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_倾城之恋_广泛接受性原因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马利霞(1988-)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2011 届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文学界 . 9 .
文学评论
尚未被现代文明污染过的伊甸园。 在看到描写中国的作品时,也比 前辈的宽容度与理解度更高。
2.2 当今美国诗学对英译《倾城之恋》接受性的影响 意大利裔美国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所著的《译者 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1995) 一文中充分肯定了译 者的主体性地位, 对译者身份的肯定和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 献。 韦努蒂在其著作中也提出了一种“抵抗式”的翻译策略。 这种翻 译策略,主张异化译法,旨在追求文化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 韦努 蒂从文学、文化和政治的高度,主张采用异化策略,他认为归化法 是一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文化自恋和帝国主义的体现,是 一种文化干预战略③。 《译者的隐身》的出版,大大提升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 性地位,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纷纷尝试提高翻译中异化的成分, 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达、流畅已不再是评价翻译的唯一标准。 因此, 目前的诗学环境比起 20 世纪 60 年代更有利于异化翻译作品的接 受,当代美国市场对异化翻译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从前。 而大量采 用异化译法的英译《倾城之恋》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与当代美国 诗学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诗学环境的变化,也是金凯筠的译 本能为广大英语读者接受,被收入“企鹅经典”的原因之一。 2.3《倾城之恋》作品本身的可接受性 《倾城之恋》主要讲述了 20 世纪 40 年代,一个没落的中国封 建贵族小姐白流苏和一个海外漂泊归来的富家公子范柳原之间的 爱情故事。 故事以英语读者所熟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这便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广大英语读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陌生感, 缩短了英美文化同中国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译文的接受性。 其次,在美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概念比中国的小的多。 张爱 玲的作品大多数描写封建大家族中纷繁人物之间的恩怨纠葛。 但 是相较张爱玲的其他作品,《倾城之恋》 中的人物关系相对比较简 单,没有盘根错节的令英美读者困惑和头疼的人物关系。 《倾城之 恋》 虽也涉及古老家族人情冷暖, 但毕竟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的小 说,人物关系相对简单,更能迎合普通美国读者的阅读品味,故而 也更受青睐。
[6] 张晓娟.浅谈勒菲弗尔操控理论的三大要素对翻译的影响 [J].西安社会科学, 2010(4): 130-131
. 10 . 文学界
Karen S. Kingsbury[M]. London: Penguin Classics, 2007: 1-2 [2]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London: Routledge, 1992: 46-51 [3]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3 结语
金凯筠翻译的《倾城之恋》,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译本 大受好评, 在英美文学界取得了强烈的反响, 甚至被象征荣誉的 “企鹅经典”收录,成功地将张爱玲推向了世界文坛。 本文从勒菲弗 尔改写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英译《倾城之恋》被在英语读者中被 广泛接受的外部因素, 证明文学文本的接受要受到一些非常具体 的概念,如政治、意识形态、诗学和文本自身的特点等多种文本之 外的因素的影响。
2 金凯筠译《倾城之恋》被广泛接受的原因分析
2007 年,金凯筠翻译的《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被英英语国家人士的眼球,轰动一时,张爱玲的 文学成就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可。 英译《倾城之恋》为何能在西方 文艺界大获成功,本文试从意识形态、诗学等角度进行分析。
Translation. 1995.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0
参考文献: [1] Eileen Chang. Love in a Fallen City and Other Stories, trans.
注释: ① 刘 邵 铭.到 底 是 张 爱 玲[M].上 海 :上 海 书 店 出 版 社 ,2007:
89-90 ② [2011-10-07]./con_read/2007/06/
reading_ the_wor_6.html. ③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1 金凯筠和 Love in a Fallen City
1.1 译者金凯筠简介 金凯筠(Karen S. Kingsbury)是当代美国知名汉学家、张爱玲 研究专家,曾在中国大陆及台湾生活、执教近 20 年。 读博士期间, 她读了很多中国现代小说, 留心寻找能吸引美国读者的作品。 此 时,张爱玲的小说进入了她的视野,并使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张 爱玲《倾城之恋》戏剧般的张力、精妙的讽喻以及独特的行文风格 都深深地吸引着她。 对张爱玲作品的喜爱推动着她将其译为英文。 金 凯 筠 曾 多 次 在 香 港 出 版 的 《译 丛 》(Renditions)上 发 表 张 爱 玲 的 散文和小说英译。金译的张爱玲小说《封锁》被刘绍铭(Joseph S. M. Lau)和 葛 浩 文 主 编 的 《哥 伦 比 亚 当 代 中 国 文 学 选 集 》(1995)收 录 。 2007 年,她翻译的《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由“发行量大、 影响深远,撰稿人多是学界、知识界一时之选”的《纽约书评》出版 发行,可说是张爱玲作品“出口”一盛事①。 同年,英美文艺界知名的 企 鹅 出 版 社 再 版 了 由 她 翻 译 的 《“倾 城 之 恋 ”及 其 它 故 事 》,并 将 其 收入“企鹅经典”系列。 从而使张爱玲成为继钱钟书之后,第二个进 入企鹅经典丛书的现当代中国作家。
爱玲作品译本,同样采用了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却接受迥异,因
此,有必要分析文本之外的因素。 本文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角度,
分析文学文本的接受所受到的政治、意识形态、诗学、作品自身特
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倾城之恋》;金凯筠;意识形态和诗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7-0009-02
1943 年,发表于《杂志》上的连载小说《倾城之恋》,让张爱玲一 举成名。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喜爱和研究这部作品 的人很多,理论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007 年,美国汉学家,张爱玲研究专家金凯筠(Karen S. Kingsbury) 翻译的《倾城之恋和其他故事》(Love in a Fallen City and Other S个进入企鹅经典丛书的现当代中国作家。 70 年代到 80 年代,张爱玲曾自译过《金锁记》、《怨女》等多部作品,但在西方 文艺界反响不大。 相比之下,英译《倾城之恋》则一举取得成功。 同 是张爱玲作品译本, 同样采用了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却接受迥 异,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倾城之恋》英译本被广泛性接受的文本 之外的因素。
2.1 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英译《倾城之恋》接受性的影响 首先, 随着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东欧剧变与苏联 解体,中美两国之间长达 40 多年的冷战宣告结束。 世界各国关系 进入解冻期,逐渐回暖。 当今美国,虽然仍然存在种族主义、贫富分 化严重、枪支泛滥、霸权主义等种种问题,但政治环境总体上较上 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有改善。 中美两国之间政治环境的改变为促 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 增强,在世界上地位日益突出。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 视,也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大众的浓厚兴趣,他们急欲通过各种途径 理解中国,当代的美国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 如今,学习汉语 的外国人日益增多, 研究评论中国文学作品的文章也常见诸于报 端。 经济地位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之前 弱势地位的提升, 中国文学逐渐开始在世界文坛展现其独特的魅 力和特色。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 日益频繁,逐渐呈现出文化全球化的趋势。 随着对中国的了解的深 入,当代美国读者已经能比较冷静客观地去看待中国。 中国在他们 心目中不再是充满了鸦片、小脚女人与大熊猫的神秘国度,更不是
文学评论
英译《倾城之恋》广泛接受性原因探析
马利霞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70 到 80 年代,张爱玲曾自译多部作品,却在美国市场反
应冷清,张爱玲跻身美国作家行列的梦想破灭。 21 世纪,美国学者
金凯筠的英译本《倾城之恋》,一经出版,便吸引了众多英语国家人
士的眼球,轰动一时,并成功进入象征荣誉的“企鹅经典”。 同是张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9-71
[4] 刘邵铭.到底是张爱玲[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8991
[5] 覃江华.语言钢琴师--美国汉学家金凯筠的翻译观[J].重庆 交通大学学报, 2011(2): 122-125.
1.2 英译《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的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两种不同的文 化和语篇策略。 任何语篇的翻译,都不可能完全是归化或者异化, 针对不同的文本和译者,两者的取舍和偏好也不尽相同。 由于对张 爱玲与中国文化的热爱, 以及对翻译能让人了解非英语世界状况 的笃信,金凯筠在翻译中主要采用了异化译法,忠实地传达原作的 每一个意象。 整体观之,金的翻译中,异化句式比重很大,大量采用 直译(甚至是硬译)法。 在《倾城之恋》英译本序言中金凯筠提到, “在张爱玲所生活和描写的时代,书籍和写作占主导地位,如今的 年轻人却生活在多媒体时代, 即便是以中文为母语的台湾学生都 觉得张的语言难懂。 所以哪怕是犯下‘过度翻译’的错误,也要尽力 使原文鲜活,目的在于传递汉语语言文化的特色,给英语文学注入 新元素。 ”② 当然,金凯筠翻译的《倾城之恋》中,也不全然尽是异化的句 式,在她的译文中,采取浅化、归化,甚至是过度阐释的地方也并不 少见。 但从总体来说,以异化为主,其他 Nhomakorabea译策略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