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考试复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获
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教育活动规
律的一门科学。具体讲,就是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获取一些
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
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意义:(1)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2)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定
量分析的重要重要工具。(3)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学既可以顺利地阅读国内外先
进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同时也为学习教育测量打下基础。
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
变异性;(3)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4)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部分数据
来推测总体特征。总之,在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都具有变异性与规律性
的特点。
3、思考题: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①要分析一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
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
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
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③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
提条件。
4、教育统计学的分类
(1)依研究的问题实质来划分,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划分为描述一件事物的性质、
比较两件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一件事物两种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
关系、取样方法等等。(2)依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描
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
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
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用各种统计图表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2)
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特征值,简缩数据,进一步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3)表示一事物两
种或两种以上属性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及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应用条件,描述数据分布特
征的峰度及偏度系数计算方法等。
6、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称全局)的情形。
具体内容包括:(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即各种各样的假设检验,包括大样本检验方
法(z检验),小样本检验方法(t检验),各种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的方法(百分数检验、
χ2检验等),变异数分析的方法(F检验),回归分析方法等等。(2)总体参数的估计
方法。(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
7、思考题: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这三部分统计内容有何关系?
教育统计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描述统计是推论统计的基础,推论统计离不开描述统计计算所获得的特征值;描述统计只是对数据进行
一般的分析归纳,如果不进一步应用推论统计作进一步的分析,描述统计的结果就不会产
生更大的价值和意义,达不到统计分析的最终目的要求。同样,只有良好的实验设计才能
使所获得的数据具有意义,进一步的统计处理才能说明问题。当然一个好的实验设计,也必须符合基本的统计方法的要求,否则,再好的设计,如果事先没有确定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在处理研究结果时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问题。
8、教育统计与心理统计的异同
相同之处: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人,教育现象在很多情况下要通过人的心理现象去观察和分析,统计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①在统计方法上: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中,大样本的统计方法应用较多;而在心理学上小样本的方法较多。②在实验设计的水平上:教育实验中控制因素较难,采用自然实验、准实验设计方式较多,对统计结果的解释需要特别谨慎;而心理学实验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较多,对各种实验变量的控制相对容易,统计处理结果的解释也较易进行。
9、数据的类型
(一)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区分为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两大类。
计数数据是指计算个数的数据,一般属性的调查获得的是此类数据,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一般都取整数的形式。测量数据是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二)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可把数据区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四种类型。
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其数值一般都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
顺序数据是指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
等距数据是具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数据。
比率数据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单位,同时还具有绝对零点的数据。
(三)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把数据划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离散数据一般取整数,在两个单位之间不能再划分细小单位。
连续数据的单位可以划得很细微,细微的程度能达到只可想象而不能看见的程度。
10、思考题: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参数是从整个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通常是通过相应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
到;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它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②参数代表总体的特性,它是一个常数;统计量代表样本的特性,它是一个变量,随着样本的变化而变化。③参数与统计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而统计量常用英文字母表示。联系:从数值计算上讲,当总体大小已知并与实验观测的总次数相同时,统计量与参数是同一统计指标;当总体为无限时,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通过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做出预测和估计。
第二章:1、统计分组应注意的事项
(1)统计分组前的准备。将数据进行分组前,先要对观测数据做进一步的核对和校验。
校核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消去记录误差,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建立在一个坚实的
基础上。
(2)统计分组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②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的数据。
2、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意义与缺点
意义: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可将一堆杂乱无序的数据排列成序。从表中可以发现各个数据的出现次数是多少,其分布的状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