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测试用干血斑取样法

合集下载

干血斑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干血斑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静脉血充分与EDTA混合;
最好采集后立即制备干血斑; 血浆与血细胞分层的全血在制备干血斑 前,应轻柔地上下颠倒采血管(避免血 细胞破裂),使血液混匀后制备;
续:
• 在滤纸片血斑充分干燥后,将滤纸片放入玻 璃纸或塑料纸里,避免滤纸之间标本的污染, 可邮寄运输; • 如果无条件立即运输可暂保存-20℃冰柜中, 加放干燥剂和湿度指示卡,定期监测湿度变 化;
血液充分吸收透过滤纸,填满印圈,不要在 一个圈上重复采血,避免触摸或涂抹血斑。
可能的原因: 1. 血液未渗透滤纸或未填满圆圈前将滤纸移走; 2. 用毛细管转移血液; 3. 在取样前或后用戴手套或不戴手套的手触摸滤纸,滤纸上粘有洗手液;
毛细管或其他锐器移取血液
样本在干燥小于4小时前即寄出
1. 吸附血液过多; 2. 双面贴
疏忽未采血;
干血斑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张米
2006-10-17
续:
• 不采集第一滴末梢血。 • 将第二滴血滴于滤纸上。滤纸每个印圈约需 100ul血液。 • 让血液滤纸片于室温下自然干燥至少4小时 (在潮湿气候下至少24小时)。 • 不要加热血片或将他们堆叠在一起,干燥过 程中不要与其它界面接触。
EDTA抗凝静脉血制备干血斑注意事项:
1. 用力挤压针刺点周围; 2. 采血前或后滤纸面沾染洗手液、滑石粉、酒精、化学试剂、杀毒剂、水等; 3. 将血斑直接加热;
1. 在针刺之前未将采血处酒精擦干; 2. 滤纸沾染酒精,洗手液; 3. 过分挤压采血处; 4. 不正确 同一采血圈多次滴血; 2. 双面贴;

代谢组学鉴定标准

代谢组学鉴定标准

代谢组学鉴定标准代谢组学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组成及其变化的科学领域,它通过系统性地分析生物体内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如代谢物、代谢酶和代谢途径,来揭示生物体的生理状态、疾病进展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

代谢组学鉴定标准是对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和解读的指导原则。

一、样本采集与处理标准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是代谢组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样本采集和处理标准有助于获得准确、可靠的代谢组学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标准:1. 样本采集时间点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生物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点,如空腹、饭前、饭后等。

2. 样本采集方法:采用标准的采集方法,如静脉血采集需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尿液采集需避免污染等。

3. 样本保存与处理:遵循适当的样本保存和处理方法,如冷冻保存、离心分离等,以防止代谢物的降解和样本的污染。

二、代谢物检测与鉴定标准代谢物的检测和鉴定是代谢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准确的代谢物鉴定有助于解读代谢组学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代谢物检测与鉴定标准:1. 质谱分析:采用高分辨质谱仪进行代谢物的检测和鉴定,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标准物质校正:利用已知代谢物标准物质进行质谱数据的校正,确保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解读: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解读标准代谢组学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是了解生物体代谢状态和生物学意义的关键步骤,合理的数据分析与解读标准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与解读标准:1. 统计学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以确定代谢物的显著差异。

2. 通路分析: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通路分析,揭示代谢途径的变化和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 生物学意义解读:将代谢组学数据与已知的生物学知识相结合,解读代谢物的生物学意义,如疾病相关、代谢途径调控等。

DM PK干血点微量体积取样

DM PK干血点微量体积取样

另外,血浆通过全血分离而得,以用于生物分析,通常使用的分离方法如固相萃取,液-液萃取或蛋白沉淀。费时,费力,所得样品量有限。
第三,血样的运输和保存需要冷藏的控制,在这实际运行中很具挑战性。
干血点(DBS)方法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可以弥补以上种种缺点。
该项干血点微量体积样品技术来自GE healthcare公司whatman特殊滤纸科技,可精准地展示不同结构来源的混合组分。现已用于PK/TK研究(见下方使用者文献)。与FTA? DMPK-A 和FTA DMPK-B卡 与样品接触后,可将细胞裂解并使蛋白变性,进而样品可在室温运输和保存,通过分析和检测血浆中各种酶组分的活性,证实了经长期保存的样品稳定性。
DM PK干血点微量体积取样
概述
药物代谢(DM),药物代谢动力学(PK)和毒理动力学(TK)为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行为提供了理论模型,同时也成为药物开发中的研究核心。
传统研究方法需要提供大量血液(每个项目每个时间点大约需100-500ul)以获取生物分析实验所需的足量血浆。由于每个动物身上抽取的血清量是有限的,实际样品通常为混合血液。该样品常造成PK数值偏低,需要更多的动物来补充。大体积的血液也同时增加了实验项目管理的难度。
可从单个动物获取更多的血样以得到更多连续数据,而并非组合数据。
也用于幼雏动物和人类研究。 法,DBS三步法更简便。
底物反应清除的方法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酶敏感的组分。
更便于保存和运输
室温环境下稳定节省了冷藏运输的费用。
点样.获取.分析
上样,风干。室温下可运输和保存。
打孔器取样,洗脱。
HPLC-MS/MS分析。
特征及优势
更少的血样量

干血斑样本的采集运输 讲图文

干血斑样本的采集运输 讲图文

干血斑样本的采集运输引言干血斑是指人体血液干燥后留下的血痕。

采集干血斑样本是法医学、病毒学、免疫学等领域的基础工作,尤其在刑事侦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干血斑样本的采集运输也是关键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分析测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干血斑样本的采集、保存、运输等方面进行讲解。

干血斑样本的采集干血斑样本的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现场保护:干血斑样本应当在现场得到有效保护,避免受污染、太阳光直射等影响。

2.采集工具:应当选择符合卫生要求且无杂质的采集工具,如无菌采血器、无菌棉签、无菌滤纸等。

3.采集顺序:应当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采集,即先采集血污物,再采集周围的“清洁”区域,以免污染样本。

4.采集方式:有两种主要的采集方式,一是直接采集血污物,二是剪下干血斑,然后在样本袋中收集其细粒度粉末。

干血斑样本的保存一旦干血斑样本采集完成,即需要进行保存,以便后测试。

以下是保存干血斑样本的注意事项:1.温度:尽量保持在室温18℃~35℃,防止过冷、过热等导致样本变质啊。

2.处理方式:如果无法立即运输样本,可以将其放在防水袋或保鲜盒中,然后放到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3.标记:在干燥的样本袋或容器上,应当标明采集者信息、采集时间、采集部位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干血斑样本的运输干血斑样本在运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原则:应当遵循“快、稳、准”的原则,尽量保证样本运输到检测中心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

2.防护:应当采用防护性强的包装材料,以防止样本在运输途中受到损坏,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3.路线:应当选择短途、快速、安全的物流公司进行运输。

以上是关于干血斑样本的采集、保存、运输等方面的讲解。

希望大家在采集干血斑样本时能够加强识别、标记、保存、运输等环节的控制,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客观的测试结果。

dna 血斑提取流程

dna 血斑提取流程

dna 血斑提取流程
DNA血斑提取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取1.5ml离心管,加入1mL结合液,取干血斑样本(5-9片5mm*5mm/片)至离心管中,将离心管置于摇床上,转速500-600转/分,室温,摇动10分钟;取出滤纸,5,000 rpm离心3分钟。

2.彻底弃上清,加入100μLPBS,悬浮沉淀;加入200 μL裂解液,20μL消化液,充分振荡混匀,56℃水浴10分钟至细胞完全裂解。

3.加入500μL析出液,轻轻颠倒混匀,如有半透明悬浮物,不影响DNA的提取与后续实验。

4.将吸附柱放入收集管内,将上述溶液转入吸附柱内,静置2分钟,12,000 rpm离心1分钟,弃收集管内废液。

5.将吸附柱放回收集管内,加500 μL洗涤液至吸附柱内,12,000 rpm离心1分钟,弃收集管内废液。

血斑样本采集步骤包括:待血流出来时,用准备好的纱布或者采集卡轻轻擦拭,使其表面留下3-4个如小拇指大小的血斑即可。

将采集好的样本用白纸或者信封包好,分别标记好样本所属人的身份和姓名。

代谢组学样品处理

代谢组学样品处理

血液的采集:采血前4h勿喝茶或咖啡,勿吸烟饮酒。

尽量了解患者对刺激物(烟、酒、咖啡)和成瘾药物的接触史,供评价结果时参考。

采集时间:一般在早晨6-9时采集;采血前患者应禁食6h以上;采血尽量安排在其他检查治疗前进行。

尿样的采集:女性患者避免在月经期留取标本,防止混人阴道分泌物,必要时冲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检查;新生儿收集尿标本时,应注意冲洗会阴部或采取特殊留尿方式;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

随机尿:即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用于门诊患者;晨尿:收集早上起床后第一次尿液,此标本适合住院患者的尿液检查;餐后尿:通常在餐后2h收集尿液,此标本对于病理性蛋白尿、糖尿更为敏感;24 h尿:第一天上午8时排空膀胱,再收集以后24 h内所有的尿液标本。

NMR样品处理血样处理:用含有肝素钠抗凝的采血管采血,室温下1500r/min低速离心10min,去除全血中血细胞等大分子物质。

离心后用移液枪吸取上清(血浆)放入EP管内,进行第二次离心(4℃,20000r/min,10min)以去除血浆中的杂质,保留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

离心后吸取上清液放入干净的EP管中,进行样品的冻干处理,然后保存在-20℃低温冰箱中备用。

NMR 数据采集时,将冻干处理的血浆样品在室温下解冻,将450ul解冻样本移入干净的核磁管内,以1:10的比例缓慢加入重水值500ul,50ul 1%TSP水溶液,混匀,静置5min。

样品处理完成后就可直接在核磁共振仪上进行光谱采集。

尿样处理:收集尿样的管中加入0.1%的NaN3水溶液作为防腐剂,样品保存在-75℃冰箱中直到NMR测试。

NMR测试一般需要300-400ul尿样。

从冰箱中取出尿样解冻后,每个样品取400ul,加入200ul重水配置的磷酸盐缓冲液(0.2mol/L:NaHPO4/NaH2PO4;PH7.4含3mmol/L TSP)混合静置10min;离心13000rpm,10min后取500ul进行NMR测试。

代谢组学血样采集方法-解释说明

代谢组学血样采集方法-解释说明

代谢组学血样采集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代谢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分子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通过分析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可以获取关于生物体代谢状态、生物功能和疾病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血液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样本,包含了丰富的代谢产物,因此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代谢组学领域中血样采集的方法,并对这些采集方法进行分类和比较。

血样采集是代谢组学研究的第一步,对后续的样本制备和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血样采集方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代谢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探讨代谢组学研究中血样采集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血液成为代谢组学研究的首选样本。

随后,我们将对不同血样采集方法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当前血样采集方法的选择标准,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代谢组学血样采集方法的相关知识,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文旨在为代谢组学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血样采集方法的相关内容。

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代谢组学血样采集方法进行概述,介绍其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阐述本文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将给出一个关于代谢组学血样采集方法的总结。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代谢组学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代谢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代谢组学血样采集的重要性,包括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分类介绍不同的代谢组学血样采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指尖采血和穿刺技术等,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步骤。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血样采集方法的选择、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标本采集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标本采集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标本采集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室应对各种个体化用药分子诊断临床标本的采集按检测要求建立SOP。

标本采集人员应经过系统的培训。

采样前应对标本采集容器进行评价,确保容器本身不会干扰测定过程,并保存评估记录。

用于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的标本在采集时间上无特殊要求。

静脉血液采集之前应按要求对预采血的部位彻底消毒。

肿瘤组织中DNA的分析利用常规诊断所用的标本即可,但用于RNA分析的标本需专门采集,并准备好液氮等速冻所需的材料及设备。

标本采集需要在密闭、一次性采样系统中完成,所用的材料如注射器、棉签、拭子等应为一次性使用,以防止污染。

无论采集哪种类型的标本,采样时都必须戴手套,以避免标本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和皮肤脱落细胞对标本的污染。

用于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的标本类型有多种,包括全血标本、组织标本(新鲜组织、冰冻组织、石蜡包埋组织、穿刺标本)、口腔拭子、骨髓、胸腹水等。

样本采样原则见《个体化医学检测质量保证指南》。

1)全血和骨髓标本全血标本采集到含有适当抗凝剂或添加物的采样管中,添加物根据被测量(DNA、细胞内RNA)、检测项目和采样体积而定。

因肝素可抑制PCR,全血或骨髓标本一般用EDTA或枸橼酸盐抗凝。

采样前需在采样管或注射器上标注标本信息。

全血标本采集外周静脉血2~3 mL并置于采血管中,将采血管轻轻颠倒混匀数次以确保充分抗凝,避免溶血。

如检测目的是细胞内RNA,建议用含RNA 稳定剂的采样管,或采样后尽快将全血或骨髓加入到RNA稳定溶液中。

采集干血斑标本时,可向无菌滤纸上滴加约50 L全血,根据需要可连续在数个印圈上滴加标本,于室温自然干燥至少4小时。

干血斑标本采集时不要堆叠血斑,不与其他界面接触,待血斑充分干燥后应放入无菌袋中,避免血斑之间的相互污染,同时加入干燥剂和湿度指示卡,密封包装后运送。

2)组织标本当待检测的组织与血液或口腔脱落细胞基因型不一致时,或当组织是待测核酸必须的来源时(如检测肿瘤组织中mRNA表达、融合基因、基因扩增或缺失、甲基化水平、微卫星不稳定等),需采集组织标本进行检测。

可用于DMPK研究的干血点微量采样技术

可用于DMPK研究的干血点微量采样技术

可用于DMPK研究的干血点微量采样技术药物代谢(DM),药代动力学(PK)和毒代动力学(TK)可为研究候选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提供重要的线索,一直是药物开发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在传统研究中,血浆被认为相对于全血而言更容易处理、运输及储存。

因此常在临床实验中被用于新的化学药物的剂量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然而,在制备血浆的过程中,常需要大量的血液(通常每个时间点的研究对象至少需要100-500微升)以制备足够的血浆用于定量生物分析。

由于每只受试实验动物能够被取血的次数和数量有限,有时研究者不得不使用多个动物的混合样品进行研究。

这种混合样品会降低定量药代动力学的数据质量,并且会间接增加所需实验动物的数量。

此外,从全血中分离血浆用于生物分析往往需要使用固相萃取、液-液萃取、蛋白沉淀等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存在着耗时、耗力、通量小的缺点,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和处理冷链运输、储存血液样本的要求。

干血点 (DBS)技术使用纸张进行血液样品的采集,是一项可克服以上不足的样品采集技术。

运用干血点技术的Guthrie card自1970年起就被用于新生儿筛查。

之前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受仪器灵敏度的限制无法进行定量试验,而检测方法和仪器灵敏度的提高使得DBS越来越多的被用于药物筛选的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2009年,GSK首先报道使用Whatman FTA卡将DBS用于DMPK分析,线性 (Linearity) 、灵敏度 (Sensitivity) 、选择性 (Selectivity) 、准确性和精确性 (Accuracy & Precision) 等方面证明了干血点技术可成功应用于DMPK领域 [1] 。

在2011年,他们再次验证了indicating FTA DMPK卡可用于DMPK分析[2]。

继GSK之后,更多的药厂和科研机构将DBS-DMPK用于新药研发。

罗氏制药在2010年对其一种需要进行治疗监测及上市后临床研究的免疫抑制药物霉酚酸酯的活化形式霉酚酸(MPA)及其糖苷酸代谢物MPAG分别使用DBS采样技术(Whatman FTA DMPK-B卡)及液体采样方式进行了比较实验。

新生儿代谢病筛查滤纸干血斑标本采集技术和传递常规

新生儿代谢病筛查滤纸干血斑标本采集技术和传递常规

新生儿代谢病筛查滤纸干血斑标本采集技术和传递常规梅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一、滤纸干血斑标本滤纸干血斑标本(dried blood spots (DBS)on filter paper)是将采集的新生儿血样滴在筛查专用滤纸上而制成的圆形均匀斑状血样,一般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检测。

新生儿干血斑标本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整个过程中最首要、并且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滤纸血斑标本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由于标本质量问题导致的假阴性可引起筛查漏诊,或假阳性过高也给新生儿及其监护人造成不必要的复查和精神负担。

新生儿查筛滤纸干血斑标本一般由产科医院婴儿室的医务人员负责,采血人员必须经过专项技术培训后上岗,严格按照采血常规和管理规范进行采血,保证质量。

二、采血时间新生儿干血斑标本的采集时间一般依据筛查指标的体内变化规律而决定。

我国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广东省增加G6PD缺乏症,三个项目的筛查指标分别为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苯丙氨酸(Phe)浓度和G6PD活性。

胎儿体内Phe通过自身肝细胞和母体肝细胞Phe羟化酶的作用而正常代谢,保持血Phe浓度于正常水平,故PKU胎儿体内Phe浓度亦能保持正常水平。

PKU 患儿出生后经过哺乳摄入蛋白质,由于新生儿肝细胞Phe羟化酶缺陷而Phe不能正常代谢,血Phe浓度将逐渐升高。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寒冷刺激及环境的改变,体内TSH呈生理性反应性增高,一般于48小时后回落至与机体病理生理状况一致的真值(true value)水平。

G6PD活性一般不受生后日龄等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新生儿干血斑标本应于新生儿充分哺乳和出生48小时后采集,最佳采血时间为出生72小时(或生后3天),喂奶8次以上。

在某些情况下,新生儿可能不能按时采到血样,如①新生儿生后出院过早;②新生儿因特殊病情需转院诊治;③新生儿因出生体重过低、病重、输血或血浆等未符合采血条件者。

代谢组学研究的试验方法

代谢组学研究的试验方法

代谢组学研究的试验方法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代谢组分的全球性和系统性变化以及其与生物体状态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代谢组学研究中,主要涉及到样品采集、代谢物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代谢组学研究的一些试验方法。

1.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一步。

常用的样品类型包括生物体体液(如血液、尿液、唾液等)和组织样本。

对于人类样品,可以通过采集远程组织样本或非侵入性的采集方法获取。

例如,可以通过活体组织检测、手术术后取材或者无创采集(例如尿液和唾液样本)等方法采集样本。

2.代谢物分析代谢物分析是代谢组学研究的核心环节。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核磁共振法、色谱法等。

其中,质谱法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质谱法分析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代谢物的质谱图谱和相对丰度,进行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核磁共振法则可以提供代谢物的结构信息和相对浓度等。

色谱法可以对代谢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进一步进行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

3.数据处理代谢组学研究的数据处理阶段常常包括代谢物识别、定量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代谢物的识别通常利用数据库中的标准代谢物质谱信息进行比对,或者通过质谱图库中的对照标准进行鉴定。

定量分析可以通过内部标准法、外标法和标准曲线法等进行。

统计分析则涉及到代谢物丰度的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以挖掘代谢组学数据中的潜在生物学信息。

4.数据综合和解读代谢组学研究最后一步是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综合和解读。

综合分析包括将代谢组学数据与其他组学数据(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整合,以全面了解生物系统的状态。

解释分析则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将代谢组学数据与生理病理过程相关联,识别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揭示新的生物学发现,并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以上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一些常用的试验方法和步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为了更好地理解与代谢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制,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

动物组织代谢组学采样方法

动物组织代谢组学采样方法

动物组织代谢组学采样方法动物组织代谢组学采样方法介绍动物组织代谢组学采样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动物体内代谢物的方法。

代谢组学旨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产生、转化和调控,从而增加对生命活动的理解。

采样是代谢组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首先,在进行动物组织代谢组学采样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

常用的模型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等。

选择模型动物时需要考虑其生物学特性、代谢活性和易获取性等因素。

采样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点。

代谢物的水平在不同时间点会有差异,因此选择采样时间点应综合考虑研究的目的、动物的生理状态和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常用的动物组织采样方法包括活体取材和术后切片取材。

活体取材一般通过穿刺或手术采集动物组织样本,这种方法适合采集活体动物的血液、脑组织等。

术后切片取材则是在动物被安乐死后,对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和代谢物采集。

在进行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样部位的选择。

不同组织样本中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能够更好地反映代谢物的情况。

常见的采样部位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脑组织等。

最后,在采集样本后应尽快进行处理和保存。

代谢物往往在样本采集后会发生变化,因此及时冷冻或使用特定的保存液保存样本十分重要。

此外,采集的样本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样品制备和分析,以获取可靠的代谢组学数据。

综上所述,动物组织代谢组学采样方法对研究动物体内代谢物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采样时间点和采样方法,并注意采样部位的选择与样本处理的及时性,可以获得可靠的代谢组学数据,为代谢物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干血斑质谱检测步骤

干血斑质谱检测步骤

干血斑质谱检测步骤
干血斑质谱检测是一种用于分析和鉴定血液中成分的方法。

以下是一般的干血斑质谱检测步骤,注意这可能涉及多种技术和仪器:
●样本采集:通过使用适当的收集卡片或其他工具,从目标表面(通
常是纸张)上采集干血斑样本。

这些斑点包含了血液中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代谢产物等。

●提取:将样本中的生物分子从血斑中提取出来。

这通常涉及使用
适当的提取剂或溶剂。

●样品制备:将提取的生物分子进行适当的样品制备,以便于后续
的质谱分析。

这可能包括对生物分子进行适当的分离、浓缩、纯化等步骤。

●质谱仪分析:将样品置于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质谱仪通常用于测
量样品中各种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

在干血斑的质谱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

●数据分析:对质谱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和定量样品中的特定生
物分子。

这可能需要使用适当的软件进行数据解释和处理。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果的解释和鉴定。

这可
能涉及与数据库比对、标准品对照等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步骤和使用的仪器可能因实验室的具体设置和技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由于涉及到法医学和生物分析,通常需要确保实验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帕诺米克】代谢组检测项目样本制备要求汇总(建议收藏)

【帕诺米克】代谢组检测项目样本制备要求汇总(建议收藏)

【帕诺米克】代谢组检测项目样本制备要求汇总(建议收藏)样本制备的质量对于实验结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帕诺米克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项目的样本制备要求进行了总结,方便各位老师参考。

1. 血液(血浆/血清)血液样本是代谢组学研究中常见的生物样本,血液样本采集方法主要分为临床采血方式和动物采血方式,临床采血方式主要有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法、动脉采血法;动物采血方式主要包括采集实验动物的尾部、眼眶静脉丛、颈静脉(动脉)、腹主动脉、眼球的血等。

由于全血的稳定性差,存在异质性,所以一般检测中避免使用全血而选用血浆或血清。

血浆是在全血中加入EDTA、肝素钠等抗凝剂防止纤维蛋白原凝固,血清是不加抗凝剂的全血在室温下放置30min自然凝固后,通过离心分离出的上清液。

最后需检查血浆或血清是否有溶血,溶血会引起鸟氨酸、柠檬酸、苯丙氨酸等多种代谢物的改变,如果发生溶血需要重新采样。

1) 血浆的制备用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采集血液,采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采血管5-10次,确保抗凝剂发挥作用,采血后需要在30min内尽快离心分离出血浆(如不能尽快离心,需放在4℃冰箱保存,并且在2h内完成离心和分装,4℃条件下离心10min左右,离心力为1500g,取出采血管置试管架中,吸取上清液(血浆)200ul/例(不同项目类型送样量不同,如下表)置于已编号的EP管中,如此重复分装成多管血浆,避免反复冻融,尽快将血浆保存于-80℃冰箱中。

2) 血清的制备用不加抗凝剂的采血管采集血样,室温下放置30min凝血结束后,4℃条件下离心10min左右,离心力为1500g,取出采血管置试管架中,吸取上清液(血清)200ul/例(不同项目类型送样量不同,如下表)置于已编号的EP管中,如此重复分装成多管血清,避免反复冻融,尽快将血清保存于-80℃冰箱中。

项目类型样本类型建议送样量最低送样量GC-MS非靶血浆/血清300uL150uLLC-MS非靶血浆/血清200uL100uL脂肪酸血浆/血清200uL100uL短链脂肪酸血浆/血清300uL150uL氨基酸血浆/血清100uL50uL神经递质血浆/血清250uL125uL胆汁酸血浆/血清250uL125uLTMAO血浆/血清250uL125uL2. 尿液的制备尿液样本主要分为临床尿液和实验动物尿液,临床尿液主要采晨尿、随机尿、计时尿(3小时尿、餐后尿和24小时尿)、导管尿、耻骨上穿刺尿等;实验动物尿液采集方法主要包括挤压膀胱、代谢笼收集、导尿管插管、输尿管插管、穿刺膀胱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代靶向代谢组学测试干血斑样品采集方法
李克峰博士
1.干血斑法取样简介
干血斑纸片法检测 (Dry Blood Spots, DBS) 在美国最早被用于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和大型体育赛事兴奋剂检测。

由于其取样操作简单,血量少,无痛,无需专业医疗人员协助,样品仅需常温保存和邮寄到指定测试单位等特点,在美国正在取代常规的静脉取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干血斑法取样目前已经被成功的运用到代谢组学疾病早期诊断中。

2.干血斑取样流程
干血斑取样的流程如下:
3.干血斑取样供靶向代谢组学测试注意事项
由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高度灵敏性,其检测结果容易受到饮食、药物和外界坏境的影响。

比如血糖含量,胆固醇含量在吃饭前后是有明显不同的。

因此为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取血之前,希望测试者或者血液采集者,注意以下事项:
(1)血液采集在早晨吃饭前,空腹进行。

建议测试者在抽血前一天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不宜暴饮暴食和熬夜。

前一天不要喝过量的酒,以免造成肝转
氨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的与疾病无关的“假信号”。

(2)如果您正在服用某些必须的药物,请确保在早晨取血时,您的药物服用已经间隔了18-24h。

也就是说如果您在前一天早晨服药,那么次日早晨起床
空腹先取血,取完血后,可正常吃早饭和服用药物。

(3)如果您在服用维生素、蛋白粉或者其他的营养补品,不是必须的话,最好在取血前一天,停止服用保健品一天,以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反映您的身体
的状况。

抽血完毕后,可接着服用。

许多维生素、氨基酸类补品会使您的
身体内氨基酸、维生素的代谢产物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这些代谢产物在人的
正常饮食下的水平对于判断疾病很重要。

(4)代谢与年龄和性别有密切联系。

代谢产物的正常值水平,跟年龄、性别等有很大的关系。

现代研究表明,人的代谢每隔5年就会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代谢速率是逐年递减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年后发胖的原因。

因此在收
集样品,分组和数据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5)注意清洁和消毒,切勿重复使用针头。

取样前,请将手洗干净,取样时,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手指,甚至脚趾都可以。

一般选择食指和中指的比较多一
些。

取血前后,请用我们提供的酒精和棉球消毒,取血后必要的,可用创可
贴包扎。

取血时,如果一次取样失败,血量较小。

切勿重复利用针头。

另换
一个手指,酒精消毒后,再进行取血。

(6)正确搜集血样,取血后,放在阴凉处风干,干后,切勿用手指摸血斑出,以免造成污染。

指尖取血时,正确滴到所提供的收集纸片的圆圈的中间。

取血量一般2-3滴,切勿滴到圆圈外面。

取血量不宜过多或者过少。

详细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