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PPT课件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科学课件教案《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科学课件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2824f61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3.png)
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班,以“好听的声音”为主题,旨在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体验和实践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 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听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四、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鼓、锣、木鱼、玩具汽车等。
2. 材料:纸、笔、胶带。
3. 环境:安静的教室。
第一章节:声音的产生1. 引入:教师通过敲击鼓、锣、木鱼等教具,让幼儿听声音,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 讲解:教师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 实践:让幼儿自己尝试敲击物体,观察声音的产生。
第二章节:声音的传播1. 引入:教师拿着一个玩具汽车,让幼儿听玩具汽车的声音,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传播的?”2. 讲解:教师解释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 实践:让幼儿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教师敲击教具,让幼儿听声音的传播。
第三章节: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 讲解:教师解释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
3. 实践: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教具,尝试辨别其他组的教具发出的声音。
第四章节:制作声音地图1. 引入: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听周围的声音,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来自哪里?”2. 讲解:教师解释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声音地图来记录周围的声音。
3. 实践:让幼儿分组,用纸和笔在教室里绘制声音地图,记录下他们听到的声音。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2.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声音地图,让其他幼儿听并猜猜声音来自哪里。
六、声音的节奏1. 引入: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听声音的节奏,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有什么节奏?”2. 讲解:教师解释声音可以有节奏,就像音乐一样。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1e8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8.png)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周围声音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周围声音的关注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教具,如铃铛、笛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内容:1. 声音的认知:让幼儿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如铃铛声、笛子声等。
2. 声音的游戏:开展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表达声音。
3. 声音的情境: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六、教学进程:第一周: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声音。
2. 活动一:声音的认知(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3. 活动二:声音的游戏(开展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表达声音)。
第二周:1. 活动三:声音的情境(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2. 活动四:声音的创意(让幼儿创作自己的声音作品,如编故事、唱歌等)。
3. 活动五:声音的欣赏(让幼儿欣赏他人的声音作品,学会欣赏和表达赞美)。
第三周:1. 活动六:家庭声音调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家庭中的声音,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声音特点)。
2. 活动七:家庭声音分享(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分享家庭声音调查的结果,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3. 活动八: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在主题学习中的成果,分享学习收获)。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在声音认知、游戏、情境教学等方面的表现。
2. 幼儿在家庭声音调查、分享、总结与展示等方面的表现。
3. 家长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的评价。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df9c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5.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幼儿园小班幼儿通过活动探索“好听的声音”的特点。
通过有趣的声音实验和听觉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其对声音的观察和分辨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声音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声音的概念和分类2.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3.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4.声音实验和听觉游戏四、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不同乐器或盆、勺等制作的简易乐器3.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头、玻璃、金属等)4.图片、卡片或实物模型5.笔记本、笔等五、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不同声音让幼儿猜测声音的来源,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活动展开•分组让幼儿用不同的乐器或物品制造声音,让其他幼儿听并猜测声音来源。
•带领幼儿在户外发现周围的不同声音,让他们说出觉得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
3. 活动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课程中学到的声音知识。
•小结声音的分类及特点,鼓励幼儿多关注周围的声音,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对声音的认识更加具体和直观,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和有趣的声音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和体验。
七、延伸活动1.可以邀请音乐老师或音乐爱好者来幼儿园为幼儿展示各种乐器和声音的表演。
2.室内外探索声音活动:带领幼儿到校园内外,听取各种声音,让幼儿记录下自己认为好听的声音。
八、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寻找好听的声音,并告诉家人。
2.在家中用简易乐器或身边材料制作新的声音,并带到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以上为《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08ae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6.png)
能够区分噪音和乐音,并尝试控 制自己的声音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
培养尊重他人,不制造噪音的 文明习惯。
培养对美好声音的欣赏和向往 ,以及对声音艺术的热爱。
02
活动内容
声音的产生
总结词
了解声音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原理
总结词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孩子们观察和感受到声音是如何通过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可以敲击音叉,使其发出声音 ,并让孩子们触摸音叉,感受振动。
幼儿参与度高
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体现了“ 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不足之处
部分环节时间安排略显紧张
在某些环节中,由于时间紧凑,部分幼儿未能充分体验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部分材料准备不足
在探索环节中,部分幼儿同时操作时,材料显得不足,影响了探索效果。
改进建议
优化时间安排
02
在活动室中放置各种能发出声音 的物品,以便孩子们探索。
人员准备
邀请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活动 主持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孩子们准备足够的安全护具, 如耳塞、头盔等,以防声音过大
对孩子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在活动开始前,主持人需要对孩 子们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 探索各种声音时不会伤害自己或
他人。
在未来的活动中,应更加精确地控制时 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让所有幼儿充分 参与。
VS
完善材料准备
针对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充 足的材料准备,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
总结
• 本次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总结与反思,有助于进一步 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9dfc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3.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多样性以及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学会用语言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学会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橡皮筋、小鼓、铃铛、纸杯电话等。
学具:每组一份音响、话筒、橡皮筋、小鼓、铃铛、纸杯电话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如电话铃声、敲门声等。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声音的产生。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振动橡皮筋、敲击小鼓等,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利用纸杯电话,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的。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
(2)让学生用话筒、音响等设备录制自己的声音,并互相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声音的多样性,如高音、低音、响度等。
(2)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多样性:高音、低音、响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汽车喇叭声,高音、响亮,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声音的多样性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音乐、通信等领域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邀请学生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b87aed4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3.png)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并区分高音和低音。
•学生能够准确地模仿不同的声音。
•学生能够通过听觉辨别不同的声音来源。
教学准备•声音盒子:可放入不同物体,让学生猜测出声音来源。
•铃铛:用于演示高音和低音。
•CD播放器: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
•图片、卡片等相关素材。
教学步骤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发出的不同声音,让学生猜测声音来源。
2.使用声音盒子,逐一演示不同声音的来源。
老师可以请学生参与猜测,提高兴趣。
正文(30分钟)1.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询问学生对它们的了解,如它们的大小、形状、材质等。
2.让学生尝试用手指敲击物体,并观察及听取产生的声音。
老师可以提问:声音来自哪里?是怎样产生的?3.演示使用铃铛敲击、拨弦等方式产生不同高低声音,并让学生模仿。
4.通过CD播放器,播放不同来源的声音,让学生通过听觉识别出声音所在位置及来源。
拓展(20分钟)1.让学生在教室或户外寻找不同的物体,用手指敲击并发出声音。
2.小组活动:给每组三个物体,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产生声音,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归纳总结声音高低的规律。
3.在小组内展开模仿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模仿出更多更准确的声音。
小结(10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保护嗓子,不要过度喊叫或嘶吼,以免损伤声带。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活动,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及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也愿意积极参与模仿和猜测。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寻找物体的环节上增加更多的挑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然地使声音变大、变小等有趣的动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精选)ppt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5e417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9.png)
02 教学内容
声音的产生
总结词:通过实验和观察 ,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
准备一些可以发声的物品 ,如锣、鼓、喇叭等。
详细描述
让孩子们通过敲击、吹气 等方式制造声音,观察物 品的振动情况。
不同类型的声音
总结词:认识和分辨不同类型的声音, 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类型声音的用途, 如动物的叫声用于交流,乐器的声音用 于演奏音乐。
具体性
反馈应具体、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 给出改进建议。
建设性
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
收集和分析教学评价数据
数据来源
通过观察、测试和作品 评价等多种方式收集数
据。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 理,便于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 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
引导孩子们了解影响声音传播的 因素,如温度、介质密度等。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
01
02
03
声音传播需要媒介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必须依靠固体、液体或气 体等媒介进行传播。
声音传播速度
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 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 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音传播方向
让孩子们听声音并分辨它们的特点,如 音高、音色等。
详细描述
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如动物叫声 、乐器声音等。
声音的传播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演示声音的传播,如让 孩子们将耳朵贴近墙壁,敲击墙 壁另一侧,感受声音的传播。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如空气、水、固体等。
总结词: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以及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435e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f.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三节《好听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音调与音色、常见乐器的认识和分类、声音的聆听与模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如音调、音色等,认识常见乐器,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聆听、模仿、表达声音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音色的辨识,乐器的认识与分类。
难点:音调、音色的理解,乐器的分类与模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设备、各种乐器、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展示敲击乐器、吹奏乐器等,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通过传声游戏,理解声音的传播。
(2)音调、音色:以钢琴为例,讲解音调的概念,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感受音色的差异。
(3)乐器的认识与分类:展示各种乐器,引导学生从形状、演奏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乐器模仿、声音分类等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音调、音色(3)乐器的认识与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最喜欢的乐器,并简单介绍它的特点。
(2)记录下你生活中遇到的好听的声音,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例:我喜欢钢琴,它是一种键盘乐器,音色优美,可以演奏各种音调。
(2)例:我在公园里听到了鸟叫声,很好听,还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也很美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音调、音色的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c0596f7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f.png)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辨认出生活中的好听的声音。
2. 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二、教学准备:1. 录放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2. 不同种类的乐器。
3. 模拟声音传播的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和学生们一起听一段好听的音乐,询问学生们这是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觉得好听。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 学习(15分钟)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们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乐器,如吉他、钢琴、小提琴等,让学生们观察这些乐器的外观,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简单解释一下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
接着,给学生准备一些乐器,如口琴、小木鱼、铃铛等,让学生们一个一个来试一试这些乐器,感受声音的产生。
在试奏时,引导学生们观察乐器发声的部位和方式,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 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模拟声音传播的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负责人,其他成员按照负责人的指示操作。
首先,负责人握住一个铃铛,其他成员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等待听到铃铛声音的传来。
接着,负责人开始敲击铃铛,其他成员观察并记录自己听到声音的位置和声音的强度。
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记录结果。
4. 讨论(15分钟)让学生们回到座位上,讨论一下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1) 声音为什么会传播?2)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有什么特点?3) 你们觉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还是慢?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原理。
5. 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一句总结本节课的问题:“声音为什么好听?”,并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回答。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活动:1. 给学生播放不同种类的声音,如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等,让学生尝试辨认声音的来源。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fdcb9f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7.png)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形式。
2.理解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声音传播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声音传播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扬声器、桌椅、黑板、书籍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张乐谱,放一段音乐,并问学生这是怎么产生的声音?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什么?声音有哪些特点?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通过示例:利用一根竹子敲击,可以产生声音。
3.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和举例,介绍其他物体如何产生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20分钟)1.向学生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是通过空气、水等媒介传播的。
2.利用录音机和扬声器演示声音传播的过程。
3.让学生试着通过其他媒介传播声音,如:通过铁棒传播、通过水传播等。
四、声音的重要作用(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作用:可以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等。
2.通过示例和案例:电话、对讲机等工具的使用。
3.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作用,如:音乐、语言、警报等。
五、结束(5分钟)1.帮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及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声音的特点和传播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对课堂内容也比较感兴趣。
但教学时间安排可能稍微有些紧张,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ppt课件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555c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a.png)
操作性强,鼓励幼 儿动手探索
寓教于乐,引导幼 儿在游戏中学习
形象生动,利用多 媒体资源丰富教学
内容设计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和难 点
科学性和实用性
互动环节丰富,幼儿参与度高,激 发幼儿学习兴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件素材优质,画面生动有趣,符 合幼儿认知特点
知识点深入浅出,有助于幼儿理解 并掌握科学知识
创新性和发展性
创新性:采用最新的技术支持,提高课件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发展性:课件内容设计有层次,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
图片、音频、视 频等多种媒体资 源的整合
课件中运用了现 代化的多媒体技 术,如动态效果、 交互设计等
课件制作精良, 视觉效果出色, 能够吸引幼儿的 注意力
小班科学《好听的 声音》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课件的背景介绍
02 课件的内容展示
03 课件的教学应用
04 课件的特色亮点
05 总结评价及建议
课件的背景介 绍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兴趣
课程目标和内容
引导幼儿探究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并尝试模仿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 式
声音的音高变化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音量变化
声音的音色变化
声音的节奏变化
生活中的声音
声音的来源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分类
声音的应用
课件的教学应 用
教学过程和活动安排
导入:通过播放音频,引导幼 儿倾听并表达感受
展开:介绍不同乐器的声音特 点,引导幼儿分辨并模仿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113f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1.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1. 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到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感知力。
3.让孩子感受到美妙的声音,并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美妙的声音。
2. 教学内容2.1 引入环节•用音响播放各种声音,例如: 乐器、动物叫声、汽车鸣笛等。
•以“我们能从哪些事物中听到声音呢?”为出发点,让孩子回答。
•让孩子互相模仿各种声音。
2.2 实验环节•让孩子用手掌捂住一边的耳朵,同时用另一只手指捏住鼻子,让孩子感受到只有口腔中空气流动出现声音的现象。
从而让孩子理解,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3 练习环节•让孩子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声音,例如: 起风了风车转、老师的口哨声等。
•让孩子用平底锅、杯子等各种容器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感受不同容器声音的差异。
2.4 结束环节•让孩子再次互相模仿各种声音,结束此次活动。
3. 教学方法3.1 讲述法在讲解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时,通过讲述让孩子了解声音的本质和作用。
3.2 实验法在实验环节中,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声音的形成,达到直观理解的效果。
3.3 练习法在练习环节中,让孩子通过练习发出声音,进一步掌握声音的产生方式,并提高嘴巴的灵活度。
4.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受到了许多新知识的启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不少有趣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在感受声音方面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外,孩子们在模仿声音时合作得很好。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孩子会出现听力过敏或过度兴奋等现象。
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要我们更加注意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104fb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d.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2.帮助幼儿区分响亮、轻柔、高低音等声音特点,提高他们的听觉感知能力。
3.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表达和模仿能力,提高幼儿的整合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玩具手机、玩具汽车、响铃、擦玻璃等发出声音的小玩具。
2.小提琴、口琴、铃铛、鈴鼓等不同乐器。
3.幼儿园录制好听声音的磁带或CD。
4.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的图片或卡片。
5.准备配套的实验道具和教具。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第一课时:声音的基本认识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将声音分为响亮、轻柔、高低音等几类。
2.利用不同的小玩具和乐器,让幼儿参与感知不同声音,把声音进行分类,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特点。
第二课时:声音的来源和表达1.通过播放录制好听声音的磁带或CD,让幼儿听到不同的声音,讨论声音的来源。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不同声音,比如动物的叫声、机器的声音等,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模仿能力。
第三课时:声音的表达和分享1.利用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声音和模仿能力,激发幼儿对声音表达的兴趣。
2.组织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制造出的有趣声音,带领他们发现声音的多样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好听的声音》科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在参与感知不同声音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力和分辨能力,培养了对声音的兴趣与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充分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表达,激发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分享,促进了幼儿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声音科学教学内容,引入更多声音实验和体验活动,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全面地感知、理解和表达声音,实现语言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e93defa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7.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1.能够听辨动物及自然界中常见的声音;2.能够模仿常见的动物及自然界中的声音;3.增强幼儿的听觉感知和语言模仿能力;4.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让幼儿能够准确听辨动物及自然界中常见的声音;2.增强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
教学难点1.让幼儿通过模仿发出动物及自然界中的声音,并能够准确表达;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2.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3.一些常见动物的声音录音;4.幼儿们喜欢的自然声音录音;5.讲解动物声音、自然声音的PPT。
教学过程1. 导入1.大声问候幼儿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2.科普动物声音、自然声音,让幼儿知道有很多好听的声音在大自然中。
2. 学习动物声音1.让幼儿看一看展示的动物图片并猜猜这个动物的叫声是什么;2.播放该动物的叫声录音,让幼儿能够通过声音来认识这个动物;3.要求幼儿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并沟通幼儿们对该动物的看法和了解。
3. 学习自然声音1.让幼儿听一听展示的不同自然声音,如鸟叫声、鸟儿在森林里叫唤的声音、风声和雨声等;2.讨论这些声音的来源,并问幼儿他们喜欢哪种声音。
4. 结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好的声音;2.鼓励幼儿去探寻自然中不同的声音,并沟通他们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和体验。
总结通过本次科学课的学习,幼儿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并且在模仿动物和自然声音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模仿能力。
希望幼儿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探索自然的奥妙,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到身边的美好。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b2b680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7.png)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教案名称:好听的声音教学科目:科学适用对象:小班幼儿(3-4岁)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征。
2. 能够区分高低不同的声音,并能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3. 能够通过观察、探索、实验等方式感受和欣赏不同的声音,并加深对声音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 海报或图片:包括人物、动物、乐器、自然环境等发出不同声音的事物。
2. 音乐盒、小哨子、拍手等发出不同声音的小道具。
3. 班级音箱。
4. 实验用材料:空罐子、金属片、纸张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图片,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事物有哪些,并引导他们说出这些事物会发出什么声音。
2. 播放音乐,让幼儿聆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节奏与美妙。
Step 2:探究声音的产生1. 教师用一个小哨子示范发出声音,并问幼儿: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答案:物体震动产生声音)2. 让幼儿用手摸脖子说话、喊叫等,让他们感受到声音是通过声带震动而产生的。
Step 3:区分声音的高低1. 教师用音乐盒演示高音和低音的声音,并引导幼儿感受这两种声音的不同。
2. 让幼儿模仿教师发出高音和低音的声音,并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3. 分发小哨子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尝试发出高音和低音的声音,并与伙伴交流。
Step 4:感受不同的声音1. 教师播放一段动物发声的录音或现场模仿动物的声音,让幼儿猜猜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并进行回答和讨论。
2. 教师演示用拍手、敲打实物等发出不同声音,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和感受。
Step 5: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1.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将一只空罐子和一个金属片对着,用勺子敲击罐子,观察金属片的反应并听到声音,让幼儿感受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的。
2. 让幼儿自由探索,用不同材料如纸张、塑料袋等重复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Step 6:总结1.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并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形成一个小结。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 (一)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dd35f7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4.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 (一)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
如何让孩子在科学教育中获得乐趣和知识,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而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便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为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听的声音,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好学心好听的声音,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在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中,老师通过调制音频的高低、升降音调,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
孩子们不仅可以听到动物的各种叫声,还可以听到自然界中其他声音,如门铃声、人说话的声音、车的喇叭声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动物各种各样的叫声,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动物的名字,还认识了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习性。
好听的声音,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视觉和听觉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感官,而听觉毫不逊色。
在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中,老师通过各种声音的播放,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述蝴蝶的成长过程时,通过模拟蝴蝶的翅膀翩翩飞翔的声音,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强烈的视觉联想,从而加深印象。
好听的声音,可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好听的声音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还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深刻理解科学知识。
在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中,通过连续播放各种声音的组合,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入知识的背景中,让他们尽情体验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风车的原理和发电的知识时,播放风车转动和电力发电的声音,孩子们不仅能够听到声音,还能够通过声音来想象出风车转动的画面,从而深入理解。
结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幼儿园课件给幼儿园科学教育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思路。
通过良好的声音效果,帮助孩子们打开好奇心和好学心,增强记忆和体验效果,使科学教育更加全面和生动。
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在这种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享受科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 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放录音) (3)引导幼儿比较声音的不同
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 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 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 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3.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 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 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4.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5.活动结束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 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 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轻响、大小 的变化。 2.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 受。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 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 1.倾听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 —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 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 汽车声等。 2.让空瓶子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 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 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3.探索装黄豆让瓶子发出声音 (1)这里有许多豆子,把黄豆装进瓶子试一试能发出声 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