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知识集锦
语言文字常识
语言文字常识语言文字常识一、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
2.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标准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根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标准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那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7.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明目标和要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是:2022年以前“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社会应用“根本标准”。
8.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四大重点行业及作用:党政机关——龙头作用教育系统——根底作用宣传媒体——典范作用公共效劳行业——窗口作用9.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0.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第一届为1998年9月。
2022年9月14–20日是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
”二、语言知识1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12.那些场合应该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要求是工作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大到联合国讲坛,小到基层信访办公室接待外地来访者,在这些场合说方言或不庄重,或有失政府形象。
13.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膜,以利于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三级六等〕普通话水平划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两个等次。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docx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一・词语选择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
词语选择是传统题目,解题主要方法是在近义词中找出词语的“个性义”,对照语境做出最佳选择.【解题关健】•是找差异。
找出近义诃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它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情色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
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三是用排除。
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1.个性义是选择的根本下面举儿组易混淆词语的例子。
【法制/法治】法制,法律制度: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有“悔悟”义。
【妨碍/妨害】妨碍,侧近于造成一定障用;妨害,恻IR于有损害。
【每时每刻/无时无刻】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
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或装作没看见,并不强调经常见到:“熟视无睹”则偏重丁漫不经心,不重视,有“经常见到” 之意。
2.结合语境是不变的准则结合相近词语的“个性义”,根据语境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二・语句衔接衔接题是把原文的一句话“抠”出来,在句子内部小分句的顺序、关联词的搭配、语言表达、句式、词语的变换等方面,给出不同选项,让考生选出“最恰当''的•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考生要有语境意识, 还要有语法知识,更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综合起来,这类题H难度并不高, 只要掌握了规律,用排除法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解题关依】.1.要有主体意识从整体上把握这几段话的论述主体是谁,素拉论述的主体,也就能从全局上把握文段强调的重点内容.3.注意先后顺序选项内部可能有两到三个小分句,讲述的内容、排列的顺序有所不同,到底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这就要结合上下文来推断。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一、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宪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规范字的定义和分类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正体字选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___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与此相对的异体字不再使用。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与此对照的繁体字即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限制使用。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以1988年3月___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四、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于2007年11月23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___办公厅出台了《保定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规定》,规定自2014年12月18日起施行。
五、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范围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范围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旨在评估语言文字的正确性、规范性和适用性。
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语言文字的教学、翻译、编辑等工作,提高语言文字的质量和水平。
The n of the nal Common Language and Writing Law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us fields。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流中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和文字。
这种语言文字的运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的知识,供参考。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定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的语言和文字。
它可以成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也可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
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交流。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起到重要的统一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通用语言文字也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国家的语言文化遗产。
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选择和发展选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国家的历史、地域、人口和文化背景等。
通常情况下,通用语言文字会基于统一的方言或地方语言发展而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规范和标准化来确保其统一性和稳定性。
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化为了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需要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这涉及到语法、词汇、拼写、发音等方面的规范,以确保语言文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规范和标准化的过程需要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协调。
5.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保护国家文化和遗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包括对语言文字进行维护和改进,防止语言文字的退化和失传。
同时,还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来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
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推广为了提高人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这包括在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推动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应用,培养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和有效使用能力。
7.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统一国家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要注意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1. 汉字:汉字是中国的文字,是汉语的基础。
汉字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不同的字形构成。
2. 声调:汉语是音调语言,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的不同可以改变词义。
3. 词语:词语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独立意义。
4. 词类: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等。
5. 句子:句子是汉语中表达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6.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7. 文体:文体是文学作品按照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特点划分的分类,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
8. 作者: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创作该作品的人。
9. 作品:作品是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10. 评价: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审美价值、艺术水平、
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评价。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共65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年为第十四届推普周。
7、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4项)(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3)朗读短文;(4)命题说话。
9、现阶段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水平;(2)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担任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普通话达到一级水平;(3)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的普通话达到一级水平,其中市级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到一级甲等水平;(4)公共服务行业中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岗位人员的普通话达到二级水平;(5)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教师教育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教师教育类其他专业学生以及非教师教育类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的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达到二级水平。
10、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语言文字应知应会知识库1
语言文字应知应会知识库1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具备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之一。
以下是一些语言文字的应知应会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汉字基本知识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字原则。
3. 汉字的基本分类,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4. 汉字的基本读音规律,如四声、轻声等。
5. 汉字的基本书写规范,如笔画的顺序和书写的规律。
二、汉字常用字表1. 基本汉字表:掌握常见的5000个基本汉字。
2. 常用汉字表:掌握较为常用的2500个汉字。
3. 教育部推荐汉字表:掌握教育部推荐的3500个汉字。
三、汉字的拼音和注音符号1. 普通话拼音表:掌握普通话拼音的读音和使用方法。
2. 注音符号:掌握注音符号的音标和使用方法。
四、词汇和词义1. 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 学会使用词典查找词义和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词汇搭配和短语搭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语法知识1. 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2. 理解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基本句型。
3. 学会使用基本的词性和句法分析方法。
六、修辞和修辞手法1. 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会分析和应用比喻、夸张、反问等常用的修辞手法。
七、写作技巧1. 掌握写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学会选取适当的词汇和短语,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3. 学会分析和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事、议论等。
八、修养和文化知识1. 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等。
2. 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正确的语言文明和道德素养,避免使用粗俗和不文明的语言文字。
九、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规则1. 学会遵守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 学会与他人进行友好和有效的沟通交流,避免使用不当的语言文字。
十、综合应用能力1. 将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写作和表达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基本知识
版面2内容:(版面规格:长2m,宽1.2m)语言文字基本知识1.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什么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里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之意,而是“规范、标准”之意。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3.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何在?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的凝聚力。
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2)有利于促进各地区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3)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各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4)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5)有利于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信息的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汉语是哪年被正式作为联和国会议和安理会工作语言的?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将汉语列为联大会议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5.什么是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第一届开始于1998年,今年是第16个推普周(主题词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初中语言文字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言文字知识点汇总在初中语言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汇总一些常见的初中语言文字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1. 词类词类是指词语按照其词性的不同特点进行划分的一种分类方式。
常见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和感叹词等。
理解词类的特点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词语,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 词义辨析词义辨析是指在相似或近义词中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以及在具体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词语。
通过学习词义辨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词语,让语言更加丰富、准确。
3. 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指句子中的各个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表语等。
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分析和理解句子的结构,提高句子理解和写作的能力。
4. 句子结构句子结构是指句子的组成方式和结构模式,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句等。
学习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提高句子的表达力和连贯性。
5.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方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和排比等。
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6.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例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运用连词和过渡词使文章层次分明、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来衔接段落和观点等。
运用好写作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流畅,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
7. 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搭配修饰语是指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包括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短语等。
了解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搭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事物的特征和状态。
8. 知识的引用和表达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引用和表达他人观点或知识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了解引用知识的适当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例如,使用恰当的引述标点符号、注明引用来源等。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汇总一、基础知识1. 字音:掌握汉字的正确发音,包括准确无误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例如,对于多音字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字形:正确书写汉字,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搭配。
对于常见错别字能够准确辨识和纠正,例如“冒”和“帽”、“具”和“俱”等。
3. 词语:理解词义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需要对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辨析,掌握常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常见的语义错误,如“长年累月”与“常年累月”、“刻舟求剑”与“刻船求剑”等。
4. 语法:掌握基本语法规则是语言表达的基石。
我们需要了解词类、句子成分、简单句与复杂句等基础知识,掌握单复数、时态、语态等语法概念。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语言,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
5. 修辞: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手法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二、语言运用1. 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常用标点符号在句子中起到重要的分隔作用。
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正确用法,如逗号用于分隔并列的词语或短语,句号用于表示完整句子的结束等。
2. 句子转换:进行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等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转换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3. 语段衔接:选择合适的词语或句子使语段连贯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过渡词或短语,使前后文自然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 语言表达: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切交流的基础。
除了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即在不同场合使用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正式场合使用正式用语,在口语交流中使用日常用语等。
三、语言积累1. 古诗词:背诵并默写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是语言积累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我们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中小学汉语言文字知识
中小学汉语言文字知识: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指已经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二、通用语言文字包括什么?包括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XX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五、全国推普宣传周的活动时间?每年9月第三周开始,至今共十一届(1998年开始)。
今年是第十一届推普周,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时间是9月14 H-9月20 Ho 六、什么是“三纳入•渗透”?中小学要认真执行《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和《语文课程标准》,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共几章?分多少条?四章二十八条,第•章:总则,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四章:附则。
八、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社会用字中禁止使用下列不规范用字:1、已经简化的繁体字;2、已经淘汰的异体字;3、自造的简化字,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字:4、已经淘汰的旧字形:5、已经更改的生僻地名和旧译计虽单位名称用字九、汉字字形以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十、简化字以198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十一、异读词以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
宣传口号:1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2.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3.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4.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5.而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语言文字法规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法规知识点总结文字法规的知识点可以分为语法、拼写、标点和修辞四个主要部分。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语法知识点1. 词类和句子成分词类是指定语和作用相同的词的总称,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和助词等。
句子成分则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掌握词类和句子成分的知识对于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至关重要。
2. 句子成分的搭配和语序不同的语言和文字系统有不同的语序和句子成分搭配规则,比如英语是SVO(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而汉语是主谓宾的语序。
了解不同语言的语序和句子成分搭配规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句子成分。
3. 时态和语态时态是动词表示的时间状态,包括一般时态、进行时态、完成时态和将来时态等;语态是动词表示的动作对象,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时态和语态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境,避免出现错用或误用的情况。
4. 主谓一致和成分搭配主谓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成分搭配是指不同成分之间在语法上的搭配关系。
主谓一致和成分搭配要求准确把握成分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情况。
二、拼写知识点1. 词汇拼写和词义辨析语言文字系统中的词汇数量庞大,掌握词汇的拼写和词义是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
特别是在英语等有拼写困难的语言中,需要重点掌握拼写技巧和词义辨析能力。
2. 复合词和缩略词复合词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词汇组合而成的词语,比如“火车”、“学生会”;缩略词是指由一个词或词组的首字母构成的缩写形式,比如“NBA”、“CCTV”。
掌握复合词和缩略词的拼写规则对于正确书写和理解词汇至关重要。
3. 词尾和词根的转换不同的词尾和词根可以表示不同的词义和语法功能,掌握词尾和词根的转换规则有助于拓展词汇规模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标点知识点1.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和省略号等。
语言文字规范化常识
语言文字知识复习材料(政策法规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的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5.机关公文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8.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9.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
10.普通话的具体含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1.通过推广普通话,要逐步使普通话成为哪四种用语:校园用语、公务用语、宣传用语、社会服务用语。
12.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13.在下列情形下可以使用方言:(1)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2)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3)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4)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14.规范汉字是指现在通行的规范汉字。
即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具体标准可参照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旧字形对照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15.不规范汉字指的是:(1)已简化的繁体字。
(2)已淘汰的异体字。
(3)已淘汰的旧字形。
(4)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
语言文字知识
语言文字知识问答1.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普通话?答: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维系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哪些领域?答: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和公共服务行业是推普的四个重要领域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基础阵地党政机关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方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广电等有声传媒对全社会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应当成为普及普通话的榜样。
公共服务行业应当成为全社会推普的窗口。
5.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开始于哪一年?今年(2009 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第几届?具体什么时间?活动主题是什么?答:经国务院第134 次总理办公会批准,自1998 年起,每年9 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09 年9 月13 日至19 日是第12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6.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7.什么是不规范汉字呢?答: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8.哪几种情形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下列情形可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知识集锦——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师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幼儿园,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消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也可以使用当地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企业名称应当使用汉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第三条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
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使用全国通用的文字填写。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同时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或者选用一种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共四章28条。
4、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规范汉字是指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
5、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7、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8、国家从1998年起将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规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今年9月8日至14日为第19届全国推普周。
主题为: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监督作了如下规定:管理权限的划分原则是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筹管理,与行业管理、地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语言文字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光靠国家语言文字主管部门来管理是不行的,有关部门必须各司其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和地方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其他有关部门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执法部门,负责和监督法律的实施。
11、推广普通话重点在学校和社会各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1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规范的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政府行为和大众传媒、公共场合的用语用字,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学校、出版物、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屏幕、公共设施及招牌、广告、商品包装和说明、企事业组织名称、公共服务行业和信息技术产品中的用语用字,对个人使用语言文字只做引导,不予干涉,并不要求每个公民在任何场合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1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7年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两个等次。
语音、词汇、语法总失分率不超过3%的为一级甲等,不超过8%的为一级乙等;不超过13%的为二级甲等,不超过20%的为二级乙等;不超过30%的为三级甲等,不超过40%的为三级乙等。
一级普通话水平是标准的普通话,二级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是一般水平的普通话,能够交流,偶有听不懂的情形。
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根据不同职业、需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职在岗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而且还要接受测试并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广播电台、电视台实行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凡年满55周岁以下,经公务员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对年满55周岁的公务员不作达标的硬性要求,但鼓励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14、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而且也并不要求公民在所有场合都讲普通话,只是在一些正式场合,如学校、机关、服务场所等讲普通话。
从语言发展来讲,普通话和方言也处于不断丰富、融合的过程中,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步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纳词汇,以丰富自己。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还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
15、当前学校普及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基本任务是:第一,继续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工作方针,加大行政力度,使普通话基本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城镇学校的校园语言,教师和学生基本达到规定的普通话等级。
第二,继续坚持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和汉字简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用字的规范化水平,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用字、教学用字、环境用字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用字不规范的软件产品不能进入教学领域,对学生加强写好规范字的训练。
第三,继续坚持《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定地位,小学要加强并改进汉语拼音教学,扩大汉语拼音使用范围,使学生从小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第四,努力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要完成学生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任务,非义务教育阶段要继续巩固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注重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文字素质。
16、汉字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1955 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56 年1 月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
1976 年9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修订的《中国人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1977 年7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1983 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发布的《汉字统一部首表》。
1986 年10 月由国家语委发布的《简化字总表》。
1987 年 3 月国家语委、中国地名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
1988 年l 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1988 年 3 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88 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委发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990 年3 月国家语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此外,还有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近20件。
1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公共服务行业”主要是指商业、邮电、文化、铁路、交通、民航、旅游、银行、保险、医院等行业。
公共服务行业的职工在工作中应当以规范汉字为服务用字,提倡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
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书写在规范汉字的下方,汉语拼音的拼写要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规定。
18、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异体字。
汉字规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异体字,也不是要求在所有的场合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而是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这是我国繁、简字使用的一贯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下列情形可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