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批判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我的2009|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My 2009

建筑的批判性

1968年出生

1990年 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山

东建筑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工学

学士学位

2001年~2004年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获建

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0年~2001年 济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4年至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工作室

学术任职及社会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

长久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即建筑与

艺术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设计伊始建筑师竭力推

敲和调整比例、节奏和光线,希望在空间语汇里寻

找到独特的艺术感觉,但随后逐渐意识到建造房屋

是一系列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时,艺术似乎变成了奢

侈品。尽管极不情愿地拒绝如“创造了有艺术感的

空间”这类溢美之词,尽管一直拿“受到学院式专

业训练”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但当如今艺术的

定义重新变得模糊不清、建筑艺术的概念更是虚幻

得若有若无时,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到底是空

间、是技术还是房子该不该盖这件事本身,真正涉

及到了艺术的实质问题?

当代建筑和艺术之间是否存在一个交集,即便

在建筑师群体内部观点也多有不同。在内心里我是

愿意承认有这样一种交集的存在的,倒不单是因为

我自我陶醉于寻找艺术感觉的职业特点,而是由于

相信艺术本身的杀伤力,或按照温和的说法即是对

艺术的社会意义价值充满信心。建筑—至少一部

分所谓文化类建筑—能够创造出艺术空间或具

有艺术感,因此可以说当代建筑是当代艺术的一部

分。如果说艺术对社会具有意义,那么作为特殊艺

术品的建筑也必定有意义。

艺术的实质是批判,其终极价值是对社会现实

的冲击。因此我对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

“生活即艺术”观点持保留态度,而更倾向于把生活

的不同之处或者生活中违背常理突破规则之处看作

是艺术。把这种一般性放到具体的建筑领域来考察,

可以推导出如下递进式:

艺术的实质是对社会的批判 ⇒ 建筑具有艺术

性 ⇒ 建筑具有社会批判的可能性

建筑因消耗大量资源并由社会环节的多层面协

同完成,故被看作是典型而完整的社会性活动或者

社会型工业产品。建筑不可能不反映时代特色,它

总是一个社会时代与地域技术水平、文化发展状态

以及设计者自我意识的综合体现,而这也正是批判

性产生的土壤。作为整个建筑业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设计者常常比该产业的拥有者(业主)更能吸引公

众的目光,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意愿将自我意识注入

建筑产品之中。当设计者在纯粹技术性或商业性的

职业活动之外,自觉地纳入具有社会意义的评判系

■ 张 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工作室副主任

统,并主动挑战固有的设计原则和理念时,批判就

应运而生。当然这种批判性可能以多种方式在多层

面和多角度呈现,它可以是艺术主张的激进,也可

以是艺术态度的叛逆,但一定不是艺术形式的创新

与突变。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对于公众你很难符号

化地标明建筑所具有的这种或那种批判性,甚至无

法引导使用者或观察者留意到你处心积虑的努力,

比如一个手拿煎饼果子在北京清晨的“鸟巢”前匆

匆走过的上班族很难明白,他/她身后的这个庞然

大物实际上融合了“北京城的传统色调”和“吉祥

的中国红”、融合了民间编织工艺的亲切联想与新世

纪的“表皮”建筑时尚以及历久弥新的“结构美学”

等意象(图1)。

除了超级功能和巨大体量之外,鸟巢还告诉我

们什么?我的解读是:它对北京城的现代性,或者

说对老北京原本浓重的文化传统的渐渐褪色提出了

质疑。尽管它产生于现代化的北京,并首先以“新

北京的亮丽风景”这样的主流姿态进入公众视野,

尽管它的批判性可能不彻底或者难以辨认,你都无

法否认这种批判性的存在,同它的坚固和昂贵并存,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质疑高度现代化发展隐患的

文化价值只会愈显清晰。

这促使我留意自己所参与的工作,在埋头解决

技术问题的同时,是否也应当做一点社会价值的判

断?我参与设计的几个小型文化建筑,虽在设计过

程中以及建成之后也曾笔墨回溯一番,但这次却想

换一种角度,剖析一下在习惯性的职业工作背后,

形而上的设计理念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主观

决策的。

先以辽宁五女山高句丽遗址博物馆项目为例。

延续了700多年的高句丽国差不多与中原文化的东

汉至初唐同时期,国内的部分基本蜗居在长白山脉

的崇山峻岭之间,留下的城址或墓冢遗迹多由石头

垒砌。其中五女山城是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其绵

延里许的断壁残垣巍峨沉郁,透着一种彪悍的苍凉

(图2)。

该项目因地处东北而没有设置空调,冬季采暖

用的是当地烧型煤的热水锅炉和铸铝散热器,技术

Criticalness of Architecture

上对降低造价多有考虑。但这里讨论的重点是关于

建筑材料的问题。该建筑的外墙面使用了便宜且采

购方便(产自距桓仁县百公里外的宽甸县)的石灰

岩条石,其原因之一当然是建设资金太少,另一方

面也是由于更易于同当地的民间建筑传统和地理环

境接近。而比较贴近操作层面的出发点则是要寻找

到一种不张扬的、敦厚的、能够提示遗址主题和有

年代感的材料,即寻找某种具有特殊肌理和粗糙质

感的深色亚光材质。最后确定了青条石,而且出于

对施工效率和墙面比例的考虑,外墙实际使用的石

块比遗址的楔形片石更加方整和厚重(图3)。

其实确定外墙石料的过程并不曲折,毕竟遗址

的感染力太强了,在设计中用石头做文章是很自然

的事,但在当地政府眼里却显得不那么自然,需要一

段时间才能理解和接受。这里我并无轻视之意,在

整个项目进程中,甲方投入的热情远大于我们。分

歧的产生只源于文化意识的差异。在地方官员心里

存在一个疑问:用黑黢黢的粗糙的石头能够实现以

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雄心壮志吗?各级官员们对我

们的设计普遍表达了“不够气派、不够超前、不够

显眼”的质疑,以至于前有挪动房子位置、中有在

清水混凝土檐口装饰分了格的仿石涂料、后有在博

物馆门前架设花饰路灯之各种“补救”举动,不达

到其 “几十年不落后”的心理预期实有不甘!

业主的心态着实可以理解,为了吸引更多的游

客(桓仁五女山是辽宁省的知名风景区之一)以促

进旅游创收的想法也无可厚非,将在风景区入口处

的博物馆设计得雄伟张扬一点确实会更有效。但摆

在建筑师面前的难题是:到底是应该坚定地擎着保

护文化遗产的大旗让建筑含蓄低调一点,还是应该

体谅地方民众早日跨入现代化生活的心理渴望而让

建筑更“高大显眼”一点?

问题总有解决之道,在坚持对历史文化而不是

对“几十年不落后”负责的大原则下,我们的策略

并不难把握,就是“对抗”:以尊重历史和维护遗址

原真环境的克制态度对抗张扬激昂表现工业美学的

技巧、以简单的手工操作对抗高科技、以朴素的当

地材料对抗昂贵光鲜的现代材料、以质朴对抗华丽、

以粗砾对抗精美……房子就是这样跌跌撞撞、带着

遮掩不住的误差建造起来的。当建筑呈现在公众面

前时,我相信或迟或早,有兴趣的人们都会由于疑

惑而产生思考,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自我意识对感

觉到的信息加以淘洗并作出判断,不论思考的结果

是否符合设计者所期待的价值走向,建筑在这样的

过程中都已经实现它的批判(图4~图6)。

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项目的情况有些不同。比

起五女山项目,鸿山馆的工艺、材料、规模和造价

都明显高于前者,比如主展厅全空调系统、大跨度

钢屋架、薄铜瓦屋面和高质量仿夯土效果外墙涂料

等,当地雄厚的经济实力给予设计相对宽松的空间,7 鸿山遗址博物馆外观(摄影:张广源)9 鸿山遗址博物馆外墙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