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通州区骑岸小学张益新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页-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经验。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而兴趣的产生有时还取决于,这个知识学生是否容易接受和理解。
那么教学时就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
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
首先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个喜欢而又熟悉的摸球游戏(课件出示装有3个红球和2个黄球口袋)。
提问: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有可能摸到绿球吗?为什么?有可能摸到什么球?那进行游戏:摸到
红球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算男生赢,愿意吧?为什么?(摸红球可能性大,不公平)(板:可能性的大小)
通过男女生的摸球比赛,从已有知识为切入点,呈现现实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体验。
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出不可能、可能、一定,从而全面回忆前面相关的知识,为整体迁移埋下伏笔。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场景图,提出问题讨论)进行乒乓球比赛时,用猜裁判手中的球在左手还是右手来决定谁先发球,这样的方法公平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即猜对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错的可能性也是一半;如果要用一个具体数来表示这一半的可能性,用谁合适? 这,完全符合过去所学的分数的意义——学生自然地想到可用1/2表示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
(完整课题: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经历这样的讨论活动,不仅初步体会到了“可能性”相等的现实意义,更能跨出实质性的一步:从感性描述可能性到定量刻画可能性,从而有意义地接受新知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教学“试一试”。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对内容进行了预设:(课件出示):口袋里有一些黄球,现在放入一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显然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知道“总数”的意义)老师听从学生的建议,打开口袋看一看(课件出示试一试左边场景图):口袋里原来有一个黄球,(“总数”为2个)现在放入一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想到什么?(把例1里习得的思想方法应用到相似的情境中,加强对可能性是1/2的理解。
)。
接着老师再往口袋里拖入一个绿球:现在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稍微变化些问题情境,把例1的思想方法向其他问题情境迁移——开启用其他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窗口。
)课件出示试一试右边场景图,通过两次摸球结果的对比,追问:如果要使摸到的红球的可能性是1/5,至少该怎么放球?你是怎么想的?(球总数5个,红球只有
1个)(课件演示)进行迁移巩固。
最后,课件呈现三次摸球情况统计表
学生在归纳中发现:红球有一个,一共有几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球的总数越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样,完成同一认知层次的教学迁移。
三次摸球情境不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知识的迁移一直贯穿其中,每一次都有新的拓展与延伸,而且使之与“分数意义”的密切联系呼之欲出,为下面的自主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迁移学法,提升认识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中的6张扑克牌,再次对内容进行预设(为迁移作好准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一起出示6张)谁来具体的说一说你所看到的牌?(分别出示三种情况)
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不难说出自已所看到的牌:
a.红桃A、红桃2、红桃3、黑桃A、黑桃2、黑桃3;
b:红桃三张,黑桃三张;
c:A、2、3各两张牌。
反问:同样是六张牌,为什么会有这几种不同的看法呢?(我们就一起用分数的眼光来观察、来体会!)课件(按1),慢镜头,分三次,按层次原汁原味地呈现分数“意义”图:
(完整出示上图后),师:这位同学是这样想看的,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告诉老师?(……每一张牌占这个整体的1/6)谁能围绕今天讨论的主题,根据每一张牌简单的说一句话?追问:谁能把他们所学的话概括一些?(在感悟上有一个飞跃)
完整出示上图(按2)后,师:他又是这样去看的。
这时,谁能围绕今天讨论的主题,提一个问题?(生问生答)教学中学生不但能很快说出结果,而且能自然体会到: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2,是因为红桃占整体的1/2,在无声中、在迁移中提升——教学摸到一类牌的可能性。
它既与前一层次的知识有联系,又发展、提高了前一层次的认识。
(完整出示上图,按3)后,师说:他又是这样归类去看的,有点意思吧。
这时,围绕今天讨论的主题,同学们想提一个什么问题?(从这六张牌中任意摸一张,摸到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 2或3
的可能性呢?)追问:为什么结果都是1/3?由此完成例1中的1/2,向例2中1/2、1/3的大迁移。
(2)课件出示:刚才六张牌,拿掉哪一张就满足下列条件?把剩下的牌洗一下反扣在桌面上,从中任意摸一张,a.摸到“3”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一。
b.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三(增加此题,给学生讨论、猜想、验证)。
这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新颖的问
题。
《数学课标》指出“过程”肯定和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方法联系在一起。
经历过程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那些具体的结果更重要。
通过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加强基础、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可从自身实际出发,应用熟悉的旧知识解决问题。
由于联系的知识多样,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必定多样,能为教学生成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当然,更为了学生能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连一连,同座再说明原因。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求可能性是几分之几的方法,感受“迁移”带来的喜悦。
3.教学“试一试”,课件再次出示刚上课时的摸球游戏,要求学生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释刚上课时一方不愿玩的原因。
它是例2的又一次变式,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知道游戏公平、公正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球个数占总数的3/5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3/5之间的必然联系,黄球个数占总数的2/5与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2/5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求可能性的技巧。
4.教学练习十八第2题(课件出示),要求观察:粉红色的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有哪些数字?绿色正方体呢?这两个正方体六
个面上写的数有什么明显不同?出示问题(1):抛粉红色的正方体,落下后每个数朝上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抛绿色正方体呢?你是怎
么想的?出示问题(2):看蓝色正方体:小华在这个蓝色正方体上没有写上数字,请你按要求把这个正方体每个面上都写上数字,能行吗?(将原题进行了这样的改动,进一步将教学摸到一类牌、一类球的可能性向摸到一类数等的可能性迁移,且对迁移的方法进行了拓展)出示要求:抛这个正方体,落下后,“1”朝上的可能性是1/6,“2”朝上的可能性是1/3,3朝上的可能性是1/2 。
应该怎么做呢?讨论,得出结论后,作进一步要求,指名验证。
(检验、巩固迁移成果)
5.教学“练一练”,课件出示,讨论后进行一实践活动。
出示场景图:利民超市计划进行迎新年中大奖活动,购物满100元,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指针,一等奖:80元购物券二等奖:30元购物券
三等奖:10元购物券。
假如你是经理,你怎么设置中奖规则?为什么这样设置呢?进一步讨论:某位顾客获得1次转动指针的机会,她有可能得到一等奖吗?为什么?某位顾客获得8次转动指针的机会,她一定能得到一等奖吗?为什么?(计算出的可能性的结果,仅仅是一种预测,而实际操作的结果仍然是不确定的。
)
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与理解。
到此,通过大量、有目的预设,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摸牌游戏、抛正方体游戏、转大转盘游戏,低起点、小步伐,让学生在迁移中提高,提高中迁移。
先教学摸一张牌、到一类牌……,以及改变牌的总张数、改变题形……,或明或暗时时显现其与“分数意义”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自觉通过迁移,能自己提问并解答。
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
并且让学生明白算出的可能性的结果,仅仅是一种预测,而实际操作的结果仍然是不确定的,初步形成有别于旧知识的体系。
四、回顾小结,自我梳理完善体系。
自学课本94、95页的例2;思考,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自问,自已学到(懂得)了什么;讨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是几分之几?最大又是几分之几呢?(学生举例说:把红桃A、方块A、棉花A、黑桃A四张牌反扣在桌面上,任意摸一张,摸到A的可能性是一定的,用分数表示是4/4,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是1;不可能摸到2,摸到2的可能性是0/4,即0,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是0。
)生活中有可能性是0或1的事件吗?这样学生通过自学与交流、运用所学进行猜想与验证,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自已的大脑中就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
显然,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
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使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