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存在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存在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存在问题居安思危,治不忘乱。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展的机遇可能平地而生,而灾祸也可能从天而降。

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使我们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对于国家成功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和危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特征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干扰和冲击是巨大的。

危机引发的现实危险会中止和平进程,瓦解正常的社会关系,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危机迫使相关系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抉择,采取有效的控制或调节行动,以维持系统的生存。

危机是一种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

危机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对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并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社会的均衡状态。

对危机管理的界定,认为危机是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正是由于危机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公共危机管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思考。

“公共危机管理”已经超越其原来的企业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

广义的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公共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

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国内的学术上也对公共危机取到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以及研究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政府体制为,不仅是公共行政学上的重大理论课程,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国内和国外的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公共危机的背景。

第二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的公共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介绍了它的特征和分类;接着又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界定。

第三部分主要从政府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和公众危机意识淡薄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深入的剖析。

第四部分是根据以上部分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并且了借鉴国外在危机应对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决策实践提供参考.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是整篇文章的总结。

关键字: 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政府管理; 体制改革ﻬ前言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经济装期,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多发期。

危机事件的频发,会给我们的社会、任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会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慌而引起的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而人们在面对危机的发生时,往往没有好的应对危机的能力,无法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政府也通常也在危机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的被动型态度。

人类社会不是现在才遭遇危机,自古以来危机给人类造成的伤亡与损失几乎可以与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日而语.在对抗危机的过程中,政府无疑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责任。

危机虽然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并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将公共危机装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今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使得危机事件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和频繁等特点.由此可见,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决策者的能力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处在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

最新-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对策 精品

最新-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对策 精品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城市公共危机也呈现出不断发生和扩大的趋势。

因此,对城市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具有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然后提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对策与农村乡镇相比,城市更容易聚集人口、开展生产和生活,从而形成一个人口集中、建筑密集、活动频繁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

与此同时,各种城市公共危机问题也频频出现,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也给周边的城市区域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城市公共危机,需要政府充分运用各种资源,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城市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城市的发展。

1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特点及影响1.1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从本质上来看,城市公共危机分为自然性公共危机和人为性公共危机。

因此其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不可抗因素,即自然环境条件造成的自然灾害。

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性矛盾和冲突,从而形成城市公共危机。

③人们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缺失和行为的失范,从而形成城市公共危机。

1.2城市公共危机的特点每当发生城市公共危机的时候,总能从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中找出一些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和破坏性。

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③呈现出连带性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化。

1.3城市公共危机的影响城市公共危机发生后,总会给人们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还会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对社会的正常运行流程带来破坏。

③当政府对公共危机处理不力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不利于政府社会形象的确立。

2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当城市发生公共危机时,政府采取的应对城市公共危机的一切管理行为,从我国目前来看,关于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危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危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危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引言危机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有效的危机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挑战,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然而,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成为了危机管理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危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缺乏预防意识危机常常出现在企业没有预见的情况下,而很多企业在危机管理上缺乏预防意识。

这导致企业在危机到来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没有应对措施。

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市场、竞争、政治、环境等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的因素,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危机。

此外,企业应建立危机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危机管理预案,明确责任分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2. 危机沟通不畅危机时期,企业与内外部的沟通非常重要。

然而,很多企业危机时期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播不准确,进一步恶化危机。

为解决危机时期沟通不畅的问题,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机沟通机制。

在危机发生之前,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危机沟通网络,明确内外部沟通渠道和责任人。

在危机发生时,及时通知和向员工、股东、媒体等各方透明沟通相关情况,配合媒体处理危机事件,及时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谣言。

3. 错误决策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常常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容易在紧急情况下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危机的扩大化。

为了避免错误决策,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尽量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全面分析危机的风险和影响,制定合理的危机管理策略。

此外,企业应建立危机管理培训体系,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为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

4. 缺乏后续措施危机发生后,企业往往忽略了对危机的后续处理和监测,导致危机的长期影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危机后续措施。

在解决危机后,企业应评估和危机管理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此外,企业还应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危机后的市场和舆论动向,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尽快恢复企业的正常经营。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 始 阶 段 政府 不 能 及 时 、准 确 的获 取 信
转 型 的 重要 阶 段 ,此 间社 会 结 构 以 及社 会 控 制体 系也 发 生 着 变化 与重 构 ,传统 和 非 传 统 的威 胁 因素 相 互 交织 ,显 在 与 潜 在 的 社会 风 险 增 加 ,由社 会 风 险 转化
完 毕 之 后 ,该 指 挥 机 构也 就 撤 销 解 散 。 先 关工 作 人 员 回 归原 单 位 。 由此 可 见 , 我 国 尚未 建 立全 国性 的 公 共危 机 管 理 的 常设 机 构 ,全 国 性 的公 共 危机 应 急 管 理 体 制 也 尚未 形 成 。 另 一 方 面 ,我 国 政 府 虽形 成 了 较 为 完备 的垂直 行政 管 理 体 系 ,但 是 部 门地 区横 向整 合 能 力差 。 因
些成绩 ,但是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 国
目前公 共 危 机 管 理 的现 状 ,依 然 存在 着
很 多问题 。 第 一 ,我 国政 府 的公 共 危 机 管理 缺
的 法制 保 障 。 我 国公 共 应 急 法 制还 不 健 全 ,这 主 要体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现 行 公 共 应 急 法 制 尚不 健 全 ;二 则 是现 行 公
O RN DE

E TR R E} N’ P t 一 管理方略 E S 口]
C L UR UT E 一 一
我 国 公共危 管 理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分析 机
文, 杨洋
公 共危 机 管 理 并 不 是 新 事 物 。每 个
国 家都 会 遇 到 各 种各 样不 尽 相 同的 危机 事 件 。 中 国正 处 于经 济 社 会 剧 变 与 社会
为公 共危机 治 理亟 待解 决的 问题 。 第 二 ,政 府 的公 共 危 机 管 理预 警机 制 不健 全 。危 机 管 理 的核 心 在 平 时 ,在 于 预 防 ,而 不 在 于 出现 了危 机 之 后 的力 挽 狂 澜 ,我 国 目前 没 有 专 门 的危 及 预 警 机 构 。危机 监 测 不 力 。预 警机 制 不 健全 不 仅 在 于体 制方 面 ,部分 政 府 官 员 的危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潜在风险导致的公众利益受损、安全威胁和社会秩序动荡的情况。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现状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导致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对不及时、不得力。

其次,危机应对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有待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责任划分不清晰,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再者,公众参与度和自救能力有待提高,公众在面对危机时的应对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造成了应对工作的困难。

完善举措要解决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应当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制度体系。

同时,强化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政府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危机应对效率。

健全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及与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形成信息汇总、分析和快速响应机制。

加强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建立危机指挥中心,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提升公众参与度和自救能力加强对公众的危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建立灾害预警制度,及时向公众发布危机信息和指导措施,增强公众的应对能力。

举例分析以近年来我国防汛抗洪工作为例,这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危机应对工作。

政府各级部门积极响应,加强信息沟通协调,及时组织救援力量投入灾区,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报道和支持,提高了公众对抗洪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这种应对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总结,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结语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努力。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我国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增加,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这对党和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及其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有必要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解决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定义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1)政府以及公众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的理论以及体系还处于构建当中,以至于我国政府官员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危机出现时常常措手不及,有时甚至会引起社会恐慌,产生比危机更严重的社会性后果。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危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政府却忽视对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广大市民同样也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对危机相关知识的学习,更缺乏公共危机实战演练。

(2)进一步规范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管理工程,公共危机管理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在许多情况下,公共危机的处理需要各个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与积极配合。

但是,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在横向上是分散的,各部门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

管理体系是割裂的,即使在公共危机发生后会成立一些工作小组,但这类组织通常也是临时协调不同的部门,抽调人员、资源组建的,缺乏统一的、权威的领导者来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体制性的问题所带来的管理与协调不善将占据其很多精力,使危机管理滞后,并发一些其他问题。

我国公共危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频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了一定影响。

加强公共危机教育是应对公共安全问题、降低社会“脆弱性”的基础性工程。

要增强公共危机教育的战略思维,要体现公共危机教育的全民性和社会性,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公共危机教育方法。

关键词:公共危机教育;社会脆弱性;公共安全管理当前,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频发,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了一定影响,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增强公共危机防范,提高人类抵御公共危机风险能力,愈发显得重要和迫切。

加强公共危机教育是应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基础性工程,是降低社会“脆弱性”、提高社会“有备”程度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一、社会“脆弱性”及公共危机教育重要性1.社会“脆弱性”。

“脆弱性”一词最早源于流行病学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奥基夫等人在“揭开自然灾害的‘自然’面纱”一文中提出: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人类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具有“脆弱性”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脆弱性”已经在环境生态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出现并延伸至灾害学以及经济社会领域。

科学家们意识到:灾害并不都是“自然”的产物,有时是人类社会制度的薄弱环节所致。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George E.Clark等认为“脆弱性”是一个地区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综合衡量。

进入21世纪,对脆弱性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内容向着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综合发展。

“脆弱性”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社会脆弱性”是一个贯通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一个系统、一种体制的薄弱环节状况。

在社会维度上,它是指特定的社会群体、组织或国家,当暴露在灾害冲击下,易于受到伤害并蒙受重大损失的程度。

这种灾害面前的“脆弱性”,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结构或其他体制性力量的综合作用。

本文所指的“社会脆弱性”主要是指社会公共安全脆弱性,即人类社会等系统在受到自然灾害、社会危机、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灾害影响时在防御、应对和恢复能力中的薄弱环节的状况。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引言公共危机是指突发性事件对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造成重大威胁和影响的情况。

在当今世界,公共危机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浅谈公共危机管理,探讨公共危机的特点、管理策略以及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

公共危机的特点1.突发性:公共危机往往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给社会和个体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2.广泛性:公共危机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更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的事件。

3.不确定性:公共危机在初期往往伴随着信息不足、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出现,因此决策者需要快速适应变化并做出正确决策。

4.关联性:公共危机通常是多个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综合体,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并做出综合决策。

公共危机管理策略1.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制定危机管理计划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

该计划应包括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责任分工、详细的行动方案以及实施和评估机制。

2. 建立危机管理团队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公共危机管理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该团队应该由各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具备协调、决策、应对能力,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行动。

3. 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准确的信息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

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调查机制,以便及时获取危机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危机预警和风险评估公共危机的预警和风险评估是预防和减轻危机影响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可以及早发现危机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快速的危机应对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决策制度的建立以及公众参与的机制等,以便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

6. 危机通信和舆情管理在公共危机中,有效的危机通信和舆情管理至关重要。

应建立健全的危机通信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准确信息,避免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7. 危机后续处理和评估公共危机处理不能仅仅止于危机发生时的应对,还需关注危机后续处理和评估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存在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存在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存在问题前言公共危机是指由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疫情等原因引发的对公众带来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快速变化和广泛影响的特点,对于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是挑战和考验。

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举措。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指面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流程、机制等相关规则和制度,以及确定和落实应对措施的安排和行动方案。

一套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机制预防机制是指通过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和规避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保护公众的利益。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灾害预警和预测: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信息网络和专家预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类自然灾害、社会事件和公共卫生危机等潜在风险和威胁;•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公共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物资储备、提高应急预案有效性和实施能力;•风险管控: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类和管控,制定相应防范措施;•突发事件反馈和监测:建立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及时获取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事件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

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迅速启动应对措施,采取齐心协力、高效协调的方式,尽快控制和处置危机。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紧急联动机制:协调政府、企业、救援力量等各方多部门的协同行动,统筹资源、快速决策动员,快速启动应急预案;•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地发布危机事件的进展情况和应对措施,建立互相沟通渠道,增强信息互通,依托社交媒体等多种手段建立应急通讯网络;•人员疏散和救助机制:快速转移人员、组织救援工作,实时监控组织与人员动态,维护人员安全和生命健康。

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案制定机制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案制定机制是指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趋势分析等手段,科学、“看家本领”的制定危机应对方案,确保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

剖析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健全

剖析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健全

剖析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健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各种公共危机如火山喷发、洪水、地震、传染病、恐怖袭击等也频繁发生。

公共危机不仅对个人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形象带来危害,也给政府和公共机构带来了巨大压力。

公共危机的管理需要一定的体制保障,要求政府、企业等公共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

剖析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机制不完善、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协同不充分等。

因此,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尤为重要。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应该建立“预防、发现、应对、恢复”四个环节的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预防环节:加强对可能造成公共危机的因素进行研究,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加强紧急救援队伍建设等。

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进行科学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对潜在问题进行预防和遏制。

发现环节: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监测,确保危机的及时发现。

应加强与民众的沟通管理,收集民众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的和处理方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公共危机预警平台,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应对环节:对已经发生的公共危机进行及时处置和维护。

应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明确第一时间应该采取的措施,确保应急措施得到快速、务实地落实。

应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应急指挥机构,确保各应急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形成紧密的指挥体系。

恢复环节:公共危机发生后,进行及时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重新构建安全、稳定、互信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应建立相应机制来补偿受影响的人群和企业,从行政、法律等方面加强对受伤害方的救助和救济。

此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还需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相应的资金和设施保障措施。

政府还应加强公共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的应急意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在危机中做到自救、互救、剿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对于保障社会安全、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不断加强对公共危机的研究和治理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杨洋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4期公共危机管理并不是新事物,每个国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危机事件。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剧变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此间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控制体系也发生着变化与重构,传统和非传统的威胁因素相互交织,显在与潜在的社会风险增加,由社会风险转化引起的各种影响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也会频繁发生。

因此,我国探索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将任重而道远。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成绩与问题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取得的成绩。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经历包括SARS疫情到近年接连不断的特大自然灾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群体性集体事件等,我国的危机管理初显成效,公共危机管理能力逐步成熟第一,加强重视,转变观念。

SARS疫情出现后,政府把“公共危机”作为重要管理对象,加强了对危机的重视,逐渐以责任政府为价值取向,并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了自身某些责任的实现。

第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构。

我国逐步建立起五大类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包括: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的管理机构。

第三,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以前的“内外有别”媒体政策,逐步被以新闻发言人制度为主的一整套即时信息公开措施所取代。

第四,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公共危机相关法律制度。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国目前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缺乏高效统一的应急管理体制。

回顾我国政府近年来应对几次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可以发现每当突发公共危机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灾难后,国家决策机构一般都会根据法律法规组建一个临时性的指挥部门。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之后,该指挥机构也就撤销解散,先关工作人员回归原单位。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在面临各种公共危机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共危机无处不在,可能涉及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疫情爆发等各种事件,这些事件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和危机处理者,承担着管理和协调各种资源,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决策不透明、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影响着政府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应对。

本文将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问题分析1. 信息不对称在危机发生时,政府和公众、媒体之间的信息通常存在着不对称。

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权威性,但往往在处理信息时存在着保密、控制信息的倾向。

这使得公众无法了解真实的危机情况,导致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政府和媒体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导致危机信息传播受阻。

2. 决策不透明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的决策往往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缺乏对公众的沟通和解释。

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不足,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影响政府在危机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资源不足面对突发的重大公共危机,政府可能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资金、人力、物资等资源不足会影响政府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应对,使得危机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了危机的风险和影响范围。

4. 应急能力不足危机管理需要政府有一定的应急能力和机制,但在现实中,政府的应急管理系统可能存在着不足和薄弱。

缺乏完善的预案、不足的人员培训和演练,使得政府在面对危机时显得不够强大和有力。

二、对策提出1. 加强信息透明度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及时向公众和媒体发布危机信息,确保公众了解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传言。

政府可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和渠道,与公众、媒体建立更紧密的沟通联系,让信息传播更加顺畅和透明。

2.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危机应对的能力和效率。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职能部门执法监管力度,使危机管理工作逐渐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30.8
[文献标识码] A
Problem s in Legal Construction for Managing Public Crisis and the Counterm easures SU Shan
[参 考 文 献] [1]李朔.论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J].辽宁行政学
院学报,2006(3) [2]潘立群,王严.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
生法制,2008(2) [3]丛梅.加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我国公共危机应急法制建设研究[J].长江工程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责任编辑:王凤娟]
- 117 -
第 2013 年第 1 期 (总第 413 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文章编号] 1009- 6043(2013)01- 0116- 0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No.1,2013 Total No.413
苏珊
(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收稿日期] 2012-11-22 [作者简介] 苏珊(1987-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0 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事务。
- 116 -
苏 珊: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体系不健全 首先,总体而言,立法中法律的比重相对偏低,法规 位阶层次较低,更多的是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地方立法。 目前的各项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 针对性、专业性,部门管理色彩很重,没有形成较为健全 的统一的应急立法。其次,缺乏应对严重公共危机事件的 《紧急状态法》。还有,应急法制还缺乏相应的法规规定, 导致实际应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无法可依。此类亟待制 定的法律包括《国防动员法》、《恐怖事件应急法》等;为健 全灾害性突发事件应急法体系,对地震以外的其他地质 灾害突发事件也应制定专门性的立法,以强化该灾害立 法领域的薄弱环节;另外在对受灾者、殉职者、罹难者等 人员进行法律救助、帮助和抚恤等领域,也有必要制定统 一的法律,如《灾后重建扶助法》、《罹难者与殉职者抚恤 金法》、《救灾捐助法》等。 (二)应急法制的实施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应急法制运行的社会环境不够理想,人们的认知程 度、理解程度、重视程度都非常不够。许多群众在危机到 来时,都会出现恐慌和非理性的行为,这是一种危机意识 淡薄和应对能力缺乏的表现。因此,应急法制的社会基础 条件,如应急法制的公众知晓度、认同度、适应度和配合 度以及社会心理状况等等,都亟待进一步改善。 (三)现行应急管理的法制执行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政不作为、难获救 济等等。对基层县市而言,危机管理的法律缺口,主要“缺” 在现有法律法规没有得到普遍的遵守和严格的贯彻执行 监督。比如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不到位,相关的安 全生产制度、硬件设施建设不落实等等,一些职能部门执 法监督力度不足,造成相关法律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危 机预防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公众知晓率和配合度等社会 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作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我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加强而在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院系和专业受到重视,其课程建设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由于对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等缺乏较为明晰的认识,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都没有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建设,有几个基本问题需要加以探讨和予以明确。

1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有的还会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如何有效地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对各国政府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考验着各国政府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使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我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纷纷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

为适应政府应急管理的需要,不少高校开始在行政管理等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了公共危机管理这门课程。

由于绝大多数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时间都不长,大家对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还一直处于摸索阶段。

比如,采用肖鹏军主编的《公共危机管理导论》作为教材的某校就提出,开设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其在当今时代发展过程,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以及在当代中国尤其是2003 年SARS 事件以来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实践与探索,促使学生了解当今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危机预防、应对措施与善后处理机制,公众的参与程度与媒体沟通等,培育学生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应发突发事件的素质与能力。

而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则提出开设公共危机管理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理论、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公共危机决策、应急管理体系、媒体沟通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应急知识的宣教培训等方面的知识,使其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有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主要是一种认知教育,通过教学达到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任务,知道公共危机管理要做什么、怎么做,而由于受课时、实践条件的限制,却难以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怎么做的技巧。

我们都清楚,现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都较难进入行政机关,学过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也不一定能在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其实很难成为一名公共危机的管理者。

不过,公共危机的公共威胁性决定了公共危机的应对需要社会公
众广泛而积极的参与,作为学过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理应比一般公众能够更为积极和有效的参与公共危机的应对,这种积极性和有效性既有赖于他们较强的公共危机意识,更需要他们具有超过一般公民的公共危机应对素质和能力。

可以说,公共危机应对的积极而有效地参与者,正应该是行政管理专业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2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明确了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后,紧接着就应该确定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而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材,正是体现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我们在选择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材时,通过教材和图书网站搜索名叫公共危机管理的教材,也就10 本左右,其中最早的一本是肖鹏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出版的《公共危机管理导论》(以下简称肖编教材),最新的一本是王宏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1 月出版的《公共危机管理概论》(以下简称王编教材)。

由于肖鹏军主编的《公共危机管理导论》曾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们用过多轮,但因其一直没有修订,我们也曾换用过张永理和李程伟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年12 月出版的《公共危机管理》(以下简称张编教材)。

从这三本教材的章节目录,大致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如何确定的。

肖编教材共分17 章,各章分别是公共危机概述(公共危机的内涵、分类、特征等)、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与模式、公共危机管理的识别
与评估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调查评价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体系、公共危机管理的沟通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管理机制、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危机教育、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公共危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张编教材共分11 章,各章分别是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知识、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公共危机决策、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沟通、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公共危机管理展望。

王编教材共分10 章,各章分别是导论(公共危机的界定、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分类、公共危机管理的阶段与原则)、公共危机风险管理与减缓、公共危机应急准备、公共危机预测预警、公共危机应急响应、公共危机恢复、公共危机社会动员、公共危机救灾捐赠管理、公共危机应急沟通与网络舆情、公共危机协调与合作。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就是围绕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来进行的。

从肖编、张编和王编教材的目录来看,公共危机管理教材的内容也基本上是按照一案三制的框架来编写的,其中重点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问题,在这一点上肖编教材体现得最直接最明显,有关机制内容的就有10 章之多。

不过很明显,不管是哪个主编的教材,几乎都是站在公共危机的管理者角度来写的,
也就是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应该要做的事情和政府应该怎么做这些事情。

要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后能进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这样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就大有裨益。

可正如前面我们所说,他们绝大多数都不可能成为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者,所以这样的内容对于他们未来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参与公共危机应对,作用就并不是很大。

那么,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到底教授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的确,作为公共管理类的课程,公共危机管理不让学生知道政府是如何管理公共危机的,那与这门课程的性质有所不符,自然这门课程的教学也就不能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也不应当只有这方面的内容。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就应当承担起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任务。

因此,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除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机制的介绍外,还应当包括常见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生原因、发展规律、避险知识与方法等,以增强学生应对公共危机的意识和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共危机管理参与者。

3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看,公共危机管理应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这门课程的必然要求。

不过,由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很多都需要专业化的机构、人员和设施设备,一门课程的实践很难具备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所需的场地、设施设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