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
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三个特点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两个产生条件
4.简单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和自身劳动的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7.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
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8.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
有的社会属性。
9.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0.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也称为有用劳动。
11.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12.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13.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14.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
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指的是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劳动力在他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
这种劳动力必须以通常的平均的紧张程度,以社会上通常的强度来耗费。
16.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17.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从事的劳动。
18.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从
事的劳动。
19.货币:是指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0.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在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21.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2.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
起来。
23.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的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
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24.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这是货
币只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
2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6.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
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
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28.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29.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是指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
求进行的。
30.劳动价值论: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
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相互关系、(2)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3)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劳动价值论。
31.生产性劳动:
3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指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33.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4.劳动:是指劳动力的使用。
35.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
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36.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37.价值增值过程:是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38.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9.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40.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4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
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4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
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43.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4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是指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45.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
额。
46.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
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47.资本主义扩大在生产: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
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规模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48.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的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从而
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9.所用资本:指在生产过程中全部发挥作用的资本。
50.所费资本:指生产中实际耗费掉的资本。
51.资本的技术构成:即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52.资本的价值构成: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5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54.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
55.资本集中: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
56.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57.产业资本:是指投入到物质生产领域的职能资本。
58.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一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形成价值增
值,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59.购买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60.货币资本: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
职能是购买生产要素,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61.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一定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62.生产资本:就是以各种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资本。
职能是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
63.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阶段。
64.商品资本:就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职能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65.资本的周转:即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
66.固定资本:价值逐次转移如以工厂、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67.流动资本:价值一次转移和通过一次生产过程价值全部收回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68.再生产:即社会生产连续不断进行。
69.社会总产品: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70.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并要取得剩余价值。
71.实物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再生产所
需要的物质产品。
72.工资: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73.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作为全部资本的产物)。
74.平均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
75.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7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77.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
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78.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79.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80.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的业务的费用和银行雇员
发工资后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81.农业利润: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
余价值,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8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职能,还包括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83.政治统治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监
狱法庭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84.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即国家运用各种权利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卫生保健、
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
85.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
职能。
86.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
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8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的政治工具,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8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
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89.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垄断资本主义。
90.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
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91.资本集中: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
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92.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
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93.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94.短期价格协定:即几个企业在短期内订立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售价协定,所有的参加方必
须遵守所规定的商品销售价格。
95.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96.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和垄断
资本家集团。
97.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98.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
润的高额利润。
99.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得最大
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100.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101.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组织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1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103.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104.微观规制:主要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合法权益。
105.反托拉斯法:即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一整套规范性的法令,以禁止竞争性行业的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
106.国际垄断同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
107.国际卡特尔:即若干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国际卡特尔协议,垄断和瓜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规定垄断价格,谋求垄断利润。
108.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109.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110.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
111.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借助母公司与分支结构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系,实行跨国投资和生产的过程。
112.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13.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
114.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
115.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的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116.民主共和国: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117.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8.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11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0.政党:是代表一定借机、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和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121.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122.党的思想领导:主要是指通过理论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统一全党思想。
123.党的政治领导:就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集中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124.党的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党的干部、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125.国家的消亡:是指政治国家的消亡,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
126.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127.自由的发展:是指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
128.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129.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30.两个绝不会:无论那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31.马克思主义
132.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基本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133.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34.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等。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