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羧酸循环的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泛醌. H2 OH 氢醌型或还原型) (氢醌型或还原型)
细 胞 色 素 b 辅 基
H2C=CH H3CN Fe3+ N H3CCH2 CH2 COO-
CH3 -CH=CH2 N N -CH3 CH2 CH2 COO-
细 胞 色 素 a 辅 基
CH3 CH2-(CH2-CH=C-CH2)3-H HO-CH CH3 H3C-CH=CH2 N N Fe3+ O N N HC-CH3 CH2 CH2 COOCH2 CH2 COO-
> 34 10 10
细胞色素 c 氧 160 化酶( ) 化酶(IV)
10
FMN NADH Q Fe-S FAD 琥珀酸 Q Fe-S Heme b562 Q Cyt c Heme b566 Heme c Fe-S Heme a Cyt c Heme a3 CuA 和 CuB
R H3C - CH3
线粒体内膜
胞液 丙酮酸 葡萄糖 脂肪酸
乙酰CoA 乙酰 乙酰CoA 乙酰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柠檬酸 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在脂酸合成中的作用
葡萄糖
脂肪酸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Asn Asu 延胡索酸
乙酰CoA 乙酰
柠檬酸
酮体
Phe Tyr
三羧酸循环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琥珀酰 Glu Tyr Gln His Pro
CO2
丙酮酸羧化酶 ATP(生物素) ADP + Pi 生物素)
丙酮酸
CO2 苹果酸酶 NADPH + H+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脱氢酶 NADPH + H+ NADP+
苹果酸
NADP+
葡萄糖
脂肪酸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Asn Asu 延胡索酸
乙酰CoA 乙酰
柠檬酸
酮体
Phe Tyr
三羧酸循环
N
10
N
1
N
=O N-H
FMN . (FAD .) 半醌型) (半醌型) .H] [ ] R
N
10
FMN(FAD) O H3C 醌型或氧化型) (醌型或氧化型) - CH3 R H H3C - CH3
N
10
N
.
1
N
H
=O N-H FMNH2(FADH2) O (氢醌型或还原型) 氢醌型或还原型)
1
N
[百度文库H] ]
N
=O N-H
H
O
铁硫族( 铁硫族(Fe4S4)
C
S S Fe S Fe S Fe S C
C
S Fe S C
R H3C - CH3
N
10
N
1
N
=O N-H
FMN . (FAD .) 半醌型) (半醌型) .H] [ ] R
N
10
FMN(FAD) O H3C 醌型或氧化型) (醌型或氧化型) - CH3 R H H3C - CH3
FAD.H2 (Fe-S) NADH FMN (Fe-S) I Q10
II
Cytb Cytc1 (Fe-S) III
Cytc
aa3
O2 IV
电子传递链各组份的排列顺序
复合体I 复合体I 膜间腔 FeS 线粒体 内膜 FMN FeS 基质 NADH+H+ DNA+
复合体II 复合体II Cytc 4H+ Cytc1 Cytb Q 4H+ FeS
Ile Met Ser Thr Val
线粒体
丙酮酸
线粒体 内膜
胞液 葡萄糖
丙酮酸 脂肪酸
乙酰CoA 乙酰CoA 草酰乙酸 乙酰CoA 乙酰CoA 柠檬酸
~P
TCA柠檬酸
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
线粒体 丙酮酸
线粒体内膜
胞液 丙酮酸 葡萄糖 脂肪酸
乙酰CoA 乙酰 乙酰CoA 乙酰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柠檬酸 草酰乙酸
蛋白质
细 胞 色 素
Cys S H3C-CH H3CN Fe3+ N H3CCH2 CH2 COO-
Cys CH3 S -CH-CH3 N N -CH3 CH2 CH2 COO-
c
辅 基
三羧酸循环的基本特点
1、从量来说,循环中一个2C化合物被氧化成CO2,但 从量来说,循环中一个2C化合物被氧化成CO 2C化合物被氧化成 2C化合物非来自加入的乙酰CoA。 实际上这2C化合物非来自加入的乙酰CoA 实际上这2C化合物非来自加入的乙酰CoA。而来自草 酰乙酸。 酰乙酸。 2、中间代谢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在循环中起催化 中间代谢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 剂作用,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剂作用,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3、氨基酸代谢时生成的α-酮戊二酸、琥珀酸和延胡 氨基酸代谢时生成的α 酮戊二酸、 索酸等二羧酸类不能直接经循环氧化,须经草酰乙 索酸等二羧酸类不能直接经循环氧化,须经草酰乙 磷酸稀醇型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再以乙酰CoA 酸、磷酸稀醇型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再以乙酰CoA 进入循环彻底氧化。 进入循环彻底氧化。 4、循环中草酰乙酸主要来自丙酮酸的直接羧化,其次 循环中草酰乙酸主要来自丙酮酸的直接羧化, 通过苹果酸脱氢生成* 通过苹果酸脱氢生成*。
三羧酸循环在脂酸合成中的作用
H+
胞液
内膜
电子传递链
H+ O— ADP+P i
基质
ATP
e
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概图 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概图 ATP
电子传递给氧时释出的能量,推动质子运转至内膜胞液面,形成电 电子传递给氧时释出的能量,推动质子运转至内膜胞液面, 化学梯度, 顺梯度回至内膜基质面时,释出的能量供ADP磷酸 化学梯度,当H+顺梯度回至内膜基质面时,释出的能量供 磷酸 化成为ATP 化成为
复合体IV 复合体IV Cytc 2H+ Cytc Cyta Cyta3 2e
Cytb
1/2O2+2H+
H2O-
电子传递链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组份
酶复合体
分子量 亚基数 辅基 (Kd) 氧化或还原剂 基质面 疏水核 胞液面
NADH-泛醌还 800 泛醌还 原酶( ) 原酶(I) 琥珀酸-泛醌还 琥珀酸 泛醌还 140 原酶(II) 原酶( ) 泛醌-细胞色素 泛醌 细胞色素 250 c 氧化酶(III) 氧化酶( )
N
10
N
.
1
N
H
=O N-H FMNH2(FADH2) O (氢醌型或还原型) 氢醌型或还原型)
1
N
[.H] ]
N
=O N-H
H
O
铁硫族( 铁硫族(Fe4S4)
C
S S Fe S Fe S Fe S C
C
S Fe S C
O H3COH3CO泛醌 O OH H3COH3CO-CH3
-R
-CH3
CH3 -(CH2-CH=C-CH2)nH [H . ] H3COH3CO[H . ] 泛醌 H. OH 半醌型) (半醌型) O. -CH3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琥珀酰 Glu Tyr Gln His Pro
Ile Met Ser Thr Val
线粒体
丙酮酸
线粒体 内膜
胞液 葡萄糖
丙酮酸 脂肪酸
乙酰CoA 乙酰CoA 草酰乙酸 乙酰CoA 乙酰CoA 柠檬酸
~P
TCA柠檬酸
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
线粒体 丙酮酸
泛醌. H2 OH 氢醌型或还原型) (氢醌型或还原型)
细 胞 色 素 b 辅 基
H2C=CH H3CN Fe3+ N H3CCH2 CH2 COO-
CH3 -CH=CH2 N N -CH3 CH2 CH2 COO-
细 胞 色 素 a 辅 基
CH3 CH2-(CH2-CH=C-CH2)3-H HO-CH CH3 H3C-CH=CH2 N N Fe3+ O N N HC-CH3 CH2 CH2 COOCH2 CH2 COO-
> 34 10 10
细胞色素 c 氧 160 化酶( ) 化酶(IV)
10
FMN NADH Q Fe-S FAD 琥珀酸 Q Fe-S Heme b562 Q Cyt c Heme b566 Heme c Fe-S Heme a Cyt c Heme a3 CuA 和 CuB
R H3C - CH3
线粒体内膜
胞液 丙酮酸 葡萄糖 脂肪酸
乙酰CoA 乙酰 乙酰CoA 乙酰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柠檬酸 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在脂酸合成中的作用
葡萄糖
脂肪酸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Asn Asu 延胡索酸
乙酰CoA 乙酰
柠檬酸
酮体
Phe Tyr
三羧酸循环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琥珀酰 Glu Tyr Gln His Pro
CO2
丙酮酸羧化酶 ATP(生物素) ADP + Pi 生物素)
丙酮酸
CO2 苹果酸酶 NADPH + H+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脱氢酶 NADPH + H+ NADP+
苹果酸
NADP+
葡萄糖
脂肪酸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Asn Asu 延胡索酸
乙酰CoA 乙酰
柠檬酸
酮体
Phe Tyr
三羧酸循环
N
10
N
1
N
=O N-H
FMN . (FAD .) 半醌型) (半醌型) .H] [ ] R
N
10
FMN(FAD) O H3C 醌型或氧化型) (醌型或氧化型) - CH3 R H H3C - CH3
N
10
N
.
1
N
H
=O N-H FMNH2(FADH2) O (氢醌型或还原型) 氢醌型或还原型)
1
N
[百度文库H] ]
N
=O N-H
H
O
铁硫族( 铁硫族(Fe4S4)
C
S S Fe S Fe S Fe S C
C
S Fe S C
R H3C - CH3
N
10
N
1
N
=O N-H
FMN . (FAD .) 半醌型) (半醌型) .H] [ ] R
N
10
FMN(FAD) O H3C 醌型或氧化型) (醌型或氧化型) - CH3 R H H3C - CH3
FAD.H2 (Fe-S) NADH FMN (Fe-S) I Q10
II
Cytb Cytc1 (Fe-S) III
Cytc
aa3
O2 IV
电子传递链各组份的排列顺序
复合体I 复合体I 膜间腔 FeS 线粒体 内膜 FMN FeS 基质 NADH+H+ DNA+
复合体II 复合体II Cytc 4H+ Cytc1 Cytb Q 4H+ FeS
Ile Met Ser Thr Val
线粒体
丙酮酸
线粒体 内膜
胞液 葡萄糖
丙酮酸 脂肪酸
乙酰CoA 乙酰CoA 草酰乙酸 乙酰CoA 乙酰CoA 柠檬酸
~P
TCA柠檬酸
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
线粒体 丙酮酸
线粒体内膜
胞液 丙酮酸 葡萄糖 脂肪酸
乙酰CoA 乙酰 乙酰CoA 乙酰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柠檬酸 草酰乙酸
蛋白质
细 胞 色 素
Cys S H3C-CH H3CN Fe3+ N H3CCH2 CH2 COO-
Cys CH3 S -CH-CH3 N N -CH3 CH2 CH2 COO-
c
辅 基
三羧酸循环的基本特点
1、从量来说,循环中一个2C化合物被氧化成CO2,但 从量来说,循环中一个2C化合物被氧化成CO 2C化合物被氧化成 2C化合物非来自加入的乙酰CoA。 实际上这2C化合物非来自加入的乙酰CoA 实际上这2C化合物非来自加入的乙酰CoA。而来自草 酰乙酸。 酰乙酸。 2、中间代谢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在循环中起催化 中间代谢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 剂作用,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剂作用,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3、氨基酸代谢时生成的α-酮戊二酸、琥珀酸和延胡 氨基酸代谢时生成的α 酮戊二酸、 索酸等二羧酸类不能直接经循环氧化,须经草酰乙 索酸等二羧酸类不能直接经循环氧化,须经草酰乙 磷酸稀醇型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再以乙酰CoA 酸、磷酸稀醇型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再以乙酰CoA 进入循环彻底氧化。 进入循环彻底氧化。 4、循环中草酰乙酸主要来自丙酮酸的直接羧化,其次 循环中草酰乙酸主要来自丙酮酸的直接羧化, 通过苹果酸脱氢生成* 通过苹果酸脱氢生成*。
三羧酸循环在脂酸合成中的作用
H+
胞液
内膜
电子传递链
H+ O— ADP+P i
基质
ATP
e
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概图 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概图 ATP
电子传递给氧时释出的能量,推动质子运转至内膜胞液面,形成电 电子传递给氧时释出的能量,推动质子运转至内膜胞液面, 化学梯度, 顺梯度回至内膜基质面时,释出的能量供ADP磷酸 化学梯度,当H+顺梯度回至内膜基质面时,释出的能量供 磷酸 化成为ATP 化成为
复合体IV 复合体IV Cytc 2H+ Cytc Cyta Cyta3 2e
Cytb
1/2O2+2H+
H2O-
电子传递链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组份
酶复合体
分子量 亚基数 辅基 (Kd) 氧化或还原剂 基质面 疏水核 胞液面
NADH-泛醌还 800 泛醌还 原酶( ) 原酶(I) 琥珀酸-泛醌还 琥珀酸 泛醌还 140 原酶(II) 原酶( ) 泛醌-细胞色素 泛醌 细胞色素 250 c 氧化酶(III) 氧化酶( )
N
10
N
.
1
N
H
=O N-H FMNH2(FADH2) O (氢醌型或还原型) 氢醌型或还原型)
1
N
[.H] ]
N
=O N-H
H
O
铁硫族( 铁硫族(Fe4S4)
C
S S Fe S Fe S Fe S C
C
S Fe S C
O H3COH3CO泛醌 O OH H3COH3CO-CH3
-R
-CH3
CH3 -(CH2-CH=C-CH2)nH [H . ] H3COH3CO[H . ] 泛醌 H. OH 半醌型) (半醌型) O. -CH3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琥珀酰 Glu Tyr Gln His Pro
Ile Met Ser Thr Val
线粒体
丙酮酸
线粒体 内膜
胞液 葡萄糖
丙酮酸 脂肪酸
乙酰CoA 乙酰CoA 草酰乙酸 乙酰CoA 乙酰CoA 柠檬酸
~P
TCA柠檬酸
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
线粒体 丙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