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一)_水稻苗期病害

合集下载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如病毒病、真菌病和细菌病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耕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水稻的病害防治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1. 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主要在春、秋季发生,多数发生在水稻生长初期。

病株外观呈现叶片黄化、枯萎、卷缩,叶鞘以及秆部裂伤褐变的病状。

其防治措施包括在种子上进行磨菌和盆土消毒,使用对纹枯病抗性强的品种,早灌水、早淹田、早抽穗等。

水稻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连续种植水稻或不良耕作条件下。

病株的外观表现为叶片针状或羽状状黄化,之后变成黄褐色,叶片轻轻一拂即易脱落,使叶鞘变成黑褐色。

其防治措施包括进行耕作松土,病堆地的远离,使用抗稻瘟病的品种,使用化学防治剂等。

水稻条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小圆点,呈现银灰色或黄色,形成线条状,最终形成黑色线样。

病程中叶片会变得脆弱、干瘪。

为防治此病,可以在休闲期进行田间清理,采用早插、早育秧等措施,使用抗药品种,及时用药喷洒,使用较低浓度药液。

水稻病毒病由各种病毒引起,主要会影响叶片的生长。

在植株生长后期到抽穗期间,病害易发生。

病害表现为叶片出现斑点或黄化,并出现裂口、变形。

其防治措施包括对接种、操作、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管控,使用抗病毒品种,平衡肥水,并注重田间管理。

综上所述,水稻苗期常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条锈病、病毒病等。

在农民们种植水稻时,应按照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及时预防和治疗病害,从而达到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作物病虫害图解

农作物病虫害图解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五页。
5、赤霉病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五页。
小麦赤霉病俗称红头麦、烂头麦,是小麦穗期典型的气候型流行病。
1、危害病症 小麦从出苗到穗期都可以受赤霉病的危害,引起苗枯、茎基腐和穗腐等病 症,其中穗腐发生最普遍和严重。 2、发生规律 小麦赤霉病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菌在土表的稻桩或小麦秆、玉米秸 等作物残体上越冬和越夏。春季形成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小麦 穗部,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后,主要由凋萎的花药经气流侵入小穗, 引起发病,以抽穗至扬花末期侵染为主。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受气候、菌源量、 小麦生育期、品种抗性及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赤霉病在防治上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加强中短期预测预报的方法。 (1)农业防治 搞好田间的三沟配套,到达沟沟相通,做到雨停田间不积水; 收割后及时脱粒,晒干后籽粒含水量13%以下时入仓储藏,并保持仓内较低的湿 度。 (2)选用抗病品种 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 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一般比较抗病,各地可适中选用种植。
3、稻蓟马
第十四页,共五十五页。
稻蓟马
为害特点:成、假设虫以口器锉破叶面,成
微细黄白色斑,叶尖两边向内卷折,渐及全叶 卷缩枯黄,分蘖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长、 根不发、无分蘖,甚至成团枯死。
发生规律:稻蓟马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 多,世代重叠,多数以成虫在麦田,茭白及禾 本科杂草等处越冬。
防治方法: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五页。
4、叶锈病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五页。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三大锈病(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之一,俗称黄疸、麦疸 等。叶锈病在全国发生范围很广,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山西、贵 州、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等省。小麦发生叶锈病以后,病菌夺取营养,减少 光合作用面积,特别是大量孢子堆突破外表,使植株严重丧失水分,影响小麦生长 发育和麦粒灌浆,造成麦粒秕,产量降低,出粉率差,品质变坏。病情严重时促使 麦叶过早枯死,小麦停止生长发育,发生特早时病株往往抽不出穗子,形成“锁口 疸〞。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割叶病、褐条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赤尾病、红娘病等。

1. 细菌性割叶病:
症状:叶片先是出现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变成黄白色圆斑,斑内有中空的黄白色脓袋,逐渐蔓延整片叶,在割掉脓袋的地方可见黄白色栅栏状切缘。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采取轮作栽培、适时深翻、清除杂草等措施。

2. 褐条病:
症状:叶片出现长条状、畸形性黄褐色病斑,从叶尖、叶缘沿叶脉向下蔓延,病斑中心逐渐变为离碟状焦褐色,叶片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避免氮过多,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疏苗,避免密植。

5. 赤尾病:
症状:叶片上出现红色或红棕色斑点,病斑融合后叶片变为红色,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适时疏苗,增加通风透光。

综合防治方法: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适应本地生态环境、对病害具有较高抗性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发病率。

2.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特别是氮肥,以免诱发病害的发生。

3. 清理病残体: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和传播。

4. 适时疏苗:保持适宜的苗密度,避免过密造成通风不良,增加病害的发生。

5.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干燥,增加通风透光,避免积水和湿度过高的情况。

6. 轮作栽培:合理采用轮作栽培,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扩散。

7. 化学防治:严重感染病害时,可选择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机,遵守安全使用规定。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瘟病(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

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

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瘟三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1)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

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

(2)慢性型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伸。

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

(3)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

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

条件适合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

(4)白点型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

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

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

(完整版)水稻病害图谱

(完整版)水稻病害图谱

(完整版)水稻病害图谱-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真菌性病害1、稻瘟病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苗叶瘟褐点型苗叶瘟慢性型叶枕瘟苗叶瘟病斑连片枝梗瘟穗颈瘟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1、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的防治措施。

即狠抓苗叶瘟和穗瘟,巧治叶瘟。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水稻生长前期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

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

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

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

2、纹枯病纹枯病枯孕穗纹枯病包鞘叶鞘上不规则病斑纹枯病严重为害状纹枯病前期菌核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

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

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

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1、采取“在插秧前消灭菌源,插秧后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发病初期防治,确保水稻倒三叶完好”的防治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水稻苗期立枯病、绵腐病、生理性烂秧三种病害的区别和防治

水稻苗期立枯病、绵腐病、生理性烂秧三种病害的区别和防治

水稻苗期立枯病、绵腐病、生理性烂秧三种病害的区别和防治农家医院?锤缈簋譬魇质喃随着农业水平的提高,微肥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肥种类的不同效果自然存在着差异.为更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微肥,我们对多种微肥在大豆上的效果进行了实验.l材料与实验方法1.1材料使用品种:合丰35;土壤类型:浅育草垫土.1.2实验方法实验设在黑龙江省红兴隆分局江川农场3队,处于第二积温带中部,高于l0℃活动积温在265O一2550℃,无霜期一般在138天左右.五月七旬播种,本试验设三次重复,每小区四垄,每垄两米长.喷用量每亩0.1%五十公斤药液.试验1(水)2(油)3(锰)4(铜)5(铁)6(镁)7(钼)8(硼)l(花期)水花期油花期锰花期铜花期铁花期镁花期钼花期硼花期水花油花锰花铜花铁花镁花钼花硼花z(花荚期荚期荚期荚期荚期荚期荚期荚期荚期3(荚期)水荚期油荚期锰荚期铜荚期铁荚期镁荚期钼荚期硼荚期2试验结果及分析2.1微肥对产量影响l152.9l156.05163,35157.432160.12176.57150.14162.243154.15178.65156.44163.074l65.44155.91167.21162.845l66.51155.91147.14151.5l6167.02164.48170.99167.497165.89186.66157.44169.99§缝::2Z!§!:§:我们采用三次重复,分别对其测产,利用均值.由表l可看出:大豆施用各种微肥均有一定增产作用.钼肥增产效果最好,而其他元素对大豆增产作用不明显.2.2微肥对大豆品质的影响2.2.1微肥在花期喷施对大豆品质的影响我们只在花期喷施微肥,来研究花期不同元素对品质的影响.最终测得蛋白质,脂肪含量曲线见表2, 3.(略)从表2可以看出锰与钼在花期喷施对提高蛋白质有显着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镁在花期喷施对提高脂肪有显着效果.综合以上丽种结论,可在花期根据品种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喷施微肥.如果高油品种,需要提高其脂肪含量,则可喷施镁;若是高蛋白品种,则可喷施锰和钼.2.2.2微肥在花荚期喷施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用类似2.2.1的方法,但不同的是在花荚期喷施.花荚期不同元素对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见表4,5(略).从表4可看出铜,镁在花荚期喷施对蛋白质提高不显着,其他元素的效果也不显着.从表5看出:在花荚期不同元素对脂肪含量无显着影响.综合表4,5可知,在花荚期使用微肥对大豆品质提高无明显效果.所以可以不在花荚期喷施微肥,来降低成本.2.2.3微肥在荚期喷施对大豆品质的影响荚期不同元素对蛋白质,脂肪影响见表6,7(略)从表6可看出锰在荚期喷施对蛋白质提高显着.从表7可以看出铜在荚期喷施对脂肪提高有显着效果.综合以上不同时期,锰的喷施对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效果显着;镁在花期喷施对脂肪提高效果显着, 而铜在荚期喷施对脂肪提高有显着效果.所以种植高蛋白大豆品种时,应在原有基本肥料基础上喷施锰肥来提高品质;在种植高油大豆品种时,应在花期喷施镁,在荚期喷施铜用来提高大豆脂肪含量.3小结3.1微肥试验结果表明,锰的喷施对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效果显着;镁在花期喷施对脂肪提高效果显着,而铜在荚期喷施对脂肪提高有显着效果.3.2在产量方面,钼肥增产效果显着;其他微肥也不同程度起着增产作用.3.3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消耗也随着其他营养元素的消耗也随着增加,因此在高产条件下,必须在重视氮,磷,钾三要素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微量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应用.3.4微肥的肥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当土壤条件发生改变时,试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廖貔3水稻苗期立枯病,绵腐病,生理性烂秧三种病害的区别和防治一,发病时间和症状的区别立枯病:发病较晚,三叶期秧田最易发病.早期发病,秧苗枯萎,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腐烂,手拔易断,后期发病,常是心叶萎垂卷曲,茎基部腐烂变成黑褐色,潮湿时病基部长出淡红色霉状物.绵腐病:发病较早,一般在播种后5~6天即可发生,主要危害幼根和幼芽.受害部位最初出现乳白色胶状物,32?以后长出白色绵状物,最后变成土黄色,种子内部腐烂,幼苗逐渐枯死.生理性烂秧:出苗后即可发生,发病时幼芽卷曲变成黄褐色,逐渐变成褐色或向下弯曲成钩状,幼根变黑.二,致病原因,病原菌及传播方式的区别立枯病病原茵:多种真菌侵染:禾谷镰刀菌,木贼镰孢菌等,病菌在土壤和病残体内越冬,靠气流传播,在适宜的情况下侵害稻粒或生长衰弱稻苗的基部,使水稻秧苗发病.床温低于3~C或高于35℃,秧苗生长衰弱时易发病.碱性土壤的苗床较易发生立枯病.绵腐病病茵:绵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绵霉菌,在土壤中越冬,随灌溉水传播,种子,幼芽,幼根受害,秧苗长势衰弱时易被侵害,特别是播种期间遇到持续低温,阴雨天或大水,冷水,长期浸泡,易引起绵腐病的发生.生理性烂秧:主要是温度低,床土湿度大,土壤的通透性不好,缺少氧气,秧苗长势衰弱所引起的.三,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无破损种子和适宜的苗床地,苗床土壤调酸处理,加强苗床温度,湿度和肥水管理.2.药剂防治:防治立枯病:(1)100公斤水稻种子+2o%红种子种衣剂2公农家医院?斤+水300600毫升拌种或2.5%适乐时200毫升+ 35%金阿普隆2o毫升+水1500—2O00毫升拌种,种衣剂包衣后要放'3天后浸种,浸种温度l1一l2℃,浸种5 7天,不能不浸种播种,否则会失去一片叶的生长.床土配制用丰叶苗床生物有机肥,PH值偏高的床土要调酸,不用进行床土消毒处理.(2)用3o%土菌消(恶霉灵)3—4mU"?,或3%育苗灵,育苗青15—20ml/"?进行土壤消毒或在秧苗一叶一针期喷浇(育苗灵,育苗青要用清水浇苗).防治绵腐病:秧田发生绵腐病时,应立即揭膜晾床,用1000倍硫酸铜液喷浇苗床.防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在低温或苗床土湿度过大时应及时揭膜晾床,提高地温,增强土壤通透性,防止出现白芽或造成烂秧.赵春哲【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友谊155811)大白菜施肥与主要病虫害防治大白菜目前仍是我县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蔬菜,掌握其施肥技巧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施肥技巧大白菜施肥原则是:整地重施有机肥,苗后分次巧追肥.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前少后多,分期供给".肥后及时浇水,以达到肥水均匀,充分发挥肥效.1.重施有机肥大白菜生长期长,生长量大,需要肥效持久,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一般每667施腐熟有机肥50008000kg,三元复合肥50lcg不仅肥产持久,而且还能改良土壤.2.巧施提苗肥大白菜播种后8一l0天拉"十"字时,及时追施提苗肥,如尿素或硫酸铵5—7kg/667"?,促进幼苗生长. 有条件的农户可结合灌水随水冲入富尔冲施肥,省工,省力,效果也较好.3,及时分期追肥①莲座期追施"发棵肥"早熟品种5一l0片叶,中晚熟品种824片时,这一生长时期称为莲座期.莲座期大白菜生长量大,生长速度快,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使其旺盛生长是丰产的关键,要及时追施"发棵肥",一般每667m2追施硫酸铵l0—20lcg,或尿素l0公斤,施后及时浇水.②结球前期追施"结球肥"大白菜结球前期生长迅速,同化作用强,对肥水需求较多,应结束莲座期,开始结球前,结合浇水前667.?迫施尿素或硫酸铵l0一l5lcg,硫酸钾5一l0lcg.③结球期追施"灌心肥"大白菜从开始结球到结球紧实称为结球期.结球期生长期长,特别是中晚熟品种,该期是大白菜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肥水量最大,要追施23次"灌心肥",一般每周1次水,隔周一次肥,每次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或尿素510kg,最好将肥料深于水中随水冲施效果更好.④叶面施肥叶面施肥是使大白菜增产的重要手段,可结合打药进行.从莲座期开始到结球后期,每7l0天追1次叶面肥,喷洒600—800倍液的富尔655或富尔维可多,可增产10—15%,还可增加大白菜的抗性和品质.二,病虫害防治大白菜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出苗开始每7l0天交替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做到"治虫不见虫,防病不见病".1.病毒病多发生在幼苗期,特别是在幼苗6—7叶前,连续高温,干旱,蚜虫多的条件下发病重,传播快.发病时叶片表面出现明脉化叶,皱缩,扭曲,坏死斑,条斑,矮化,畸形.防治方法:①选抗病品种.②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加抗性.③适时播种,使幼苗避开高温, 苗期多浇水或遮荫降温.④认真灭蚜,用啶虫脒2O00 倍液.⑤发病时用富尔菌毒克8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每7一l0天喷1次,连喷2—3次.2.霜霉病多发生在发棵期或包心期.防治方法:①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高垄直播.②发病时用富尔霜荣8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防,每周1次.3.软腐病多发生在中后期,雨水多,气温低发病重.防治方法:①及时消灭虫害,防其咬伤植株,进行中耕等操作时避免伤植株,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②控制田间温度,雨后及时排水,不耕降温.③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④药剂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富尔稼祥800—1000倍液防治.4,蚜虫清理田问及四周杂草,可用啶虫脒2O00倍液喷雾防治.5.菜青虫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及时清洁田园,减少虫源.用富尔真赛3OOO倍液或富尔盖帽30OO倍液喷施. 6,菜螟菜螟又叫钻心虫,剜心虫,以蛀食菜心方式危害.可用富尔螟净1000倍液喷防.7.小菜蛾对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有抗性,慎用.可用富尔盖帽3000倍液或富尔虿煞1500倍液喷防.乔延福刘君学谢光刘玉兰【宝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3?。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水稻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水稻种植至关重要。

一、病虫害的分类(一)病害1、稻瘟病:俗称白叶枯,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出现在稻苗期和拔节期。

果实扁平,无籽或少籽,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2、稻纹枯病:主要出现在水稻成熟期,以及秋季收获后。

病害部位为叶片,病斑呈现棕黑色直线状,受害严重可致全株死亡。

3、稻瘟病:病害多出现在秋季收获后,初期病斑呈现黄绿色,后期会变成深褐色,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

4、白叶枯病:一般出现在稻苗期,叶片上呈现白色细状条带,长时间影响可致全株脱落和枯萎。

(二)虫害1、稻飞虱:主要在稻株的下部寄生,会吸食水稻汁液,使植株减弱,严重时呈现枯黄色,并导致大面积减产。

2、白背飞虱:俗称灰飞虱,本身对水稻损害较小,但是它会把病菌传播到水稻上,导致水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

3、稻螟:主要在拔节期、灌浆期、子粒饱满期出现,其幼虫进食叶片内部,影响叶片功能,甚至导致水稻吸收养分减少和减产。

二、防治技术(一)病害防治技术1、选择病害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2、施用化学药物:如50%净嗪、50%浸种龙3、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除病斑、杂草等4、科学旋作种植,避免连作(二)虫害防治技术1、采用生物防治法:如放养寄生蜂,以吞噬卵、幼虫等方式对虫害进行防治2、采用物理方法,如在田间设置黄板、灯光、陷阱等,诱虫而捕获3、施用生物农药:如噻虫嗪等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

4、定期深翻田地,摧毁虫害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需要依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科学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从而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需要坚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环保农药和生物防治三种手段,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水稻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其生上进程中也遭到病虫害的庞大影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症状: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全部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二、稻白叶枯病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育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显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矮缩病症状: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水稻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和分蘖期为感病敏锐期,发病越早,缺失越大。

如在苗期发病,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在分蘖期感病,分蘖增多,显现丛生状,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绝大部分不能抽穗,虽有部分主茎尚能抽穗,但大多显现包穗,而且结实率着落。

防治方法: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四、稻恶苗病症状: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

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辨认。

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五、稻纹枯病症状:属于真菌类病害,多显现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抽穗期,该病害感染部位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严重的会扩大到水稻的稻穗部位。

当水稻根茎部位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且病斑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显现水稻叶片枯死现象时,可以判定是感染了稻纹枯病,要及时针对病害采取措施。

水稻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

水稻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

水稻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摘要:文章论述了水稻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水稻;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73-11 水稻苗立枯病水稻苗立枯病是吉林省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

随着水稻湿润育苗、旱育苗的普遍推广,使立枯病逐年加重。

尤其在塑料薄膜温室育苗受害更为严重,常常引起毁苗,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1 症状1.1.1 幼芽腐死稻苗刚出土未出土以前就腐死,芽或根变褐、扭曲、腐烂。

1.1.2 立针茎腐稻苗出土立针至二叶期,叶不展开,呈锥子状,稻苗变黄枯死;茎部软化发褐,用手拔苗易断,并与种子脱离。

1.1.3 卷叶黄枯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病苗叶卷曲变黄枯死;根发育不好,变褐、根毛少或无根毛(生理性病害)。

1.1.4 打绺青枯在稻苗三叶期前后,叶片打绺、凋萎枯死。

叶心或最上部叶片卷成柳叶状;根变褐、根毛少或无根毛,严重时造成全床稻苗死亡。

1.2 病原发病水稻苗立枯病原有镰刀菌、蠕孢菌、丝核菌,腐霉菌等,均在土壤中存活,也是多种作物苗立枯病、根腐病的菌源。

土壤粘重,通气不良,覆土过厚,苗床酸碱度过高,遇低温、寒流等使幼苗发育缓慢,抵抗力减弱,有利于病菌侵染,引起病害。

1.3 防治方法1.3.1 采取农业保健措施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含有机质多,偏酸性。

不可施用偏碱性人粪尿和草木灰等。

播种量适当均匀,覆土不宜过厚,出苗后注意苗床温度,创造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的良好条件,抵制病菌侵入,减轻危害。

1.3.2 酸化土壤土壤酸碱度偏低,有利于稻苗生长,不利病菌侵染,酸碱度偏高的床土,采用酸化剂(硫酸等)将酸碱度ph调至4.5~5为宜。

1.3.3 药剂防治播种前,床土用60%敌可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平方米床面均匀喷浇3公斤药液进行土壤消毒。

稻苗未发病前,于一叶一心期,用60%敌可松湿粉剂10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用喷壶均匀浇洒一次,可防止发病;发病初期用这种方法也可控制发病。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是很多的,这个时期也是水稻病虫的防治重点时间。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水稻苗期和生长营养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供朋友们参考。

一、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有恶苗病、立枯病、干尖线虫病、条纹叶枯病、潜叶蝇、稻水象甲。

1、恶苗病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种子消毒,就是采取药剂浸种,可选用20%多.森铵悬浮剂(恶苗灵)3500-4000倍或25%咪鲜胺(施保克)3000-5000倍,浸种4-6天。

2、立枯病防治方法主要是酸化床土可有效抑制病毒活动,目前普遍应用壮秧剂育苗辅助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酒1000倍液敌克松等药液进行预防。

关键要采取旱育稀植培育壮秧技术。

3、条纹叶枯病主要以水稻苗期由灰飞虱作为传毒媒介而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防治方法:一是化学药剂浸种。

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或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800-1000倍液浸种48小时。

二是化学药剂拌种。

选用70%锐胜(噻虫嗪)可分散剂,每100克拌种100千克,或5%丁烯氟虫腈50ml拌种25千克,晾干后可直接播种。

三是在秧苗放风初期和揭布期各打一边药。

药剂可选用35%毒敌、10%吡虫啉、25%噻嗪酮、5%氟虫腈、25%阿克泰或25%吡蚜酮喷雾。

4、水稻潜叶蝇潜叶蝇的为害时期主要在苗期和插秧返青期。

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化学防治。

一是在水稻插秧前,对秧田进行打药处理。

二是播后一周对本田进行打药处理。

选用药剂:48%毒死蜱乳油、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等喷雾。

另外,对受害的田块可采取排水晾田或浅水灌溉的办法。

5、稻水象甲对水稻的为害时期和防治药剂防治方法,可参照水稻潜叶蝇的防治。

二、水稻营养生长期的病虫害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1、二化螟。

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治时期主要在6月下旬到7月初。

对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时期主要在7月末到8月上旬。

当田间枯鞘穴率达到5-8%时,即可防治。

防治药剂:18%杀虫双水剂或杀虫双撒滴剂喷雾和直接甩施。

水稻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水稻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水稻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在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水稻品种、施肥等因素,水稻病害时有发生,苗期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成熟期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胡麻斑病、叶鞘腐败病、褐变穗病。

现将其主要症状和防治技术叙述如下:(一)苗期病害1、恶苗病这种病害就是农民平时所说的“公稻子”,是危害较重的苗期病害,发生严重时,个别品种发病率高达50%,使田间基本苗数大减,影响产量。

(1)症状水稻发生恶苗病后,最典型症状就是徒长型恶苗,在秧田、本田都可以看到,播种后不久,就出现病株颜色淡黄,生长细长瘦弱,常枯萎死亡,没有枯死的病苗也会比健苗高出l/3,叶和叶鞘都细长,并且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差。

在本田,插秧后病株仍生长较快,节间明显伸长,节上并且出现倒生根,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植株窄,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状物,后期会变成淡红色,有的时候会出现黑色的小点。

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也较小,并且谷粒也很少,或者根本不结实,生育后期病菌可侵染稻粒表面,在谷粒表面形成浅红色霉层。

(2)防治技术①由于恶苗病主要是以种子传播的,所以在选种时要选用无病种子,具体措施是:不要在发病田及发病田附近的稻田留种,要到正规单位去购种。

②严格进行种子消毒,目前常用的药剂主要是使百克(25%咪鲜胺乳油)或用25%施保克乳油14毫升加4.2%二硫氢基甲烷乳油20毫升浸100公斤种子,药液浸种时必须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种子层面15~20厘米。

而且药量要足:浸种时间要达到7天,要多翻动。

③不管是在秧田还是本田,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

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火烧。

2、立枯病此病属于真菌性苗期病害。

一般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失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土壤黏重、偏碱、播种过早、过密、过厚),种子受伤、受冻、浸种过长、活力差等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

(1)症状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时,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拔断,最先是一簇一簇发病,农民称其为“麻雀窝”或“圈圈病”,逐渐波及整个苗床。

水稻苗期病害及稻瘟病

水稻苗期病害及稻瘟病

水稻苗期病害
〓防治方法
2.药剂防治
(1)防治立枯病可选用5.5%浸种灵II号5000倍液浸 种;播种覆土后,选用30%土菌消水剂在播前浇透 水后喷雾。
(2)防治绵腐病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0.2%硫酸铜 液,喷药时应保持浅水层;或在进水口处用纱布袋 装硫酸铜100~200 g,随着水的流动溶入秧田。
稻瘟病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 穗轴和枝梗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形 成白穗。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稻瘟病
★ 症状
穗 颈 瘟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稻瘟病
★ 症状
谷粒瘟 发生在稻壳和护颖上。病斑
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椭圆形。后 可蔓延至整个谷粒,呈暗灰色秕粒, 严重时,米粒变黑。
瘟 规则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
纺锤形,在叶片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
层。遇干燥天气或经药剂防治后,急性型
病斑转化为慢性型病斑。
稻瘟病
★ 症状
叶 慢性型 典型的稻瘟病病斑,病斑
呈梭形或纺锤型,病斑两端有向外
瘟 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
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 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 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 绿色霉层。
2.镰刀菌 以菌丝、厚壁孢子在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
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在病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 染。
3.丝核菌 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以菌丝蔓延传播和
菌核随流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水稻苗期病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精选种子,适期播种,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用冷 水直接灌溉,掌握“前控后促”和“低氮高磷钾” 的施肥原则。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水稻的栽培和生长受自然条件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在水稻苗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导致水稻秧苗发育缓慢,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针对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了解水稻苗期所存在的病害,以及具体的发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此来避免水稻的减产。

一、生理性病害1、生理性烂秧生理性烂秧是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问题,具体可以分为烂种、烂芽以及烂苗,烂种主要发生在播种之后,水稻种子没有发芽就直接腐烂,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出芽率。

烂芽主要在水稻秧苗生长前期,水稻秧苗下田后,根系不够稳定,秧苗没有转青就开始腐烂,发病初始阶段秧芽开始卷曲变形,水稻秧苗开始逐步枯黄,最后直接停止生长。

发病严重的会使水稻秧苗的根系发生腐烂,发病较轻会随着天气的变暖,自然条件的良好作用,幼芽的根部开始重新长出新芽,并且长出新叶。

烂苗主要是受天气突然变冷所影响,导致秧苗的嫩叶开始枯黄。

生理性烂秧发病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低温缺氧的天气下或是由冷转晴使得温差增大,很容易发生生理性烂秧病。

2、生理性烂秧的防治方法为了降低自然天气对水稻秧苗的影响,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例如:软盘育苗或旱育苗代替水育苗,以此来提高水稻秧苗的适应性,同时要充分做好水稻田间的管理,科学培训幼小秧苗,提升水稻秧苗的抗病性。

除此之外,在水稻播种之前要做好水稻的科学选种工作,积极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在播种之前进行药物拌种和浸种。

同时,要积极做好田间地水肥管理,充分保证田间水分的湿润度,对于雨季也要积极做好排水工作。

二、营养障碍性发病1、营养障碍性发病的特点营养障碍性发病主要是由于水稻秧苗生长期营养的缺失所导致的,秧苗缺锌会导致苗期心叶基部失绿褪色,叶片中间出现棕色的小斑点,甚至发病严重的叶片还会呈现黄白色,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秧苗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缺钾也会导致水稻秧苗矮小,降低水稻秧苗的抗病性,甚至水稻秧苗的叶片会出现淡紫色,叶片逐步发生枯死,这会大大影响水稻苗期的稳定生长。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叶片柔嫩,生长较慢,在苗期时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从而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因此,针对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进行防治非常重要,本文将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水稻苗期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水稻苗疫病水稻苗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发初期叶片会出现白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叶子会逐渐干枯凋零,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危害。

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

适量的氮肥是预防水稻苗疫病的关键。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应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适量施入化肥和有机肥;同时,在苗期适量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能够有效地抑制水稻苗疫病的发生。

2.合理灌水。

水稻苗期需要适量的水分,过多过少都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水稻吸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量,防止过度浸水和过早灌溉。

3.及时喷药。

在苗期,应定期对水稻喷药防治病虫害,控制病害的发生。

建议使用药物为铜氧化物和多菌灵等。

二、水稻假单胞菌病1.合理施肥。

假单胞菌病是由于氮、磷、钾等养分不足而引起的,因此,在种植水稻时,应加强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2.适量控制灌溉量。

假单胞菌病主要是由过度浸水和过早灌溉所造成的,因此,在苗期要适量控制灌溉量,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3.及时喷药。

在苗期开始出现病斑时,应及时对水稻喷药,可以使用铜葡萄糖酸等药物进行防治。

三、水稻白叶枯病1.及早预防。

在水稻种植前需清除田间杂草和秸秆等,避免菌孢在秸秆和杂草上越冬,造成病害。

2.适度施肥。

白叶枯病与氮肥过多有关,在施肥时需适度,避免过量。

3.合理喷药。

苗期用有害生物喷雾防治。

四、水稻翅锈病1.定期清除病残物。

水稻翅锈病病菌在病残物上繁殖,因此,在水稻收割后需及时清除病残物,避免病菌传播。

总之,通过合理施肥、适量灌溉、及时喷药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稻在苗期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稻苗期,我们需要了解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1. 稻苗纹枯病稻苗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幼苗期。

其病征为叶尖或叶缘出现褐色斑块,严重时整个叶片呈黄枯,不仅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纹枯病还会引起水稻的倒伏,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2. 稻瘟病稻瘟病是由水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多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

其病征为叶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褐化,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降低水稻的产量。

3. 稻瘿蛾稻瘿蛾是水稻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成孔。

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叶片被啃食殆尽,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稻瘿蛾还会引起水稻的枯黄和凋萎,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1. 合理选择播种期合理选择水稻的播种期是防治水稻苗期病害的关键。

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选择气候较为干燥的时间进行播种,可以有效降低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水稻苗期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营养过剩,导致病害的滋生。

3. 间作栽培采取水稻与其他作物的间作栽培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病害的发生。

通过轮作栽培,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滋生,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4. 合理灌溉管理在水稻苗期,要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避免水稻根系过多吸收水分,导致水稻苗期过度生长,容易感染病害。

5. 使用生物防治剂在水稻苗期,可以选择使用一些生物防治剂,如枯草杆菌、木霉菌等,对稻苗病害进行防治。

这些生物防治剂对水稻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6. 合理施用化学药剂如果水稻苗期出现病害,可以适量施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水稻旱育秧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稻旱育秧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农业技术|四川农业与农机/2018年5期|水稻旱育秧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1稻瘟病(苗瘟)1.1症状及发病条件幼苗基部及其芽鞘上常出现水渍状斑点,使病苗基部慢慢变为灰黑色,类似火烧症状,幼苗上部呈褐色,进而卷缩直至枯死。

当湿度过大时,苗基部还会产生灰色霉层。

稻草和病谷上残留的病原菌越冬后,翌年气温回升至20℃及以上,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易造成大面积感染。

病菌侵入幼苗所需天数,随气温升高而不断缩短,9℃即可发生入侵,当温度保持在26~28℃时,幼苗仅需4~5d 即可发病。

1.2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30%的克瘟散乳油1000倍液浸种1h ,或采用0.5%~1.0%石灰水浸种杀菌后再进行播种。

对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可用恶霉灵、敌克松等,能有效减少分生孢子萌发。

在2.0~3.0叶期,选用富士1号、稻不瘟等进行防治。

在揭膜后每公顷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75~1.12kg 兑水均匀喷雾。

2立枯病2.1症状及发病条件一是烂芽。

在秧苗出土前发生,种牙呈褐色、腐烂,芽基处有白色或红色霉。

二是针腐。

立针至2.0叶期发生,苗心枯黄,苗基处呈褐色,叶鞘有褐斑,茎基处生有霉层,茎基变软弱,易拔断,时常成簇、成片发生。

三是黄枯和青枯。

3.0叶期前后发生,初期秧苗叶尖不“吐水”渐萎蔫,叶心卷曲,白根少,后期易导致茎部腐烂。

立枯病易蔓延至全畦。

低温、弱苗、病原菌三要素同时具备是立枯病发病的前提,其病原菌包括丝核菌、镰孢菌和腐霉菌等。

该病菌常因苗床不作处理大量存于土壤中,当遇低温,秧苗生理活性下降,病菌大量分裂、繁殖。

2.2防治措施一是改进栽培技术,培育壮苗。

二是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在秧苗1.5~3.0叶期用3.5%根复特水剂1000倍液喷淋,每公顷苗床喷淋药液20~30t 。

三是揭膜后结合补水用恶霉灵进行消毒。

3恶苗病3.1症状及发病条件一般发生于2.5叶期后,秧苗瘦弱细长、苗色淡黄、白根少,病苗靠近地面部分易因产生淡红色或白色霉层而死。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苗期是水稻生长周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生长状态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量和质量。

苗期也是水稻易发生病害的时期,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对于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广大农友有所帮助。

一、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1.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细菌引起。

稻瘟病的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绿色的细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并变为灰绿色。

严重的话,叶片会逐渐枯萎褐烂。

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卷曲变形。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随后蔓延并与其他斑点相连,形成大片的褐色斑。

受害部位叶片枯死,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1. 强化田间管理为了防治水稻苗期的病害,首先要做好田间的管理工作。

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避免积水和多余的湿气,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及时清理杂草和病害受害的植株,减少传播。

2. 合理施肥施肥过量容易诱发一些病害的发生,因此在水稻苗期要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

适当施用磷、钾等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3.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4.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水稻苗期,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 加强监测定期对水稻田进行病害监测,发现病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病害得到及时控制。

要加强对水稻生长状态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病害蔓延。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施肥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用药和加强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苗期的病害,保障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为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是中国的大宗作物之一,但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
是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发生在水稻发芽苗期,主要症状为稻苗叶片上出现
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长成线状斑点,使叶片上出现黄白色长条状条带,形成稻纹,
最后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选用健康种子,田间清除病害植株,及时旋耕深翻田地,以促
进病菌的自然死亡。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减轻病害的侵害力,及时使用杀菌剂
防治。

二、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水稻幼苗期发作,主要症状为叶片发黄,后变白,叶片边缘腐烂,苗高停长,受重者苗体整体变白,最终干死。

防治方法:田间应该及
时清除病害植株,加强钙镁肥的施用,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同时在水稻根部撒施菌剂,加强土壤微生物菌群的活性,以帮助水稻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三、赤斑病
赤斑病是由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的病害,常发生在水稻生长初期。

主要症状为稻
叶上出现红色斑点,逐渐变成红色小突起,后形成白色菌落。

防治方法:在种植水稻前,
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保证土壤无病害菌,加强植物的养分供给,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并及时施用杀菌剂。

五、白粉病
综上所述,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采取不
同的防治措施。

为了保障水稻的产量及质量,我们不能放松对水稻病害的防治工作。

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汇报人:日期:contents •水稻苗期病害概述•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原因•水稻苗期病害的症状识别•水稻苗期病害的防治方法•防治水稻苗期病害的实践建议•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案例分析目录水稻苗期病害概述01CATALOGUE定义水稻苗期病害是指在水稻苗期,由于病原菌的感染和环境条件的不适宜,导致水稻植株出现生长发育受阻、病害加重甚至死亡的现象。

特点水稻苗期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等特点,对水稻的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

定义与特点水稻苗期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等多种病害。

种类这些病害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等水稻种植区域。

分布病害种类与分布水稻苗期病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苗弱、分蘖减少,甚至出现死苗现象。

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防治难度大病害严重时会导致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下降,同时稻米品质也受到影响。

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种植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防治难度较大。

03水稻苗期病害的影响0201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原因02CATALOGUE如稻白叶枯病菌、稻黄化叶病菌等。

细菌如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

真菌如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等。

病毒病原菌感染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不良的土壤条件土壤贫瘠过酸或过碱,影响水稻对营养的吸收。

土壤酸碱度不适过湿或过干,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水分不当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水稻生长不良。

光照不足湿度过高易引起病害的发生,湿度过低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湿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宜的气候环境施肥不当过多或过少的施肥,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播种密度过大导致水稻生长空间不足,影响生长和发育。

农药使用不当过度使用农药或使用不适合的农药,会对水稻产生药害。

种植管理不当水稻苗期病害的症状识别03CATALOGUE苗瘟病的症状识别苗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苗期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

在苗期,苗瘟病主要造成水稻叶片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上会产生灰白色霉层,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逐渐枯死。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季节长、适应性广、容易滋生病虫害等特点,使得水稻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的正常发展。

为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病害防治(一)稻瘟病发病特点:稻瘟病是水稻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移栽后的40天左右。

发病初期呈现灰绿色,后来逐渐变为稻叶上的白色霉点,霉点愈来愈大,相互连成片状,并向叶缘蔓延。

最后可导致叶片完全枯死。

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地抵御稻瘟病的危害,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施肥:充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稻瘟病的发生率。

3.及时清除病害来源:病株及时清除可以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防止病害扩散。

4.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一般选用三唑酮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但不能过度使用,防止产生药害。

(二)白叶枯病发病特点:白叶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条件下水稻易受感染的病害。

发病初期,水稻叶面有白色粉末状斑点,随着病程的推进,叶片渐渐变黄,形成大片坏死,最终叶片脱落。

1.搭建遮阳棚: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使水稻感染白叶枯病,适当搭建遮阳棚可以降低气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工作液浓度为400倍左右,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喷洒。

发病特点: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后期。

发病初期,叶片表面有灰色细长的纵条状斑点,随着病程的继续,病斑逐渐变大、变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干枯斑片。

防治方法:防治纹枯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先进品种:选用耐病、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

2.积极除去鼠害:鼠类是纹枯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应该加强田间鼠害的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立枯病 病菌镰胞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病 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 播进行初次侵染,在病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而 丝核菌则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以菌丝蔓延 传播和菌核随流水传播。
③ 恶苗病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稻草上越 夏、越冬,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主要的初侵染源。育苗期秧 苗发病,主要是病种子带菌引起;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 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病株很快枯死,产生的分生孢子 成为再侵染源,借气流传播。
一 水稻苗期病害
4.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秧田轮换,精选种子并做好种子处 理,培育壮苗,提高播种和育苗技术。
(2)药剂防治 防治绵腐病以预防为主,在秧苗l叶1心期,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 剂600倍液预防,始病期用200~4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多菌灵800 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防治立枯病首先床土消毒,用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每m2床 用2~3kg。也可用30%土菌消水剂3~4mL,兑水3kg喷洒,进行床土 消毒;在秧苗1叶心期或2叶心期,可采用65%~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每m2苗床喷药液2~3kg。 防治恶苗病重在种子处理即可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20℃ 时浸3d,25℃浸2d,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cm,避免直射光;或用2 %福尔马林浸闷种3h,气温高于20℃用闷种法,低于20℃用浸种法;苗 期发病,每亩用抗枯宁3支加施保克2支,加水30~40kg均匀喷雾,防 效在90%以上。也可用恶霉灵防治。
烂苗:长期低温侵袭,继而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升降 幅度在15℃以上),秧苗水分失调或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结果。
一 水稻苗期病害
3.防治技术
(1)改进育秧方式 软盘育苗、旱育秧、采用薄膜覆盖或 温室育秧。
(2)选好秧田、精细整地 (3)做好晒种、选种 (4)抓好浸种催芽关 (5)提高播种质量 (6)加强管理
水稻病害(一)_水稻苗期病害
一 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苗期病害是指发生在水稻育苗期间的多种生理性病害 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俗称烂秧。常见的有生理性烂秧、黑 根、死苗以及侵染性的绵腐病、立枯病、恶苗病、疫霉病和 腐败病等。
(一)水稻生理性烂秧 1.症状识别
① 烂种:尚未发芽种子就腐烂了,实际上是留种不善或 催芽不当引起;
② 烂芽:发生普遍,指发芽但尚未转青就死亡; ③ 烂苗:多发生在2~3叶期,如常因低温冻害引起。
一 水稻苗期病害
2.发病的原因
烂种:储藏期间种子保管不好,失去发芽力或浸种催芽 过程中换水不勤或温度掌握不好,使种子受热或过冷造成的;
烂芽:秧田过烂、种子埋入土中或深水淹灌缺氧窒息、 幼根发育不良,不能扎根,并形成“翻根”、“倒芽”等造 成的;
菌丝无膈膜,发达有分 枝,管状、无色。无性繁 殖形成棒状孢子囊及肾形 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 繁殖产生球形,厚膜的卵 孢子。
一 水稻苗期病害
② 立枯病
病菌包括以下三种: 腐霉菌,致病力最强,隶属于鞭毛菌亚门腐霉属,菌丝发 达,无隔,呈白色絮状,孢子囊球形,萌发产生肾形、双鞭 毛的游动孢子。 镰胞菌,致病力中等,隶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其大 型分生孢子镰刀状,弯曲或稍直、无色、多分隔;小型分生 孢子卵圆形、无色、双胞或单胞。厚垣孢子椭圆形、无色、 单胞。 立枯丝核菌,致病力最弱,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不产 生孢子,只有菌丝和菌核。成熟菌丝褐色,分枝与母枝呈直 角,分枝处有缢缩,且离分枝不远处有一分隔。菌核褐色、 形状不规则。
一 水稻苗期病害
③ 恶苗病
病种播种后一般不能正常发芽或出土。 苗期发病,病苗茎叶纤弱细长,淡黄绿 色,比健苗高出约1/3,叶鞘生长窄长, 根系发育不良,分蘖降低,节位上的叶 鞘内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有白 色霉状物。
一 水稻苗期病害
2.病原 ① 绵腐病
病菌为鞭毛菌亚门锦霉 属的稻绵霉、层出绵霉、 鞭霉属 等种类引起。
一 水稻苗期病害
(二)水稻苗期常见侵染性病害 1.症状识别 ① 绵腐病
播种后幼芽长到1.5cm 高以内时最易发病。最初在 种子、幼根及芽鞘基部上生 有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 白色棉毛状物,并不断增加。 病苗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白色棉毛状物
一 水稻苗期病害
② 立枯病
主要症状: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 或黄色,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 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 变黑。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 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6
倒生
不定

11.小型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大、小型分生孢 子 3.大型分生孢子梗 4.子囊壳 5.子囊 6.子囊孢子
一 水稻苗期病害
3.发病规律
① 绵腐病 病菌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菌丝或 卵孢子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靠水传播和侵染。
一 水稻苗期病害
③ 恶苗病
病菌无性态为串珠镰孢,属半知菌 亚门镰刀菌属真菌;有性态为藤仓 赤霉,属子囊菌亚门赤霉菌属真菌。 大型分生孢子纺缍形或镰刀形,顶 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 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椭圆形,无 色单胞,链状着生。子囊壳球形, 蓝黑色,表面粗糙,内含子囊;子 囊长椭圆形,基部细而上部圆,内 生子囊孢子4~8个,排成1~2行; 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长椭圆形, 分隔处稍缢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