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民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安排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变 化的理性认识,说明科学家对于海陆变化与地表形态 变化原因的探索。
第二,讲述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故事是说明板块构 造学说的一种探索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第三,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安排也是向学生 展示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即发现问题-----思考假 设-----找证据论证。
活动:引导教师教学、学生探究,落实基本 知识,突破重难点知识。
4、教材的形式结构 地图、地理插图、地理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多样
4、教材的形式结构 知识之窗:补充说明、知识拓展.
“东东”和“珠珠” 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彩色卡通人物“东东”和
“珠珠”及彩色卡通插图,图画精美、色彩鲜 艳、形式活泼,版面设计清新、悦目、大方。
不要求学生记忆关于“天气”与“气候”的那种学术上的难 懂的定义。
教师在讲授这儿的内容时应将天气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紧密结合起来,以了解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标准: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4-1的主要天气符号是国际公认的,是标准的。 结合图4-1,了解每个天气符号的含义。 ·图4-2卫星云图,白色代表云雨区,浓度越浓降 水越多;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
二、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1、勤于实践——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2、善于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3、乐于读图——学用地图 4、勇于探究:地理探究学习方法的介绍
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分析地理 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第一章 认识地球
(实验探究、培养能力)
•思路分析 认识地球
粤人民版地理七上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
广东实验中学 施美彬
1.教材的内容结构 ·全书分六章,以介绍世界地理为主。
教材内容结构
让地 理
走进 生活
认识 地球 与
学用 地图
陆地 与 海洋
天气 与 气候
居民 与 聚落
发展 差异
与国 际合 作
2、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先从“让地理走进生活”开始,让学生认 识到地理对生活的作用,突出了学习“对生活 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标准: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 分布和概括
标准的说明和解释: 本条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 名称、大小顺序、位置以及界线等 要能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标准不要求能记住每一大洲和大洋的面积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 轮廓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上的处理特点:采用读图的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对关系;
火山地震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标准: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 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海陆所占的比例,并结合 地球仪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而并不要求了解海 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
海陆分布的特点: 海陆所占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全球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 大大小小的陆块; 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 多; 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第二,用活动的形式拼合大西洋两岸大陆(南美洲和非洲), 看是否吻合,提出它们原来是否是同一块大陆。
第三,叙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提出了 大陆漂移假说
第四,向学生展示大陆支持大陆漂移假说的证 据
第五,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引出板块构造学说
第六,讲述板块的划分,提问板块的什么部分 地壳比较活跃
4、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课标: 在“地球和地球仪”单元,增加了一 项——“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明确这是一项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可 选可不选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和动手实践。
教学建议: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实验或事实说明 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现象说明,轻原理 分析(从学生的感受中认同,而不作学术推理)。
活动1.20和1.21等实施,注重的是学生一种直观感受 和认识。教师并不需要给学生讲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变化,主要学生自身感受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即可。
课标:将“观 察不同季节正 午太阳光下物 体影子的长度” 活动建议,改 为“观察不同 季节(或一天 内)……”提 高了活动的可 行性。
第七,展示证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的证据----高大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本节是对课标中海洋知识部分的拓展,教 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开发和利 用海洋资源;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本节在第 三章中属于补充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 况开展教学。
教材编写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这种编排方 式,突出了人地关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 了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全球意识。
3、力求通过“活动”落实知识点,突破教材的难点, 降低难度.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力求通过活动落实教材的知识点 和难点,降低难度,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 将地球和地图知识(是地理学的基础,是学习地理必 备的工具,也是初中地理中最大的难点)设计成读图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教师的 教学,避免难教难学。
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本节的目的: 通过学习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 造学说,来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正处在不断的运动 和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点教育。
标准: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动动和 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 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内容较难,但标准要求较为简单,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把握
教学建议:结合本地教学条件的实际,让学生学 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或不同类 型的地图,如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地形图等。
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课标:“地图”单元的修订有:“在地图 上辨别方向”后面增加了“判读经纬度” 的要求;
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 让地理走进生活
(激发兴趣、了解方法)
•思路分析 让地理走进生活
生活离不开地理
怎样学地理
衣食住行
勤善乐勇 于于于于 实积读探 践累图究
本章的目的
本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同时教会 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 基本的地理技能。
一、我们生活离不开地理

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克服了以 往学生学习地理的畏惧感和厌学情绪,符合初中学生 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4、教材的形式结构
正文:简洁、概括文字进行组织编写,包括 结论性论述(必需掌握)。
4、教材的形式结构
潘博士:概念、原理、结论、方法概括总结。 (必 需掌握的知识)
4、教材的形式结构
地球 形大地 状小球

地球 运动
自转 公转
运动特证 意义 运动特征
意义

课标要求: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感知人类 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执着 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2、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 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 度的划分。
4、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重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 据——重在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 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第二节 地球仪
课标: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 纬度的划分。
教学重点:认识经纬网及其作用——重在利用 经纬网来定位。
来自百度文库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是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 标准: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
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对标准的理解:
·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是归纳总结 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 温分布特点,不需涉及到造成 这种规律的原因。
实现的途径是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 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第四,对板块构造学说只要求作基本的了解,即板块 划分(六大板块)和地壳的活跃地带(板块的交界地 带)。
第五,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板块运动的 例证。用这个例证来证明此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内容广,理论性强,学生难理解,建议本 节的教学内容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让学生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不变的
通过简单的地理统计图,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七 大洲的轮廓、面积大小及其顺序。
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地理的 兴趣以及空间观念(教材46页的活动)
读图、活动总结的形式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大洲界线的认识。
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展示了四大洋的面积,再通过活动让 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图表分析能力。
1、教学目的: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他们无时无刻都 处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而且他们无论做什 么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需要运用地理知识或地理技能;学习地理知识,能 增强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2、本节教材解析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解开地理之谜 以提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举例说明) 地理与日常生活 ①服饰与地理 ②饮食与地理 ③住房与地理 ④出行与地理 教师可补充(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教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收听、 收看或关心天气预报的实际意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和实际意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上讲堂当一回小预报员
建议教师在安排这以上两个标准的内容时,根据标准中的“活
动建议”,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适当地安排学生开展活动。
标准: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 确运用。
标准与教材的剖析: 此标准可以理解为:
·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 ·能够运用这些语言来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和某地的“气
候”
·让学生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理解什么是“天气”和“气候”, 而在于在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时,分别要关注那些 要素以及两者的主要区别
第二章 学用地图
(突出实践、培养能力)
•思路分析 学用地图
地图的发展 陶 电 定卫 片 子 位星 地 地 导图 图 图 航像 与
地图 三要 素
等高 线地 形图
分层 设色 地形 图
等高线判读 五种基本形态
概念
判读
课标:“地图”单元的修订有:“在地图上辨别 方向”后面增加了“判读经纬度”的要求;在“识 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后面,增 加了“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的要求;“定向行军”修订为“定向越野”;
对本节的教学,建议教师采用活动课的形式,由学生自己 收集资料,小组合作完成。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注重思辩、展开探究)
•思路分析 世界气候
预报、符号 气温
天气和气候 因素
气温分布 降水
降水分布




类型
气温和降水
地球形状 地球运动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高山
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课标:在“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 山谷”后面,增加了“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 拔与相对高度”的要求;“定向行军”修订为“定 向越野”;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突出活动、培养能力)
•思路分析 陆地与海洋
海陆
地形 陆地地形
海与陆 四七 大大 洋洲
海底地形
变迁 漂板 移块 说说
地表形态 变化
标准: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对此标准的教学建议:
·大气环境的问题很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建议老 师在“天气与我们生活”这一主题下进行选择。 ·尽量选择与我们生活相关的问题或现在人们最为关 心的问题,如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沙尘 暴等。 ·本条标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保护大气环 境的意识。 ·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听或 观看我国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日报和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