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小IT企业人力资源协作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中小IT企业人力资源协作研究

中小型IT科技型企业可以借由人力资源协作的组织形式,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节约人才成本,这种人力资源组织形式也符合国内外人才流动理论。文章在分析大连市中小IT企业间人力资源协作的现状和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的租赁型和外包型两种协作模式,通过应用于企业,解决了现实问题并检验了模式的可行性。

标签:中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协作

一、人才流动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的人口流动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奥德弗的ERG 理论、职业生涯理论、勒温的场论、卡兹的组织寿命理论、库克理论、配第—克拉克定律等国内外人才流动理论,都体现了人才合理有续流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与作用。他们认为人口流动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职业流动可以使员工找到与个人目标、价值观较一致的组织,使个人潜能充分发挥;同时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开辟新工作领域的实践中,来激发和保持自己的创造力。人才流动符合我国企业用人机制和人才成长规律,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人力资源协作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IT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IT企业以现代科技为主导,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主要从事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IT企业员工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优秀的IT人才是IT企业的命脉所在。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和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产品1-2年内就会被其他更新更好的产品所取代,任何一家IT企业都不可能依靠某几种产品或技术永久的生存下去,他们要想生存并发展,只能不断创新、不断变化,发挥好人才的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中小企业是指那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行业中所占市场分额低,拥有雇员人数少,却具备大企业所有的管理组织特征的那些企业。中小IT 企业一般管理机制灵活,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用人计划和人员配置方案。许多中小IT企业的员工,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他们大多身兼多职,同时又因为企业待遇和规模限制很难吸引优秀的IT人才,这使中小IT 企业人力资本流动比较频繁,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之不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亟需找到一种更好的适合中小IT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

在国外外包需求的刺激下,我国IT企业逐渐由原本的知识密集型向劳动密

集型发展,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IT企业)不得不选择从外部企业或学校资源来充实自己人力资源的不足,即人力资源协作。它的出现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但没有法律规章对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有效的规范,使这种协作也产生了很多风险。

三、大连市中小IT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大连作为中国首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扶持下,众多软件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使大连的IT产业等到了迅猛的发展,己经成为大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大连市软件业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2亿元左右增长到2014年的1375亿元,出口39亿美元,目前,大连软件业聚集了2000多家企业和20多万从业人员。行业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度不断提高。据大连软件业的核心区域税务主管机关——高新园区国税局统计,201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税收收入达到了4.4亿元,同比增长22%;而5年前该项的税收收入仅为1.7亿元,5年间增长了159%。近年来,大连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2014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助力大连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但是大连IT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技术创新、政策和保障支持等问题,尤其是人才严重不足。原有IT人才供应数量与软件产业快速需求形成了很大的缺口,尤其是软件开发人员。要想使大连IT产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和引进更多的人才。大连软件园曾做过对入园企业的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连软件园区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分为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

大连市内多所高校都开设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并创办了上百所IT职业培训学校、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等,积极推动外语专业教育,大连在建设中国外包中心的同时,也正在成为中国的IT教育培训基地。但在校学习只注重针对就业的初级技术能力培养,企业用人需求的“订单式”、“外语+计算机”人才教育模式在便捷的同时减少了科研等其他能力的培养,缺少高端人才和具有全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大连的软件产业结构又主要是以外包为主的扁平结构,很难开拓新业务,由于发展空间受限,公司很难留住中高层人才。一些有能力的开发人才在公司间挖来挖去,缺人的症状却没有得到半点缓解。能力强的IT人才不好找,工资要求也比较高,这对于中小IT企业来说资金压力更趋紧张。中小IT企业业务单一,面对金融危机等影响应变能力也较差,这种种困境使大连中小IT企业亟需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组织形式来缓解企业人才短缺和人力资本负担加剧的困境,即人力资源协作。本文讨论的协作有两种方式:一是租赁型,一是外包型。

大连市中小IT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协作模式在管理和实际操作中还没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如租赁型的协作,对于员工所属企业来说,存在较强的人才流失风险。对于被派遣的人才来说,存在合法权益可能得不到保障的风险,对于用人企业来说,存在对协作人员缺乏约束力、自主产权和商业机密容易受到威胁等风险;在外包型协作中也存在过分依赖协作,企业核心竞争力无法得到提升等问题。

四、改善的大连市中小IT企业人力资源协作模式构建

1.租赁型人力资源协作模式

这种协作模式下,用人企业首先要对同行业中可以进行协作的企业进行考察和了解,如果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能够为区域内IT企业建立一个闲置人员的信息库或IT人力资源池就非常好了,选好协作企业后,如果协作企业此时能够抽调出空闲人员外派,双方就可以签订详细可行的协作合同,为防止企业产权的流失,一般不选派协作企业的核心骨干力量,但也不能选业务能力太弱的员工。被派人员需要与用人企业签定劳动合同,明确用人企业应付的薪资待遇、协作期间各项问题的权责、如果发生人才流失的处理办法等。若外派多人参与协作,应该选取一名负责人协调外派人员与用人企业的关系,并与原企业保持联系,这样人力资源协作就可以进行了。在协作进行期间,协作人员应尽快融入到新的生产团队中,用人企业设计好工作进度表,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协作企业与外派人员(或团队)也要保持联系,待用人企业审核协作任务完成合格后,对协作人员履行合同,交付租金或奖金。具体协作模式如下图1所示:

2.外包型人力资源协作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面对的是辅助性或通用性很强的业务,首先也要选定好协作对象,协作企业也要有选择的承接协作业务,协作双方在签订协作协议时要详细、明确,包括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协作的内容、验收的要求、资费明晰、项目的边界和合同终止权利等,为了加强协作双方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对项目的监控和管理,一般应由用人企业选派一名项目经理到协作企业,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商业信息的保密。项目完成后,由用人企业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合格后按协议向协作企业支付佣金。具体协作模式如下图2所示:

五、人力资源协作模式应用

我们对大连市中小IT企业进行了用工情况调查,调查发现80%以上企业采用人力资源协作方式解决暂时用工短缺的问题。根据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企业存在的问题,总结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甲、乙两家企业为例,应用改善后的协作模式情况如下:

1.甲企业的情况

甲企业是以外包为主的软件开发企业,主要客户为日本国内企业。目前有员工10人,其中项目经理5人,有10年以上研发经验;程序员5人,10年以下经验;3名驻日销售经理,主要负责开拓日本市场;2名行政经理,负责行政与人力资源服务。

企业每年业务订单约3-8件,开发周期一般3个月左右,企业不想雇用长期员工。目前企业的基本策略是由项目经理和高级程序员构成核心研发团队,项目团队采取短期人力租赁形式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