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0f6f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f.png)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水、土壤、大气等各种环境。
以下是环境微生物学的重点总结。
首先,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非常广泛的分布,可以在各个环境中找到它们的存在,如水、土壤、空气等。
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特征,揭示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参与到物质的循环过程中,如有机物的降解、氮循环等。
微生物还能够参与到环境的修复和净化中,如土壤的重金属去除、水体的藻华抑制等。
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再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和调控,如温度、湿度、pH值等。
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对环境因素产生影响,如微生物对土壤结构的调节、微生物对大气气候的影响等。
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揭示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生态功能。
最后,环境微生物学还涉及到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等。
环境微生物学的应用研究有助于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起来,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重点包括微生物的分布规律、生态功能、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应用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推动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4045dc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5.png)
环境微生物学引言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体内等等。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微生物的分布环境微生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
一般来说,土壤和水体是微生物最常见的栖息地。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很高,一个茶匙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数十亿。
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沉积生物的形式存在。
环境微生物的功能环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从而释放出有机碳和其他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有效地供应给其他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
其次,在环境修复中,微生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些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毒物质和污染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反应,微生物可以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且参与了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环境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丰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共生、拮抗和竞争等。
共生是指两种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双方都能从这种关系中获益。
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根瘤菌能够固定氮,提供给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拮抗是指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抗生素或其他化合物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拮抗关系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非常重要。
竞争是指微生物之间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微生物往往会竞争生存,较强的竞争者将占据优势位置。
这种竞争关系影响着微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功能。
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管理中。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a997e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a.png)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微生物是环境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处理、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个环境工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应用和研究进行总结。
首先,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固体废物厌氧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有用气体。
同时,厌氧微生物还可以降解有机物质,减少厌氧分解废物产生的刺激性气味。
在固体废物堆肥过程中,好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效减少有机物的体积,降低固体废物处理成本。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在固体废物中降解有害物质。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含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废水处理是环境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厌氧微生物可以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减少废水中的氮含量。
在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吸附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此外,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具有抗酶性的有机物质,如难降解的染料及有机溶剂。
另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空气净化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生物过滤器是空气净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微生物利用废气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其生长和能源来源,在过滤材料中降解、氧化有机物质,从而净化空气。
如生物脱硫也是环境工程中重要的气体处理技术之一,通过微生物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将含硫废气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达到脱硫的目的。
此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例如,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技术,利用微生物催化剂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电能。
微生物源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利用微生物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应用于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另外,近年来在遗传工程学方面的进展也为环境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1d182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8.png)
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是一切肉眼看不清楚或者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类群:非细胞(病毒);原核生物(细菌);真核生物(酵母菌)。
3.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利:医药: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利用工程菌产生多肽类生化药物。
农业: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以菌促肥效,以菌促生长。
环境污染的治理:污水处理;环境污染监测和重要指示生物。
工业:生物发酵酿酒。
害: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威胁人类生存:结核、疟疾、霍乱农业:农作物病变(花卉的白粉病)。
食品:使食物腐烂变质。
发酵工业:发酵过程混入杂菌影响发酵产率。
▲4.微生物有哪些共性?最基本的是哪个?为什么: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因为微生物是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排泄面,和环境信息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5.谁先看到了微生物:列文虎克(自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放大倍数为300倍的显微镜。
1676年他利用这种显微镜,观察到了一些细菌和原生动物,当时称为微动体,首次揭示了微生物世界。
▲6.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哪两位做出了重大贡献?什么贡献?: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学奠基者,提出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科赫—————A.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B.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C.提出了动植物病原菌鉴定的柯赫法则。
7.巴氏消毒法:一般温度60~85℃,处理时间30分钟到15秒消毒的一种低温消毒法。
8.微生物对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学科交叉促进微生物学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有重大贡献。
第一章1.什么是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为原核的单细胞微生物。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bd21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d.png)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学、代谢、遗传学、发育、系统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是否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照细胞形态可以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按照营养方式可以分为化能和光能微生物等。
2.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酸和细胞器等。
微生物的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重要结构;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保护和形状维持的功能;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包含核酸、蛋白质和有机物等;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机器。
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
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呼吸或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将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无机物。
4.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传递。
5.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二分裂、芽生、分生孢子和性繁殖等。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
6.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同时,微生物也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7.微生物控制与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消毒和灭菌等。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发酵工业、废物处理、环境修复和生物农药等。
8.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与环境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密切相关。
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的知识。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3e1ff5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2.png)
环境微生物学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
它们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大气等,对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具有多样的形态和代谢功能,可以从简单的有机物到复杂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土壤中,微生物可以促进有机质分解并释放养分,维持土壤健康;在水体中,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废物并净化水质。
环境微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环境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表明,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稳定性和功能密切相关。
微生物参与着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着系统的平衡。
因此,了解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
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除了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外,环境微生物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环境微生物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人体内部微生物组成,并对一些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环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结语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生态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通过深入研究环境微生物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的运行机制,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希望未来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多有意义的成果,为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微生物学习心得_学习微生物的感想
![微生物学习心得_学习微生物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fab4ecb1c850ad02df804114.png)
微生物学习心得_学习微生物的感想环境微生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本次为期一周的实验课,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酸乳中的各种微生物和丰富的微生物的世界。
正如我们所知,微生物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或好或坏的影响。
只有当我们能真正的了解这些微生物之后,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与它们和谐共处。
这次酸乳中微生物检验实验给予了我许许多多的锻炼,从最开始实验课题的选取,实验材料的寻找,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实验,到最后实验报告的完善,一切都是我们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说这次大型实验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
当然在这次实验也暴露出了我们很多的问题。
实验前我们准备的资料不充分,导致了我们实验开始时就手忙脚乱,实验用的原料比例我们都没能很好的把握。
不过随后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最终还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实验中我们先对培养基进行了制备,后来我们计量了菌落的总数并加以分析辨别。
并对主要的菌种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乳酸菌等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本次实验我们忙中有乐,十分的开心。
这次实验还增强了我们小组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我们小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的实验完成的很快。
而且也使我们每个人的动手能力的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实验中其他组做的实验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在思路比较阻塞的时候,大家相互帮助,给了我们很多恳切实用的建议。
并且在不懂的地方老师也耐心细致的给予了我们指导,使我们受益匪浅。
这段实验时光让我觉得大家就是一个完美的大家庭,很好的团结在了一起。
可以说这次实验不光对于我自己,对于我们整个班级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让我感觉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加融合,更有凝聚力了。
总的来说我们这次实验是比较成功的,但是我们在实验中也存在着很多错误并且也走了不少弯路。
这给我们的警示是,在科研过程中要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实验前做好周密的计划,预想到各种状况,避免错误的出现。
这样才能更好完美的完成各自的任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4518bd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d.png)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随着当前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利用微生物来修复环境污染和控制环境污染源的一个研究领域。
因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愈发重要。
本文将以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来阐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
首先,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培养一定的实验技能,因为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
因此,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教学内容尽量以实验为主,而非纯理论概念。
我们重点阐述实验内容,既有理论讲解,又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内容。
其次,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上课时,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培养分析思维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实验结论。
同时,我们提供一定的实验资源,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新想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践中更有成效。
此外,我们还增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战实践机会。
比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整个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验过程。
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用微生物来影响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最终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锻炼到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比如,实验室中的药物和易燃易爆物品要管理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此外,实验室中的设备也要定期维护,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的实验室用途。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学生要掌握实验技能,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实战能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f901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9.png)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和总结。
以下是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的总结:
1. 新的微生物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发展: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这些工具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准确、更精细地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功能和相互作用。
2. 微生物酶和代谢产物的应用: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研究了许多新的微生物酶和代谢产物的应用,这些酶和代谢产物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和能源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酶和代谢产物,环境工程师能够开发出高效、经济、环保的微生物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
3. 微生物组群调控环境污染:2024 年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对环境中的微生物组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微生物组群在调控环境污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者发现通过调节微生物组群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实现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解决。
4. 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和研究: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重视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和研究。
通过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相互作用,环境工程师可以设计出更具适应性和高效性的微生物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
5. 微生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始加速商业化应用。
许多环境工程公司开始将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和能源生产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总的来说,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在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和商业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些进展使得环境工程师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709ac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a.png)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环境微生物教案
![环境微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1c3b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d.png)
环境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环境微生物的概念2.环境微生物的分类3.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环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5.环境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环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环境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环境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讨论法:探讨环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讲解环境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实验演示:演示微生物的培养、观察和计数方法,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现象。
4.讨论环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5.分析环境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6.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列举环境微生物的分类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分析环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3.论述环境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微生物的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以及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
![《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db29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d.png)
微生物的物质转运与排泄
膜转运机制
微生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 和通道蛋白实现物质的主动和被 动转运,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
物质排泄
微生物通过多种方式将代谢废物 和过剩物质排出体外,以维持细
胞内外环境平衡。
抗性机制
部分微生物具有排出有害物质和 抗生素的抗性机制,这些机制有 助于微生物在污染环境中存活和
THANKS
感谢观看
微生物的共生与拮抗
共生关系
微生物间存在多种共生关系,如互惠共生、寄生共生等,它们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促进彼 此的生长发育。
拮抗作用
某些微生物会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生长,以获取更多的生态位和资源。
微生物的菌群互作与生态平衡
菌群互作
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它们之 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
氮、磷去除
某些微生物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营 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膜技术
利用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对废水的吸附、降 解作用,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微生物在固废处理与资源化中的应用
1 2 3
堆肥技术
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好氧堆肥,将 有机物质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实现有机废弃物 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微生物能利用多种营养物 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 、气体等,表现出极高的 营养类型多样性。
代谢途径多样性
微生物具有多种代谢途径 ,包括好氧呼吸、厌氧呼 吸、发酵等,能够适应不 同环境和底物。
物质循环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和合成作 用,参与环境中物质循环 ,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 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482f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2.png)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环境微生物是指在地球上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岩石、植物表面、动物体内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丰富的资源潜力,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总结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内容、功能和应用前景。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理代谢过程等。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通过对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高效地鉴定和分类微生物种群,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可以研究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代谢途径和基因调控网络等,从而拓宽我们对微生物生物学的认识。
环境微生物具有多样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以参与有机质分解、营养元素循环、能量流动、毒物降解等一系列生态过程。
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分解有机质、转化无机质、固定氮气等,对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水体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废弃物、调控藻类生长、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大气中的微生物与云和雾滴结合,影响气象过程和气候变化。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由于环境微生物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对于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环境微生物可以应用于环境修复和废弃物处理。
微生物在有机废弃物分解和降解有机污染物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固氮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生长和恢复生态系统。
其次,环境微生物还可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
同时,微生物也可以作为生物指示器,用于评估和监测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最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大学环境微生物学教案设计
![大学环境微生物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08346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3.png)
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课时安排:共8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环境微生物学概述2. 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结构3. 微生物的生态学特性4.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5.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6.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2.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微生物的生态学特性2.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引出环境微生物学的概念。
2. 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讲授1. 环境微生物学概述2. 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结构三、讨论1.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微生物分类与形态结构的基本认识。
二、讲授1. 微生物的生态学特性2.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三、讨论1.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微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的认识。
二、讲授1.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三、讨论1.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2.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第四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实验操作1. 实验一: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2. 实验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三、讨论1. 实验结果分析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aae6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4.png)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体的结构、生理、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形态大小各异。
根据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部分细菌还具有鞭毛或纤毛。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真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
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真菌膜,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可以分为担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和无性菌等。
3.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可以是DNA或RNA。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细菌等宿主。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体型较小。
原生动物根据运动方式可以分为鞭毛虫、纤毛虫和变形虫等。
原生动物可以通过分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5.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主要通过DNA进行。
细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共轭、转化和噬菌体介导的转导。
真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病毒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无性复制和有性复制。
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呼吸作用、营养代谢、酶、酶系统、光合作用等。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包括化学营养、光合营养和异养等。
7.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既包括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酿酒酵母等,也包括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微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健康、环境和工业生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8.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消毒、灭菌、抗菌药物等控制方法,确保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的遗传和生理特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等方面。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范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11207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f.png)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范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境微生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理解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方面。
2024年的环境微生物研究重点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进行总结。
首先,环境污染控制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和发展有效的生物技术和策略,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各类环境污染物,例如有机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努力发现和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微生物材料,用于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治理。
其次,环境修复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
环境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来促进土壤和水体的修复过程。
这涉及到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以了解不同微生物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高级技术手段,对环境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相关基因进行研究,以提高环境修复效率和效果。
第三,生态系统功能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影响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过程。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例如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致力于研究微生物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气候变化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微生物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以及微生物在调节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研究微生物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潜力。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2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f9b71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4.png)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____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微生物是指那些单细胞生物,它们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着能量转化、物质循环、生物降解、环境修复等过程。
本文将总结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
一、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深入探究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机制和途径。
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对污染物的处理和降解能力,探索微生物降解机制,以及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的技术手段。
此外,还将通过研究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展高效微生物降解新材料和新技术。
二、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____年,研究人员将深入探索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采集样品,分析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其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和环境修复等过程中的功能。
基于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研究人员还将探索如何利用微生物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将努力发展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将研究微生物在植物生长促进、养分循环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展高效利用微生物的农业生产技术。
四、微生物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而微生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微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微生物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气候变化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古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4895d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4.png)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2.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以及人工培养4.噬菌体5.细菌的遗传变异和实际应用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和物理化学灭菌法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8.病毒概述9.真菌概述10.其他微生物11.免疫学基础1) 抗原、抗体的概念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3) 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4) 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5) 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微生物是个体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
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等种类,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也不尽相同。
正常菌群是一种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体。
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则是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螺菌、弧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部分。
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
细胞膜则具有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等功能。
细菌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其中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它们具有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运动器、抗原性和与致病性有关。
三、其他微生物的概述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真菌则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四、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包括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以及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二)分布广,种类繁多。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三)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四)易变异。
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
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
其染色步骤如下: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
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
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
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即培养基。
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
7、什么叫选择培养基?那些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答: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麦康盖培养基为含胆汁酸盐的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的选择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也是适用于大肠杆菌生长的选择培养基。
8、什么叫鉴别培养基?那些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答: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其鉴别和区别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做鉴别培养基。
远藤氏培养基能区别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
此外,还有醋酸铅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9、在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微生物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举例说明。
答: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包括:(1) 竞争关系: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当溶解氧或营养成为限制因子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
(2) 原始合作关系(互生关系):固氮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能力,但不能利用纤维素作碳源和能源,而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为有机酸对他本身的生产繁殖不利,但当两者一起生活时,固氮菌固定的氮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产物有机酸被固氮菌用作碳源和能源,也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毒。
(3) 共生关系: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类、放射虫类、有孔虫类与藻类共生。
(4) 偏害关系:乳酸菌产生乳酸使pH下降,抑制腐败细菌生长。
(5) 捕食关系:大原生动物吞食小原生动物。
(6) 寄生关系:蛭弧菌属有寄生在假单胞菌等菌体中的种。
10、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有几种?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评价方法有:观察蓝藻等指示生物,测定生物的现存量,测定原初生产力,测定透明度,测定氮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11、什么叫活性污泥?它的组成和性质是什么?答:由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污废水中的有机的和无机的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绒粒。
好氧活性污泥组成: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其上吸附的有机无机固体杂质组成。
好氧活性污泥性质:含水率99%,密度1.002~1.006,具有沉降性能。
有生物活性,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成弱酸性。
厌氧活性污泥组成: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废水中的有机杂质交织在一起形成颗粒污泥。
厌氧活性污泥性质:颜色呈灰色至黑色,有生物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和絮凝作用,有一定沉降能力。
污泥直径在0.5mm以上。
12、好氧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答: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还有其他的革兰氏阳性菌。
3. 叙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
答:类似于水处理中混凝剂的作用,同时又能吸收和分解水中溶解性污染物。
第一步,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水中的有机物;第二步,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
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第三步,其他的微生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
13、叙述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废水的机制。
答:一般用于三级深度处理。
机理:有机物流入氧化塘,其中细菌吸收水中溶解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2O,CO2,NH3,NO3-,PO43-,SO42-。
细菌利用自身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的NH3和环境中的营养物合成细胞物质。
藻类利用H2O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再吸收NH3和SO42-合成蛋白质、吸收PO43-合成核酸。
并繁殖新藻体。
14、如何培养活性污泥和进行微生物膜的挂膜?答:间歇式曝气培养和连续曝气培养。
1. 取菌种2. 驯化:间歇曝气,先进低浓度水,曝气,沉淀,倾去上清液,再进同浓度的新鲜废水,继续曝气培养3. 培养: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用连续曝气法培养。
有自然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优势菌种挂膜法。
活性污泥挂膜法:取活性污泥做菌种,将废水和污泥混合,慢慢将混合液打入滤池,循环,然后变为慢速连续进水,这一过程中,活性污泥附在滤料上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生长繁殖。
逐渐形成带粘性的生物膜。
15、叙述生物膜法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答: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和生物膜面生物吸附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同时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水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氧化分解它,微生物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
上一层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一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吞食。
废水得到净化。
16、什么叫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哪些?答:由于丝状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经常出现的有诺卡氏菌属,浮游球衣菌,微丝菌属,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
17、促使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答:主要有:a)温度:最适宜在30摄氏度左右。
b) 溶解氧c)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d)有机物浓度(或有机负荷)e) pH变化18、为什么丝状细菌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能优势成长?答:在单位体积中,成丝状扩展生长的丝状细菌的表面积与容积之比较絮凝性菌胶团细菌的大,对有限制性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的争夺占优势,絮凝性菌胶团细菌处于劣势,丝状菌就能大量繁殖成优势菌,从而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19、如何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答:根本是要控制引起丝状菌过度生长的环境因子。
(1) 控制溶解氧(2) 控制有机负荷(3) 改革工艺。
20. 污、废水为什么要脱氮除磷?答: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
但水体中氮磷过多,危害极大。
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后引起水体缺氧,产生毒素,进而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
使水源水质恶化。
不但影响人类生活,还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20、微生物脱氮工艺有哪些?答:有A/O、A2/O、A2/O2、SBR等。
21、叙述污、废水脱氮原理。
答:脱氮首先利用设施内好氧段,由亚硝化细菌的消化作用,将NH3转化为NO3—N。
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3—N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潜在危险性。
22、参与脱氮的微生物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生理特征?答:硝化作用段微生物:氧化氨的细菌:专性好氧菌,在低氧压下能生长。
氧化NH3为HNO2,从中获得能量共合成细胞和固定CO2。
温度范围5~30摄氏度,最适温度25~30摄氏度,pH范围5.8~8.5,最适pH为7.5~8.0。
氧化亚硝酸细菌:大多数在pH为7.5~8.0,温度为25~30摄氏度。
反硝化作用段细菌:反硝化细菌:所有能以NO3为最终电子受体,将HNO3还原为氮气的细菌。
23、脱氮运行管理中要掌握哪几个关键才能获得高的脱氮效果?答:硝化段运行操作:(1) 泥龄(2) 要供给足够氧(3) 控制适度的曝气时间(水力停留时间)(4) 在硝化过程中,消耗了碱性物质NH3,生成HNO3,水中pH下降,对硝化细菌生长不利。
(5) 温度。
反硝化段运行操作:(1) 碳源(电子供体/供氢体)(2) pH(由碱度控制)(3) 最终电子受体NO2-和NO3-(4) 温度(5) 溶解氧24、何谓积磷菌?有哪些积磷菌?叙述它的放磷和吸磷的生化机制。
答:某些微生物在好氧时能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自身核酸和ATP,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储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
称这些细菌为聚磷菌。
有深红红螺菌,着色菌属,浮游球衣菌,贝日阿托氏菌属等。
厌氧释放磷的过程:产酸菌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有机物为三类可快速降解的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