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类文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有多篇内容涉及导引按摩,如《素
问· 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治宜导 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说明导引按摩最早发源于我国中部地区。总 之,《内经》成书时,按摩的应用已经很普 通,《内经》基本上奠定了推拿的理论基础 和治疗原则。
黄帝岐伯按摩

《汉书· 艺文志》载有 《黄帝岐伯按摩》,这 应该是我国第一部推拿 专著,其产生年代可能 与《内经》同时,可惜 已亡佚,其少量佚文或 内容可见于《内经》等 著作中。
黄帝内经

较为成熟的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成书于东汉 时期的《黄帝内经》为标志。尤其是《灵枢经》, 较为完整的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 治疗,基本是一部针灸学理论专著。它的具体贡献 在于:①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经络理论体系;②明确 载有160多个穴位,并对阿是穴,特定穴有专门论 述;③确立了选穴处方两大原则,即按经选穴和按 脏腑选穴;④记载了30多种病症的处方,为后世针 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明代高武所编《针灸节要》和《针灸聚英》的合 刊本,成书于嘉靖八年。全书3帖为《针灸节要》3 卷,中下二帖为《针灸聚英》4卷。 《针灸聚英》是一部汇编性的针灸著作。 卷一——经络腧穴——对后世影响最大 卷二——各家针灸临床取穴 卷三——刺法,灸法和避忌 卷四——针灸歌赋

针灸问对
最值得一提的是小儿推拿,成绩卓著,对推
拿学术发展影响很大。出现了如《小儿按摩 经》及《小儿推拿秘旨》《小儿推拿秘诀》 等书,而相关的儿科著作中也有不少有关推 拿的内容,如《幼科铁镜》《幼幼集成》等。
针灸大全
明代徐凤编撰,成书于明代正德年间。共6卷
卷一——针灸歌赋22首 卷二——对《标幽赋》的注解 卷三——载录《金针赋》及子午流注之法 卷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 卷五六——腧穴,灸法
小儿推拿秘旨
明代龚云林撰,清代姚国祯辑,刊于1604,
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在总结明代以前有关 小儿推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经验编成 本书,介绍了变蒸、惊风、诸疳、吐泻推拿 适应症及小儿诊法,后叙述了小儿推拿手法 及其临床应用。
秘传推拿妙诀
明代周于蕃纂辑前人著作而成,2卷,刊行于
1612年,其前部分创造性地将推拿手法归纳 为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法, 后部分列诸病症状及推拿治法的处方,有许 多特殊穴位是首次出现,治法均简明扼要。

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的针灸推拿类文献


《内经》《难经》《甲乙经》是针灸学的奠基著作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 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等综合性著作,虽不是 针灸专著,但却对针灸学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宋 代王维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针灸专著,书中 对腧穴进行了全面的考订整理。此外,宋代王执中的 《针灸资生经》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金代何若 愚的《流注指微赋》窦默的《针经指南》元代王国瑞 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 等皆是流传至今的重要的针灸学专著。
《备急灸法》
闻人耆年撰,1卷成书于南宋宝庆丙戌正月,灸法 专著。 此书由三部分组成:“备急灸法”“骑竹马灸 法”“竹阁经验备急要方”。

《针灸四书》
元代窦桂芳集
《皇帝明堂灸经》 《灸膏肓腧穴法》 《子午流注针灸》 《针灸指南》4 书而成,初刊于 元至大辛亥至皇 庆壬子间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明代汪机撰,3卷,刊行于明嘉靖九年,该书以问 答形式阐述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等基本问题共设85 问。 上卷60问——对《内》《难》中有关针灸论述的节 要和发挥 中卷15问——讨论针刺法“三才法,后气法,十四 法” 下卷10问——论述灸法

针灸大成






明代杨继洲,10卷,为作者“复广 求群书”,补辑重编而成的一部编 性针灸巨著。 卷一——为《内》《难》针灸理论 卷二、三——为针灸歌赋 卷四——针刺法 卷五——子午流注 卷六、七——腧穴卷 卷八——针灸证治 卷九——集名医治法和名家灸法 卷十——附录陈氏《小儿按摩经》
先秦汉魏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的针灸文献,主要反映在中医经典著 作《内经》和《难经》中,魏晋时期皇甫谧编成 《针灸甲乙经》,奠定了针灸理论的基础。近代出 土的古医籍中,也有一些针灸专著,如马王堆出土 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张 家山出土的《脉书》等,丰富了这一时期针灸文献 的内容。此外还有少量的针灸文献的残卷或佚文, 如《黄帝针灸虾蟆经》和《针灸甲乙经》中的《明 堂孔穴针灸治要》佚文等。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足臂 十一脉灸经 》《 阴阳十一脉灸经》 是现存最早的针灸 学文献。两书均论述人体十一脉的循行、主病和灸 法。《足臂十一脉灸经》分足和臂两篇。《阴阳十一脉灸
经》则按照经脉的阴阳次序排列。两书记述的经脉学说较之 传世文献《灵枢· 经脉》中的经脉学说,带有明显的早期经脉 学说的特征,其内容原始,简略,是研究经脉学说发生及其 演变的重要资料,对研究经络学说的起源及早期状况有重大 意义。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全称为《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专
著。本书流传过程中有较多别名简称,例如 《铜人图经》《铜人腧穴针经》《铜人针经》 《天圣针经》《铜人经》等。该书为北宋医 官王惟一奉旨主持编纂,完成于1026年
《针灸资生经》
简称《资生经》,针灸专著,南宋针灸名医
王执中汇集诸家之书而成。书中辑录了《内 经》《铜人》《千金》《外台》等典籍和方 书的内容,其中以腧穴方面的内容为主。
推拿广义
清代熊应雄,3卷,刊于1676,从结构,体例
及内容看,似即龚氏《秘旨》,本书的特点 在于进行推拿治疗时,比较注意囟门,面部, 虎口,指纹,神情,声音等的变化,然后再 结合各种具体疾病,分列出各种推拿手法, 并附图20多幅。曹炳章评此书“凡手术外治, 汤药内服,设治之法,应有尽有,洵儿科推 拿法中要籍也”
因晋代《抱朴子》即有引述,故一般认为汉 人所撰。主要内容是按月之盈亏定出刺灸禁 忌的部位,即认为人体的气血周行,可随月 亮之圆缺而变化,因此书中每日配一图,图 上部根据月中有“虾蟆”和“兔”的传说, 记月中虾蟆和兔的坐省变化状况;下部为人 形图,标明人气、人神所在,以定针灸避针。
针灸甲乙经

现存最早而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全名《黄帝三部 针灸甲乙经》,由《素问》《九卷》《明堂孔穴针 灸治要》。尤其《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原著早已 亡佚,主要内容借本书得以保存。贡献:①补充完 善了《内经》的针灸理论,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 定位和刺灸方法②结束了经穴分离的局面使经脉和 腧穴理论初步结合起来③首次明确了80多个交会穴 ④保存了晋以前的重要文献
敦煌卷子中的针灸文献

敦煌卷子中有《灸法 图》《新集备急灸经》 《灸经明堂》《人神 流注》4部针灸专著, 撰人不详。前二种以 灸疗图谱为主,系现 存最古针灸图:后二 种主要涉及针灸时间 禁忌。
《太平圣惠方》
为宋代官修方书,书中第99卷为《针经》,论针灸 及穴法:第100卷为《明堂》,以论灸法为主。 《针经》图文对照,穴随图出,以偃、伏、侧三人 图形为纲,每个图形再衍化为四图,每图所标列的 穴位,均随附文字说明,陈述穴道,穷理尽性,包 括主治性能、针灸宜忌、补泻操作、留针时间、灸 壮多少、艾柱大小、施灸方法等,均按病分列,详 尽清晰。 《明堂》是继唐《外台》以后的另一本灸法专论, 总结了北宋以前的灸法经验,辑录了不少佚传文献。
针方六集
明代吴崑,6卷,针灸专著,刊于万历四十六
年,内容涉及经穴,手法,针灸处方,以及 对《内经》《标幽赋》《金针赋》等经典的 阐释。尤其卷四以药明针的比较方法,颇具 特色。
类经图翼
明代张介宾,刊于天启四年,共11卷,3~11
卷为针灸内容,本书虽非针灸专书,但对清 代的针灸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众多医家均取 材于此书,如徐灵胎《经络诊视图》取材于 《类经图翼》。
黄帝明堂经
原书已佚,撰者不详,《针灸甲乙经》中收
录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佚文。唐代有 《黄帝明堂经》的两种注本,一是杨上善撰 著的《黄帝明堂类成》,但全书已佚,另一 种为杨玄操的《黄帝明堂经》也已佚 该书影响深远,后世针灸之学往往称之为 “明堂之学”
黄帝针灸虾蟆经
本书国内早佚,现有从日本传回的复刊本。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第29~ 30卷、《千金翼方》第26~28卷专论针灸, 其他卷中也有一些关于针灸治法的记载,其 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保存了许多唐以前的针灸文献 二记述了大量的经外奇穴,如阿是穴 三填补了针灸文献的空白 四对刺灸法的记载较前大为丰富 五提倡用灸法保健
针灸集书
明代杨珣编辑,成书于1515年。
卷上主要集录针灸歌赋、各家针论,卷下为
循经考穴专篇。由于曾其任职于太医院,能 够碰触到较多珍贵医书,因此引用了大量明 代以前的针灸文献,例如《针灸资生经》 《十四经发挥》《素问要旨论》等等。其中 《内外二景图》《小易赋》均已亡佚,赖此 书以传世。
针灸节要聚英
难经

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难经》,全称为《黄帝八 十一难经》,原题秦越人撰。全书所设八十一个问 难中,二十三至二十九难论经络,四十五,六十二 至六十八难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论针法,对 《内经》的针灸内容有重要阐发和补充。贡献:① 奇经八脉区别于十二经脉是一个独立系统②提出了 八会穴理论③发展了《内经》的针刺补泻及配穴理 论。
元代王国瑞撰,1卷,成书于天历二年,专论
针灸,以歌赋体为主。
《十四经发挥》
元末著名医家滑寿在元太医院针灸教授忽泰
《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一书中的基础上加以 补注、改编而成。
明清时期


明代针灸理论仍成发展态势,出现一大批有影响的著作,徐 凤的《针灸大全》,汪机的《针灸问对》,高武的《针灸聚 英》杨继洲《针灸大成》,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吴崑 《针方六集》,徐春甫《经穴发明》等影响很大的针灸名著 也相继问世,成为针灸学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 现存的第一部推拿专著产生于明代,自明代太医院重新将推 拿列为专科后,推拿在学术上也日趋成熟。此外清代尤乘辑 的《寿世青编》潘霨辑的《卫生要术》和《内功图说》等皆 有丰富的按摩内容。另有诸多佛、道养生家涉及的导引按摩 书,如《道藏精华录》有《古仙导引按摩法》,明代高濂辑 录《遵生八笺》中有《延年却病笺》,清代曹慈山《老老恒 言》,清代吴师机著《理淪骈文》等。
针灸逢源
清代李学川编于嘉庆二十二年,初刻于道光
二年,6卷,作者积40余年之精力,广征博采, 编成此书。经穴361之数,以本书为完备。主 张针药合治方可“左右逢源”
神灸经纶
清代吴亦鼎,4卷,是一部总结性质的专著,
《诸病源候论》
隋代名医巣元方编著,是一部关于病因病候学的专书, 其书中基本未涉及方药与治疗,但对导引,养生及按摩, 则作了专题辑录整理。 共载导引按摩法289条,是后世手法的雏形和源头, 也是最早的系统的推拿文献 记述了按摩治法适用的110种病候,涉及内、外、妇 产、五官、口腔皮肤等,科范围较广 将按摩同导引、养生、气功等方法融为 一体,综合运用。
推拿文献除《汉书· 艺文志》所载已亡佚的
《黄帝岐伯按摩》外,尚未发现其他专著, 但在《黄帝内经》和一些综合性医书中有散 在的记载。
针灸和推拿都是最古老的医疗技术,有悠久的历史。 《史记· 五帝本纪》有“伏羲制九针”的传说;春秋时 代的名医扁鹊治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病,有使子游按摩 的记载,说明针灸、按摩当时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针灸文献起源较早,数量较多。就针灸专著而言, 《中国医籍通考》记载针灸古籍306种,近现代针灸专 著初步统计在800多种,总计1100余种,另外还有大 量针灸文献散见于其他医学著作中。 推拿文献出现也较早,但传世的专著不多。据《全国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现存1949年以前的中医推 拿著作有61种。明代以后,推拿文献逐渐增多,现存 的第一部推拿文献专著产于明代。近现代推拿文献大 量涌现,合计应在300种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