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进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腹股沟淋巴肿大
繁殖障碍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性
猪圆环病毒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养猪业 的一大难题,PCV2感染及其所引起的疾 病在世界上20余个国家均有报道,已成 为全球性的一大疾病
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PRRS)之后又一免疫抑制性疾病
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仔培猪的高死亡率,>5%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存在的问题
•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
• 没有有效的药物
• PCV2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 • 难于从猪场清除,会在较长的时
间内困扰养猪生产
四条金原则
• 原则1 减少猪只间的接触Limit pig-to-pig contact. 病毒在猪场内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传播流行, 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有助于三病的控制。特别 注意的是,猪只之间的接触也通过间接的方式如 注射针头、外科器材、粪便和人员。在同圈或 较大的小群中易发生扩散。
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增加
母猪繁殖障碍,流产率和产死胎率增 高
药物费用增加
免疫抑制 PCV2感染猪群的健康水平下降
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或合并发生其他细菌性或病毒 性疾病。
PCV2的免疫抑制特性
PCV2感染猪的淋巴细胞缺失,循环B细胞和 T细胞的数量下降,淋巴器官中的T、B淋巴 细胞数量减少 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 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数量升高 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并趾状细胞含 有大量的PCV2核酸 PCV2感染可以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发病 或感染猪至少存在短暂的不能激发有效的免 疫应答现象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课件精选全文
拉米夫定片:主要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成人和儿童。
扎西他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
合征。用于对齐多夫定(AZT)无效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 滋)患者的治疗。临床显示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疗效都好且不增加 不良反应。
20
开环核苷类
泛昔洛韦:
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是喷昔洛韦6-脱氧衍生物的二乙酸酯,是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在肠壁吸收 后迅速去乙酰化和氧化为有活性的喷昔洛韦,故替代喷昔洛韦。
泛昔洛韦口服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77%,在体内很快转变为喷昔洛韦,半衰期 约为2h,60%~65%经肾排出。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有一个较长的半 衰期(9-1Oh),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感染的细胞内半衰期分别为10h和20h.
16
开环核苷类
阿昔洛韦: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 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 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带状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例的 治疗 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阿昔洛韦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损害患者接受阿昔洛韦治疗时,可造成死亡。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环核苷类
盐酸伐昔洛韦:
本品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本品适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本品适用于预防(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
是阿昔洛韦与缬氨酸形成的酯类前体药物,口服居吸收迅速并在体内很快转化为阿 昔洛韦,其抗病毒作用为阿昔洛韦所发挥,抗病毒的机制和过程与阿昔洛韦一样。
该品体内的抗病毒活性优于阿昔洛韦,对单纯性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治疗指数分别 比阿昔洛辛高42.91%和30.13%,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有很高的疗效,对哺乳动 物宿主细胞的毒性很低。
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成人和儿童。
扎西他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
合征。用于对齐多夫定(AZT)无效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 滋)患者的治疗。临床显示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疗效都好且不增加 不良反应。
20
开环核苷类
泛昔洛韦:
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是喷昔洛韦6-脱氧衍生物的二乙酸酯,是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在肠壁吸收 后迅速去乙酰化和氧化为有活性的喷昔洛韦,故替代喷昔洛韦。
泛昔洛韦口服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77%,在体内很快转变为喷昔洛韦,半衰期 约为2h,60%~65%经肾排出。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有一个较长的半 衰期(9-1Oh),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感染的细胞内半衰期分别为10h和20h.
16
开环核苷类
阿昔洛韦: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 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 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带状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例的 治疗 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阿昔洛韦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损害患者接受阿昔洛韦治疗时,可造成死亡。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环核苷类
盐酸伐昔洛韦:
本品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本品适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本品适用于预防(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
是阿昔洛韦与缬氨酸形成的酯类前体药物,口服居吸收迅速并在体内很快转化为阿 昔洛韦,其抗病毒作用为阿昔洛韦所发挥,抗病毒的机制和过程与阿昔洛韦一样。
该品体内的抗病毒活性优于阿昔洛韦,对单纯性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治疗指数分别 比阿昔洛辛高42.91%和30.13%,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有很高的疗效,对哺乳动 物宿主细胞的毒性很低。
《AIDS抗病毒治疗》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变 化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 血液检测,监测CD4细胞计 数、病毒载量等指标的变化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 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情况, 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 案
根据监测结果和病情变化, 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 疗方案。如果治疗效果不佳 ,应及时更换药物或调整药 物剂量;如果病情恶化,应 采取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 治疗等。
。
患者应积极配合预防宣传和健康 教育活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病毒传播。
03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反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作用于反转录酶的活性中心,抑制病毒复制。
蛋白酶抑制剂
抑制蛋白酶活性,阻止病毒成熟和释放,降低病毒载量。
0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延缓病情发展
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 ,减缓艾滋病病情的进展速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接受治疗可以降低病毒载 量,减少对免疫系统的损害, 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持续有效的治疗可以稳定病情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 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生存率
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艾滋 病患者的生存率。
详细描述
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 婴传播。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易于感染各 种疾病,并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病症 。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
总结词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详细描述
性行为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等。血液 传播包括使用受污染的注射器、输血和血液制品等。母婴传播是婴儿在分娩或 哺乳时接触受感染的母亲血液和乳汁而感染。
抗病毒药药物化学ppt课件
尚无金刚烷胺的代谢产物的报道
8
Ribavirin
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O H2N
3 2N
N
4
N1
1-β-D-呋喃核糖基-1H-1,2, 4-三氮唑-3-羧酰胺
HO O
1
OH
OH
9
1-β-D-ribofuranosyl- 1H-1,2,4-triazole-3-carboxamide
利巴韦林(Ribavirin)于1972年由美国加州核酸研究所 首先报道。该研究所J.T.Witkowski等人发现核糖核苷抗 生素吡唑呋喃菌素、间型霉素和焦土霉素除了有抗菌活性 外,在体外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是其抗病毒活性不 高或抗病毒谱很窄。
NH2
HO
N3
HO O
胸腺嘧啶(T)用腺嘌呤(A)、鸟嘌呤(G)、 N 胞嘧啶(C)取代仍有活性,用尿嘧啶 (U) 取代无活性 O N
HO O
O
齐多夫定 Zidovudine(AZT) 取代基活性 F>NH2>H>N3,
硫、磺酰基取代形成醚键 或氧桥活性大为降低 O
HN HO O O N
去羟肌苷 N3Didansine(ddI)
DNA链的3′末端时,不能再进行5′-3′磷酸二
酯键的结合,终止了病毒DNA链的延长。
AZTTP对HIV-1逆转录酶的亲和力比细胞
DNA聚合酶强100倍,故其抗病8
O
酯化、醚化后活性降低或消失, HN NH2、F取代后活性保持
HO O O N
O O HN HN
N N N O N
合成,使病毒复制与传播受抑制。X-射线晶体衍射也表明, 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 RNA和DNA病毒
新冠感染的药物治疗--抗病毒、抗炎、抗凝PPT
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的作用,可缓解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4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
5
遵循医嘱: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炎药物,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05
常用抗炎药物及效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防止病情恶化。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可缓解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感染症状。
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0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A
严格遵循医嘱,不要随意调整剂量
B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C
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同时使用,以防出血
D
关注药物副作用,如出血、过敏等,及时就医
E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对肝肾的损害
汇报人:XXX
感谢您的观看
1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抗炎药物
2
过敏反应:使用前应了解药物成分,避免过敏反应
3
3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的作用原理
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阻止凝血酶的形成,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液的粘度,使血液流动更加顺畅,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02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4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
5
遵循医嘱: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炎药物,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05
常用抗炎药物及效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防止病情恶化。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可缓解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感染症状。
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0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A
严格遵循医嘱,不要随意调整剂量
B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C
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同时使用,以防出血
D
关注药物副作用,如出血、过敏等,及时就医
E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对肝肾的损害
汇报人:XXX
感谢您的观看
1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抗炎药物
2
过敏反应:使用前应了解药物成分,避免过敏反应
3
3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的作用原理
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阻止凝血酶的形成,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液的粘度,使血液流动更加顺畅,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02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1. 它们结合于逆转录酶活性区域附近,改变逆转录酶构象而抑制该酶活性。 2.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有关毒性作用和耐药性产生方面也相近。大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④易出现耐药性,且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41
扎那米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临床一般采用鼻内用药或干粉吸入用药。 2. 干粉吸入滞留在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量分别约为80%和15%。吸
入用药的吸收率<20%,吸入10 mg后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5 ~100 ng/mL。 3. 约90%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4. 口服吸收率低(约5%),故口服无效。
20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齐多夫定 地丹诺辛 拉米夫定 斯塔夫定 扎西他宾
21
抗病毒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一般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 生磷酸化,最终形成活性药物—三磷酸核苷类似物。继而作为酶 的底物产生以下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②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24
齐多夫定 临床应用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 HIV药合用。
25
齐多夫定 不良反应
1. 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与 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关,多发生在连续用药6~8周。
(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 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 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 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④易出现耐药性,且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41
扎那米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临床一般采用鼻内用药或干粉吸入用药。 2. 干粉吸入滞留在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量分别约为80%和15%。吸
入用药的吸收率<20%,吸入10 mg后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5 ~100 ng/mL。 3. 约90%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4. 口服吸收率低(约5%),故口服无效。
20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齐多夫定 地丹诺辛 拉米夫定 斯塔夫定 扎西他宾
21
抗病毒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一般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 生磷酸化,最终形成活性药物—三磷酸核苷类似物。继而作为酶 的底物产生以下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②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24
齐多夫定 临床应用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 HIV药合用。
25
齐多夫定 不良反应
1. 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与 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关,多发生在连续用药6~8周。
(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 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 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 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52页】
0.84
0.80 0 12 3 45 67 8
生存时间 (年)
Chen G et al. 55th AASLD, 2004. Abstract 1362
9 10 11 12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能降低疾病进展
3年内贺普丁组仅7.8%(34/436)出现疾病进展*,安慰剂组则有17.7%(38/215)(P=0.001)出现疾 病进展*,贺普丁治疗使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概率降低了55% (Hazard Ratio 为0.45)
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 对慢性HBV病人必须进行严 格管理
已形成的共识:
ALT水平与抗HBV疗效 密切相关。
HBeAg血清转换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75
71
65
60
62
54
55
50
45
39 39
40
43
35
30
28
29
25
22
15
13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通用名 Zidovudine (ZDV或AZT) Didanosine (ddI) Zalcitabine (ddC) Stavudine (d4T) Lamivudine (3TC) Abacavir (ABC) Combivir (AZT+3TC) Trizivir (AZT+3TC+ABC)
现阶段的治疗终点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 血清HBV DNA转阴 – ALT复常 – HBeAg血清转换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 没有明确的治疗终点 – HBsAg血清转换? – 持续的血清HBV DNA阴转,ALT复常?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
(TDF)
阿普蒂夫斯
替拉那韦 (TPV)
小分子 小分子
2006
依非韦伦
(EFV)/恩
阿特里普拉
曲他滨(FTC) /富马酸替诺
福韦二吡呋
酯(TDF)
小分子
2006 2007 2007 2008
普雷齐斯塔
达芦那韦乙 醇酸盐
伊森特雷斯 拉特拉韦钾
塞尔茨特里
马拉维洛克 (MVC)
智能
依曲韦林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辛图扎
达芦那韦 (DRV)/ 考比司他 (COBI)/ 恩曲他滨 (FTC)/替 诺福韦艾
拉酚胺 (TAF)
小分子
2018 2019
Ibalizumab特罗加佐 uiyk (IBA
)
蛋白
多瓦托
多替拉韦 (DTG)/ 拉米夫定 (3TC)
小分子
组合
蛋白酶 /CYP3Ab/
RT/RT
单药 宿主 CD4 T 细胞+b
组合
整合酶/逆 转录酶
针对人类病毒感染的药物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被发现,由线性,正性,单链RNA基因组组成。HCV属于黄病毒科,分为1种主要基因型,其中基 因型2和44在感染人群中最为普遍。 HCV利用丝氨酸蛋白酶处理前体多蛋白。HCV蛋白酶抑制剂:格列卡普韦、格拉唑匹韦、瓦尼匹韦、阿舒那匹韦、帕立匹韦、西 美匹韦、波普瑞韦、特拉匹韦和沃昔拉匹韦,有效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 2013年1月,一种新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Sovaldi)获准治疗HCV基因型2、3、4和48的感染。 Epclusa(索非布韦和维帕他韦)联合片剂获批(2017年)用于治疗所有52种丙型肝炎基因型,包括肝硬化患者。
阿普蒂夫斯
替拉那韦 (TPV)
小分子 小分子
2006
依非韦伦
(EFV)/恩
阿特里普拉
曲他滨(FTC) /富马酸替诺
福韦二吡呋
酯(TDF)
小分子
2006 2007 2007 2008
普雷齐斯塔
达芦那韦乙 醇酸盐
伊森特雷斯 拉特拉韦钾
塞尔茨特里
马拉维洛克 (MVC)
智能
依曲韦林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辛图扎
达芦那韦 (DRV)/ 考比司他 (COBI)/ 恩曲他滨 (FTC)/替 诺福韦艾
拉酚胺 (TAF)
小分子
2018 2019
Ibalizumab特罗加佐 uiyk (IBA
)
蛋白
多瓦托
多替拉韦 (DTG)/ 拉米夫定 (3TC)
小分子
组合
蛋白酶 /CYP3Ab/
RT/RT
单药 宿主 CD4 T 细胞+b
组合
整合酶/逆 转录酶
针对人类病毒感染的药物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被发现,由线性,正性,单链RNA基因组组成。HCV属于黄病毒科,分为1种主要基因型,其中基 因型2和44在感染人群中最为普遍。 HCV利用丝氨酸蛋白酶处理前体多蛋白。HCV蛋白酶抑制剂:格列卡普韦、格拉唑匹韦、瓦尼匹韦、阿舒那匹韦、帕立匹韦、西 美匹韦、波普瑞韦、特拉匹韦和沃昔拉匹韦,有效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 2013年1月,一种新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Sovaldi)获准治疗HCV基因型2、3、4和48的感染。 Epclusa(索非布韦和维帕他韦)联合片剂获批(2017年)用于治疗所有52种丙型肝炎基因型,包括肝硬化患者。
AIDS抗病毒新治疗ppt课件
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四免一关 怀”
“四免”分别是: 1、免费抗病毒治疗; 2、免费咨询和抗HIV初筛;临床特点:发病缓慢, 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 3、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 试剂; 4、免费义务教育。 “一关怀”是指国家对HIV感染者和患者提供 救治关怀。
我国HIV控制目标
到2015年底,实现艾滋病新发感染数减少
WHO对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分期
四、WHO临床Ⅳ期(严重疾病期—艾滋病)
1.HIV消耗综合征 2. 肺孢子菌肺炎 3.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 4.慢性单纯疱疹感染(>1个月) 5.食管念珠菌病或气管、支气管肺部真菌性感染 6.肺外结核 7.卡波西肉瘤 8. CMV感染(如视网膜或其他器官感染) 9.弓形虫脑病 10. HIV脑病 11.肺外隐球菌病(包括脑膜炎) 12.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13.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14. 慢性隐球菌感染 15.播散性真菌病 16.复发性败血症(包括非伤寒沙门氏菌病) 17.侵袭性宫颈癌 18.非典型播散性利什曼原虫病 19.有症状的HIV相关性神经炎或心肌炎
目前HIV/AIDS进展形势
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3420万人感染了
HIV。 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艾滋病病人预计在78万人,累计治疗成人 和儿童155530人,正在治疗126448人。当年 新发病毒感染者4.8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 病者达2.8万人,
国内HIV感染分布状况
CD4+T淋 任何 巴细胞百 水平 分比 CD4+T淋 任何 巴细胞计 水平 数
< 750/mm3
≤350/ mm3
CD4细胞计数较高时开始治疗有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MC抗病毒药ppt课件
3. 病毒的复制过程
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装配 释放
4.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环节 -干扰病毒吸附 -阻止病毒穿入及脱壳 -干扰病毒生物合成 —阻止病毒释病毒药物
根据病毒蛋白质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把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危 害性最强。
抗病毒药
一、概述
1、病毒结构特点
(1)大小 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结构最简单 的微生物(20-300nm),大多数约100nm
(2)核壳结构 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了病毒粒子的壳体
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 病毒生活方式 -寄生于活细胞内 -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
H
O
H
NH2
沙喹那韦
Saquinavir
S
N
O
H
N
NN
HO
O
NO
OH H
S
N
利托那韦 Ritonavir
N
OH
N N
H OH N
O ON
H
茚地那韦
Indinavir
OS
ON
HO
N
N
H OH
H
H
奈非那韦 Nelfinavir
五、抗乙肝病毒药物
• 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
– Oseltamivir is an ester prodrug of GS4071, oseltamivir carboxylate – Transition state analog of sialic acid
– Binds to viral neuraminida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沛
1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历史
• 非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5’-碘-2’-脱氧尿苷(碘苷,IDU) 阿糖腺苷(Ara-A)、单磷酸阿糖腺苷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 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抗HIV药物 抗HBV药物
2
按抗病毒谱分类
类别
药
物
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 齐多夫定、地丹诺辛、司他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扎西
慢性乙肝病死率与基线HBV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生存分布函数
1.00 0.96 0.92 0.88
HBV DNA (-)
低水平HBV DNA
1.6 x 103 - < 105 cp/mL RR = 1.5 (0.2-11.8)
高水平HBV DNA
> 105 cp/mL RR = 13.4 (1.9-97.1)
4
临床焦点一
抗HBV治疗的现状
5
现有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
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类 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6
“核苷类似物”通过竞争HBV DNA聚合酶 的结合位点,使HBV DNA的合成无法进行
优点: • 口服方便,副作用少,虽长期用药,但
分期付款,月供费用越低,依从性越好 缺点: • 病毒被抑制而非清除,停药后易复发, 故须长期用药 • 病毒通过突变逃避抑制导致耐药, 长期用更易耐药
抗人乳头瘤病毒:
咪喹莫特、西多夫韦
3
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
•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有限
至今为止开发的抗病毒药物还没有一个药物能够彻底消灭哪 个病毒。
• 抗病毒药物也存在着耐药
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是导致抗HIV和抗HBV的治疗失败的原 因。
• 清除病毒是机体免疫作用的结果
从抗HBV治疗的疗效得出HBV的清除必须依赖宿主的免疫 状态。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75
65
55
45
39 39
35
30
25
22
15
13
54 50
40 28 16
71
60
62
43 29
5
-5
ALT >1xULN
ALT >2xULN
ALT >5xULN
HBeAg 血清转换 = HBeAg 阴性, HBeAb 阳性
姚光弼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脏 2007第12卷
18
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患者
15
Liaw Y-F, Leung N, Guan R et al. . Liver Int 2005: 25; 472-489. LiawYF, Sung JJY,Chow WC,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 1521-31.
《中国指南九》:
慢性乙型肝炎的总体治疗目标
14
Liaw Y-F, Leung N, Guan R et al. . Liver Int 2005: 25; 472-489. LiawYF, Sung JJY,Chow WC,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 1521-31.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能降低肝癌发生率
3年内贺普丁组仅3.9%(17/436)的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安慰剂组则有7.4%(16/215)(P=0.047)的患者 发生肝细胞肝癌,贺普丁治疗使发生肝细胞肝癌的风险概率降低了51% (Hazard Ratio 为0.49)。
他宾、泰诺夫韦
抗肝炎病毒药物: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抗疱疹类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阿糖腺苷、碘苷
三氟胸苷、嗅乙烯去氧尿苷、西多福韦、单磷酸阿糖腺苷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更昔洛韦、西多福韦、Valganciclovir
抗流感及呼吸道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扎那米韦、奥司他韦
低水平HBV DNA
1.6 x 103 - < 105 cp/mL RR = 1.8 (0.5-5.8)
生存分布函数
0.88 0.84
高水平HBV DNA
> 105 cp/mL RR = 9.9 (3.2-31.0)
0.8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存时间 (年)
12 Chen G et al. 55th AASLD, 2004. Abstract 1362
10
HBV DNA高负荷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
(台湾队列研究:3851例HBsAg阳性者经13年隨访)
Chen CJ. J Hepatol 2005,42:16(A35)
test of trend p<0.01
11
HCC 病死率与基线HBV病毒载量高度相关
1.00 0.96 0.92
HBV DNA (-)
0.84
0.80 0 12 3 45 67 8
生存时间 (年)
Chen G et al. 55th AASLD, 2004. Abstract 1362
9 10 11 12
13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能降低疾病进展
3年内贺普丁组仅7.8%(34/436)出现疾病进展*,安慰剂组则有17.7%(38/215)(P=0.001)出现疾 病进展*,贺普丁治疗使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概率降低了55% (Hazard Ratio 为0.45)
7
无效或难 以坚持完 成治疗
干 有扰 效素 类
有效
抗
乙
二 者 均 有 效
核
肝 病
有效苷类似
毒 治 疗
物的
现
状
8
有的患者 对各种
核苷类似物 均有效
有的患者对各 种核苷类似物 均无效
乙肝患者对不同核苷类似物的 疗效应答存在个体差异
9
• 对慢性HBV病人必须采取积极 治疗的态度
已形成的共识:
对有适应症者,抗病毒治疗是 首要原则,必须最大限度地长 期抑制或消除HBV
来自不同研究的数据,未进行直接比较 (不同人群,不同基线水平)
HBeA g 血清转换 (消失), %
35
17(32)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4(23)
21(26)
21(22)
Lau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2682-2695. Dienstag et al. N Engl J Med.
❖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 ❖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 ❖ 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 ❖ 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 及
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16
• 对慢性HBV病人必须进行严格管理
已形成的共识:
ALT水平与抗HBV疗效 密切相关。
17
HBeAg血清转换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沛
1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历史
• 非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5’-碘-2’-脱氧尿苷(碘苷,IDU) 阿糖腺苷(Ara-A)、单磷酸阿糖腺苷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 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抗HIV药物 抗HBV药物
2
按抗病毒谱分类
类别
药
物
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 齐多夫定、地丹诺辛、司他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扎西
慢性乙肝病死率与基线HBV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生存分布函数
1.00 0.96 0.92 0.88
HBV DNA (-)
低水平HBV DNA
1.6 x 103 - < 105 cp/mL RR = 1.5 (0.2-11.8)
高水平HBV DNA
> 105 cp/mL RR = 13.4 (1.9-97.1)
4
临床焦点一
抗HBV治疗的现状
5
现有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
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类 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6
“核苷类似物”通过竞争HBV DNA聚合酶 的结合位点,使HBV DNA的合成无法进行
优点: • 口服方便,副作用少,虽长期用药,但
分期付款,月供费用越低,依从性越好 缺点: • 病毒被抑制而非清除,停药后易复发, 故须长期用药 • 病毒通过突变逃避抑制导致耐药, 长期用更易耐药
抗人乳头瘤病毒:
咪喹莫特、西多夫韦
3
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
•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有限
至今为止开发的抗病毒药物还没有一个药物能够彻底消灭哪 个病毒。
• 抗病毒药物也存在着耐药
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是导致抗HIV和抗HBV的治疗失败的原 因。
• 清除病毒是机体免疫作用的结果
从抗HBV治疗的疗效得出HBV的清除必须依赖宿主的免疫 状态。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75
65
55
45
39 39
35
30
25
22
15
13
54 50
40 28 16
71
60
62
43 29
5
-5
ALT >1xULN
ALT >2xULN
ALT >5xULN
HBeAg 血清转换 = HBeAg 阴性, HBeAb 阳性
姚光弼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脏 2007第12卷
18
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患者
15
Liaw Y-F, Leung N, Guan R et al. . Liver Int 2005: 25; 472-489. LiawYF, Sung JJY,Chow WC,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 1521-31.
《中国指南九》:
慢性乙型肝炎的总体治疗目标
14
Liaw Y-F, Leung N, Guan R et al. . Liver Int 2005: 25; 472-489. LiawYF, Sung JJY,Chow WC,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 1521-31.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能降低肝癌发生率
3年内贺普丁组仅3.9%(17/436)的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安慰剂组则有7.4%(16/215)(P=0.047)的患者 发生肝细胞肝癌,贺普丁治疗使发生肝细胞肝癌的风险概率降低了51% (Hazard Ratio 为0.49)。
他宾、泰诺夫韦
抗肝炎病毒药物: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抗疱疹类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阿糖腺苷、碘苷
三氟胸苷、嗅乙烯去氧尿苷、西多福韦、单磷酸阿糖腺苷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更昔洛韦、西多福韦、Valganciclovir
抗流感及呼吸道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扎那米韦、奥司他韦
低水平HBV DNA
1.6 x 103 - < 105 cp/mL RR = 1.8 (0.5-5.8)
生存分布函数
0.88 0.84
高水平HBV DNA
> 105 cp/mL RR = 9.9 (3.2-31.0)
0.8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存时间 (年)
12 Chen G et al. 55th AASLD, 2004. Abstract 1362
10
HBV DNA高负荷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
(台湾队列研究:3851例HBsAg阳性者经13年隨访)
Chen CJ. J Hepatol 2005,42:16(A35)
test of trend p<0.01
11
HCC 病死率与基线HBV病毒载量高度相关
1.00 0.96 0.92
HBV DNA (-)
0.84
0.80 0 12 3 45 67 8
生存时间 (年)
Chen G et al. 55th AASLD, 2004. Abstract 1362
9 10 11 12
13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能降低疾病进展
3年内贺普丁组仅7.8%(34/436)出现疾病进展*,安慰剂组则有17.7%(38/215)(P=0.001)出现疾 病进展*,贺普丁治疗使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概率降低了55% (Hazard Ratio 为0.45)
7
无效或难 以坚持完 成治疗
干 有扰 效素 类
有效
抗
乙
二 者 均 有 效
核
肝 病
有效苷类似
毒 治 疗
物的
现
状
8
有的患者 对各种
核苷类似物 均有效
有的患者对各 种核苷类似物 均无效
乙肝患者对不同核苷类似物的 疗效应答存在个体差异
9
• 对慢性HBV病人必须采取积极 治疗的态度
已形成的共识:
对有适应症者,抗病毒治疗是 首要原则,必须最大限度地长 期抑制或消除HBV
来自不同研究的数据,未进行直接比较 (不同人群,不同基线水平)
HBeA g 血清转换 (消失), %
35
17(32)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4(23)
21(26)
21(22)
Lau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2682-2695. Dienstag et al. N Engl J Med.
❖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 ❖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 ❖ 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 ❖ 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 及
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16
• 对慢性HBV病人必须进行严格管理
已形成的共识:
ALT水平与抗HBV疗效 密切相关。
17
HBeAg血清转换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