就业工作的主动权。
在校、系两级均坚持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了校、系两级就业工作指导服务中心,在思想上、组织上使就业工作的重心完成了从“毕业生”到“全体在校生”的重大转变。
通过导师制、校系专人制、部门协作制,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学校满意及社会满意成为全校教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制度层面,将就业工作目标分解到《各单位双文明目标责任书》《系级教学工作评估办法》之中,从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强调本科教育“刚性基础、柔性方向”的理念和专科教育“就业为主、按需培养”的理念,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就业类别的学生,实行分流培养。
在学生中强化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个体的就业主动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就业是自己的事”。
2.开展专题研究。
近几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先后申报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模式创新研究》《地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新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等5个省级就业工作研究课题,已有部分项目顺利结题。
先后在《中国大学生就业》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就业工作研究论文五十多篇。
这些研究成果为学院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