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概论医学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有包膜的病毒属此类。单股RNA本身不起 mRNA作用,但病毒含有依赖RNA的RNA多聚酶。病 毒首先依赖多聚酶转录出互补的正股RNA
(三)双股RNA病毒
呼肠孤病毒分10-12个独特的、非重叠的双股 RNA节段。每个节段均可转录出mRNA,因此mRNA 也是分节段的。
与双股DNA病毒不同,双股RNA病毒仅由负股 复制出正股,正股再复制出新负股,因而子代全部 为新合成的RNA ,为全保留复制。
+
-**
+
-
+
-**
+
+
-
+
注:D=DNA;R=RNA **有些细菌与立克次体对干扰素也敏感
病毒的增殖
1、病毒的增殖方式 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和细胞器,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必须在易感的活 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在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 以及其它必要的因素的作用,先合成互补的核酸或 mRNA再经多聚酶以互补核酸为模板合成原来的基因。
有的病毒表面位点与细胞受体结合后,由细胞表面 的酶类协助病毒脱壳,使病毒核酸直接进入宿主细 胞内,如噬菌体
脱壳 不同病毒脱壳方式不一,多数在穿入时已在 宿主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释放出基因 组核酸。
有囊膜病毒通过胞吞脱壳—病毒囊膜与吞饮泡融合,释放核衣壳
核衣壳降解释放病毒核酸
生物合成 病毒基因组一旦从衣壳中释放后,就利用 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的病 毒核酸和结构蛋白。
病毒学总论
基本概念
病毒是一类体积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
核酸(RNA或DNA)、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 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分类
目前已将现有的病毒归类于59个科或组,分别 隶属于六大类:
脊椎动物病毒 无脊椎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真菌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亚病毒(仅具有病毒核酸或仅有蛋白质的感染性因子)
早期,病毒复制合成所必需的复制酶和一些抑制蛋白。
根据病毒基因组生物合成阶段转录mRNA及转译蛋白质 的不同,将病毒分为:
DNA病毒,双股为主 RNA病毒,多为单股RNA,分为单股正链与单股负链 逆转录病毒
1.DNA病毒 (1)双股DNA病毒在细胞核内合成DNA,在胞
浆内合成病毒蛋白。痘病毒例外,DNA和蛋白成分 都在胞浆内合成。
朊粒曾一度归属于亚病毒,是医学、生物学领域 至今尚未彻底弄清楚的一种无核酸蛋白质传染因 子,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以海绵状脑病(TSE)为特 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病。
病毒的历史
1.1892年Ivanofsky因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时, 称其为滤过性致病因子。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植物病毒
(2)单股DNA病毒
2.RNA病毒
绝大多数RNA病毒在宿主胞浆内合成病毒的全 部成分,但正粘病毒和某些副粘病毒及白血病病毒 的RNA是在核内合成的。根据转录方式,分为以下 几种类型:
(1)单股RNA病毒 (一)单股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的特点是不含 RNA多聚酶,但其本身就具有mRNA的功能。
(二)单股负链RNA病毒
有包膜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
无包膜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
穿入 病毒体吸附在宿主细胞膜上后,可通过数种 穿入方式进入细胞。
无包膜病毒经细胞膜运动吞入,即细胞内吞,称 为胞饮,如腺病毒、小RNA病毒等
有包膜的病毒通过包膜与易感细胞膜融合后进入细 胞,然后将核衣壳释放入细胞质内,如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疱疹病毒等。
(四)逆转录病毒
装配与释放 病毒从宿主细胞膜上获得包膜
噬菌体与细菌细胞壁上相应受体结合,并将 其基因组注入细菌细胞浆
核酸早期复制 合成噬菌体成分和酶系统
组装 溶解菌体并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3、病毒的异常增殖
缺陷病毒:病毒本身基因组不完整,不能复制出完整 的成熟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的细胞条件不适合或条件改变,使 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完成复制的感染过程
2、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生物学性状
螺旋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20面体对称型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微生物 种类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
体 衣原体 病毒
在无活 细胞的 培养基 中生长
+
+
-
二等分裂 繁殖
+ + +
核酸类 型*
D+R D+R D+R
-
+
D+R
- -(复制) D或R
核糖 体
+ + +
+ -
敏感性 抗生素 干扰素
8.1996年由美籍华人何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利用逆转录酶抑制剂与蛋白酶 抑制剂配制的鸡尾酒式药,成功地抵抗HIV的感染。
病毒的主要特点
1、结构简单,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的基 因组和蛋白质外壳
2、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 式增殖
3、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
病毒生物学性状
1、病毒体极微小,测量单位为纳米,各种病毒 体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的约为300nm,如痘病毒; 最小的约为30nm,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等; 大多数病毒体小于150nm。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最后
释放出来,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人和动物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脱 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和穿入,吸附分两个阶段:
A、病毒体与细胞接触,进行静电结合;
B、真正的吸附,即病毒体表面位点与宿主细胞膜上 相应的受体结合,是决定病毒感染的真正开始。
2.1957年Lwoff.A因病毒复制周期的阐明以及一些病毒的 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定义为一类具有严格细胞内寄生 和潜在感染性的病原体,并且指出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3.1971年luria和Darnell进一步确认了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能在活细胞复制产生子代病毒粒子。 4.1978年Dienner发现仅有小分子RNA的类病毒、1981年 在澳大利亚发现类病毒样的拟病毒(卫星病毒)和1982年 由Prusiner发现由分子量约50KD构成的阮病毒。
病毒的历史
5.1983年Montagnier和Gallo分别分离到与AIDS相关的人类 逆转录病毒(HIV)。
6.1991年Han等将Moloney鼠白血病毒的反义表达序列导入 小鼠受精卵中,从而培养成功对该病毒抗性的转基因小鼠。
7.1995年HIV天冬氨酰蛋白酶三维结构的鉴定,使得一些针对 病毒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抑制剂先后问世。
(三)双股RNA病毒
呼肠孤病毒分10-12个独特的、非重叠的双股 RNA节段。每个节段均可转录出mRNA,因此mRNA 也是分节段的。
与双股DNA病毒不同,双股RNA病毒仅由负股 复制出正股,正股再复制出新负股,因而子代全部 为新合成的RNA ,为全保留复制。
+
-**
+
-
+
-**
+
+
-
+
注:D=DNA;R=RNA **有些细菌与立克次体对干扰素也敏感
病毒的增殖
1、病毒的增殖方式 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和细胞器,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必须在易感的活 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在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 以及其它必要的因素的作用,先合成互补的核酸或 mRNA再经多聚酶以互补核酸为模板合成原来的基因。
有的病毒表面位点与细胞受体结合后,由细胞表面 的酶类协助病毒脱壳,使病毒核酸直接进入宿主细 胞内,如噬菌体
脱壳 不同病毒脱壳方式不一,多数在穿入时已在 宿主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释放出基因 组核酸。
有囊膜病毒通过胞吞脱壳—病毒囊膜与吞饮泡融合,释放核衣壳
核衣壳降解释放病毒核酸
生物合成 病毒基因组一旦从衣壳中释放后,就利用 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的病 毒核酸和结构蛋白。
病毒学总论
基本概念
病毒是一类体积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
核酸(RNA或DNA)、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 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分类
目前已将现有的病毒归类于59个科或组,分别 隶属于六大类:
脊椎动物病毒 无脊椎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真菌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亚病毒(仅具有病毒核酸或仅有蛋白质的感染性因子)
早期,病毒复制合成所必需的复制酶和一些抑制蛋白。
根据病毒基因组生物合成阶段转录mRNA及转译蛋白质 的不同,将病毒分为:
DNA病毒,双股为主 RNA病毒,多为单股RNA,分为单股正链与单股负链 逆转录病毒
1.DNA病毒 (1)双股DNA病毒在细胞核内合成DNA,在胞
浆内合成病毒蛋白。痘病毒例外,DNA和蛋白成分 都在胞浆内合成。
朊粒曾一度归属于亚病毒,是医学、生物学领域 至今尚未彻底弄清楚的一种无核酸蛋白质传染因 子,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以海绵状脑病(TSE)为特 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病。
病毒的历史
1.1892年Ivanofsky因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时, 称其为滤过性致病因子。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植物病毒
(2)单股DNA病毒
2.RNA病毒
绝大多数RNA病毒在宿主胞浆内合成病毒的全 部成分,但正粘病毒和某些副粘病毒及白血病病毒 的RNA是在核内合成的。根据转录方式,分为以下 几种类型:
(1)单股RNA病毒 (一)单股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的特点是不含 RNA多聚酶,但其本身就具有mRNA的功能。
(二)单股负链RNA病毒
有包膜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
无包膜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
穿入 病毒体吸附在宿主细胞膜上后,可通过数种 穿入方式进入细胞。
无包膜病毒经细胞膜运动吞入,即细胞内吞,称 为胞饮,如腺病毒、小RNA病毒等
有包膜的病毒通过包膜与易感细胞膜融合后进入细 胞,然后将核衣壳释放入细胞质内,如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疱疹病毒等。
(四)逆转录病毒
装配与释放 病毒从宿主细胞膜上获得包膜
噬菌体与细菌细胞壁上相应受体结合,并将 其基因组注入细菌细胞浆
核酸早期复制 合成噬菌体成分和酶系统
组装 溶解菌体并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3、病毒的异常增殖
缺陷病毒:病毒本身基因组不完整,不能复制出完整 的成熟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的细胞条件不适合或条件改变,使 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完成复制的感染过程
2、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生物学性状
螺旋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20面体对称型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微生物 种类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
体 衣原体 病毒
在无活 细胞的 培养基 中生长
+
+
-
二等分裂 繁殖
+ + +
核酸类 型*
D+R D+R D+R
-
+
D+R
- -(复制) D或R
核糖 体
+ + +
+ -
敏感性 抗生素 干扰素
8.1996年由美籍华人何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利用逆转录酶抑制剂与蛋白酶 抑制剂配制的鸡尾酒式药,成功地抵抗HIV的感染。
病毒的主要特点
1、结构简单,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的基 因组和蛋白质外壳
2、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 式增殖
3、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
病毒生物学性状
1、病毒体极微小,测量单位为纳米,各种病毒 体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的约为300nm,如痘病毒; 最小的约为30nm,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等; 大多数病毒体小于150nm。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最后
释放出来,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人和动物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脱 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和穿入,吸附分两个阶段:
A、病毒体与细胞接触,进行静电结合;
B、真正的吸附,即病毒体表面位点与宿主细胞膜上 相应的受体结合,是决定病毒感染的真正开始。
2.1957年Lwoff.A因病毒复制周期的阐明以及一些病毒的 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定义为一类具有严格细胞内寄生 和潜在感染性的病原体,并且指出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3.1971年luria和Darnell进一步确认了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能在活细胞复制产生子代病毒粒子。 4.1978年Dienner发现仅有小分子RNA的类病毒、1981年 在澳大利亚发现类病毒样的拟病毒(卫星病毒)和1982年 由Prusiner发现由分子量约50KD构成的阮病毒。
病毒的历史
5.1983年Montagnier和Gallo分别分离到与AIDS相关的人类 逆转录病毒(HIV)。
6.1991年Han等将Moloney鼠白血病毒的反义表达序列导入 小鼠受精卵中,从而培养成功对该病毒抗性的转基因小鼠。
7.1995年HIV天冬氨酰蛋白酶三维结构的鉴定,使得一些针对 病毒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抑制剂先后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