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河南中考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归纳

选择题中的陷阱归纳比较与选择中常见的绝对化词语:一切、任何、所有、都、最、彻底、杜绝、消除、根除、根本上、已、完全、唯一、每、总是、直接、决定、无比、只要……就……,但在一些句子中存在这些关键词,句子没有错误。
总结如下: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
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4、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6、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7、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
8、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合作。
9、任何个人都依赖于集体,集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一个集体成员。
10、只有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11、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才有民族未来。
12、没有自然界,我们的生命就丧失了存在的可能。
13、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解决当前中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14、每个人的生命都孕育于自然界,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唯一性。
15、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16、应对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我。
17、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18、建设社会主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2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9年高考政治选择题常见“八大陷阱”(选择题方法)

1.混淆不同主体行为易错警示政治学科(特别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体意识很明显,不同主体的职责是不同的,因此在审题时,要先明确选择题的行为主体,再依据主体的行为作出判断选择。
如,《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国家、劳动者、纳税人,《政治生活》中的政府、公民、中国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政协、民主党派等。
针对练习1.(2018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18)《中华人民国监察法(草案)》于2017年11月7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拟于2018年3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按照草案的规定,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大产生,对本级人大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人大的监督。
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
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基于( )①强化监察职能的独立性的要求②国家司法机关更全面地行使监督权③推动反腐工作法治化进程的需要④进一步完善行政系统部监督体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A 设立监察委员会是推动反腐工作法治化进程的需要,有利于强化监察职能的独立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大产生,对本级人大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人大的监督,监督委员会是国家监察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排除②;监察委员会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体系,④说法错误。
2.(2017五月模考,18)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市委书记达康,敢担责、不想腐、有党性、坦坦荡荡、外表冷峻却心温暖,吸引了众多“粉丝”,成为最热门的“网红”。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市委书记达康之所以能“圈粉”,是因为他( )①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严守法律,公正司法,传递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③立场坚定,敢干能干,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作用④一心为民,劳而不怨,认真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C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达康在《人民的名义》一剧中的身份是“市委书记”,题目的设问也是要求考生从这一身份角度来选择合适的答案。
巧识选择“陷阱”开好解答之方

巧识选择“箱_”孖好解窖之方.攀.響吴庆 4_山东省汶j|i第五r i b中学李秀i选择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主要题型,具有覆盖面广、迷惑性 强等特点。
一些看似不难的选择题,为何考生一做就错?原来,命题 者故意在考题中设置了陷阱,考生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去。
命题者常 见的设置“陷阱”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利用角色主体设置陷阱此类选择题的题干包括多个角色主体及其行为表现,但题干只 要求对某个特定主体进行分析。
因此,考生在解此类题时要学会排 除与题干要求无关的选择肢。
例1. (2017 •江西)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和肢体伤害……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 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应该 ()A.忍气吞声,息事宁人B.机智应对,依法维权C.以牙还牙,以暴制暴D.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点拨】本题考查了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面对校园欺凌,作为被欺凌者应该沉着冷静,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及时报告老师、家长或报警;要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B 项正确。
忍气吞声,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会助长违法犯 罪分子的嚣张气焰,A项错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会导致自己违法 犯罪,从受害者变成侵害者,C项错误;D项是有关部门应有的做法,虽然正确,但是无关项,可排除。
二、利用学科视角设置陷阱此类选择题对答题角度作出限定,要求考生从个人、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权 利、义务等角度进行分析。
因此,我们要学会排除与题目无关的选择肢。
例2.(2016 •山东济宁)2015年10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
“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果结账时变成了 38元一只。
从道德角度看,该烧烤店主的行为 ()A.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无可厚非B.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C.是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D.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点拨】本题结合漫画考查了学生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诚实 守信的认识和理解,解答时要抓住材料中关键语句“从道德角度看”。
初三政治作业中常见的思维误区

初三政治作业中常见的思维误区在初三政治作业的世界里,许多学生经常陷入一些思维误区,这些误区往往阻碍了他们对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角度来看,这些常见的误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绩,也制约了他们思维的全面发展。
下面就来详细探讨几个常见的思维误区,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误区,从而提高政治作业的完成质量。
首先,很多学生在进行政治作业时常常把问题简化为表面的答案,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例如,在回答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时,一些学生可能只会列举政策的具体内容,而没有分析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这样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看似能够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并未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
为了避免这种误区,学生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理解政策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的本质。
其次,一些学生在完成政治作业时存在对概念理解不准确的问题。
例如,在解释某一政治概念时,学生可能会混淆相关的术语,或者在定义时出现模糊不清的描述。
这种误区的产生通常是因为学生没有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每一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并通过做题和讨论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的掌握。
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是完成高质量作业的基础。
再者,有些学生在作业中往往会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
例如,在撰写论述题时,学生可能会把不同层次的论点混杂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显得凌乱。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没有建立清晰的逻辑框架。
为了避免逻辑混乱,学生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列出提纲,确保文章的结构合理,论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
每一个论点和论据都应当有其明确的位置,并且紧密相关,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另一个常见的思维误区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过度依赖,忽视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学生可能会在作业中机械地重复课本上的内容,而没有将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政治学科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此学生应当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政治考试选择题陷阱的设置

政治考试选择题陷阱的设置
政治考试选择题的设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能够决定学生的成绩,也能决定学生的政治观点。
所以,设置政治考试选择题时,要时刻注意避免设置陷阱。
首先,要避免“矛盾题”。
矛盾题中的选项之间有矛盾,学生看到这些选项后,很容易感到困惑,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正确答案,从而影响正确率。
其次,要避免“明显陷阱题”。
明显陷阱题中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明显错误的,学生一眼就能发现,但是有可能会被误导而选择它。
再次,要避免“暗示陷阱题”。
暗示陷阱题也是一种陷阱,学生看完这些题目后,会选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选项,而不是正确答案。
最后,要避免“歧义陷阱题”。
歧义陷阱题就是指选项中的某些词语的意思不太清楚,学生很难明确其意思,从而容易混淆,影响正确率。
总之,设置政治考试选择题时,应该避免设置陷阱,以免影响学生的正确率,影响政治考试的效果。
设置政治考试选择题时,要确保词汇准确、选项清晰明了,没有矛盾、暗示和歧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考察学生的政治知识,使考试更加有效。
政治选择题中的十二种干扰方式

政治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因而能有效地发挥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等方面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政治学科高考,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
为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本文试结合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部分选择题,介绍十二种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一、张冠李戴法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被人民群众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他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
下列各项中属于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的有①克服种种困难,两次入藏工作,历时十载②腰扎“钢围腰”,强忍病痛,长驱2万多公里,为边疆人民寻找甘泉 ③节衣缩食收养三个孤儿 ④用自己的钱购买药品为农牧民治病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这是1996年高考政治第5题,正确答案是C肢。
它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繁森这位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
作为时事政治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情。
****同志和李鹏同志分别为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了题词,各宣传机构和文艺团体也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
由于考生对这一典型事迹没有很好地掌握,结果有43%的考生错选了D肢,把李国安的先进事迹当作是孔繁森的先进事迹。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二、鱼目混珠法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例题】在下列选项中,采用多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A 加拿大荷兰意大利B 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C 英国荷兰澳大利亚D 丹麦比利时西班牙这是1994年高考政治第14题,正确答案是D肢。
该题虽然考查的是常识性问题,但该题的四个题肢中涉及八个国家,有的实行多党制,有的实行两党制,有的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有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题肢之间有较强的干扰性,要把符合题干条件的答案选出来,确实有一定难度,考生稍有疏忽就会误选。
[初中政治]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初中政治]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2c688ce81ed9ad51f01df2e8.png)
[初中政治]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_政治论文_希望可以帮到您一些看似不难的政治选择题,为何一做就出差错?原来,命题者出于命题的某种需要,故意在考题中布下了一个个“陷阱”,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去。
那么常见设置的陷阱有哪些呢?一、利用思维定势,诱人上当(例1)阶级斗争虽然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是指: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B.阶级斗争已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C.在各个领域大量存在的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已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D.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和斗争剖析:“一定范围”,顾名思义是指某些领域,加之教材中也讲到阶级斗争表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因而不少同学形成了一定范围就是四个领域的思维定势。
拟题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蓄意在试题中掩蔽了“一定范围”是指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不是指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没有,更不是指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等这些重要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单纯从某些领域去考虑,结果造成不少人误选(A)。
二、弱化重要理论,引人受骗(例2)在集贸市场买东西,讨价还价是普遍现象。
商品的卖者总是抬高卖价,买者总是压低买价,而商品的最后成交价格,则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
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A.取决于市场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B.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C.受当时供求关系的影响D.具有偶然性,无规律可循剖析:本题从三个方面对重要理论进行了弱化:(1)A项从市场表现交易来说似乎说得过去,因为现实生活中往往卖方讨价厉害则商品价格高些,买方还价厉害则商品价格低些,从而淡化了市场价格的形成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这一重要理论。
(2)B项没有理解买方和卖方的讨价还价,并不是一种竞争关系,说到底仍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误选了B。
(3)D项完全抹杀了市场价格的形成与供求之间的关系这一经济理论,从而导致学生误认为市场价格受偶然性支配,无规律可循。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总汇

•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②不良行为必 然发展成为违法行为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 法犯罪④上述中的打架和旷课属于不良行为,经常光顾 网吧和赌博行为属严重不良行为
• A、①②
B、②④
• C、①③
D、 ①③④
二、辨析题答题技巧
1、辨析题的四个类型: A、完全肯定型 解题方法:(1)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2)说明理由。(3)作
解题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 理由。
解题步骤:(1)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 说明理由。(2)指出题目中观点错误或不合理的部分,说明 理由。(3)提出正确的观点或补充完整观点,进行总结。 (解答的步骤可以按照"对--为什么对? 错--为什么错? 小结-对的意义和错的危害。)
就是______。( A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
• B.党的基本路线 广大人民群众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广大人民群众
• D.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
4、至2019年4月19日为止,我国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 厂家10家,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吨,各地公安机关 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人。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出台 了《关于依法从严审理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的意见》,依法 从严审理食品药品安全案件,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后 果严重者,将会被判没收所有非法所得财产甚至死刑。上
(3)道德和法律都是公民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 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或: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 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或: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 懂规矩、守规矩。道德和法律都是公民应该遵守的规矩。或:社会生活要有 共同的准则,道德和法律需要公民共同遵守。)(3分) (4)我们要树立公民意识,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 做起,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或: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遵 纪守法,展现公民良好形象。或:我们要增强规矩意识、规则意识,不断提高自 身文明素养。或:我们要增强社会公德意识,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公民。 或:我们既要注重道德修养,又要树立法治信仰,争做现代文明公民。或:我们 需要培养公共精神,尊重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树立文明形象。)(2分) 评分建议:第(1)层答出公共设施不断增多的原因即可给2分。第(2)层答出使
2018年中考政治失分原因剖析

9.卷面不整洁,层次不清晰。
不分层次段落,一逗到底。 字迹潦草混乱,看不清楚。 字体大小不一,毫无美感。 试卷严重污损,糊涂乱画。 答题区域错误,箭头指示。 补充答案随意穿插,犹如迷宫。
பைடு நூலகம்0.盲目抄写,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非选择题如何书写答案 ?
1.”答”字必写。
2. 分条书写。(不分条做答案,阅卷老师不喜欢看, 很难给高分)
• 第二种,只从书本角度进行详细的叙述,没有结合材料。
症结:只讲空洞的理论,不谈材料所涉及的实际。 ---理论不联系实际 。
7.表述不准确,不使用学科术语:表现为答题时“口语 化”严重,缺乏答题的规范性。还有些学生的答案呈现 出“语文化”。
8.思维狭隘,角度重复,表述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 思路闭锁,思维局限在某一个方面不能自拔; 角度单一,重复啰嗦; 语言贫乏,词不达意。
3.分条作答案时,把最能反映问题的答案写在最前面, 把可有可无的答案写到最后。
4.书写工整,不写连笔字。 5.书写答案前,要想好试卷空白地方的大小, 根据自己组织的答案多少,确定答案字的大小。 6.动笔前,要做好规划,打好腹稿,避免涂改。 7.用心答题,全力以赴。
政治得高分的要求
✓第一,夯实“双基”,基础知识要记牢。 ✓第二,认真审题,把题的设问看清楚。 ✓第三,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
3.不理解命题人的出题意图
天试卷4---15 (爱国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两个决定, 分别确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 者国家公祭日。 ( 1)这两个纪念日的确立有哪些重要意义(2 分)
政治考试中的常见陷阱及应对方法

政治考试中的常见陷阱及应对方法在政治考试的广阔天地里,学生们常常陷入各种陷阱中,有时甚至无法自拔。
这些陷阱如同黑暗中的迷宫,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
然而,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这些陷阱也并非无法克服。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些最常见的政治考试陷阱之一:理解偏差。
有时,问题的表面意思并不代表其深层含义。
就像寻找宝藏一样,需要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才能找到答案。
学生们经常陷入只看问题表面而忽略背景和语境的误区中。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他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问题,理清每一个细节,并分析问题的语境来避免这一陷阱。
另一个常见的陷阱是概念混淆。
政治科目中的概念往往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容易让学生们感到困惑。
例如,民主和共和制度的区别可能并不那么显而易见。
要避免这种陷阱,学生们可以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法来弄清楚每个概念的独特之处,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加深理解,从而确保在考试中不会混淆概念。
此外,答非所问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有时候,考试问题可能会有多个部分,而学生们可能只回答了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完全偏离了问题的核心。
这就如同被问题的诱惑所迷惑,失去了正确方向。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们在答题前应当仔细阅读问题,明确每一个问题的要求,可以通过划分问题,逐一回答每个部分来确保完整性和准确性。
最后,还有一个难以逾越的时间管理陷阱。
政治考试常常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和复杂的问题,如果学生们在时间上没有合理安排,很容易陷入赶时间的窘境中。
要克服这一障碍,学生们可以通过事先制定计划,合理分配每个问题的答题时间,可以通过练习和模拟考试来提高解题速度,从而在考试中更从容地应对时间压力。
综上所述,政治考试中的陷阱并不可怕,只要学生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就能够避免和克服这些陷阱。
通过深入理解问题、澄清概念、仔细阅读和合理时间管理,他们可以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展现出自己的真正能力。
因此,让我们一起在政治学问的广袤海洋中,用知识的灯塔指引学生们走出考试陷阱的迷宫,迈向成功的彼岸。
例谈高考政治选择题“逻辑陷阱”的设置及应对策略

例谈高考政治选择题“逻辑陷阱”的设置及应对策略
江传佳(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湖北武汉 430030)
摘 要:高考政治选择题基于认识对象的条件联系、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设问角度的限定 以及对题干信息和学科核心知识设置“逻辑陷阱”,着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体现了素养导向下的 高考命题改革方向。突破逻辑障碍,需要提高审材料、审设问、审选项的能力,以避免题干信息误 读,逻辑关系误判,核心知识误解。
48
教学月刊·中学版 政治教学 2019/10
考试研究
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 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 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 的生命力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 的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 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 得到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该题选项①和④属于必要条件表述格式。 根据辩证否定观原理,可以判断“吐故纳新”是 保持事物“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自我否 定、自我超越”是实现“事物不断发展”的必要 条件(缺之不可、有之未必)。选项③属于充分 条件表述格式。不断批判和否定会促进事物 的质变,不利于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可见“不 断批判和否定”不是“新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 的充分条件。因此,选项③犯了将非充分条件 夸大为充分条件的逻辑错误。 2. 基于认识对象存在的状态 应然与实然、未然与已然是认识对象状态 多样性的表现。应然是指在可能的条件下应 该达到的状态,或者说基于事物自身的性质和 规律所应达到的状态;实然是指事物存在的实 际状态。未然是指尚未实现、尚未发生的状 态;已然是指已经实现、已经发生的状态。一 般来说,作为事物的现实表现样态之实然已 然,总是与其应然未然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 脱节或背离。因此混淆应然与实然、未然与已 然 ,是 选 择 题 命 题 中 设 置 错 误 选 项 的 一 种 技术。 【例 3】(2019 年全国Ⅰ卷第 19 题)2019 年 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
谈政治选择题中常见的“陷阱”

谈 政治选 择题 中常见 的“ 陷阱”
孟贤 良
( 青海省 民和县教育局)
一
些看 似不难 的政治选择题 , 为何一做 就 出差错 ?原来 , 命题
价格的形成是受供 求关系影 响这一重要理论 。( 2 ) B项没有理解 买
者 出于命 题 的某种 需要 , 故意 在考题 中布下 了一个个“ 陷阱 ” , 稍 有不慎 , 就会掉进 去。那么常见设置 的陷阱有哪些 呢?
利用思维定势 , 诱 人 上 当 ( 例 1 ) 阶级 斗争虽然 已不是我 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 , 但仍然在一 定 范 围 内长 期 存 在 。这 里 所 说 的“ 一 定范 围” 是指 : A . 政治领域 、 经
一
方和卖方 的讨价 还价 , 并不 是一种 竞争关 系, 说到底仍 是一 种供 给与需求 的关系, 从而 强化 了学生误选 了 B . ( 3 ) D项 完全 抹杀 了市
场 价 格 的形 成 与 供 求 之 间 的关 系 这 一 经 济 理 论 , 从而 导致学生误 认为市场价格 受偶然性支配 , 无规律可循 。这 样的题 目, 错误导 向 性很强 , 解题 时务必谨慎小心 。
、
济领域 、 文 化领域和社会 生活领域 ; B . 阶级斗争 已不是普 遍存在 的 三、 针对一知半解 , 巧设圈套 现象 ; c .在各个领 域大量存在 的社会矛盾 中主 要矛盾 已不具有阶 全面 地完 整地 准确 地理 解基 本概 念对 学好 政 治是 非常 重 要 级 斗争 性质 ; D . 四项 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 自由化 的对立和 斗争。 的, 但有 些 同学“ 好 读书而 不求甚解 ” , 下 列题 型就是针 对这种情 剖析: “ 一定 范围 ” , 顾 名 思义是指 某些领 域 , 加之教 材 中也讲 况而设置的 。 到 阶级斗争表现 在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 文化领域 和社会 生 ( 例 3 ) 南 北对话是指: A . 南半球 I 家和 北半球国家之 间为发展 活领 域 , 因而不少 同学形成 了一 定范 围就是 四个领 域的思维 定势 。 拟题 者正是利用 了这 一点 , 蓄意在试题 中掩 蔽 了“ 一定范 围” 是指 不 是普遍存在 的社会现象 , 也不 是指 有的领域有 , 有 的领 域没有 , 更 不是指阶级 斗争的集 中表现等这些重要信 息 ,从而 弓 I 导学 生单 纯从某 些领域去考虑 , 结果造成不少人误选 ( A ) 。 二、 弱化重 要理论, 引人受骗 ( 例 2 ) 在 集贸市场买东西 , 讨 价还价是普遍 现象 。商 品的卖 者 总 是抬 高卖价 , 买者 总是压低买价 , 而商 品的最后 成交价格 , 则往 往 是买卖双方协商 的结果 。这种现象表 明市场价格的形成 : A . 取决 于 市场双方讨 价还价 的能力; B . 取决 于市场竞 争的激烈程 度 ; C . 受 当 时供 求 关 系 的 影 响 ; D . 具有偶然性 , 无 规律 可 循 。 剖 析: 本题 从三 个方面对重要理论进 行了弱化 : ( 1 ) A项从市场 表 现交易来 说似 乎说得过 去, 因为现 实 生活中往往卖 方讨价 厉害 则 商品价格 高些 , 买方 还价厉害 则商 品价格低些 , 从而 淡化 了市场 各 自的民族 经济而进行协商对话 ; B . 欧洲 、 北美洲 国家和非洲 国家 之 间为解决债 务 问题而进行协商对 话; C .发展 中国家 与发达 国家 之 间围绕发 展 问题而进行协 商对 话; D .社会主义 国家与资本 主义 国家之 问围绕和平 问题而进行协商对话 。 剖析 : ( 1 ) 南 北对 话指的是发展 中国家 与发达 国家为解决两者 之 间的经济关系而举行 的会议 , 它是一个 特定 的概念 。一般说来 , 发展 中国家集中在地球 的南 半球 , 发 达国家集中在地球 的北半球 , 根据这个地 理位 置 , 因而把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 国家 之间 的关 系习 惯上称之为南北关系 。由于有些 同学平 时对知识 的掌握不够深入 细致 ,把 南北对话这个特定 的概 念同地理位置上 的南北概念 混为 一谈而错选 ( A B ) 。( 2 )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与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是 从 国 家 性 质 的角度来 区分的 ,南北对话 里所谈的南北关 系 是从经济实 力的 角度 来区分 的 , 两者 区分 的标准各 不相 同, 因而其 内容 也大相 径 庭 。如果平时学 习不认真仔细 , 很容易错 选 ( D )
初中政治学习中需避免的错误

初中政治学习中需避免的错误在初中政治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潜在的误区和陷阱,学生们往往容易掉入这些错误中。
作为一门涉及社会、政治和道德的学科,政治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需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在初中政治学习中需要避免的一些常见错误。
首先,许多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往往忽视了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导致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不牢固。
政治学科中的许多概念,如“民主”、“法律”或“权利与义务”,这些词汇不仅仅是抽象的名词,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现象。
学生们在学习时,往往停留在表面,简单记忆这些词汇的定义,却未能深入探讨它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相互关系。
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这些概念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过分依赖课本内容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虽然课本是政治学习的重要资源,但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忽视了课外阅读和实际案例的学习,会限制对政治学科的全面理解。
政治学科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知识往往是基础性的、概括性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学生需要关注时事新闻、阅读相关书籍,甚至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对政治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第三,忽略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政治学科不仅仅是接受信息,更需要学会分析和评估信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和课本中的观点,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单向接受的信息处理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政治问题的认识片面,缺乏深度。
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政治学科的精髓,并具备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忽视道德和伦理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政治不仅仅是法律和政策的集合,它也涉及到伦理和道德的层面。
学生在学习政治时,应该关注政治行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公平、正义和责任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和伦理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决策背后的道德考量,使他们在未来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初中政治考试中常见的陷阱

初中政治考试中常见的陷阱在初中政治考试中,常见的陷阱无疑让学生们感到困惑,它们像是考场上的暗礁,让那些没有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学生措手不及。
让我们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陷阱,以便在考试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首先,最常见的陷阱之一就是概念模糊。
政治学科涉及的基本概念,如“民主”、“法治”、“权利”等,常常让学生混淆。
学生们有时无法准确区分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导致答题时出现错误。
要应对这一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每个概念的定义、特征和实际应用都应当明确掌握。
其次,题目中的“细节陷阱”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初中政治考试中,题目往往会涉及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历史事件的具体年份、人物的角色等。
学生如果只掌握了大致内容,而忽视了这些细节,很容易在考试中丢分。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应当注重对细节的把握,通过总结笔记和做题的方式来强化对这些细节的记忆。
另一个常见的陷阱是对题意的误解。
政治考试中的题目往往会设置一些复杂的表述,学生如果没有认真审题,可能会误解题意,从而做出错误的回答。
例如,一道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只是从一个单一的角度作答,就可能偏离题目的要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在做题时需要认真审题,确保完全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分析角度。
此外,考试中的“套话陷阱”也需要警惕。
政治试卷上,有些题目会出现让学生回答常见的套话,比如“我国的基本制度是…”这类问题。
虽然这些题目看似简单,但学生如果只是机械地套用背诵的内容,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就会导致答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基本概念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通过实例来解释和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最值得注意的还有“选择陷阱”。
在选择题中,尤其是那些涉及多项选择的题目,学生很容易陷入选项的迷雾中。
有时,题目的选项看似都正确,但实际上只有一个或几个选项符合题意。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审查每一个选项,理解题目的要求,并通过排除法找到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也谈政治选择题常见的十大陷阱

也谈政治选择题常见的十大陷阱论文导读:文综政治分的选择题。
下面我们就重点常用的九种破题分析一下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解题思路,也谈政治选择题常见的十大陷阱。
关键词:选择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任何一门考试都有规律可循,政治也不例外,政治在整个文综考试中占100分,其难度相对于那两门来说,难度较小,政治取得一个高分并不难,也会为整个文综考试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打下好的基础。
文综政治分的选择题,也就是客观题,共12个题48分,占整个文综选择题的34.29%,下面我们就重点常用的九种破题分析一下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一添枝加叶“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在政治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必须占支配地位B.在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v破题:该题A、C项题制肢设置,命题者通过增加修饰、限制的词----“各个”,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就运用了“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
正确答案:D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关键词,一定要仔细推销、慎重选二似是而非“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
在政治高考选择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陷阱题肢。
例二.节约是传统美德。
经济学家凯恩斯侧提出了借鉴悖论,认为节约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
这启示我们()A.个人应该坚持节约,社会应该扩大消费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C.金融危机要求我们大力扩大内需,增加消费D.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破题:部分考生肯能会选A或B,犯了“似是而非”的毛病。
2019年高考政治选择题常见“八大陷阱”(选择题方法)

1.混淆不同主体行为易错警示政治学科(特别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体意识很明显,不同主体的职责是不同的,因此在审题时,要先明确选择题的行为主体,再依据主体的行为作出判断选择。
如,《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国家、劳动者、纳税人,《政治生活》中的政府、公民、中国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政协、民主党派等。
针对练习1.(2018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18)《中华人民国监察法(草案)》于2017年11月7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拟于2018年3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按照草案的规定,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大产生,对本级人大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人大的监督。
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
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基于( )①强化监察职能的独立性的要求②国家司法机关更全面地行使监督权③推动反腐工作法治化进程的需要④进一步完善行政系统部监督体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A 设立监察委员会是推动反腐工作法治化进程的需要,有利于强化监察职能的独立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大产生,对本级人大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人大的监督,监督委员会是国家监察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排除②;监察委员会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体系,④说法错误。
2.(2017五月模考,18)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市委书记达康,敢担责、不想腐、有党性、坦坦荡荡、外表冷峻却心温暖,吸引了众多“粉丝”,成为最热门的“网红”。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市委书记达康之所以能“圈粉”,是因为他( )①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严守法律,公正司法,传递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③立场坚定,敢干能干,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作用④一心为民,劳而不怨,认真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C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达康在《人民的名义》一剧中的身份是“市委书记”,题目的设问也是要求考生从这一身份角度来选择合适的答案。
初一政治考试常见题型及解法

初一政治考试常见题型及解法初一政治考试中的题型丰富多样,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考察方式和解法技巧。
了解这些题型及其解法,对于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的题型出发,详细讲解如何应对这些考试题目。
选择题是初一政治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选择题通常以问题或陈述的形式出现,并提供几个备选答案,要求学生从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和选项的能力。
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确保理解其含义。
有时候,选择题的陷阱在于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
因此,仔细比对每一个选项,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至关重要。
此外,排除法也是解答选择题的有效方法。
如果对所有选项都不确定,可以通过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填空题在初一政治考试中也是常见的。
填空题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的词汇或短语。
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解答填空题时,首先要明确空白处需要填写的信息类型,例如定义、概念、重要事件等。
然后,根据所学内容回忆相关知识,填写最准确的词汇或短语。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上下文提示来进行推测。
简答题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回答问题,通常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解答简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楚问题的要求。
然后,迅速组织答案的思路,确保回答全面但不冗长。
回答时应包括关键的概念和要点,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详细描述。
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以确保答案清晰易懂。
应用题是初一政治考试中较为复杂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进行分析或解决问题。
应用题考察的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的能力。
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分析题目提供的情境或案例,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然后,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分析结果。
在回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确保答案具有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一些看似不难的政治选择题,为何一做就出差错?原来,命题者出于命题的某种需要,故意在考题中布下了一个个“陷阱”,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去。
那么常见设置的陷阱有哪些呢?一、利用思维定势,诱人上当阶级斗争虽然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是指: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B.阶级斗争已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C.在各个领域大量存在的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已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D.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和斗争剖析:“一定范围”,顾名思义是指某些领域,加之教材中也讲到阶级斗争表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因而不少同学形成了一定范围就是四个领域的思维定势。
拟题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蓄意在试题中掩蔽了“一定范围”是指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不是指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没有,更不是指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等这些重要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单纯从某些领域去考虑,结果造成不少人误选。
二、弱化重要理论,引人受骗在集贸市场买东西,讨价还价是普遍现象。
商品的卖者总是抬高卖价,买者总是压低买价,而商品的最后成交价格,则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
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A.取决于市场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B.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C.受当时供求关系的影响D.具有偶然性,无规律可循剖析:本题从三个方面对重要理论进行了弱化:A项从市场表现交易来说似乎说得过去,因为现实生活中往往卖方讨价厉害则商品价格高些,买方还价厉害则商品价格低些,从而淡化了市场价格的形成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这一重要理论。
B项没有理解买方和卖方的讨价还价,并不是一种竞争关系,说到底仍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误选了B。
D项完全抹杀了市场价格的形成与供求之间的关系这一经济理论,从而导致学生误认为市场价格受偶然性支配,无规律可循。
这样的题目,错误导向性很强,解题时务必谨慎小心。
三、针对一知半解,巧设圈套全面地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对学好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些同学“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下列题型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置的。
南北对话是指: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国家之间为发展各自的民族经济而进行协商对话B.欧洲、北美洲国家和非洲国家之间为解决债务问题而进行协商对话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发展问题而进行协商对话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围绕和平问题而进行协商对话剖析:南北对话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经济关
系而举行的会议,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地球的南半球,发达国家集中在地球的北半球,根据这个地理位置,因而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习惯上称之为南北关系。
由于有些同学平时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细致,把南北对话这个特定的概念同地理位置上的南北概念混为一谈而错选。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是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来区分的,南北对话里所谈的南北关系是从经济实力的角度来区分的,两者区分的标准各不相同,因而其内容也大相径庭。
如果平时学习不认真仔细,很容易错选四、使用多重条件,顾此失彼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假如在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那么一双皮鞋可以换:A.2件上衣B.4件上衣C.8件上衣D.16件上衣剖析:本题设置了四个条件:一是符合等价交换原则:二是市场供求关系保持不变;三是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四是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
前两个条件是抽象的假定条件,做题时不需要把不等价交换和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题目设置的这两个条件,对于理解题意有较大的干扰。
后两个条件是最重要的,做题时必须把这两个条件同时考虑进去,明确是在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变化,而不是在一边发生变化,如果只考虑一边发生变化,则会错选。
因此,这种题型,容易使人顾此失彼而造成错误。
五、巧用关键词语,掩人耳目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否则,就会误入题目所设置的陷阱。
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的最主要区别在于:A.二者产生的条件不同B.价值产生的条件不同C.使用价值的特点不同D.交换形式不同剖析:审此题时,重在于紧紧抓住“最主要区别”这个关键词语,认清是“最主要区别”而不是一般区别。
如果把握不好这点就会选择那些一般区别,从而误选。
其实劳动力商品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的最主要区别。
因此,正确答案应当选。
六、医治学习懒汉,另有妙方影响某种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商品价格的高低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社会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性质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A.B.C.D.剖析:本题要考查的是答题者的发散思维能力。
有的学生却懒于思考,而表现为思路狭窄,丢三拉四。
做此题时应当多方思考和把握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首先要把握市场的内在要素,如价格的高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其次还要考虑生产状况的主要因素,如劳动生产率、科技发展水平、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因素,这些都直接影响生产状况,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既从市场的内在因素又从生产状况的直
接影响因素来考虑,此题就不难选出为正确答案。
至于社会经济制度与所有制性质显然与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无关。
现在,各级各类的考试对能力层次的要求都提高了,应试者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正视与面对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