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深入研究躁动机制
进一步探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揭示其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临床处 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
优化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和手术类型,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评估各种处理措施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优化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处理策略。
拓展研究领域
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拓展至其他相关领域,如麻醉药物的研发与优化、围术期心理干 预与康复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04
预防措施与策略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方法
1 2
选择短效、代谢快的麻醉药物
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以减少苏醒延迟和躁动 的发生。
采用联合麻醉
如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等,以发挥各种 麻醉方法的优势,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3
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躁动的药物
如氯胺酮等,以减少苏醒期躁动的诱因。
优化围术期管理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为临床麻醉医生提供有效的处理方 法和策略,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研究意义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处理是麻醉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其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还可以优化围术期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此外,对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深入研究还有助于推 动麻醉学和相关领域的发展,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03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 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缓 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物理约束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研究
2 结 果
所 有 的 患 者 全 身 麻 醉 苏 醒 期 躁 动 的 发 生 率 为 69 % . 3
( 812 , 7 /16) 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见表 1 结果表 明, 。 年龄 、 性别 、 体重 、 A A分 级 、 S 高血压 病史不是苏 醒期躁动的风 险因素( P> 00 , .5) 糖 尿病史 、 吸人麻醉 、 尿术 、 导 手术时 间为苏 醒期躁动 的风险 因
痛 阈, 患者 对外 界刺激表现 高度敏感 。但此 时患者 尚不具备完
整 的认 知 功 能 , 常表现 为无 意识 体动 、 向障碍 、 维混 乱 、 定 思 谵 妄 、 吟 等 , 为全 麻 苏 醒期 躁 动 , 内成 年 患者 的发 生 率根 呻 称 国
内未 出现严重精 神状态改变 。
年龄 ≥ 1 ; 8岁 气管 插 管全 身麻 醉 ; 无神 经 系统 疾病 及精 神 疾 病 史 ;无药 物滥 用 史 ; 酗 酒 、 未 吸毒 ; 中 未 出现 MO S等 需 术 D
要 抢 救 的情 况 ; 出 现 苏 醒 延 迟 或 无 法 脱 离 呼 吸机 ; 后 1 未 术 周
感觉 和运 动 功能逐步恢 复 , 加之各种 不适导 致焦虑 状态降低疼
造成 躁动 的 风险 因素 。糖 尿病 患者 术后 可见 血 中胰 岛素水平 应激性 上升 , 交感 神经亢进 , 甲 肾上腺 素大量 分泌 , 去 进而 引起
脑水肿 表现 , 者发生躁动 。 由于全 麻术 中导 尿 的患者 尚未对 患
应 用 S S 1. 计 软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关 因 素 采 用 PS6 0统 相 Lgt oii s c回归分析 , P< 00 . 5为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患者复苏期间躁动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通过对3856例全麻术后进入ICU的观察,分析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呼吸、循环功能不全、麻醉药物作用等。
结果24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发生率13.7%。
结论全麻复苏期间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综合分析躁动原因并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苏醒期。
【关键词】全麻复苏躁动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全麻是手术病人常采用的麻醉方式之一,躁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剧烈躁动常引起伤口裂开出血,心率加快,高血压,各种导管及引流管脱出,坠床等风险,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躁动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全麻后复苏的患者3856例,男2506例,女1350例。
年龄2天-88岁,其中3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手术范围包括胃肠、肝胆小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和五官科手术,麻醉术前用药: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全麻用药:恩氟醚、七氟醚、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患者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毕均送入ICU。
2原因分析及处理2.1切口疼痛切口疼痛是全麻术后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在347例中有163例(占47%),尤其是切口比较大的胃肠、肝胆外科手术,多数病人因疼痛刺激烦燥不安,大汗淋漓,不断要求更换体位,自觉任何体位均不舒适。
结合术后病人的表现,排除其他原因,给予适当止痛如肌注杜冷丁或静注芬太尼,效果多数良好,但用药后须观察呼吸情况。
2.2气管导管刺激在347例躁动病人中,101例(占29%),气管导管及尿管作为强烈的刺激源,气管导管造成对口腔、咽喉的刺激,表现为胀痛、发痒不适状态,病人往往表现躁动,而躁动以容易导致各种引流管移位,甚至脱出,因此,当病人呼吸平稳,有吞咽动作时,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予鼻导管供氧,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观察呼吸情况。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防治进展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防治进展姬美华【摘要】Pediatric anesthesia restlessness (EA) refers to the separation of children with behavioral and mental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clinical symptoms mainly cried out and unable to appease, limbs tamper, incoher-ent and so on. From ether, ketamine and cyclopropane anesthesia among patients recovery, especially in adopting tonsillec-tomy, circumcision and excision of thyroid abnormalities exciting. Among children in clinical anesthesia restlessness rela-tively high a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prior to the use of drugs without anesthesia, pediatric anesthesia after sevoflurane wake of agitation occurred up to 66 percent chance of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n the huge prog-nosis in children, should cause clinical researchers are highly valued.%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指的是小儿在全身麻醉苏醒期间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声哭喊并无法进行安抚、四肢乱动、语无伦次等。
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67360·临床监护·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分析张若冰(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广西 北海 536000)摘要:全身麻醉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手术麻醉技术,但是,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症状发生率,进而会对其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常见的全麻后苏醒期并发症症状包括苏醒延迟、上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术后寒战、苏醒期躁动、低血压、高血压等。
本文就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7.2990 引言麻醉苏醒室临床上也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其主要作用在于对麻醉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与观察,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完全恢复稳定。
患者自身的生理功能会受到麻醉和手术刺激的影响,麻醉手术治疗完成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在全麻苏醒期内表现出各种麻醉并发症现象,进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加强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对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手术治疗效果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保证其生命安全。
1 全麻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第一,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
全麻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麻醉药物相对过量;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过于疲劳;患者术中体温过低;电解质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低氧血症等代谢紊乱现象,手术过程中和术后脑灌注量长时间减小,进而诱发苏醒延迟。
同时,手术时间短以及肌松剂残留等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
03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助于减少躁动的发生。
01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躁动的发生。
02
提供舒适的恢复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温暖,减少外界刺激,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全麻苏醒期。
05
CHAPTER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按摩和放松
04
CHAPTER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措施
术前禁食禁饮
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充分禁食禁饮,以减少术后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评估患者全麻苏醒期的风险。
术前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助于减少躁动的发生。
麻醉深度控制
在手术过程中,合理控制麻醉深度,避免过浅或过深的麻醉状态,有助于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对于疼痛引起的躁动,可以使用镇痛药来缓解疼痛,如阿片类药物。
镇痛药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引起的躁动,可以躁动的患者,可以使用约束带等工具限制其行为,以确保患者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约束
调整环境因素,如光线、声音等,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躁动。
环境控制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放松,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和紧张情绪。
精神状态
02
CHAPTER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害
躁动可能导致手术部位伤口裂开,引起出血或感染。
伤口裂开
疼痛加剧
心理影响
躁动可能引起术后疼痛加剧,增加患者痛苦。
躁动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术后恢复。
03
02
01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比妥类 , 可导 致术后 躁动 [ 4 ] 。
1 . 3 . 2 麻醉 中用药
气体吸人麻醉时 , 由于吸人
麻醉镇 痛 时间短 , 患者麻 醉恢 复期 意识 尚未 完全 清 醒, 但 疼痛感 觉神 经 已逐渐 恢 复 , 此 时 不 能有 意 识
控制行 为 , 可 表现 出躁 动_ l 7 ] 。
1 . 3 . 3 术毕
有研究表明 , 使用多沙普仑催醒 , 术
肌 松药残余 作 用可导 致 呼吸
从 终止 麻 醉药 物 的 给予 到麻 醉 作 用完 全 消 失 这个 时 间段 内 , 麻 药作 用 未 完全 消 失 , 生 理 功 能未 完全 恢 复 , 易 发生 各 种并 发 症 , 特别 是 躁 动 、 坠床 、 自行 拔管 及 其他 自我 伤 害 行 为[ 。 。E A 的发 生 机 制仍 不完 全清楚 , 可 能为麻 醉药 物 中枢 抑制作 用 消 失后 , 此 时患者 意识 虽 已恢 复 , 但 部 分 麻 醉 药 物残 余作 用使 大脑皮 层 与 上行 网状 激 活 系统 的 功 能 尚
向疼痛部位 、 身体不停 扭动等 , 同时心 电监护示 心率
增快 、 血压上升 。 1 . 2 管道 不 良刺 激 各 种管 道如 胃管 、 气管插管、 尿 管及 术 后 各 种
稳, 在麻 醉苏 醒期 可 出现 类 似 戒断 综 合 征 的表 现 。 另外 , 长期 服用 抗 抑郁 药 物 患 者 , 在使 用 吸 人麻 醉 时, E A发 生率较 高 _ 1 。 J 。 2 E A 的对 策
多见l _ 1 。
术后切口疼痛是引起 E A最常见原因。研究表
明, 5 3 0例 E A 患者 中 因 疼 痛 而 躁 动 占4 6 . 2 3 [ 引。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解析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呼吸、 水电解质及各个系统的稳定以及平衡
在一些手术时间较长,病人情况较 差,或者手术所致创伤较大的情况下, 应该围手术期注意监测循环系统,血气, 水电解质,防止因为低氧血症,高碳酸 血症以及其他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躁动、 谵妄。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处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目前仍然是临床上的 难题。对发生躁动的病人主要根据发生躁动的原 因,对症处理,在没有发现躁动原因的时候首先 注意的是加强护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气管 导管的刺激、尿潴留的不良刺激也要给予处理, 患者术后符合拔管的标准时可拔除气管导管,减 少其对病人的刺激。在消除病因后躁动仍持续, 在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慎用镇静催眠药物, 对于呼吸循环不稳定得到纠正后的病人和无呼吸 循环紊乱、低氧血症的病人,可适当应用镇静催 眠药。
呼吸道反射恢复 第四阶段
清醒
定 义 EA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 题,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 症,如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 或危及患者的安全。熟悉全麻病人 苏醒期躁动对病人的危害、发病原 因、机制、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 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 : 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 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 并存,出现不恰当行为,如肢体的 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 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
躁动分级法 1 2 3 4 5 平静睡眠 清醒,平静 易怒,异激惹,哭喊 难以安慰,无法控制的哭喊 无法安静,迷惑,谵妄
评分为4 分或5 分的大多需要药物干预。
临床表现
1.患者表现为严重的 焦虑和躁动,兴奋, 极度烦躁、挣扎 6.患儿常表现为激惹、 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
2.气管导管的刺激 不能耐受,有呛咳, 企图拔除气管导管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
04 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等,可有效控制 癫痫发作
心理护理
A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 刺激
B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了解其需求
C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 减轻焦虑和恐惧
D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患者适应环境变化
环境控制
01
保持安静、舒 适的环境,避 免刺激患者
02
调整灯光,保 持柔和、昏暗 的环境
03
04
控制室内温度, 保持适中、舒 适的温度
减少不必要的 噪音,保持安 静的环境
4
麻醉药物的选择
选择合适 的麻醉药 物和剂量, 避免过度 麻醉
采用复合 麻醉,降 低单一麻 醉药物的 副作用
采用局部 麻醉,减 少全身麻 醉的使用
采用新型 麻醉药物, 提高麻醉 效果和安 全性
01
02
03
04
手术操作技巧
1
言语不清:患者可 能无法清晰地表达 自己,言语含糊不
清
2
言语混乱:患者可 能表现出言语混乱,
难以理解
3
言语攻击:患者可 能表现出言语攻击, 对医护人员或其他 患者进行言语攻击
4
言语恐惧:患者可 能表现出言语恐惧, 对苏醒过程感到恐
惧和不安
呼吸变化
01
呼吸急促: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02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不畅等症状
03
呼吸暂停: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节律异常等症状
04
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缺氧等症状
3
药物治疗
01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 泮、咪达唑仑等,可有效 缓解躁动症状
02 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 醇、利培酮等,可有效控 制躁动症状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患者入麻醉复苏室(PACU)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通过对3173例术后入麻醉复苏室的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结果 35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1.25%。
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苏醒期躁动,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1.45%和24.92%,心理应激占14.85%,气管导管刺激占13.16%,低温占3.08%,高碳酸血症占1.68%。
结论护理人员应注意了解和掌握躁动发生的原因、相关知识,给予有效的药物处理,同时做好相关的护理,减少躁动带来的危害及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全麻苏醒期。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36-03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also called emergence delirium,EA)为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全麻手术患者入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s care uint,PACU)后护理工作中常常碰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如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肢体无意识动作,谵妄思维等,若处理不当,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
现在对2013年2~5月在我院实施全麻手术的3173例患者术后苏醒期的观察,分析躁动发生的原因,总结相关的护理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5月在我院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3173例,其中男性1955例,女性1218例,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或喉罩,术后带气管导管入PACU的患者1856例,其余为拔管后送入PACU。
1.2 方法观察各种不良刺激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分析及对策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全麻术后的烦躁表现及其对策。
方法;对我院136例全麻患者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本组136例全麻苏醒期出现烦躁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结论分析了解引起患者烦燥的原因,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方法,减少患者躁动所带来的痛苦和危害,保证每个患者做好术后恢复。
【关键词】烦躁全身麻醉烦躁原因苏醒期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353-02进行全麻手术后的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部分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症状。
如未能进行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苏醒期间的观察尤为重要。
本文将我院麻醉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进行全麻手术后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原因及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麻术后患者672例,男493例,女179例;年龄17~64岁;体重41~98 kg。
其中97例患者发生烦躁(14.43%),普外科21例,耳鼻喉科10例,胸外科17例,口腔科3例,泌尿外科8例,骨外科27例,妇产科11例。
1.2 苏醒期患者常见烦躁原因分析舌后坠10例(10.1%),肌松剂1例(1.03%),七酚烷4例(4.12%),芬太尼5例(5.15%),疼痛35例(36.08%),分泌物8例(8.25%),胸管3例(3.09%),胃管2例(2.06%),导尿管18例(18.56%),体位4例(4.12%),高血压4例(4.12%),低血压3例(3.09%)。
1.3 苏醒期烦躁的处理心理护理48例(49.48%),吸氧82例(85.57%),辅助呼吸12例(11.34%),吸痰17例(17.53%),加快输血输液2例(2.06%),镇静止痛30例(30.93%),新斯的明2例(2.06%),氟马西尼2例(2.06%),纳洛酮1例(1.03%),尿管注入利多卡因12例(12.37%),体位改变15例(15.46%),硝酸甘油3例(3.09%),麻黄素3例(3.09%)。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探讨
4.平静且合作 3.安静
2.非常安静 1.不能唤醒
四、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的危害
1、EA 一些病人躁动非常严重时会有暴力倾向,如 拔除静脉留置针、气管导管、引流管、尿管、胃 管等。 2、EA时肢体不自主运动以及抬高身体有可能会造 成窒息、手术切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伤口缝 线断裂。有可能跌落地上引起骨折,扭伤等。 3、在病人躁动时,交感神经兴奋,病人的循环系统 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 等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在一些心功能较差或 合并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是极其不利的。
男性发生率为27.81 %,明显多于女性14.39%。
儿童和年轻人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率要高 于其它年龄段的病人 。
13
7. 与麻醉相关的其他原因
快速苏醒:患者感觉已经恢复,但是意识尚未 完全恢复,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 态,患者容易出现苏醒期躁动。 肌松药的残留作用 术后止痛的不完善
9
3. 术后不良刺激
术后各种不良刺激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 常见的原因。 观察全麻术后躁动的225 例病人发现: 疼痛占99.44%; 气管导管的刺激占65.77%; 尿管刺激 11.11%; 心理应激占 15.55%; 制动不当占4.44 %,
10
4. 术后并发症
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循环系统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 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气道梗阻、低氧 血症、低血容量、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钠血 症、低血糖、脓毒血症等,这些均可引起躁动或 谵妄。 其他的原因:低温,胃胀气,尿潴留,膀胱胀, 尿管的刺激,这些原因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仔 细观察排除。
2
有数据表明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中西医干预研究进展
综述与进展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中西医干预研究进展张璐(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江西上饶 334000) 摘要:躁动是全麻手术后苏醒期间较为常见且高发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指患儿行为与意识呈分离状态。
麻醉苏醒期躁动多发于小儿手术患者。
与成人手术患者相比,小儿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手术麻醉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相关药物的使用,易对小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以哭闹不止、手脚乱动、定向障碍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后续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选取适宜的镇痛药物至关重要。
科学且有效的麻醉方案是稳定患儿临床体征、缓解躁动情况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西医大多数全身麻醉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可分成麻醉深度减浅、自主呼吸、呼吸道反射恢复与清醒4个阶段,其中部分病人在全身麻醉苏醒期会出现以无意识肢体活动、定向障碍、烦躁不安、思维混乱等意识与行为分离的躁动现象。
全身麻醉苏醒躁动(EA) 是由于全身性麻醉药对不同部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不一致。
因此,在中枢恢复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时皮质下中枢已被解放,进而出现中枢局灶过敏化,致使病人缺失功能的完整性,影响自身反应及处理能力,最终在某刺激作用下表现为过度兴奋的苏醒躁动。
有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可在疼痛、麻醉用药、镇静药物、术后镇痛等因素的影响下,引发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1]。
1EA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疼痛是引起EA的主要原因。
疼痛刺激可能使人体中的内源性递质以及活性物质的释放,进而导致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促使患者EA的发生。
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小儿EA发生的重要因素明显,其EA的发生率远高于学龄期儿童,为学龄期儿童的3~4倍。
可能的原因是患儿年龄越小,其大脑神经中枢越不成熟,越容易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对外界的认知水平及自制力更差。
因此,小儿EA发生率更高。
因小儿机体不成熟,尚处于生长发育期,且身体抵抗力较成人低,所以,七氟烷对小儿的影响更大。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摘要】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重要性在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快速康复。
影响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包括手术刺激、药物因素等。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通过细致监测、及时干预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定期观察、保持环境安静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深入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躁动的作用机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因素,护理措施,疗效评估,减少躁动的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后,需要全麻下进行手术操作。
全麻是一种常见的镇痛方法,通过药物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以便医生进行手术。
全麻下苏醒后的躁动现象却是一个常见问题,给患者的恢复和护理带来了挑战。
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前的焦虑情绪、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以及药物的作用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在苏醒期出现不适和躁动行为,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护理质量。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苏醒期的不适感和躁动行为,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着重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作用,并对具体的护理措施和疗效进行评估和总结。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3. 完善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对苏醒期间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的护理管理,以使腹部手术患者尽快平稳苏醒,减少躁动的发生。
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护理研讨
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护理研讨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为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EA不论是对病人本身以及某些需要术后安静的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医护人员的人员配置产生了极大的干扰,目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疼痛、气管导管和尿管刺激、手术时间长短、心理应激,因此针对以上引起躁动的主要因素,预防性的用于临床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
标签:麻醉苏醒期病人护理研讨麻醉苏醒期病人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熟悉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机制、对病人的危害、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麻醉苏醒期躁动,不但能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各种导管脱出、坠床等意外或致手术失败,而且耗费医务人员的精力和体力。
为了更好地预防躁动的发生,本文对引起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以确保病人安全渡过全麻苏醒期。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分可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第二阶段: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整;第三阶段:呼吸道反射恢复;第四阶段:清醒。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
1、出现躁动的原因:1.1 、缺氧患者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麻醉镇痛药未完全代谢,起到分泌物痰液粘稠。
引起患者自身呼吸抑制,上呼吸道梗阻,喉痉挛等原因引起缺氧。
1.2、导管刺激(1)气管导管:患者苏醒期对气管导管不能耐受,出现呛管等不适症状。
解读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
解读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全麻苏醒期躁动,在临床护理中经常会遇到,有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
因此,需要对全麻苏醒期造成患者躁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合理有效手段进行预防与护理。
下文针对全面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进行详细分析,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来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全麻苏醒期躁动全麻苏醒期躁动,简称为EA,其属于麻醉苏醒期中的一种不恰当行为,主要表现有躁动、行为、定向障碍并存、全麻苏醒期躁动,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如语无伦次、肢体无意识动作、哭喊或呻吟、无理性言语、妄想思维等等。
2.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时间全麻苏醒期躁动主要表现有躁动、兴趣、定向障碍并存,会发生一些不适当行为,例如语无伦次、肢体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妄想思维、哭喊或呻吟等等。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成人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大部分呈急性发生,发生时间大部分在拔管以后的15分钟左右;儿童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时间大部分在拔管以后3-45分钟之间,平均为14±11分钟。
从流行病学中了解到,成人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概率大约为5.3%,儿童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概率大约为12%-13%,而其中老年人、学龄前儿童的发生概率较高。
3.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害全麻苏醒期躁动对于病人自身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并且也会给医护人员的人员配置方面带来较大的干扰。
部分病人存在较为严重的躁动,并且会伴有不良后果,如躁动的同时,患者会不自主的把引流管、胃管、尿管进行拔出,进而导致手术切口裂开或者是导致手术部位出血,因此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来进行处理工作。
再如,病人在躁动时,循环系统不够稳定,随之血压上升,心率变快,这对于患有心脏血管疾病或者是心功能相对较差的病人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若可以结合高位因素,对躁动的发生进行评判,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躁动,所以恰当的处理发生躁动病人,是急需关注的一个问题。
4.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预防和护理4.1心理护理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访视工作。
运用PDCA降低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率精选全文
我科现状: 自2021年2月1日启,我科针对麻醉苏醒期患
者出现烦躁情况进行统计
周 期 患者例数 烦躁例数 占 比
第一周
72
第二周
78
第三周
60
第四周
58
3
4.1%
3
3.8%
2
3.3%
3
5.1%
现状把握
设定目标
2021年2-8月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率低于2.0%
计划拟定
原因分析
手术因素
手术方式
手术部位
手术创面
患者因素
年龄、性别
术前焦虑
患者苏醒期 躁动因素
导管刺激 机体排斥
留置导管
麻醉药品代谢机制
其他因素
呼吸和循环障碍
D
实施阶段
措 施 一:做好术前宣教工作
术前的访视工作需要耐心细致,除了 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耐受能力以外, 应该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尽量消除 其对麻醉和手术的不解及恐惧。以及 术后留置各种导管的意义及重要性, 如尿管、伤口引流管、保护性约束带 等。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增加医护患 之间的信任关系
周 期 患者例数 烦躁例数 占 比
第一周
92
第二周
87
第三周
102
第四周
98
2
2.1%
1
1.1%
2
1.9%
1
1.4%
效果确认
月份 四月份 七月份
占比 3.1% 2.0%
A
标准化
唯有自省 方能提高
针对于术后患者躁动的 情况给予积极预防处理, 不仅对患者安全和手术成 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会 影响到每一名麻醉医师的 水平提升及树立良好形象
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护理研究进展
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麻醉复苏期躁动为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多与药物、疼痛以及气管插管、手术、患者心理等有关。
全麻麻醉复苏期躁动可增快患者心率,升高患者血压,导致生命体征监测不准,甚至引发创面破裂出血等,因此具有严重危害性,需临床强化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的护理。
本文据此对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麻醉复苏期;躁动;护理躁动是麻醉复苏期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哭喊、呻吟、兴奋以及不自主运动、不听医护指挥等,重者还可出现呼吸、循环紊乱等情况,若未行及时处理还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为此,临床医护人员有必要对麻醉复苏期患者躁动的原因进行了解,并予以积极护理干预,以有效防控躁动情况。
本文主要阐述了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的护理干预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躁动概述1.1 发生机制麻醉复苏期躁动即处于全麻复苏期的患者出现主要特征以自限性激烈对抗为主的持续精神障碍,并表现出兴奋、无意识肢体动作、无法按指令行动、不自主运动、定向功能障碍、无理性语言、呻吟或是哭喊、妄想等[2]。
目前,尚未明确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发生机制,临床认为可能与麻药残留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所致抑制有关,或是与患者皮层或皮层下神经环路解剖学差异有关[3]。
1.2 发生原因目前,临床认为,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焦虑程度以及既往酒精成瘾史、抗抑郁药物使用史、既往阿片类药物使用史、手术类型与时间及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麻醉前用药、麻醉方式等有关[4]。
具体为:疼痛易引发患者身心刺激而导致躁动;抗抑郁药物或是长期酗酒、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等等均可引发术中躁动;此外,术中部分麻醉药物也可引发躁动。
同时,气管插管可对咽喉形成强烈机械刺激,一旦麻药效果消失,则可增加患者恶心、无法发音以及咽喉肿胀等不适,致使其出现躁动情况。
处于麻醉复苏期的患者可慢慢恢复苏醒,也会感受到尿管所致不适、疼痛等,从而引发躁动。
不同麻醉药物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研究_0
不同麻醉药物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研究。
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全麻下手术治疗后发生EA的患者,共90例(男47例,女4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个组各30例,术后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布托啡诺20μg/kg和曲马多1mg/kg。
比较各组治疗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及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等。
结果治疗后,A组、B 组患者EA 的程度显著低于 C 组(P<0.05);A 组、C组两组患者的Ramsay 镇静评分显著低于B组,而A组和C组之间比较,A 组患者的Ramsay 镇静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 组患者苏醒时间(min)、PACU 停留时间(min)显著高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帕瑞昔布治疗EA 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全麻患者苏醒期的躁动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帕瑞昔布;布托啡诺;曲马多随着现代麻醉技术和药物的发展,全身麻醉(全麻)苏醒的质量不断提高,但苏醒期躁动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1]。
但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效抑制各种原因所致的EA,本研究对行全麻手术的患者给予不同的麻醉药物,并评价其对EA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全麻下手术治疗后发生EA 的患者,共90例(男47例,女4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三个组各30例,年龄在16~75岁,平均年龄(45±4.3)岁,其中腹部肿瘤32例,烧伤植皮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其他手术原因15例。
所有患者无精神疾病、无神经系统及肝肾系统可能对药物代谢有影响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
作者:卢林芳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4期
摘要:全麻复苏过程中躁动是术后患者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事件的研究较多。
本文通研近年来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分析及原因及护理对策,供同道相互参详与学习。
关键词:麻醉复苏;复苏室;术后躁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26-002
全麻复苏过程中躁动是复苏室(PACU)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肢体无意识的运动、无理性语言、挣扎、哭闹等。
可导致患儿的自行拔管,手术切口开裂等意外情况,甚至影响手术成败。
因此,对于PACU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这类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是尤为迫切的任务。
不少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对全麻复苏过程中的躁动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篇拟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1原因
1.1管道因素普外科的患者具有管道多的特点,多数患者术后会留置尿管、胃管、腹腔引流管、T管等多根引流管,留置多种管道产生的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常见的原因。
如刘娟等对1462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管道因素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高达80%以上;贾胜梅L2j对200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9.1%。
导致躁动的主要因素有疼痛(177例,占45.6%)、气管导管刺激(103例,占27.0%)、导尿管刺激(75例,占19.7%)等。
1.2麻醉因素全麻手术使用的麻醉诱导剂、镇静剂和肌松剂等无论是成人或儿童,都将增加躁动的发生率。
静脉麻醉药如咪达唑仑,万可松,芬太尼都有可能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静脉麻醉药大多在术后一天内代谢,但老年患者及手术时间较长者代谢慢,多在术后1-2天发生躁动,可持续3-7天。
殷志萍对96例需做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结果表明丙泊酚组静脉炎、局部疼痛、结束后躁动不安等显著高于依托咪酯组。
1.3疼痛因素术后切口的疼痛也是烦躁常见的原因,普外科手术系腹部大手术,切口大。
术后疼痛剧烈,患者呼吸、咳嗽、搬运等都会牵扯引起切口剧烈疼痛,使患者在复苏的过程中难以忍受。
张伟等将100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6.8%。
躁动原因:疼痛占比41.07%,气管导管刺激占比26.19%,尿管刺激占比16.67%。
吴
媛对209例全麻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疼痛刺激为其中最主要原因。
由此认为,通过心理护理、有效地镇痛镇静可以明显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1.4年龄、心理及环境因素学龄前儿童的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学龄儿童。
另外,学龄前儿童海马区仍不成熟,术前焦虑程度高的小儿术后出现躁动甚至行为改变的发生率高。
术后躁动主要反映意识的部分恢复,父母在场或不在场对小儿的行为没有很大的影响。
即使父母在场对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仍不明确,但是父母在场的恢复室环境对小儿有利。
2护理对策
2.1基础护理
2.1.1做好术前宣教术前一天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详细给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及重要性,带管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同时提出如果患者发生躁动我们可能采取的措施,如保护性使用约束带等,并签署“保护性约束同意书”,了解患者性格特征、文化修养、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消除紧张增加信任。
2.1.2安全護理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用床档防止患者躁动时的出现坠床或意外损伤等。
2.1.3减少管道刺激对胃管不适应者,告知患者留置胃管的意义及自行拔管的不良后果,对感到尿管不适者,先确定患者尿管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耐心向患者解释留置尿管的不适及自行拔管的严重后果。
妥善将各种引流管固定于双手触及不到的地方,避免患者躁动时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缪云对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
治疗组术后12.h与24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尿管刺激躁动的发生,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2.1.4正确使用约束物约束带应采用棉织物制作,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长度与宽度,接触皮肤部位应附有衬垫。
约束松紧以能伸入两指为宜,并定时1小时为宜松解1次,每次
10min。
严格交接班,密切观察约束处皮肤状况及约束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冬天可戴无指手套(袜子),以防着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其意义及必要性,取得家属配合及理解。
2.2中医护理方法
针刺相关穴位可促进机体内啡肽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镇静作用。
Yuan等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针刺合谷与神门穴位,留针10.min,无电刺激,可显著减少术后疼痛与躁动的发生,且无副作用。
张传玲180全麻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干预组焦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常规的护理问题,运用中医的情志护理、手足穴按摩、耳穴压迫、针刺止
痛等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手术前后焦虑、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躁动及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针对诱发苏醒期躁动的有害刺激做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综上所述,目前术后躁动的发生原因众多,对于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处置,应先考虑非药物处置、去除根本原因,确定没有引起躁动的潜在因素。
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都需审慎评估,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为术后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