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引言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体内等等。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微生物的分布环境微生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

一般来说,土壤和水体是微生物最常见的栖息地。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很高,一个茶匙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数十亿。

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沉积生物的形式存在。

环境微生物的功能环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从而释放出有机碳和其他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有效地供应给其他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

其次,在环境修复中,微生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些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毒物质和污染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反应,微生物可以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且参与了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环境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丰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共生、拮抗和竞争等。

共生是指两种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双方都能从这种关系中获益。

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根瘤菌能够固定氮,提供给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拮抗是指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抗生素或其他化合物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拮抗关系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非常重要。

竞争是指微生物之间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微生物往往会竞争生存,较强的竞争者将占据优势位置。

这种竞争关系影响着微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功能。

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管理中。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微生物是环境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处理、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个环境工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应用和研究进行总结。

首先,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固体废物厌氧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有用气体。

同时,厌氧微生物还可以降解有机物质,减少厌氧分解废物产生的刺激性气味。

在固体废物堆肥过程中,好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效减少有机物的体积,降低固体废物处理成本。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在固体废物中降解有害物质。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含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废水处理是环境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厌氧微生物可以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减少废水中的氮含量。

在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吸附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此外,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具有抗酶性的有机物质,如难降解的染料及有机溶剂。

另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空气净化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生物过滤器是空气净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微生物利用废气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其生长和能源来源,在过滤材料中降解、氧化有机物质,从而净化空气。

如生物脱硫也是环境工程中重要的气体处理技术之一,通过微生物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将含硫废气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达到脱硫的目的。

此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例如,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技术,利用微生物催化剂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电能。

微生物源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利用微生物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应用于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另外,近年来在遗传工程学方面的进展也为环境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繁殖、代谢及其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分支、研究方法、现状与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介绍一些实践应用案例。

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与作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状态、群落结构、生理代谢特性以及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微生物学过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形成、转化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微生物学的分支与应用领域环境微生物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如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生理学、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分支相互交叉,共同推动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

环境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水体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等。

三、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包括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则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为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四、环境微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当前,环境微生物学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包括: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生态网络、微生物资源利用等。

此外,环境微生物学还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五、环境微生物学的实践应用案例环境微生物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众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案例:1.废水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实现废水处理;2.土壤修复:利用特定微生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如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等;3.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4.生物传感器:利用微生物构建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质量。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演示课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演示课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PPT演示课件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应用 • 微生物检测与评价方法 •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技术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前沿研究动态 • 总结与展望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01
微生物的多样性 02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 03
微生物分类与形态
常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介绍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和步骤,如平板划线 法、稀释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
详细讲解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如平板计数法、比浊法等。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
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验、蛋白质分解实验 等,用于鉴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免疫学方法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微生物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具有高 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生物传感器法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等)作为识别元件,结合换能器将生 物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等优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通过测定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及其分布情况,评价环境的微生物多
废气处理中的微生物技术
01 生物滤池法
利用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气中的有机物, 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02 生物洗涤法
将废气通入含有微生物的营养液中,通过微生物 的代谢活动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03 生物滴滤法
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向滤料上喷洒营养液, 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废气处理效果。
环境工程领域的微生物技术应用需要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支持,如何维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点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广泛,可以存在于各种环境中。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土壤颗粒附近的微环境中,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水柱和沉积物中,大气中的微生物则可以通过气溶胶等方式存在。

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取决于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定量和监测。

2.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活性:微生物的活性是指其在环境中进行代谢活动的程度。

微生物的活性对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降解过程等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消耗氧气,影响水体和土壤中的氧含量;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质,维持水体和大气中的碳循环。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活性可以通过测量其酶活性、代谢产物等指标进行评价。

3.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许多功能,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

有益的功能包括分解有机物质、固氮、改良土壤、污水处理等。

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和植物的生长;水体中的微生物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

有害的功能包括引起疾病、产生毒素等。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可以通过分离和培养微生物、测量其代谢产物、酶活性等方式进行研究。

4.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分布、数量、活性和功能等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

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pH值、氧气含量、光照强度等。

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对微生物的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环境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5.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消除重金属等污染物。

例如,通过菌株的筛选和培养,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油污染物、农药等有机污染物;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和还原作用,可以减少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

微生物的应用还包括生物吸附、土壤改良、生物堆肥等。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关于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数量、活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环境、健康、食品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特点、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几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

真菌则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微生物,分为霉菌、酵母菌等多个类群。

而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长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细菌的繁殖周期一般在2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真菌和病毒也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行业中,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的发酵、熟化等过程,生产出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对
许多疾病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可以进行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等工作,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增进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大二环境生物学知识点

大二环境生物学知识点

大二环境生物学知识点环境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作为大二生物学课程的一部分,环境生物学涉及广泛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大二环境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一、环境因子的分类环境生物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环境因子是影响生物的环境要素。

根据影响程度和性质的不同,环境因子可以分为生物性环境因子和非生物性环境因子。

生物性环境因子包括其他生物对某一生物的影响,如食物、捕食者、同种竞争者等;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则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二、生态位与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某一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职位。

生态位分化是指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物种在相同生态系统中分化出不同的生态位。

生态位分化可以减少物种之间的竞争,促进物种的多样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适应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生物保护是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保护、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

四、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生物相互作用和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

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等。

这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产生了威胁,需要通过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措施来解决。

五、生物指示与环境污染评估生物指示是利用生物物种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反应来评估环境质量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特定生物物种或群落的指标生物学特征,可以从中判断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类型,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六、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是指对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的过程。

生态恢复旨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微生物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微生物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科学。

三菌四体一病毒1.细菌、真菌、放线菌;2.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3.不具细胞结构的病毒;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三大类: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细菌是三种形态:球菌(用直径衡量大小)、杆菌(长宽衡量大小,宽写在前面,不加单位,长写在后面,写上单位)、螺旋菌(自然长度、螺旋数、螺距等衡量大小)长度单位均为微米(μm)微生物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比面积=面积/体积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巴斯德的功绩: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巴斯德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实验,其中著名的曲瓶颈试验无可辩驳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2.证明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

在否定“自生说”的基础上,认为一切发酵作用都可能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关。

3.免疫学----预防接种。

1877年,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重大贡献。

4.发明巴斯德消毒法,解决家蚕软化病问题。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

柯赫的功绩:1.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2.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3.发现结核杆菌、霍乱弧菌4.提出科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领域,涵盖了对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遗传、繁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几大类。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有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参与食物发酵和分解有害物质,而有些细菌则是人类的致病菌。

2.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动物体内等环境中。

真菌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引起人类的疾病。

3.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它们可以感染细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引起各种疾病。

4.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阿米巴、锥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和动物体内,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成员。

二、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各异,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1. 细菌结构与功能:细菌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组成。

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等代谢过程。

有些细菌还能产生酶、激素等物质,对环境有调节作用。

2. 真菌结构与功能:真菌通常由菌丝、菌核和孢子等组成。

真菌通过菌丝在有机物上进行分解和吸收,起到分解有机物和循环养分的作用。

同时,真菌还能产生抗生素、酶和食物等。

3. 病毒结构与功能: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通过感染细胞进行繁殖,对宿主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引起各种疾病。

4. 原生动物结构与功能:原生动物通常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它们通过摄食和吸收等方式获取营养,同时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绪论微生物是所有形态微小的单细胞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型、株命名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生态特征、血清化反应、细胞成分、红外吸收光谱、GC含量、DNA杂交、DNA-RNA杂交、16S RNA碱基顺序分析等二名法:1、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姓)+现定人姓+定名年分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hrocter) Migula 1920铜绿假单细胞2、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Bacillus subtilis AS 1.398枯草杆菌中能产生蛋白酶的一株菌株3、学名=属名+sp.(or spp)微生物特征:1.个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简单2.代谢活跃,类型多样3.防止迅速,容易变异4.抗逆性强,休眠期长5.种类繁多,数量巨大6.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微生物的重要性:1.环境、能源降解、转化、清除污染物2.医药3.农业、食品4.生物工程5.科学研究1.2 微生物的发展史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段)8000年前---1676年细菌冶金、制曲酿酒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段)1676---1861 列文虎克(Leeu wenhoek)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小生物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1861---1897 帕斯特、可科赫Pasteur\koch特点:建立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借助了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科赫法则: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有机体,而健康动物没有。

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3.纯培养中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4.可疑有机体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有机体一样四、发展期(生化时期)1897---1953 Buchner特点:进入微生物生化研究水平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五、分子生物发展阶段(成熟期)1953---今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的学科,尤其着重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与有害影响,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巴斯德的贡献:1、最后推翻了自然发生说,是将微生物学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方法。

04053_《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

04053_《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
抗生素、酶制剂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发酵工程产品等。
6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Chapter
2024/1/24
7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01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 菌。
02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与成分:革兰氏阳 性菌和革兰氏阴性 菌的细胞壁差异。
03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 与特性: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等。
04
病毒的结构与特性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球形、杆状、砖形等,纳米级大 小。
01
02
病毒的复制方式
03
自我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 进行增殖。
04
2024/1/24
病毒的基本结构
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 外壳。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核酸类型、病毒粒体形态等 进行分类和命名。
10
03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Chapter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分 为迟缓期、对数期、稳 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其生长曲线呈S型。
2024/1/24
测定方法
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平 板计数法)、比浊法和 重量法等。
生长速率常数
表示微生物生长速率的 常数,可通过实验数据 计算得出。
13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与特点
20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2024/1/24
基因突变的类型
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倒位突变等,对微生物的性 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因重组的方式
包括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和转座等,是微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来 源。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意义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消毒:是指杀死全部病原微生物只要是营养细胞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或者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灭菌:是指将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全部彻底消灭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或者使机体或材料内所含有的活细胞和微生物完全死亡的方法(例如通过加热))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互相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寄生:是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对另一种生物损害或死亡。

分解代谢:是生物将自身或外来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又称异化作用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合成为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因此又称同化作用(或者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生物合成,是从小的前体或构件分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较大的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分批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适应期:微生物进入新的生长环境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环境。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因素1、适宜温度正向促进微生物生长2、高温导致菌体蛋白变性,微生物死亡3、低温抑制微生物菌体蛋白复性生长4、温度在生物膜法中影响生物氧化进行需监测。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机理简述好氧生物膜净化作用机理1、首先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吸附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2、吸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代谢产物;3、下层生物膜吸收从上一层生物膜流下来的代谢产物,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4、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原生动物吞食,最终废水得到净化。

简述固氮作用定义,原理,共生固氮、自生固氮举例说明微生物固氮作用,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在微生物(固氮生物)体内由固氮酶催化还原为氨的过程。

考研-811《微生物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考研-811《微生物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1影响病毒在环境中存活的理化因素主要有哪些?在一般的污水随处理厂得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病毒的去除效果如何?p232-07L1影响细菌存活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主要是抗生素)三种。

其中物理因素主要有温度、光和其他辐射、干燥等;化学因素有各种对病毒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如:酚类、醛类、醚类等,生物因素主要有链霉菌,青霉菌和藻类分泌的一些抗生物质。

这些因素能导致病毒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以致使病毒失活。

污水处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物理过程,以筛选、除渣、初级沉淀为主,其中去除病毒的效果很差,越去除30%。

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方法,是生物吸附、生物降解和絮凝沉淀过程,以去除有机物、脱氮和去除磷为目的,同时对污水中病毒的去除率较高,去除病毒率在90%~99%。

病毒被吸附在活性污泥中,只是由液相转为固相,对病毒的灭活率不高。

三级处理是继生物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有生物、化学和物理处理过程。

它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的过程,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脱氮和除磷。

三级处理可使病毒的滴度常用对数值下降4~6第二章1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P233-07L2革兰氏染色法,又称鉴别染色法,是用俩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将菌体不同结构染成不同的颜色,以便观察的复合染色方法。

其主要染色步骤如下:a)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的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b)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c)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顷去多余溶液;d)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成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

e)用番红溶液复染1min,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色。

至此,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被区分开革兰氏染色机制一般认为有俩点:1)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系,已知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为PH2~3,革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为PH4~5,这说明革兰氏阳性菌的负电荷比革兰氏阴性菌多,它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力大,故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得更牢固,对乙醇脱色的抵抗力更强。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范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范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范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境微生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理解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方面。

2024年的环境微生物研究重点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进行总结。

首先,环境污染控制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和发展有效的生物技术和策略,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各类环境污染物,例如有机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努力发现和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微生物材料,用于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治理。

其次,环境修复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

环境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来促进土壤和水体的修复过程。

这涉及到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以了解不同微生物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高级技术手段,对环境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相关基因进行研究,以提高环境修复效率和效果。

第三,生态系统功能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影响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过程。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例如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致力于研究微生物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气候变化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微生物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以及微生物在调节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研究微生物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潜力。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2.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以及人工培养4.噬菌体5.细菌的遗传变异和实际应用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和物理化学灭菌法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8.病毒概述9.真菌概述10.其他微生物11.免疫学基础1) 抗原、抗体的概念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3) 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4) 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5) 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微生物是个体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

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等种类,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也不尽相同。

正常菌群是一种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体。

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则是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螺菌、弧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部分。

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

细胞膜则具有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等功能。

细菌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其中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它们具有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运动器、抗原性和与致病性有关。

三、其他微生物的概述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真菌则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四、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包括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以及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酶产能代)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
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