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特点解析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对《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 设计思路,您的认同程度如何?
60 50 40 30 20 10 0
非常认同 比较认同
51.1 44.9
3.7
一般
0.2
不太认同
0.1
完全不认同
96%的教师表示非常或比较认同标准 的理念和思路。
4
您认为《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 设计思路,是否很好地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四、课程标准教材改革的基本要求
1、教材改革应有利干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 行教学。 2、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 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 3、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 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五、课程标准的功能和基本框架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 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 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六、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
一)结果性目标 1、 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二)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高。
对课程标准使用情况的调研
2003年3月—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新课程各科
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接受调查的教
师人数达6886人,涉及42个实验区,覆盖全国29个省(直
辖市、自治区)。
二、教育部对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要依据各课程特点,结合具体内容:
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3、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 4、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5、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 与实践。
60 50 40 30 20 10 0
体现得很好 体现得较好
55.4 41.4
3
一般
0.1
体现得较差
0.1
没有体现
96.8%的老师认为标准很好或较好地体现了 纲要的精神。
5
征求意见
• 今年2月至4月间,我司以各种形式多次向社会各界征
求意见。 ※ 教育界内部 ※ 学术界 ※ 企业界 ※ 九三学社中央 5月23日至24日,召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审议会”, 邀请了近百名著名学者(其中包括10多名院士) 、特 级教师,对18个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审议。
综合各省和国家级实验区的评估报告,表明: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
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师 生关系正在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了。
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形成了重研讨、重
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
三、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 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2、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 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 学习。 3、教师应尊重学生地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要。 4、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 得到充分的发展。

• 4月26日至28日、5月30日至6月1日,先后两次召开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审查会议,对20个学科50种教材进行了初 审和复审。 • 2001年年初,在各地自愿申报、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基础 上,确立了26个省(市)的36个县(区)作为首批课程改革 实验区。 • 2001年秋季将有1年级20万余名学生、3年级8万余名学生、7 年级10万余名学生使用部分学科的新教材。
• 1999年1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立,课程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 • 2000年1月,部分师范大学先后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本次课 • • • • • • •
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0年1月,向社会各界公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概览”以及项目的 申报、评审、立项办法。 2000年4月至6月,在两次初审的基础上, 组成了以柳斌同志为主任委员、院 士以及其他著名学者参加的项目复审委员会,对全部项目逐一审查,最终确定 了首批34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 2000年7月, 200多名专家参加的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正式启动,韦钰副部长在 项目启动会上作了“学习的科学”学术报告。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形成各学 科课程标准的初稿。 2000年8月,根据至立部长要求集中力量编好教材的指示,正式启动教材 编写工作。 2000年10月,至立部长、王湛副部长听取了课程标准研制和教材编写工作进 展汇报。 2001年1月,召开了实验教材出版工作会议,部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2000年7月至 2001年1月,各课程标准组形成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新课程标准 与基础教育改革
培训讲座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4年7月 孙继儒




一、对课程标准的认识 二、教育部对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标准教材改革的基本要求 五、课程标准的功能和基本框架 六、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
七、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2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新课程的研制过程
《标准》的前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
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
了详细的说明。
《标准》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自然组成部 分是《标准》的突出特点。 《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 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