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寸滩保税港区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寸滩保税港区现状及对策
学生:张慧雯
学号:********
指导教师:陈**
专业:物流管理
重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Graduation 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ntan Bonded Area
Undergraduate: Zhang Hui wen
Supervisor: Prof. Chen hai long
Major:Logistics Management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June 2011
摘要
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寸滩保税港的成立是重庆发展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的科学发展模式。

本文从保税港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了中国保税区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阐述对自由港和保税港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对国内保税港区建设的国内经济进行必要的总结,并对保税港区的发展方向做出阐述。

通过对重庆寸滩保税港区的实际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其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对重庆寸滩保税港如何作为一个平台,将重庆打招成内陆开放高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由此可见,本文是以保税港为主体,重点就重庆保税港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保税港,物流中心,发展建议
ABSTRACT
Cuntan Bonded Port Area of Lianglu, Chongqing (short for Chongqing Bonded Port Are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which is approved and esta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November 12, 2008. In order to make Chongqing an important gateway of the inland region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a model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free trade zon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ominant function and the internal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free trade zones in order to explore a reasonable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l for the free trade zones which are areas under special supervisions and provide a feasible suggestion for making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plans for Chongqing free trade zones.
Key words:bonded port area, logistics center,development suggestion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导言 (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2保税港区概况 (4)
2.1保税港区的渊源及其发展历程 (4)
2.2保税港的作用 (4)
3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自由港的功能比较 (6)
3.1国外自由港功能的发展趋势 (6)
3.2我国保税港区的功能发展现状 (6)
3.3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自由港的比较 (8)
4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基本概况 (9)
4.1 两江新区的成立 (9)
4.2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9)
4.3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规划 (10)
4.4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功能定位 (10)
4.5 与其他保税港比较,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特点 (11)
4.6 重庆保税港区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1)
5 重庆寸滩保税港区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13)
5.1 回顾十一五,重庆寸滩保税港区取得喜人成绩 (13)
5.2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物流发展中的挑战 (14)
5.3 重庆保税港发展政策建议 (16)
6 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 导言
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消息发布,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重庆保税港区。

重庆寸滩保税港区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十一个保税港区,拥有特有的水港+空港的模式定位。

加之目前中国已获准批成立了十六个保税港区,分布在华东、华北、东北、西南、华南等地区,地理位置也从沿海扩展到了内地,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较为完整的保税港区链条。

保税港区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如何通过发展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如何作为一个重要平台让重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2008年12月18日,中国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和重庆保税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重庆保税港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0年6月18日,是重庆直辖13周年的日子。

这一天,又注定会成为重庆崛起历程中一个难以忘怀的时刻———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两江新区的成立标志着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标志着从沿海兴起的开发开放,全面深入地推进到内陆腹心地区。

作为继浦东、滨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的开发开放,将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西部新格局。

两江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总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涵盖了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的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

两江新区的是在“中国模式”从外需带动到内需驱动大背景下的应运而生的,是中央促进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是中央深刻把握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大势,培育西部地区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崛起的国家开发开放大战略。

到2015年,中国消费占世界的比重将超过14%,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潜力主要在中西部,国家决策加上市场力量,两江新区的发展可谓动力十足。

两江新区辐射西部地区680多万平方公里,辐射面相当于深圳的30多倍、浦东的30多倍、滨海的20倍,辐射人口分别相当于深圳、浦东、滨海的四、五倍。

广阔的中西部大市场催生了两江新区,两江新区的开发开放必将有力拉动中西部的发展。

两江新区挂牌成立100天时,便吸引国内外投资超过1000亿元,平均每天吸引投资达10亿元。

其中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保税综合区的批准成立建设,表明着重庆向世界物流中心发展的决心。

继2010年重庆先后开通了三条国际物流大通道之后,2011年还将
开通一条经昆明抵达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国际通道。

重庆市还将建立电子商务及加工贸易跨国结算中心,加快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

重庆踏上了扩大开放和打造内陆外向型经济高地的新征程,重庆保税港区,使地处内陆的重庆与沿海发达地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1.1.2选题的意义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发展,影响了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现有的四个直辖市中,重庆物流产业是发展是起步最晚的,基础最薄弱的,物流业的发展滞后,不仅不利于全面推进重庆市保税区的建设,也会影响到重庆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两点意义:一是通过系统深入分析重庆寸滩保税港区物流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具体原因,通过物流的理论研究,解决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物流发展问题,通过制订和实施适当的保税港区发展战略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提出现阶段有利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获得更具优势的运营绩效。

二是通过系统研究分析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可行性分析,并为之做出展望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让重庆市成为中国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对于重庆市整体经济乃至整个西部经济的科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也为西部大开发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如何将寸滩保税港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建设的法宝作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的简单分析,此分析也将是本课题的目的和最终落脚点。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展开相关分析:
第一部分,分析了保税港区的相关定义和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分析过程是建立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模式变迁的视角上。

当然分析的过程离不开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式,布局及其演变原因的分析。

以表格的形式,对比保税港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和功能。

第二部分,保税港区与世界上的自由港,阐述对自由港和保税港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对国内保税港区建设的国内经济进行必要的总结,并对保税港区的发展方向做出阐述。

第三部分,理解寸滩保税港区发展的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自身优势特点和支撑项目,是阐述重庆寸滩保税港的成立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说明对重庆寸滩保税港成立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部分,分析了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物流发展的现状和保税港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研究调查寸滩保税港区现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物流总量、
物流信息化等;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在哪些方面,如现代物流意识淡薄,由于重庆寸滩保税港区是中国最新的批准建立的保税港区,也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内陆保税港区,重庆寸滩保税港区应通过对于国内外已有先进的保税港区经验的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快与国际接轨的物流平台的建设。

第五部分,将对内陆开放经济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定义进行界定,并阐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设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内陆经济开放高地之间的关系。

这一分析过程将以重庆寸滩保税港区的具体分析贯彻始终,旨在说明保税港的建设可能成为内陆开放型建设的重要平台。

对着一可能性的阐明,才能够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也是课题其余部分存在的可能。

将围绕加快保税港区建设,促进保税港区周边区域建设,以保税港所在的两江新区建设作为契机去获取更多的资源,适时拓展保税港区拓展范围以及自由贸易区转型发展等方面展开初步的分析,为让重庆在国际贸易中,成为国际物流中心的版图上的新坐标,对重庆保税港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2.2研究方法
本文是基于国际贸易理论、物流管理学、报关程序及管理,交通及运输管理及相关管理理论,在充分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调查法、推理分析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对保税港,自由港,内陆开放高地等本课题所涉及的概念进行清晰界定。

并在对国务院,重庆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的开放决定等报告和文件,仔细解读后,以上述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和逻辑对本次课题进行研究。

2 保税港区概况
2.1保税港区的渊源及其发展历程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目前,属于中国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种,保税港区兼具三者功能于一身,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新的自由贸易港区模式。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对自由贸易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中国保税港区的成长发展完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从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大背景出发,基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模式变迁的角度,保税港区的发展主要精力了保税区、跨境工业区-------- 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阶段,具体的对比见表2-1。

2.2保税港的作用
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和特殊功能,使其在发展国际物流,提升我国航运物流国际竞争力方面具备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对外贸易90%由海上远洋运输,港口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桥头堡”。

建设保税港区既是加快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节点,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

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大连、深圳、上海外高桥、张家港、广州、厦门、宁波等已建立了一批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

国家对保税区在关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实行了特殊政策,保税区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吸引外商投资的热土。

而保税港区将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完美结合,实行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区的“三区合一”,更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保税港区将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完美结合,实行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区的“三区合一”,更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保税港将成为沟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其物流功能和优惠政策既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也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架起便捷的桥梁,促进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业等的发展。

设立保税港区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
发展意义非凡。

(2)保税港区是国际物流的集散平台,作为与国际惯例最为接轨的区域,保税物流所面对的是国际化的集散市场,与一般的物流相比,更需要遵循国际管理规则,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对物流运作管理的水平要求也更高。

保税港区作为促进口岸物流发展的一个有效政策工具,旨在营造经济、便利的航运物流和国际物流环境,降低货物跨境流动时的成本,对吸引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提高枢纽港口功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形成,还将逐步推动国际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

要手段,产业连贯性差,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下,市场绩效有待改善。

保税物流的成熟发展和强劲兴起,就是围绕集装箱枢纽港功能发挥,通过引进和发展龙头型保税物流项目,推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整合,合理化物流产业组织结构,集聚物流产业群,延伸物流产业链,从而改变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且大部分企业集中于传统低端的仓储运输市场之中,价格竞争成为物流产业内部竞争等局面。

从保税物流发展态势看,利用保税政策资源,提供一揽子综合物流服务,是现在和未来入驻保税港区物流企业的主流方向。

同时有助于形成国际物流集散平台,向集约化,协同化的国际物流趋势发展。

保税港将成为沟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其物流功能和优惠政策既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也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架起便捷的桥梁,促进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业等的发展。

设立保税港区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意义非凡。

3 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自由港的功能比较
保税港区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化”的自由贸易港。

我们在英文中将保税区称为Free Trade Zone,将保税港区称为Free Trade Port Area,在对外的形象还是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区。

我国目前的保税港区是国家海关政策的完善和试点。

就目前而言,我国保税港区与国际自由港是存在一些差异。

如何定位我国的保税港区发展模式和功能创新,有必要分析和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发展经验。

3.1国外自由港功能的发展趋势
保税港区的发展是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产物,是对海关政策的突破,海关政策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内普遍发生作用,具有普遍性;自由港政策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有限的区域内发生作用,具有特殊性。

国际贸易需要各国之间有自由的、便利的贸易环境,而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的同时又要保护本国本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受到过多影响。

这是一对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各国除了执行各自的海关政策外,还设立自由贸易_区等为国际贸易提供自由化、便利化的条件。

自由贸易港是国家利用自己港口区位优势而做出的促进国际转运业务,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种选择。

从1547年意大利的热亚那湾建立的第一个自由港为标志,迄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从国际看,分布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775个,占65.6%。

另一方面。

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不断趋向综合扩展。

从70年代开始,以转口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就已经开始相互融合,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趋向综合化。

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3.2我国保税港区的功能发展现状
3.2.1我国保税港的功能
保税港区“港(口)区(保税区)合一”的区域特征是对传统港口和保税区分离运作管理的一大突破。

保税港区作为一种新型监管模式,既不同于“港”也不同于“区”,而是兼有“港”和“区”的双重特性。

(1)口岸的功能,与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多了码头和港口的功能,表现为港口作业功能,国际中转功能。

(2)物流的功能,保税区的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其产品在研制、生产、销售等环节需要高度的国际化,迫切需要一个具备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中转等功能,且货物能自由、高效流通的区域。

保税港区的物流功能克服了这种状况,保税港区不仅能使国外产品快速进入国内市场,又可以方便地转口去其他国家,降低经营成本。

表现在国际配送国能,国际采购功能以及转口贸易功能。

(3)出口加工的功能,保税港区内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保税港区作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平台,通过与区内区外进行的垂直专业化或水平专业化,形成产业间的前后相联系,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中,并在区内区外形成特定的产业集群、产品链或是产业链,通过乘数作用,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或发动机。

表现为出口加工功能,商品展示的功能。

(4)产业聚集的功能,保税港区作为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的先行区,与其他区域相比,保税港区具有更大的开放度,在免关税上更加完善,在实施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方面更能率先与WTO的规则全面接轨。

保税港区通过集聚和扩散效应,打造试验区的“区位品牌”。

表现在保税港区的一系列功能,通过资金、人员、商品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和集聚扩散,可以创造或提升“区位品牌”效应。

使多个跨国公司的物流中心集结在同一保税港区内,带动区内仓储业、运输业、贸易业、金融业、信息业等多种服务业发展。

保税港区将从最初的“政策飞地”逐渐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国际商务活动的拓展,服务和辐射周边区域,创立综合性功能区的“区域品牌”,并通过以对外开放为主的各项制度创新,成为综合改革配套的前沿。

其作用在于保税港区模式对提高海关通关效率、监管效能并按照国际惯例运营的工作机制将发挥积极作用。

(5)拓延的保税港区功能保税港区与传统保税区相比,不仅是真正的“境内关外”,还享受税收、监管等各项更为优惠的政策。

也是我国探索自由贸易发展模式的先行者,试验田。

3.2.2我国保税港区的现状
从1990年起,我国先后共设立了15个保税区,并赋予其最优惠的政策和最大的开放度,即“境内关外”。

保税是对外开放的产物,港口是实施保税政策的重要依托。

自2005年6月22日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获批设立以来,保税港区争夺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保税港区在我国沿海地区涌现。

目前正逐步形成区域性格局,南有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中有以上海、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北有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

加上西部内陆唯一的重庆保税港区,并开创了“水港+空港”的“一区双功能”新模式。

如此“神速”的发展也反映出我国将保税港区作为应对
国际竞争、更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考虑。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保税区这种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中国更好参与全球经济的需要。

中国出口加工区发展迅猛,保税区的出口加工优势弱化。

特别是与国际普遍认同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区在功能、体制和监管方式上的不对等,已日益成为制约中国企业以及来华投资外资企业扩大国际合作的桎梏。

加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关税水平大幅度削减,并取消了所有非关税措施,保税区的关税效应不断的减弱。

3.3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自由港的比较
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自由港的既有相同点,也存在着差异。

他们的相同点在于在地理位置方面,均选择在交通条件优越的对外运输港口的港区或港区附近,并与港区实现一体化;在区域管理方面,均实行封闭管理,港区与境内一般区域之间设有必要的隔离设施;在区域性质方面,均为特殊经济区域,而非一个社区概念,区内不允许居民居住;在进出口税收方面,均被视为处于关外;在优惠政策方面,均享有一些优惠的政策;在区域功能方面,也是基本相似的。

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自由港的不同点为在设区目的方面:(1)设立目的与区域性质不同。

国外经济自由区设立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对国内市场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自由贸易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好处。

而我国仍侧重于使保税区成为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区域性质方面:国外经济自由区是属于海关管辖区之外的特殊区域,是真正实现了“境内关外”。

而我国保税港区虽然就进出口税收而言处于关外,但在海关管理等许多方面仍未真正实现“境内关外”,而只是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自由度不同。

提供“自由”和“便捷”的管理措施,贯穿于从货物卸船到运输再到转运的整个过程中。

而我国对一线货物仍然实行备案管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实际上仍是一线、二线、区内三重管理。

(3)管理体制和信任度不同。

在管理体制方面:自由港的设立国一般都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自由港实行宏观经济管理与协调,管理较具权威性。

而我国保税区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地方政府的管理。

在信任度方面:国际自由港区海关对区内企业充分信任或者以充分信任为前提,一般实行单证管理。

而我国海关对园区货物实行单证与货物监管同步,仍然追求事前管住。

(4)开放度不同。

自由港是开放层次最高的贸易区。

体现为关税免税政策,人员出入境政策,自主投资政策和货币自由兑换政策等方面,而我国的保税港的优惠侧重于税收,对于其它方面并没有涉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