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

这本书将近63万字的小说如题目一样讲的是唐朝长安城中十二个时辰,也就是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作者马伯庸一时兴起想要为一个孤独的英雄写一个故事,为此花费数年,不仅劳形于案牍,亦奔波于西安。书中提供的古长安地图就是一个显著标志——标志着作者希望给大家展示一个

原汁原味的开元大唐。作者也的确做到了,63万字,一天,这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十分考究而又自然而然的细节。阅读这本书,就像在进入了那张地图,扑面而来的是上元节热闹喧嚣的俗世气息。由于这本书归类可算悬疑探险,所以我对剧情的任何透露都可能降低因这篇读后感而去阅读这部小

说的人的阅读快感——而我认为阅读快感乃是阅读小说第

一要紧的事,所以这篇读后感可能会因为避免提及主要剧情而和小说内容有些风水牛马不相及。而源于《老友记》中“It sucks, you're gonna love it.”的题目可能已经和这个取材于一千四百年前的故事产生了一些违和感。然而这就是我读完小说后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句话。The world sucks all the time, and so do we love it.

开元盛世中万国来朝的长安城中有多少光照不进的阴暗角落。传之于世的可考的恐怕实在不多。然而看看现如今的北京的棚户区,深圳的三和,我们有理由相信可能破败距离繁华可能从来不会特别遥远,在一城之中,表面愈光鲜亮丽,相比之下,其背后的阴暗可能就愈触目惊心。我们起先谈论这些仿佛阴暗就是光鲜的跗骨之蛆,挥之不去令人厌恶却又无奈,然后我们慢慢可能意识到这其实是如影随形。没有什么东西运作的时候不会产生自身无法消解

的...bug...而越是表面光鲜亮丽,就越是需要能够快速的将这些bug排出体外,而越是庞然大物,这样的bug就越会随着体量增加。那么堆放聚集这些bug的地方一定不会远离大体量的繁华,bug聚集起来的规模也必不会小,而又因为林子越大,鸟的种类越多,最难以想象的繁华背后也一定是最难以想象的bug。这不是“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的那种“Agreeable melancholy”,身为bug,生活在bug之中,游戏规则可能完全不同。同样的事情可能在更大尺度上也同样成立,对一个国家而言,繁华与破败似乎也是一个互相促进而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地铁猥亵女童案”中的涉案人员是河南滑县人,根据图片中女童的反应、被爆出的养父的qq空间和当地妇联的回应上来看,这事或

许在当地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并非孤例。滑县距离我生长的另一个河南城市安阳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家楼底下就有一家卖滑县小吃老庙牛肉和烧鸡的店铺,我离家时偶尔会带上一些以供路上打打牙祭。然而烧鸡和牛肉吃得再多,我恐怕都无以得知,可能就在这家店老板老家的邻居街坊之间,对于这样的事情就会见怪不怪熟视无睹。而你说奇怪不奇怪,这社会竟然就是连续的,我可能通过三个人,就能认识这一家。外表看上去很撕裂的两极,竟然一定是联结在一起的。那么也一定有人,行走在繁华与破败之间,深谙两边的游戏规则,为两边的物质和信息交换充当着使者和媒介。

书中的主人公张小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行走与繁华与破败两极之间,感受着两极对他的排斥和需要。这样的人乍看下来一定是分裂的,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这种人的行为模式似乎总是能够完全的反转。在繁华中他显得乖张暴戾,如奸似恶;在破败中他又忽然一身正气,浩然坦荡。这些人似乎天然不受两边待见,却又是两边不得不借用到的力量。处在这样位置的人,或许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但是就如所有能够长期媚上欺下的钻营者需要时刻以自己的利益作为最重要的行动依据一样,这些中间人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条最重要的行动决策依据,而正是这同一条依据造成了不同场景下的人格表现的撕裂。我认为这条依据是“日常”。

无论是光鲜亮丽的表面,还是照不进光的后台,所有的人离不开一日三餐,都害怕自己的生活被剧烈的改变,都有自己珍视不容被侵犯的内心领域...这些发生在每个人每一天生活中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林林总总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日常。在繁华中,威胁到别人日常的可能通常都是一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管东管西的人,因此对付他们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日常会因自己威胁到别人日常的不当的举动而受到威胁,所以需要乖张暴戾不通情理;在破败中,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需要惩强扶弱与恶者对刚,所以正气凛然,好让夹缝中人人都有喘气的空间。

我们自然是不在这样的交界点上生活的,因为或许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的撕裂。但是现代化的互联网将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推到你面前,让你不得不看,不得不听。而又鉴于媒体人对“新闻价值”的追求,你会发现那些事情总是令人瞠目结舌,然而频繁的下一个瞠目结舌的到来又让你觉得不敢叹为观止。微博上@刘夙说过一句大意是,无论你有多强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总有一刻会让你不由得感叹一句“拟帼乙烷”。甚至他自己的微博头像都换成了乙烷的模式模型。使用这样一种“拟帼”的称谓无疑是发声者在潜意识里先自己剥了出去,然而正如前述,这社会是如此的连续,有谁能够把自己完整

地剥出去呢?从极致的繁华到极致的破败,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一个点上,以我们的无知,我们怎么能知道另一个点上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毫无关系呢?身处在繁华地界的何不食肉糜,身处在破败地界的皇上拿着金锄头锄地式的愚蠢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然而在繁华地界,有更多的能力和可能改变世界模样的人,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无知抱有更大敬畏,是不是应该对自己影响世界的属于公众的那部分负起更大的责任呢?我并不是其中的一员,但是我希望他们从心底对他们阶层之外的人的日常抱有开放的心态,比如不要问出来“一个月没有20万怎么在北京活”这样的白痴问题。

比那个再多一点,我自然希望他们是爱这个世界的,我希望他们看到苦难不是嘲讽而是心痛,我希望他们看到破败不会掩鼻而走而是驻足心伤。我希望他们的爱不仅局限在满足自身小我的精致的吃喝拉撒、尽兴的喜怒哀乐,我希望他们能够静下心聆听世界和社会对他们的需要,将一部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愿景之中。

在破败的地界,我并不清楚那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从我的角度谨慎地希望他们能够对每天的日常感到满足,如果有想要不同的日常能够通过不伤害别人的日常来实现。

是的,这世界很糟糕,向上看糟心,向下看难过,左右看香菇。但我仍然希望不管身处哪里的你,都爱着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