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旨在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使教学工作更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拓宽教学与学习的发展空间,在更广的范围内去学习研究探索两种教学的模式,总结出一些规律性东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责任编辑:王志彦;责任校对:晓文)
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策沈阳工程学院侯卫平
防控“非典”的斗争给高校敲响了警钟,高等学校必须正视挑战,积极探索,科学预防,把握规律,加强领导,掌握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方法与艺术,尽力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一、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1. 突然性———突然发生,难以预料。突发事件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瞬间。从引起突发事件的原因来看,它也是通过一定的契机诱发的,而这个契机是偶然的。因此,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具有很大的突然性。
2. 破坏性———问题严重,关系安危。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学校造成财产、声誉上的破坏与损失,甚至带来政治上的影响,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同时,给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带来麻烦,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人心混乱和恐慌。
3. 扩散性———多方关注,迅速蔓延。高校正在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的突发事件更是社会关注的
焦点,加之当今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在一分钟之内就可能遍及世界各地。
4. 潜在性———人员集中,管理有限。高校的人群密度较大,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相对薄弱;尽管高校具有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管理稍微疏忽,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很快增大。比如今年的防控非典工作,高校被视为重点部门,就是由于高校人员密集,具有爆发传染性疾病的潜在性。
5. 紧迫性———不容等待,亟待处理。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由于其影响大,破坏性大,扩散性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控制局面,要求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具有控制上的紧迫性。
二、高等学校突发事件产生的成因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的不可知因素,生态危机以及某些人类初次面临怪病引发的疫情危机在不断爆发,这些已发生的或是潜在的大大小小的危机,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世界,给高等学校带来巨大的挑战,高等学校必须随时随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__
2. 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学校的各项工作应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调整或完善各项制度,适应形势的变化。有的学校由于管理不善,设备陈旧,个别干部心存侥幸,玩忽职守,结果导致了高校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在今年的防控“非典”工作中,尽管高校的防控“非典”工作中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但仍然有一些高校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留有很多隐患,给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3. 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加。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学校和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形成心理疾患;高校虽然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但心理咨询教师极少。因此,近年来,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出现的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而学校在应对这些问题中往往显得非常被动。
4. 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没有形成。彻底消除突发事件是不可能的,但事前,可以做好预防工作;事后,采取有效措施,尽力减少损失。而高校管理往往缺乏危机意识,忽视了对突发事件的研究,往往要到事件突发后,才寻求解决之道。实践证明,大部分高校没有应急处理系统,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缺乏必要的物资储备,即便是制定了应急预案,也只是在如何报警、打什么电话等低层次水平上,几乎没有操作性。
三、应对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措施
1. 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首先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认识它,不能视而不见,有意回避,也不能听之任之,随其发展,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其客观性和危害性,认识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认清所肩负的神圣责任,把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思想上重视,才能主动采取措施,指导行动,逐步提高应对突发
事件的能力,避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尽可能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2. 从各种突发事件中吸取教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首先,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个案档案,积累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认真吸取教训,同时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别的地区和单位的经验,思考相关的问题,提高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条例,建立有关责任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防止突发事件因人为因素发生。再次,吸取这次防控“非典”的经验和教训,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 加强预防,制定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性。突发事件尽管是突发性的,但总是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在起作用。如果能够及时地抓住那些初露端倪的现象,从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也可避免事态扩大造成的损失。其次,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依靠有关的专家,制定切实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预案演习,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教育广大师生提高警惕。通过防控“非典”工作,很多高校已经制定了防控“非典”预案,有的高校进行了专门的演习。
4. 加强突发事件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高等学校应加强对恐慌失措行为的研究,研究忧虑__ 的产生、恐慌的激发、行为失控、恐慌在集体中的相互感染、自我保护性的集体行为等等。研究突发事件中信息处理的方式,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后果。在“非典”传入北京的初期,因多种原因致使信息严重失真,几乎让一场一般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变成了严重的政府信任危机。加强危机意识的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危机管理课程。总之,高校应成为处理突发性
事件的行家里手。
(责任编辑:王志彦;责任校对: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