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群体心态——解读《群体心态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群体心态——解读《群体心态论》作者:程森郎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4期
【摘要】研究群体心态或者说研究心理学,不研究中国人这一群体就等于只看到了这一学科的边边角角,不可能把握人类心态的发展脉搏。在这个遍地都是“中国制造”的年代,研究中国人的群体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群体心态中国人矛盾
一、圈里人看圈里人
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和文化来说,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性和连续性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已去其三的今天,研究中国的群体心态又显得格外的重要。甚至可以说:只有研究透了我们中国人的群体心态及其变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研究过了群体心态!
作为一个拥有全球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的中国而言,不研究中国的群体心态特征是不完整的,更是可悲的。特别是,自中国1949年焕发新的生命;1972年重返联合国;2001年WTO;去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三且势头猛进的今天,如果不研究中国的群体心态,那只能说是在纸上谈兵罢了。所以我始终坚信我的选择是完全明智的。或许,我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抓住了本书最精华的部分!毕竟,作者和我一样都生活在这个群体中,因此对这个群体的了解深度绝对是最最深刻的!
二、矛盾的中国人
1.“自信”又“不自信”
在书中,我看到了许多我们中国人这个群体的心态是如此地独特,又是如此地令人深思。书的字里行间似乎都能体现出我们中国人自信而又不自信的矛盾。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因为历史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简单地说,在18世纪40年代之前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人是自信的。从南到北,从下层的普通百姓到权力金字塔尖的皇帝都很“自信”,自信中国是“天下”的中心,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的
诸如英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只是蛮夷罢了。
但是被人用大炮轰开国门后呢?彻底变了,变的盲目地崇尚外国的东西,变得对自己的传统不自信了。从刚开始的政治,军事到后来的文化,以至于想全盘西化的失败。虽然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一个半世纪左右,但是当时我们中国人群体心态的这种巨变对我们今天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而且似乎这已经变成了一种潜意识!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对于照相机,在SONY和“爱国者”之间,我们会选前者;对于汽车,在ford和“吉利”之间,我们会选前者;对于手机,在Nokia和“夏新”之间,我们会选前者……作为中国人群体中的一员,有的时候,我真地感到很心痛!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就拿韩国的现代汽车来说,要知道在20年前那也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罢了,而韩国人的爱国情节和自信把他们自己的民族品牌变成了世界性的品牌。而此时他们输出的不仅仅是一辆“现代”,一部“三星”那么简单了,而是在输出他们的“民族文化”,是他们的大韩民族的精神!
所以,我坚持认为我们中国要成为世界性大国,完成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从新找回我们中国人这一群体的“自信”入手!而在这个群体中我们又可以从“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入手,原因
很简单,中国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群体。
2.明哲保身
我曾久思这样一个问题而不得其解——为何现在那么多中国人在面对自己或别人的危难的时候还能够如此的冷静?或者还能充当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当然,我并不是说要介入别人私事的那种热情,我所说的是那么多人熟视那些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人倒在血泊中却丝毫
没有一点相助的举动时还能面不改色心不跳。我除了向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找原因以外,似乎再
也找不到其他更加有说服力的原因了。比如,在孔子时代,就有了“君君,亲亲”的社会道德也是法制标准。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中国人这个群体又是多么地冲动。换句话说,有部分会走极端,这点除了“知识分子”这个一向都是矛盾集合体的群体外,在现在我们社会中新出现的“自由职业者”身上表现地尤为突出。因为首先这个群体在我们旁人看来他们是很“自由”的,但是又有谁知道,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整体上相对是“自由”的,是一种自由地忙。以至于他们自己极端的认为,忙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忙的话他们会死掉的。
3.官僚主义
中国人的官僚意识向来是很重的。自古以来,做官就意味着可以辉煌腾达,可以一呼百应,可以家财万贯……对于如今的人来说,做官就意味着玩得转,吃得开,就意味着有了面子。自古便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于是,这个群体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牛起来了。老百姓呢?也实在让人生出不少的悲凉。现在,却还能见到那么多人在官人面前摆出一副“奴颜媚骨”“卑躬屈膝”的模样,实在
是让人痛心。为何当官的就敢私设公堂?为何当官的犯了与老百姓同样的罪却给轻判?细一想就
知道,只因是我们在从秦朝到清朝的两千多年的完善的封建统治的熏陶下,官僚主义思维影响太深了,以至于我们觉得这种官“特权”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乎,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了——“官倒儒商”。有意思的是,这个似乎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社会独有的一个群体,它是被我们其他那些群体所默认的。
所以,说到底我认为我们可以淡化政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失去政治意识。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人们不表现对政治的兴趣,恰好说明政治相对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反之,则说明政治形式风起云涌。”而这也是基于趋向于“务实”的一个趋势。而且更应该看到的是:所谓政治淡化只是在一个意识层面上的表现倾向!而不是一种心态上的趋势。
三、陈年佳酿
在头一遍看的时候,其实是相当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敢声称自己把握了作者的一些什么。就觉得零零碎碎的觉得有些话,有些思想有共鸣!而且他们都很深刻,很耐人寻味。
而第二次看的时候,猛然间发现,那些个让我位之手舞足蹈的地方,正是我想说但又表达不出来的地方!比如开始就触动我心弦的一个细节:书中用了“历史惯性”一词来表达“孔孟之道”对中国社会群体的强势影响的时候,一个感觉——千言万语亦不过这四个字来得贴切、生动!再比如在说到知识分子的“齐加尼克效应”的时候,那句“……于是,他们自我感觉很累,自我认为他们除了睡眠都在工作。但世人却以为他们除了上课都在休息”的论断绝对堪称经典之作!这足可见作者对这个群体症结把握的精确性与哲理性,深刻又极其耐人寻味!
后来,当第三遍读这本书的时候,竟然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有些在前两次读的时候如在云雾中的地方也变得开朗了。当然,这还有助于每次我看书的时候都会在书上的疑难或者有感触的地方写一些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前两遍的基础上再第三次看的时候又是不同的感受。就像上面提到的“齐加尼克效应”一样,前两次我都忽视了它的根源。是一定要通过对这个群体进行深入的现实调查研究才可能得到的!还有诸如关于“理性性”和“非理性性”的辨证,以及对那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古语从群体心态学的层面上进行的诠释。都是深沉而令人百思有千感的!这正印证了一句古话“陈年佳酿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参考文献:
[1]黄建钢.群体心态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