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人间生活》(国外部分)教案(两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
《人间生活》(国外部分)教案(版本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
2.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欣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习的潜力,探讨并交流自身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
1、了解从中世纪以来国外绘画风格、创作思想的变化;
2、人间生活题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举例,师生互动;
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的,他们的创作思路主要放在哪些层面上?
2、欣赏历史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以及《韩熙载夜宴图》和《捣练图》,让学生简略的回顾不同的历史时代,画家在画中表现的内容及其创作背景。

3、看图设问:西方艺术家的笔下是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他们所描绘的对象有没有受到当时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感受体验、比较欣赏
1、将美术创作的发展大致圈定为三个阶段(作为遗留问题分析比较后解决):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以后的创作
设问:找出这几组作品所反映的共同的题材——母爱。

2、中世纪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
(1)欣赏作品《圣母子》
(2)设问:学生分析画中人物的形象特点?从人物的表情、眼神、母子之间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分析,为后段人物形象的描绘作比较图使用。

小结:中世纪美术又称基督教美术,是非现实主义的,不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
实描写,抽象、变形、超人性,使用表现神灵和信徒的符号化的处理方式;
3、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思潮
(1)欣赏拉斐尔作品《西斯廷圣母》中的母子造型,比较人物形象、表情与中世纪绘画作品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其它人物形象的创作来源;
(2)分析尼德兰画派作品《逃亡埃及途中休息》
先出现画面,学生尝试讨论画中人物和情节,教师小结,分析创作题材和背景;小结: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中世纪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的世俗化。

(3)达芬奇的创作一:
分析作品《最后的晚餐》,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造型、表情和神态,选择其中一组人物,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将会怎样的动作、神情来表现?
运用网络上图片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现今世界流行的网络文化。

小结:艺术家们用一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形象来诠释宗教的题材,《最后的晚餐》更生动的反映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从外表上体现有血有肉的人。

(4)达芬奇的创作二:分析作品《岩间圣母》前后两幅,学生从图画中寻找不同点,教师设问:分析画家前后作品更改原因?
小结:画家由于自身受到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彻底摆脱宗教对作品的约束,从而人间生活没有最本质的反映出来。

4、《维吉·勒·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作者维吉·勒·布兰,表现了人间崇高的母爱,作品手法简洁,人物神态自然流露。

小结:文艺复兴以后的创作中,人们逐渐摆脱宗教神性的影响,开始客观真实的反映身边的生活细节。

三、生活呈现
1、画家笔下的人间生活,分析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的细节表现;
(1)分析《窗前读信的少女》,学生畅谈画中人物特点,从人物形象、心理世界、
信件内容谈看法;
设问:如果让你来描述你会对画面作怎样的更改?
(2)《厨妇》,分析人物特点,考虑与圣母像的区别,教师陈述维米尔的系列作品的特点及创作背景,并指明维米尔的作品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处理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感人的感觉。

小结:画家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平凡、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

反映了在17世纪的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出现的市民阶级对美术的需求。

四、课程活动:
设问:你会怎样表达你的生活圈,或你的朋友、你周围的环境。

尝试表现,题材、工具、形式不限。

1、素描习作:
学生分析讨论画中人物(两位同学的肖像速写)特点,学生分析绘画作品和照片的不同,讨论“形似”的问题。

展示一位老师的肖像画,与照片比照,学生讨论,教师指明:说明表现人物不仅仅从五官的形似着手(基本造型);
设问:你会如何表现教师形象?以老师本人为例
2、漫画作品:
列举《爱因斯坦》的漫画,分析他的人物外形、内在的特点,漫画形象突出了爱因斯坦的外形特点,从他的学识、成就造就了一个老年智者的形象,从而导致某些动画片中将他的形象作为一代学者的代表形象。

影星的漫画,五官特征的夸张表现充分体现他们异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反映出内在与外形的特点;
说明把握人物(人物特点)需要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3、绘画及摄影作品:
反映老师的作品《一个教师的讲台》、反映当代中国学生的作品《书山题海》、以及关注贫困儿童的希望工程的代表作《大眼睛》。

说明,创作出优秀的人间生活题材的作品,艺术家除了具备精湛的技艺,超凡的热情,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美好事物不断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延伸
1、陈列法国罗可可时代画家布歇的作品《蓬巴杜夫人》和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说明:17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一
步发展。

很多艺术家都在尝试多种创作风格,有流行于欧洲上层社会的巴洛克、罗可可风格样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等。

从中都难以再看到曾经左右欧洲艺术长达数世纪之久的宗教神性了。

2、课后作业:赏析这些绘画作品,并去了解这些风格在其它领域的延伸。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
《人间生活》(国外部分)教案(版本二)
一、中国画中的生活(课程导入)
1、欣赏中国画《韩熙载夜宴图》和《捣练图》,让学生简略的回顾不同的历史时代,画家在画中表现的内容及其创作背景。

2、设问:西方艺术家的笔下是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他们所描绘的对象有没有受到当时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引入下节)
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重点)
1、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思潮
(1)欣赏拉斐尔作品《圣母子》中的母子造型,比较人物形象、表情与中世纪绘画作品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其它人物形象的创作来源;
(2)分析尼德兰画派作品《逃亡埃及途中休息》
先出现画面,学生尝试讨论画中人物和情节,教师小结,分析创作题材和背景;
小结: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中世纪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的世俗化。

(3)达芬奇的创作一:
分析作品《最后的晚餐》,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造型、表情和神态,
小结:艺术家们用一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形象来诠释宗教的题材,《最后的晚餐》更生动的反映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从外表上体现有血有肉的人。

(4)达芬奇的创作二:分析作品《岩间圣母》前后两幅,学生从图画中寻找不同点,教师设问:分析画家前后作品更改原因?
小结:画家由于自身受到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彻底摆脱宗教对作品的约束,从而人间生活没有最本质的反映出来。

2、《维吉·勒·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作者维吉·勒·布兰,表现了人间崇高的母爱,作品手法简洁,人物神态自然流露。

小结:文艺复兴以后的创作中,人们逐渐摆脱宗教神性的影响,开始客观真实的反映身边的生活细节。

阶段小结:宗教神权下的基督教美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而自然。

三、西方绘画中的生活(次重点)
1、画家笔下的人间生活,分析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的细节表现;
(1)分析《窗前读信的少女》,学生畅谈画中人物特点,从人物形象、心理世界、信件内容谈看法;
(2)《厨妇》,分析人物特点,考虑与圣母像的区别,教师陈述维米尔的系列作品的特点及创作背景,并指明维米尔的作品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处理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感人的感觉。

小结:画家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平凡、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

反映了在17世纪的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出现的市民阶级
四、延伸欣赏(知识补充)
1、陈列法国罗可可时代画家布歇的作品《蓬巴杜夫人》和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说明:17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

很多艺术家都在尝试多种创作风格,有流行于欧洲上层社会的巴洛克、罗可可风格样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等。

从中都难
以再看到曾经左右欧洲艺术长达数世纪之久的宗教神性了。

课后作业:
请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撰写一篇鉴赏小论文并预习后部分的内容.
注:可以一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以体现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需求,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