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炙甘草汤中清酒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基础・
关于炙甘草汤中清酒问题的探讨
张尊如,王永梅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4$44!2)
摘要:炙甘草汤为《伤寒论》方,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病症的有效方剂。

但该方煎药方法为“清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基本上为水酒各半,其用清酒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清酒究为何物,一直是学习本方和临床使用本方的一个障碍。

作者以为,清酒不是今日之烈性白酒,也不是常做药用的黄酒,而应是糯米所酿之糯米酒。

关键词:清酒;炙甘草汤;糯米酒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炙甘草汤方出自《伤寒论》,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

近代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病症,如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心肌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凡出现脉结代、心动悸、体羸气短等症者,多可使用。

临床表明,不仅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电图,是一张疗效很好而又经常使用的优秀方剂。

原方由炙甘草、人参、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桂枝、生姜、大枣九味药组成。

但该方用法中则提到“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基本上为水酒各半煎服,其清酒在方中的地位及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但清酒究竟为何物,一直是学习本方和临床使用本方的一个障碍。

本文仅就该方中的清酒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关于方中清酒,有人以为是白酒,有人以为是黄酒,《辞源》则解释为“清洁的陈酒,专作祭祀用,与事酒、昔酒合称三酒。

……后泛指清醇的酒。

”而在近代方书及讲义中则大多直言“清酒”而不加解释,致使教者无所适从,而学者莫衷一是。

清代伤寒注家柯韵伯以为:“清酒之性猛捷于上行,……久煎之则气不峻。

”不难理解,柯氏是将清酒理解为今日之烈性白酒。

全国统编五版《方剂学》讲义在该方现代用
法中则言“加入清酒$%+,”。

从这个用量来看,他似指令日之烈性白酒。

关于本方的临床使用,虽大多加入一些白酒或黄酒,但没有做到水酒各半。

本人以为,方中的清酒,既不是白酒,也不是黄酒,而应是糯米所酿之糯米酒。

首先,今日之烈性白酒(又称烧酒),是用蒸馏法制成的,在中国汉代时还没有这种酒,而只有酿造制法的黄酒、葡萄酒、糯米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其法。

用浓酒和糟入,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其清如水,味极浓烈,尽酒露也。

”这种元代之后始创的酒,才是今日所言之白酒,在汉代方剂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即使是唐宋时期,如唐代诗人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水浒传》中宋代打虎英雄武松,号称饮酒十八碗,这
样的酒量,决不可能是今日之白酒。

由此可见,汉代
方剂炙甘草汤中的清酒,不会是今日之白酒。

若误以为是今日之白酒而水酒各半煎药的话,则心律失常的病症恐难以承受。

《礼・内则》云:“酒清,白。

”言古时之酒有清酒与白酒之别。

《太平御览・八四四》引魏略:“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

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而《三国志》魏徐邈传则又言:“平日醉客,谓清酒者为圣人,浊酒者为贤人。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清酒不仅与白酒并存,且与浊酒相对。

“清”有清稀、清澈之意,“浊”有稠浊、浓厚之意,而“白”则是指白色。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家庭制作糯米酒的习惯。

这种酒制成后装入瓶中,其上面的部分微微透明,也较清稀,应是所谓的清酒。

而下面的部分较稠浊,颜色较白而不透明,即是所谓的白酒,又称浊酒。

故《伤寒论》炙甘草汤中的清酒,应是糯米酒之上层,而《金匮要略》栝楼薤白白酒汤中的白酒,应是糯米酒之下层。

《三国演义》开篇“一壶浊酒喜相逢”所说的浊酒,即是与清酒相对之酒,也即是所谓的白酒。

近代所言白酒实为无色,而非白色,是与有色之果酒、黄酒等相对之意。

酒性多温,清酒则仅是微温而已,且微酸微甜,度数较低,与啤酒的酒精度不相上下。

炙甘草汤中用这样的酒与水各半煎药,则温行气血,以助通脉,甚至有补虚扶弱之功。

我国广东部分地区有妇女产后糯米酒加入生鸡蛋煮熟,补养虚弱的习惯,这与炙甘草汤中水酒各半煎药,用以治气虚血弱之脉结代、心动悸、体羸气短等症的方法,恐怕是一脉相承的。

炙甘草汤在益气补血、通阳复脉药物的基础上,更借清酒之温行气血、补虚扶弱之功,使气血充实,经脉畅通,心神得养,则悸可止,而脉得复,故是方又名“复脉汤”。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张尊如,男,河北任丘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脾胃病研究。


页".)第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01234356741893:;/9"%%$年第*卷第*期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