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七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烯
SP2 ~120o 133.7 pm (Csp2-Csp2)
乙炔
SP 1800 120.7 pm (Csp-Csp)
狭长逐渐变成宽圆 随S成 份的增大, 逐渐增大。 成 份的增大, 逐渐增大。
~40 ~25
二、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一)异构
炔烃为直线型分子,无顺反异构, (炔烃为直线型分子,无顺反异构,故炔烃的异构比烯烃 简单) 简单)
炔烃的加成反应比烯烃小
B)水合 ) 反应体系:硫酸+硫酸汞 反应体系:硫酸 硫酸汞
HC
+
CR +
+ H3O
RC=CH2 + H2O RC CH2 +OH
2
+
RC=CH2 + H2O RC CH2 + H2O +OH
2
RC CH2 OH
RC O
CH2 H
RCCH3 O
HC
CR
+ H 2O
H gS O 4 /H 2 SO 4
CH3 CH2C CH
1-甲基 (2-丙炔基)环己烯 甲基-2-( 丙炔基
三)物理性质
1 2 3 4 nc < 4 的炔室温下为气体 b.p. 同数碳原子 炔>烯 ρ ρ< 1 s难溶于水,易溶于烷烃、四氯化碳、乙醚等有机溶剂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易溶于烷烃、四氯化碳、
第二节 炔烃的反应
主 要 反 应 部 位 π 反应 枻 的 的 的
0
H C C CH2CH3
H
Na, NH3(l)
一、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第三节 炔烃的制法
常用的试剂: 强碱), 常用的试剂: NaNH2 (强碱 KOH-CH3CH2OH 强碱 邻二卤代烷和偕二卤代烷的消除
X C H X C H
强碱
C C
X H2 C C X H
强碱
C CH
*较弱的碱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得到乙烯式卤代烃 较弱的碱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 较弱的碱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
H2C C C CH + H2(1mol) H Ni H2C C C CH2 H H
炔烃也可以用氢化铝锂还原为烯烃,三键在碳链中间的炔 炔烃也可以用氢化铝锂还原为烯烃 三键在碳链中间的炔 烃生成反式烯烃. 烃生成反式烯烃
CH3CH2C CCH2CH3 + LiAlH4 THF, 二甘醇二甲醚 H3CH2C 138 C
NaNH2 CH3C CH CH3-C CNa NH3(l) CH3(CH2)3CH2Cl CH3C C(CH2)4CH3
三)过渡金属炔化物
R C CH
NaNH2
R C CNa R C CAg R C CCu
Ag(NH3)2+NO3Cu(NH3)2+Cl-
鉴 别
末端炔均可发生上述反应, 末端炔均可发生上述反应,但若炔键在中间则无上述反 因此可用上述两个反应鉴别末端炔及非末端炔。 应,因此可用上述两个反应鉴别末端炔及非末端炔。
C)加卤素
2
三)加卤素 CH CH
CH2C
CH
Br2 -20oC,CCl4
H2C Br
CHCH2C CH Br 90%
sp杂化轨道电负性大于 2杂化轨道电负性,炔中π电子控 杂化轨道电负性大于sp 杂化轨道电负性,炔中π 杂化轨道电负性大于 制较牢。 制较牢。 Cl
HC CH Cl2 H C C H Cl2 CHCl2 FeCl3 Cl FeCl3 CHCl2
A)加氢卤酸 ) 炔烃与HX的加成 1 遵从马氏规则
RC CH + HX RC=CH X H HX
X R C CH3 X
三键在碳链中间, 2 三键在碳链中间,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H CH3CH2C CCH2CH3 + HCl H3CH2C C C Cl CH2CH3
加成反应可以停留在只加1mol氢卤酸的阶段97 1mol氢卤酸的阶段97% 3 加成反应可以停留在只加1mol氢卤酸的阶段97% 由于卤素具有一定的拉电子作用) (由于卤素具有一定的拉电子作用)
4 不同类型的炔烃与氢卤酸加成的速度大小次序为
C H 3C H 2C H 2C H 2C CH + HI C H 3C H 2C H 2C H 2C I CH2
RC
CR' >
RC
CH >
HC
CH
反应机理 其中
RC CH + H
X
RC=CH2 + Cl
+
R3C+ >> R2CH+ > RCH2+,RC=CH2 > RCH=CH
反式加成生成反式烯烃。 反式加成生成反式烯烃 反应能控制在这一步。 反应能控制在这一步。 问题
CH2 CH C CH Br2
?
三、硼氢化反应
三)加卤素
R 6R C C H + B2H6 2 H C C H B 3 CH3COOH RCH CH2 H2O2 OH6RCH2CHO
1 溶剂为四氢呋喃 2 硼氢化产物用酸处理生成顺式烯烃 硼氢化产物用酸处理生成顺式烯烃 3 硼氢化产物氧化则生成酮或醛 硼氢化产物氧化则生成酮 氧化则生成
第七章
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炔烃的的结构、 第一节、炔烃的的结构、异构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 第二节、炔烃的反应 第三节、 第三节、炔烃的制法 第四节、 第四节、乙炔 第五节、 第五节、共轭作用 第六节、 第六节、共振式 第七节、 第七节、共轭二烯烃
炔烃的结构、 第一节 炔烃的结构、异构和物理性质
一、炔烃的结构: 炔烃的结构:
第一步是亲电试剂与不饱和键作用生成碳正离子, 第一步是亲电试剂与不饱和键作用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 碳正离子 是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生成产物,可用下式表示: 是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生成产物,可用下式表示:
RC CR' + E+YR + C R' C E YY C R C E R'
生成的烯烃可继续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的烯烃可继续发生加成反应。
R C CAg
-
HNO3
R
C CH + AgNO3
CN+ H2O
R C CH + Ag(CN)2- + OHHNO3
R C
CCu
R C CH+Cu2(NO3)2
干燥的炔银、 干燥的炔银、炔 铜受热及震动易 爆炸, 爆炸,试验后应 加稀硝酸分解
二、 亲电加成 键的亲电加成在反应机理上与烯烃的亲电加成相似, 炔 键的亲电加成在反应机理上与烯烃的亲电加成相似 ,
四、 氧化
1 KMnO4/OH2 H+O
3
RCOOH + R'COOH
RC CR' 1 O3 2 H2O RCOOH + R'COOH
用于鉴别和结构鉴定
五、 加氢和还原
要想将炔烃只还原到烯烃,可用林德拉 催化剂; 要想将炔烃只还原到烯烃 可用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 做催化剂/醋酸镍用硼氢化钠还原制成的镍粉 或用Pd-BaSO4 做催化剂 醋酸镍用硼氢化钠还原制成的镍粉 林德拉催化剂: 醋酸铅, 附在硫酸钙( 林德拉催化剂 Pd-CaCO3 +醋酸铅 附在硫酸钙(或BaSO4) 上的钯并用醋酸铅处理。铅盐起降低钯的催化活性,使烯 上的钯并用醋酸铅处理。铅盐起降低钯的催化活性 使烯 烃不再加氢. 烃不再加氢
混合物。 混合物。
O CH3C
H CHCH3
O CH3C
H CHCH3
烯醇式( 烯醇式(enol form) )
酮式( 酮式(ketone form) )
互变异构体:分子中因某一原子的位置转移而产生的官 互变异构体: 能团异构体。 能团异构体。 互变异构属于构造异构的一种。在互变异构当中, 互变异构属于构造异构的一种。在互变异构当中,酮式 和烯醇式处于动态平衡。互变异构体之间难以分离。 和烯醇式处于动态平衡。互变异构体之间难以分离。 H 2SO 4 , HgSO 4 HC CH + H 2O CH 3 CH O 乙醛的工业生产 小结: 经烯醇重排, 小结: 经烯醇重排,生成醛或酮 乙炔⇒ 末端炔⇒ 乙炔⇒乙醛 末端炔⇒甲基酮
C
CH
⇒
一、炔烃的酸性
1)碳氢酸和烃类的酸性 )
R3 C H R3C- + H+
碳氢键的断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酸性电离, 碳氢键的断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酸性电离,所以将烃称 为含碳酸。 为含碳酸。
烷烃(乙烷 < 烯烃(乙烯 ≈ 氨 < 末端炔烃(乙炔 < 乙醇 < 水 烷烃 乙烷) 烯烃 乙烯) 末端炔烃 乙炔) 乙烷 乙烯 乙炔 pka ~50 ~40 35 25 16 15.7
2
二) 炔化物的生成
RC CH + NaNH2 液氨 RC C-Na+ + NH3
强酸 弱酸盐
RC
RC
强酸盐 弱酸
RC CLi + n-C4H10
RC CMgBr + C2H6
CH + n-C4H9Li
CH + C2H5MgBr
δ+ δ- 亲核取代 RC C-Na+ + RCH2-Cl RC C-CH2R + NaCl
HC CCH2CHCH3 CH3 HC CCHCH2CH3 CH3
HC CCH2CH3
CH3C CCH3
HC CCH2CH3
H 2C
C HC H
CH2
二)命名
1 选择含碳碳叁键最长的C链为主链,编号使位置最小, 链为主链,编号使位置最小, 其他同烯烃。 其他同烯烃。 2 烯、炔同时存在时,选择同时含有双键和叁键的最长 炔同时存在时, C链为主链,一般情况下,使双键位置小,也有例外: 链为主链,一般情况下,使双键位置小, 有例外: 1 2 3 4 5 6 7 8 2-辛烯-6-炔 CH3CH CHCH2CH2C CCH3 3-戊烯-1-炔 HC CCH CHCH3 使烯和炔的位置之和最小) (不是2-戊烯-4-炔,使烯和炔的位置之和最小) 3 复杂的化合物在命名时也可以把炔烃基作为取代基。 复杂的化合物在命名时也可以把炔烃基作为取代基。
PdBaSO4 Lindlar Cat R
H
Lindlar
R' C C
C
RC CR' + H2
C2H5C
H
C2 H5 C H
( 顺式烯烃 ) 顺式加氢
CC2H5 + H2
C2H5 H
H2C C CH2CH2 C H
CH + H2(1mol)
Ni
H2 H3C C CH2CH2 C CH
烯烃比炔烃更易氢化
H 2C
CR OH
C H 3C R O CR' OH R C H 2C R ' O R C C H 2R ' O
RC
CR'
+ H 2O
H gSO 4 /H 2 S O 4
RHC
RC
CHR'
反应特点: 反应特点:
OH
(a) Hg2+催化,酸性;符合马氏规则。 催化,酸性;符合马氏规则。 (b) 乙炔⇒乙醛 末端炔烃⇒甲基酮 非末端炔烃⇒两种酮的 乙炔⇒乙醛,末端炔烃 甲基酮,非末端炔烃 末端炔烃⇒ 非末端炔烃⇒
HC CH R C C R
杂化方式:sp 杂化方式:
P轨道
激发
2P 2S
2
2
SP杂化 2P 2S
激发态
SP杂化轨道
基态
形状 — 梨形 成分 — 1/2S +1/2P 夹角 — 180 o 碳原子构型 — 直线型 未杂化的二个p轨道互相 轨道互相⊥ 未杂化的二个 轨道互相⊥, 杂化轨道的轴。 都⊥杂化轨道的轴。
酸 性 逐 渐 增 强 共轭碱的碱性逐渐 逐渐减弱 其共轭碱的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 酸性: HF > H2O > HC CH > NH3 > CH2=CH2 > CH3CH3 碱性: 碱性: H3C- > NH2- > OH- > F说明: 说明: 1 带负电荷的共轭碱中,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强,吸 带负电荷的共轭碱中,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强, 电子能力越强,负离子越稳定, 电子能力越强,负离子越稳定,越不易接受质子而 形成共轭酸,碱性越弱,而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形成共轭酸,碱性越弱,而共轭碱的碱性越弱,其 共轭酸的酸性越强。 共轭酸的酸性越强。 成分越大, 带负电荷的C,其轨道的S成分越大,吸引电子的能 越强,相应的碱碱性弱,而共轭酸的酸性越强。 力 越强,相应的碱碱性弱,而共轭酸的酸性越强。 酸性: 酸性: HC CH > CH2=CH2 > CH3CH3 - < CH =CH- < CH CH 碱性: 碱性: HC C 2 3 2
特点: 杂化; 特点:1. 三键中碳百度文库取sp杂化;两个sp杂化轨道成1800夹 角; 2. 三键由一个σ键,两个π键组成。直线形分子。 键组成。直线形分子。
乙烷 杂化方式: 杂化方式: 键角: 键角: 碳碳键长 轨道形状: 轨道形状: 碳的电负性: 碳的电负性:
pka: ~50 SP3 109o28’ 153.4 pm (Csp3-Csp3)
炔烃亲电加成的主要特征: 炔烃亲电加成的主要特征: 加成反应符合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1 加成反应符合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反式加成产物 2 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中间体是乙烯型碳正离子, 3 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中间体是乙烯型碳正离子,其稳定性不如 烷基碳正离子,所以炔烃亲电加成反应比烯烃慢 炔烃亲电加成反应比烯烃慢。 烷基碳正离子,所以炔烃亲电加成反应比烯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