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课件地理—地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面 莫霍界面 深度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都明显增加 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 降,横波完全消失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分界意义 地壳与地幔 地幔与地核
33KM(大 陆部分) 古登堡界面 2900KM
活动 I.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发 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II. 据此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可能是什么状态?
岩 石 圈
地壳+软流层以上
地震的概念
地震: 地震是指大地突然发生震动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 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有关
烈度: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 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烈度表
烈度 小于3度 3度 4~ 5度 6度 表现 人无感觉,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http://www.ceic.ac.cn/ 中国地震网
高二地理:cody
在高中地理中我们学习过 哪些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必修Ⅰ1.4节地震波(横波和纵波)
必修Ⅰ2.3节六大板块和两大地震带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 地震波的定义. (2) 地震波的分类 (3) 地震波的特性.
地震波
纵波P
西 部 主 要 的 地 震 带 东 部 最 强 烈 的 地 震 带
天山地震带
昆仑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阿尔泰山地震带 祁连山地震带 红河地震带 台湾地震带
东南地震带
郯城庐江地震带 河北平原地震带 汾渭地震带 燕山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
秦岭地震带
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 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 渭地震带等也并非在世界两大地 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 地震的多发区呢?
横波S 特 点 分类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较快
共同点
传播速度随着 所通过物质的 性质而变化
地 纵波 固体 液体 气体 震 横波 固体 波
较慢
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与海 洋中航行的人们感觉是否一致?
理论上,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 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地面摇晃。 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这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有关。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方 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60—300千米的地方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300千米以上。
影响烈度的因素
影响 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质构造 与烈度大小的关系 正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建筑物坚固程度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分布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汶川
日本
旧金山
海地
印尼
智利
六大板块示意图
地 震 的 危 害
房屋倒塌
海啸水患
火灾
滑坡
我国的地震灾害
我国的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一是分布广泛。 二是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三是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为什么我国的地震灾害比其 他国家都要严重得多?
地震的分布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加 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 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 的频率较高。
6 ~ 7度
9 ~ 10度 10 ~ 12度
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毁灭性的破坏
震源: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
震源,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 震中: 地
震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构 造 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图
3.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D ) 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 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ຫໍສະໝຸດ Baidu
4.2010· 上海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 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 点和震级。 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 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 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 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 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 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 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 材料4:
因此,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先感到纵波到来,后 感到横波到来,也就是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前后左右 摇晃。 而位于海上的人,由于地震波经过了液态的海水,横波不 能通过,只有纵波通过,因此人们只能感到上下颠簸,而 不能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纵波横波 波速都明 显增加
纵波波速 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 消失
问题解析
•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递方向一致,因此当纵波由震源向上 传递时,地面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递方向互相垂直,因此当横波由震源 向上传递时,地面的人们会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纵波速度快,先到达地面,横波速度慢,后达到地面。另 外,纵波可以在固、液、气各种媒介中传播,横波只能在 固体中传播。
课堂小结
地震的概念
地震灾害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分布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特点
我国的地震灾害
主要的地震带
1.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 处有关; ②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 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 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 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 处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 确的是 ( C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 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说明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地幔: 横、纵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 地核: 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地壳
由岩石组成,坚硬 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
地幔(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 其余组成是固态
地核(内、外核)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外核是液体,内核是固体
地壳+上地幔顶部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分界意义 地壳与地幔 地幔与地核
33KM(大 陆部分) 古登堡界面 2900KM
活动 I.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发 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II. 据此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可能是什么状态?
岩 石 圈
地壳+软流层以上
地震的概念
地震: 地震是指大地突然发生震动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 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有关
烈度: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 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烈度表
烈度 小于3度 3度 4~ 5度 6度 表现 人无感觉,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http://www.ceic.ac.cn/ 中国地震网
高二地理:cody
在高中地理中我们学习过 哪些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必修Ⅰ1.4节地震波(横波和纵波)
必修Ⅰ2.3节六大板块和两大地震带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 地震波的定义. (2) 地震波的分类 (3) 地震波的特性.
地震波
纵波P
西 部 主 要 的 地 震 带 东 部 最 强 烈 的 地 震 带
天山地震带
昆仑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阿尔泰山地震带 祁连山地震带 红河地震带 台湾地震带
东南地震带
郯城庐江地震带 河北平原地震带 汾渭地震带 燕山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
秦岭地震带
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 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 渭地震带等也并非在世界两大地 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 地震的多发区呢?
横波S 特 点 分类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较快
共同点
传播速度随着 所通过物质的 性质而变化
地 纵波 固体 液体 气体 震 横波 固体 波
较慢
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与海 洋中航行的人们感觉是否一致?
理论上,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 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地面摇晃。 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这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有关。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方 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60—300千米的地方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300千米以上。
影响烈度的因素
影响 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质构造 与烈度大小的关系 正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建筑物坚固程度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分布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汶川
日本
旧金山
海地
印尼
智利
六大板块示意图
地 震 的 危 害
房屋倒塌
海啸水患
火灾
滑坡
我国的地震灾害
我国的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一是分布广泛。 二是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三是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为什么我国的地震灾害比其 他国家都要严重得多?
地震的分布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加 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 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 的频率较高。
6 ~ 7度
9 ~ 10度 10 ~ 12度
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毁灭性的破坏
震源: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
震源,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 震中: 地
震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构 造 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图
3.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D ) 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 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ຫໍສະໝຸດ Baidu
4.2010· 上海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 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 点和震级。 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 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 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 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 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 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 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 材料4:
因此,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先感到纵波到来,后 感到横波到来,也就是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前后左右 摇晃。 而位于海上的人,由于地震波经过了液态的海水,横波不 能通过,只有纵波通过,因此人们只能感到上下颠簸,而 不能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纵波横波 波速都明 显增加
纵波波速 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 消失
问题解析
•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递方向一致,因此当纵波由震源向上 传递时,地面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递方向互相垂直,因此当横波由震源 向上传递时,地面的人们会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纵波速度快,先到达地面,横波速度慢,后达到地面。另 外,纵波可以在固、液、气各种媒介中传播,横波只能在 固体中传播。
课堂小结
地震的概念
地震灾害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分布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特点
我国的地震灾害
主要的地震带
1.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 处有关; ②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 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 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 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 处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 确的是 ( C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 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说明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地幔: 横、纵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 地核: 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地壳
由岩石组成,坚硬 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
地幔(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 其余组成是固态
地核(内、外核)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外核是液体,内核是固体
地壳+上地幔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