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实施
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提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教材中渗透着不少有关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进行“两纲”教育的优秀载体
自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物质利益,形成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膜拜和对生命的冷漠,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也深受影响,强调的是认知世界,最后又被简化和引伸为分数、升学、就业等纯功利化的范畴,忽视了对学生的鲜活的个体生命的重视,要树立生命意识、生命情感,课堂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把学生的生命作为课堂的精灵,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技能,更能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随着目前社会、家庭、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发生心理偏差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轻者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厌学情绪,重者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
所以尊重学生主体意识,落实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
究实践,我们发现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渗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教材中渗透着不少有关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进行“两纲”教育的优秀载体。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鉴赏,在读写过程中自觉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还要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无论生命教育还是弘扬、培育民族精神都必须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发展的有效性,培养出具有高尚完善的人格的公民。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实在责任重大,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并取得相关经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为课题的开展做理论指导。
2.实验研究法:通过实践、调查、采用公开课、研究课等方式进行课题研究。
3.行动研究法:实施研究方案,并在收集分析阶段实践结果资料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完善课题实施方案,然后再实践再研究再检验。
通过实践研究中不断概括提炼研究的阶段成果,并最终形成综合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2—2012/3确立课题,进行文献研究,收集资料信息,制订研究方案,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的理论。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2012/4—2012/12实施课题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课、研讨课等形式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
1.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对语文课程和教材的深入分析,探索如何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思想,特别是生命教育的具体内涵提取出来,使之显性化,目标化,形成一个明确的内容体系。
2、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研究语文学科落实“生命教育”具体的,有操作性的实施策略,即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又重视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精神。
3、根据学校的特点,形成语文教学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形式,建立“语文学科重视学生主体性、落实生命教育策略”的教学案例,示范课程,活动方案等资料体系。
(四)遵循的原则
1、自然性原则。
这是指开展生命教育是伴随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的,而不是另外辟出专门时间组织教育活动,渗透教育的内容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巧妙融入,不牵强附会。
2、适度性原则。
这是指渗透教育要选准结合点,内容具体适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不任意拔高或降低教育要求。
3、适时性原则。
这是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所碰到的偶发事件或教学轶事时,如学生的特别感悟与独到体会等,要善于巧妙地将其作为一种资源,及时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4、多样性原则。
如果说,上述三种原则主要针对教育时机的,那么多样性原则则是针对教育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具体做法
面对当前生命异化和教育中生命意识缺乏的现状,小学语文学科应以新课标为教学改革的纲领,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生命化”。
这种“生命化”首先是将“生命”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内容,作为教学中对话交流的重要话题,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认识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热爱生命,并以欣赏的态度享受生命。
通过对生命知识的了解,对生命话题的探讨,对高尚生命观及人生态度的体悟来实现树立每个生命个体的正确生命意识,以促进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则是从教学行为的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评价等的选择都应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有生命力地教,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获得生命成长的快乐。
生命教育在语文中无处不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呢?
1.教学内容“生命化”
语文新教材中文本本身蕴涵的生命资源是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点,在新教材所网罗的文海中,处处都能发现闪耀着生命光泽的作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材毕竟不是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并不是以“生命教育”为体系来安排的,也不是每篇阅读课文都能直指生命话题。
因此,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来设计一个“生命主题系列”,通过平时的教学有意识的完成这个系列。
这样,阅读教学中以“生命”为话题的教育变得更为系统,也能更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生命教育的资源。
其次要更好的实现“生命”主题教育的渗透,就应该深挖文本,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巧妙利用。
另外,有一些课文,其写作形式、角度虽有不同,但从生命这个主题看却存在一定相关性,无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提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教材中渗透着不少有关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进行“两纲”教育的优秀载体
自
是连成一个生命主题单元完成阅读教学,亦或是分散教学,都可以通过前后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生命的思考。
2.教学行为“生命化”
从教学行为角度看,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
这种平等对话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双相互通的对话关系。
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这三者间的平衡关系,重视课堂中以为学生中心、以文本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的对话关系的展开,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激扬自我,表达自我,
在对话中实现生命精神的相遇相融。
教师则应在学生和文本间起到纽带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合理的二次创作。
阅读又应该是一种生命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辅助这种生命体验。
文本仅仅以文字为载体,诉说生命的经历,传递生命的感动,体验能否深刻与每个学生的经历、阅读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等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进行生命体验提供一种适当的氛围。
除用适当的手段来营造与文本相适应的阅读氛围外,在阅读中体验生命,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把自己带到文本之中去,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一员参加生命的历程。
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对话较多的课文能在朗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角色本身的理解,进而理解全文。
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可通过学生以课文为蓝本为课文人物设计对话,加入肢体、表情等设计活动,在活动中体味生命。
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入辩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生命的哲学思索。
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有着生命教育精神渗透的语文阅读才是一种生命的活动。
综上所说,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使语文教学在
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启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帮助学生寻找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以上仅是对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一些看法和策略,如何更好地渗透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