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
下面是分享的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1.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司马光砸缸佚名〔宋代〕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2.小学文言文短篇精选及翻译两小儿辩日列子〔先秦〕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注释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解释
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一至六年级文言文及意思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表示停顿的地方)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
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
有一次,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刚好他的父亲不在家,孩子被叫了出来迎接客人。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迅速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 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下棋。
(围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指技艺。
致志:用尽心志。
致:尽,极。
不得:学不会善:善于,擅长。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惟:同“唯”,只。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为:因为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国:全国。
使:让(动词)。
之:他,之前一个人。
(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
(语气词)为:同“谓”,指有人说。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
然:这样。
也:是。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经典文言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小学常见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选择居住在不仁爱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四、《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孔子说:“士人不能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亡之后才算结束,难道不是很遥远吗?”通过以上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思想和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积累,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2篇文言文(含注解)
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三至六年级文言文及注释大全
三至六年级文言文及注释大全以下是部分三至六年级文言文及注释:1.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冀:希望。
得:得到。
为:被。
笑:嘲笑。
2.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
自:从。
坠:掉下。
于:在。
遽(jù):立刻,匆忙。
契(qì):用刀刻记号。
是:这。
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
止:停止。
求:寻找。
行:移动,走动。
矣:了,表示已经。
若此:像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提问方式。
3.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í):祭祀。
舍人:侍从、门客。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相谓:互相商量,相视而谈。
数人:多数人。
不足:不够喝。
请:请求、要求。
画地:在地上画(画图形)。
引酒:端起酒杯(准备饮酒)。
且:将要、就要。
固:本来、原来。
子安能:你怎么、怎能、如何能。
子,你(或您)。
安,怎么、岂、难道。
能,可以、会、能、让。
亡:丢失、失去、没有。
4.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灭族。
其中有个叫范昭子的逃往齐国。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必背⽂⾔⽂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必背⽂⾔⽂及翻译 学弈 孟⼦〔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赏析 弈秋是第⼀个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也是第⼀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
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正义》⾥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徒⽗是也。
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的⼀位围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位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今已有⼆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位棋⼿,⽽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
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同时代的⼈,也可能稍早⼀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约⽣活在战国初期。
出现弈秋这样的⾼⼿,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不只⼀⼈。
孟⼦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平与国⼿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棋艺⾼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祖”。
由于弈秋棋术⾼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想拜他⼒师。
弈秋收下了两个学⽣。
⼀个学⽣诚⼼学艺,听先⽣讲课从不敢怠慢,⼗分专⼼。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
文言文译文+解释1,曾参教子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2;彘(zhì):猪.3;适:到……去4;特:只.5;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6;子:你,对对方的尊称.7;而:则,就.8;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9;烹(pēng):杀.10;女:通“汝”第二人称。
你,你们。
11:反:通“返”,返回。
12:止:制止。
13.曾参:孔子的学生14.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
15.婴儿:小孩子16.有知:懂事17.曾子之妻之市:之,到18.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19.妻止之曰:之,他,曾子20.今子欺之:之,代词,他,代曾子之子21.顾反:回来。
反:通“返”,返回。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人,要善良,做一个让大家敬佩的人,无论对谁都一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当应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使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
文章以事喻理,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诚信教育的原则。
2,欧阳修苦读词语注释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中小学_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年轻时不努力,到老时只会感到悲伤。
二、原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译文:学习就像逆水行舟,如果不努力向前,就会退步。
三、原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译文: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宝贵,黄金虽然珍贵,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
四、原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译文:等到真正需要用到书中的知识时,才会后悔自己读的书太少;只有亲身经历过事情,才能知道其中的困难。
五、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在贫穷的时候,要努力提升自己;在成功的时候,要帮助他人。
六、原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他一定会遇到近期的麻烦。
七、原文: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
译文:在家里过一天比在外面闯荡一年都要好,因为出门在外会遇到许多困难。
八、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学业之所以精进,是因为勤奋;事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思考;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随波逐流。
九、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的因素不如地理的优势,地理的优势不如人的团结。
十、原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译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量,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通过对《增广贤文》中部分名句的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先贤们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这些名句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
作用。
希望读者在阅读这些名句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智慧,为自己的成长和人生道路提供借鉴。
小学语文常用文言文翻译
一、《对韵歌》原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对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桃红对柳绿,水碧对山青。
翻译:云朵对应着雨滴,雪花对应着微风,夕阳的余晖对应着晴朗的天空。
来去的鸿雁对应着归巢的燕子,栖息的鸟儿对应着鸣叫的昆虫。
三尺长的剑对应着六钧重的弓,岭北对应着江东。
桃花的红色对应着柳树的绿色,水的清澈对应着山的青翠。
二、《江南》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风景我以前都很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江水碧绿,如同蓝色。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三、《敕勒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巨大的帐篷,覆盖着四周的田野。
天空湛蓝,草原辽阔,风吹过,草丛低垂,露出了奔跑的牛羊。
四、《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空旷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晖照进深深的树林,又照在青色的苔藓上。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阳光照耀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看起来很美;雨天山色迷茫,也别有一番奇妙。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六、《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一株柳树像碧玉一样装扮得非常美丽,千万条绿色的丝绦垂下来。
不知道是谁裁剪出这些细腻的叶子,二月里的春风就像一把剪刀。
通过以上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文字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译文及道理精选
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译文及道理精选一、诚实童子卖柑者担筐入市。
数柑坠于地。
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
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
”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翻译一个卖柑橘的人挑着两筐柑橘进入市场,有几个柑橘掉在了地上。
一孩子在卖柑橘的人身后看见掉落的柑橘,急忙捡起来送还给卖柑橘的人。
卖柑橘的人说:“孩子很诚实,值得表扬”。
卖柑橘的人拿了两个柑橘送给小孩,小孩没有接受。
道理做人要诚实,要守信用,不能言而无信,做人要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二、虎与刺猬有一大虫①,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②,欲衔之。
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
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③,乃侧身语云:“旦④来遭⑤见贤尊⑥,愿郎君且避道!”翻译有一只老虎,想到野地里寻找食物,看见一只仰卧的刺猬,认为是肉丸子,准备咬它。
忽然被刺猬卷住了鼻子,惊吓得狂奔,不敢休息,一直跑到山里。
老虎又困又累,不知不觉昏昏睡着了,刺猬便放了老虎的鼻子跑了。
老虎忽然醒来(发现刺猬没了)非常高兴,来到橡树下,低头看见橡树的树果,就侧过身体在一旁对它说:“今天早上遇见了令尊大人,希望公子暂且给我让让路!”启示(1)遇到事情应该冷静应对,不要自乱阵脚。
遇事要先调查研究,搞清楚事情原由,三思而后行。
(2)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分析,不要被表象蒙蔽。
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对待事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孟母断机孟母姓仉(zhǎng)氏,孟子之母。
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2、翻译孟母姓仉氏,是孟子的母亲。
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
到孟子年龄大一点,孟子经常逃学,一天,他很早就回来了,孟母正在织布,孟母看见他,便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
小学简短文言文及翻译
小学简短文言文及翻译《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通:悯)翻译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整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有“亚圣”之称。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小学语文1-6年级-课内16则文言文-译文注释
小学语文·1-6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宋〕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初:开始,开头。
性:性格,本性。
习:习惯,习性。
苟:如果;假使。
教:教育,指导。
迁:改变。
专:专心致志。
宜:合适,应该。
幼:年幼,小时候。
琢:雕琢。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义:古同“仪”。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二年级(下册)语文《弟子规》节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译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
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任何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
如果感觉哪里不如他人的地方,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担心、自卑。
【注释】冠:帽子。
正:端正。
结:打结。
履:鞋子。
俱:泛指都、共同、一起,这里表示都要。
紧:捆紧。
切:贴近。
置:放置。
乱:随意。
顿:安放、安顿。
致:致使。
污:脏污。
秽:脏秽、污浊。
唯:“唯”字放在句首,表示语气。
学:学问。
若:如果。
勿:不要。
戚:悲伤。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小学常见文言文及其翻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翻译:一方半亩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清澈透明,天空的光影在上面交织徘徊。
问这水渠为何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涌来。
二、文言文:《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从横向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各不相同。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我身处此山中。
三、文言文:《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一条江水,钟山却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岸边,明月何时才能照亮我回家的路?四、文言文:《题临安邸》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外还有青山,楼外还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暖风吹得游人陶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五、文言文:《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飞来山上的高塔直插云霄,听说鸡鸣时分就能看到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挡视线,因为我身处最高层。
六、文言文:《游园不值》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或许是因为我脚下的屐齿踩出了青苔,轻轻地敲击着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门。
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却关不住园中的春色,一枝红杏从墙外探出头来。
这些文言文作品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同时,这些文言文作品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貌,让读者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逐字翻译文言文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逐字翻译:晋太元中,晋朝太元年间。
武陵人,武陵县的人。
捕鱼为业,以捕鱼为职业。
缘溪行,沿着溪水走。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两岸有几百步的距离。
中无杂树,中间没有别的树木。
芳草鲜美,花草鲜美。
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
渔人甚异之,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复前行,继续前行。
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林子尽头有水源。
便得一山,于是发现了一座山。
山有小口,山上有一个小洞。
仿佛若有光,好像有光亮。
便舍船,就舍弃了船。
从口入,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一开始非常狭窄。
才通人,只够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再走几十步。
豁然开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土地平旷,土地平坦开阔。
屋舍俨然,房屋整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
男女衣着,男女的穿着打扮。
悉如外人,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二至六年级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应当是担心我的木屐会在青苔上留下痕迹,轻轻敲击着柴门,却久久没有人来开门。
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园中的春色无法被囚禁,一枝红色的杏花已经从墙上探出头来。
《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空旷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只能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
阳光反射进幽深的树林,再次照在青苔上。
《江上渔者》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
你们看那一叶小舟,在风波中时隐时现。
《夜书所见》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萧萧的梧桐树叶送来了寒意,江上的秋风引起了旅客的思乡之情。
我知道有孩子们在挑灯夜战,捉蟋蟀,夜深了,篱笆边还亮着一盏灯。
《池上》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船,偷偷地采摘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隐藏踪迹,船划过的地方,浮萍就开出一道缝隙。
《所见》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一个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在林间回荡。
他想要捕捉鸣蝉,突然闭上嘴巴,静静地站立不动。
《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蜿蜒的石径走上寒冷的山巅,白云深处隐约有人家。
停下马车,坐下来欣赏枫林的晚景,霜染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清晨的细雨湿润了轻尘,旅舍旁的青青柳树显得格外新鲜。
我劝你再喝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小学文言文翻译字词解释
一、原文: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在选择邻居时,特意选择了一个贤良的女子居住的地方。
孟子不学习,他的母亲就折断了织布的梭子。
字词解释:1. 昔者:从前。
2. 孟母:孟子的母亲。
3. 择邻:选择邻居。
4. 而处子:居住。
5. 子:儿子,这里指孟子。
6. 不学:不学习。
7. 断:折断。
8. 机杼:织布的梭子。
二、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 三人行:三个人一起行走。
3. 必有我师焉: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5. 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三、原文:《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易经》中说:“天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面对。
”字词解释:1. 《易经》:又称《周易》,是一部古代的占卜哲学著作。
2. 天行健:天的运行刚健有力。
3.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4. 以自强不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孟子说:“行善事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而行恶事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字词解释:1.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 得道多助:行善事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
3. 失道寡助:行恶事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五、原文:《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大学》中说:“修养自己,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
”字词解释:1. 《大学》:儒家经典之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修身:修养自己。
3. 齐家:管理好家庭。
4. 治国:治理好国家。
5. 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通过以上对小学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解释,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与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符合用以取直的墨线,把它烤弯煨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只脚(实际上有八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
所谓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有知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
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他学习;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学习。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长大还是少小,道理在那里,老师也就在那里。
唉!从师学习的道德失传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不好意思去从师学习。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圣人的所以成为圣人,愚人的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呢,却不好意思去从师学习,这真糊涂了。
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怎样加句号和逗号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
一种情况是读书不懂得加句逗号的,一种情况是疑难问题不得解释,有的不懂句逗号就从师学习,有的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
巫医、音乐师、各种手工业者,不把相互从师学习当作难为情。
读书做官这类人,一提到叫“老师”、叫“学生”等称呼,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就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
”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足以可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拍马。
唉!从师学习的道德不能恢复,从这里可以知道了。
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明智程度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可以奇怪的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请教过。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并不如孔子。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那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李家的儿子名叫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受时俗的拘束,来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代的道理,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六国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
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
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
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
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
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
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
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
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
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
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
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
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
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
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
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
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
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