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部分行政管理

第一章行政职能及其转变

第一节行政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一、行政职能的涵义

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它在本质上是国家权力的执行,即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实现国家行政权。

行政职能具有以下特点:(1)执行性。(2)多样性。(3)动态性。

第二节行政职能体系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四项职能。这些职能集中体现了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整体作用以及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

二、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是指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行政职

能。行政管理运行职能可分为:(一)决策职能(二)组织职能(三)协调职能(四)控制职能

第三节我国行政职能转变

一、影响与制约行政职能转变的要素

行政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影响与制约行政职能转变的要素有:(1)社会环境的变迁;(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3)技术手段的创新;(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此,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开创了国行政管理的新局面。

2.职能方式的转变

随着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政府职能方式也进行了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

职能关系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在我国,政府职能关系主要表现为:

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职能关系,也就是要理顺上述这些关系。

四、行政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行政职能转变的关键,也是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

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职责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

(二)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

第一,转变行政职能,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第二,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第三,完善企业所有制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和完善新型的政企分开的融资投资体制。第四,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

第二章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革

第一节政府机构概述

一、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的政府机构,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狭义的政府机构,仅仅指国家的行政组织,即依照国家法律设立并享有行政权力、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国家机构,在我国,亦称为“国家行政机关”。这里仅指后者。政府机构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任务是组织管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等方面的行政事务;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任务,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管理所辖区域内的各种行政事务。

第二节政府机构改革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上采取了渐进的方式,我国先后进行了八次机构改革。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改革也没有做到一步到位,而是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变革,带有明显过渡性,而且也没有彻底走出“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怪圈。尽管如此,历次机构改革都有自己的特点,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1、1954年机构改革。

2、1958年至1959年的机构改革。

3、1965年机构改革

4、1982年机构改革。

一是提出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特别是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

5、1988年机构改革。

一是提出转变行政职能的概念,并把转变职能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初步理顺党政关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6、1993年机构改革。

一是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二是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三是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扩大了机构改革的内涵。

7、1998年的行政组织改革

1998年3月举行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此为标志,新一轮行政组织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

(1)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

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2)改革的原则是:第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第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高速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第三,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第四,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3)具体措施是:第一,加强宏观调控部门。第二,调整和养活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第三,适当调整社会服务管理部门。第四,加强执法监督部门。

8、2003年的机构改革

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改革的目的是: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2)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3)具体措施是:第一,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