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十年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2010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
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 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
球特有的圈层。
2.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
征。
3. 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
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
征的风称为季风。
4.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
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
5. 土壤质量:是指土壤的生产力状况或者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持续土地利用及环境管理、促进动植物健
康的能力。土壤质量的核心是土壤生产力,基础是土壤肥力。
6. 土地评价: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
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7.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
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8. 大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
象。
9.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
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
石块的特殊洪流。
10. 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11.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12. 冻土: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13. 成土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松散碎屑,是形成土壤
的基本的原始物质。
14. 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一定宽度的地带,其上界起始于
风暴潮线,下界是波浪作用下界、亦即波浪扰动海底泥沙的下限处。
15.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
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
16. 地壳河流阶段:
17. 持水性:是指每单位重量的干纤维所吸收的水分。
18. 黄土:由风搬运沉积的第四纪陆相粉砂质富含碳酸钙的土状沉积
物。
19.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
水、气、热的能力。
20. 海洋资源: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统称。
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
21. 钱德勒章动:
22.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
遗留下来的形态。
23. 露点温度: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
到饱和时的温度。
24. 气旋:大气流场中在北(南)半球呈反(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涡
旋,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气压。
25. 成冰作用: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
过程。
26.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
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27.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
微生物) 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8. 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
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29.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
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30. 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常分布于砂层中
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粘性土充填的部位。上层滞水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由于接近地表和分布局限,上层滞水的季节变化剧烈,一般多在雨季存在,旱季消失。
31. 种群:把占据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群叫做种群。
32.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
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33.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
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
34. 反气旋:在北(南)半球呈顺(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涡旋。在气
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35.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6. 土地分类: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选择对该目的有意义的土地
属性及其量度指标,将一定级别的大量土地个体概括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种类等级系统。
37.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和大气之间以长波辐射的方式进行着热量
的交换,大气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38. 太阳总辐射:是地球表面某一观测点水平面上接收太阳的直射
辐射与太阳散射辐射的总和。
39. “海”和“洋” :海是指大洋的边缘部分及被陆地封闭面积较
大的咸水水域。洋,泛指海域,旧指海之中心,今指地球表面上
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
40. 大陆架: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浅平海底,是大陆向海的自然延
伸。范围从低潮线向海,直至坡度显着增大的大陆坡折处。41. 群落环境: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各种生物的逐渐定居,通过植
物枝叶的遮荫和挡风,根系不断分泌有机化合物,枯枝落叶覆盖地面和减弱地表径流,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及动物的活动等不断改造原来物理环境,使群落内部形成了显著不同于其周围裸地的环境,这就是群落环境。
42.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
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
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
链。
43. 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
科。
44. 生物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
等特征与其长期生存的环境条件统一、彼此适合的现象。
45.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
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46. 气温直减率:气温随垂直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变化率。
47. 饱和水气压:
48. 内海和外海: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隘水道与边缘海或者
大洋相接的海,如我国的渤海。指有较大面积的水域并与大洋相连的海,泛指远离陆地的海域。与“内海”相对。
49.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
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50. 地貌内营力和外营力:内营力是指地球内部能量(物质运动)
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和 断裂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外营力是指地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