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质量分类
五级分类定义和特征
五级分类定义和特征五类信贷资产的核心定义及主要特征根据信贷资产按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由于分类的范围包括表外业务,因此用“债务人”代替“借款人”更准确。
为便于理解核心定义,建行在总结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每类资产的主要特征:正常类:借款人有能力履行还款承诺,能够全额归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关注类: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1.借款人财务状况不佳,表现为:关键性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经营性现金流量仍为正值,但呈递减趋势;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
借款人的借款总额在短期内激增并与其业务发展不成比例,借款人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以致有理由怀疑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2.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如问题继续存在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
3.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较差,不愿与建行合作。
4.抵(质)押贷款的抵(质)押品的价值下降。
5.银行对贷款管理不善,如未能及时了解借款人经营及财务状况。
6.借款人提供的财务资料存在一定问题(如: 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存在对借款人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的公开信息;监管机构因一些负面消息或从常规调查中发现问题,进而对借款人进行非常规调查),可能影响建行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价。
7. 借款人从事固有风险很大的行业(如:从事证券投资行业的市场风险高,可能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很大的影响;高科技发展行业的借款人的新技术可能尚处于研发阶段,最终能否形成产品尚不能确定等),其最终还款能力容易因市场波动或产品的成败出现负面大幅度变动。
信贷资产质量十级分类实施细则
附件1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十级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加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贷后管理的针对性,提升信贷管理水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关于印发<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284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的通知》(银监发[2007]63号)、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辽于印发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暂行办法的通知》农信联[2007]104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和表外信贷资产。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质量十级分类(以下简称“十级分类”)是指按照相关分类标准,综合分析客户的违约风险和特定的交易风险,将其细分为十个等级,以准确揭示信贷资产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以达到以下目标:(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分层级的信贷指导意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提取和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十级分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及时、动态地调整分类结果。
(三)充分性原则。
对影响信贷资产分类的诸多因素,根据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信贷资产质量分类中的正常、关注类各相应等级信贷资产合称为正常信贷资产,次级、可疑、损失类信贷资产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照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小企业风险分类方法》(银监发〔2007〕63号)、《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七级分类治理暂行方法》(粤农信联发〔2020〕7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农信社信贷资产实际情形,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七级分类(以下简称七级分类)是以风险为基础来评估信贷资产质量的分类方法。
通过对借款人财务、非财务、现金流量和担保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动态、真实地反映借款人各个时期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及贷款风险变化情形,判定贷款的实际缺失程度,并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一、正常二、关注一、关注二、次级、可疑和缺失等七类。
前四类合称正常信贷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七级分类设置与监管部门(原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如下:(一)正常一、正常二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正常类。
(二)关注一和关注二对应原五级分类的关注类。
(三)次级类、可疑类和缺失类分别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次级、可疑和缺失类。
第三条信贷资产七级风险分类核心定义。
(一)正常一:借款人能认真履行合同,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正常二:借款人与农信社往来情形正常,能够履行合同,但存在阻碍借款人以后进展的不确定因素,只是目前尚未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三)关注一:借款人可依靠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但已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阻碍的因素。
(四)关注二:尽管借款人目前尚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财务状况连续转差,阻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素已较明显。
(五)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显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缺失。
(六)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确信要造成较大缺失。
(七)缺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旧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指根据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这种分类方法是商业银行在管理信贷资产风险时采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级别的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和监控,有效地识别风险,避免不良资产增加,保障银行的利润和健康经营。
五级分类的定义和特点1.正常类:信贷资产借款人按时履约,利息和本金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无需提取拨备金。
正常类资产是信贷资产中风险最小的资产。
2.关注类:虽然目前已经按合约偿还借款本息,但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高度关注。
例如,借款人经营困难,或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其还款能力降低等情况。
关注类资产需要提取一定比例的拨备金。
3.次级类:借款人存在一定逾期风险,或者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出现较大的恶化。
此类资产属于中等风险,需要储备一定的拨备金。
4.可疑类:借款人已经出现了逾期或其他不良行为,提高了不良资产的概率。
此类资产风险较高,需提取相应的拨备金。
5.损失类:借款人或者担保方已经无力履行合同,无法通过司法途径等方式追回款项,只能视为损失,需要全部核销。
五级分类的优势商业银行采用五级分类方法管理信贷资产风险,具有以下优势:1.精细化管理: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各项信贷资产,可以精细化管理不同风险的资产,准确识别可能面临的风险。
2.风险可控:在五级分类的基础上,银行可以合理调整拨备金储备比例,进一步控制资产质量。
3.稳定经营:通过对不同风险的资产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控制,商业银行可以保障自身的健康经营和经济效益。
五级分类的缺点不过,商业银行采用五级分类还存在以下缺点:1.管理成本高:五级分类需要银行组织专门的人力、财力进行管理,增加了运营成本。
2.评级标准不一:不同银行对于五级分类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评级标准不统一也会影响不同银行间风险之间的可比性。
3.风险提前释放:五级分类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诱因,使得部分银行将本应属于不良资产的贷款分为更低的级别,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从而导致风险提前释放,增加银行的风险暴露。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2篇)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这五个等级对应了不同的风险程度,也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分类管理和风险预警的基础。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目的是根据贷款的还款情况、债务人的信用状况等因素来评估贷款风险,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风险。
下面我将从不同分类的定义、特点、影响和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
一、正常类正常类是指贷款本息按期足额收回,在合同规定的还款期内,借款人没有逾期还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良好的贷款。
正常类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为希望的,也是最低风险的贷款资产。
正常类贷款的特点是借款人偿债意愿和能力都良好,贷款回收比较顺利。
正常类贷款的管理主要是关注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和借款合作方的经营状况,及时跟进借款人的经营情况,以确保贷款本息能够按时收回。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信用支持和金融服务来提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一步降低贷款风险。
二、关注类关注类是指贷款出现一些潜在风险或者损失可能性较低的贷款。
关注类贷款的特点是借款人还款出现了逾期情况,但逾期日数较短,或者贷款本金已经结清,但利息尚未清偿。
对于关注类贷款,银行需要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和跟进,了解借款人的还款困难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银行可以与借款人进行协商,推迟还款时间或者调整还款额度,从而避免潜在的风险。
此外,银行还可以加强对关注类客户的监控,掌握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变化,及时调整贷款风险预警指标,做好预案。
三、次级类次级类是指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尚有部分未能收回的贷款,但风险程度较低,可能还能通过一定的处置手段进行风险缓释和回收。
次级类贷款的特点是贷款本金收回困难,逾期时间较长,但仍有希望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手段进行风险缓释和回收。
对于次级类贷款,银行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信贷业务则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银行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加剧,银行在信贷业务上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
因此,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办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银行监管的重要制度之一。
二、定义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是指银行为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或信用证等业务可能出现的损失风险情况,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用途以及借款担保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分类原则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的原则是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
1.正常类正常类是指资产质量较好的信贷资产,具有出借风险较小、资产及收益预期合理等特点。
一般来说,满足下列条件的资产属于正常类:(1)借款人和担保人资信状况好,还款绝对及时;(2)借款人在市场上的经营情况良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经营风险;(3)借款人对银行的贷款专款专用,没有将资金用于非法用途;(4)担保品价值稳定,担保人还款能力强。
2.关注类关注类是指资产质量出现初步预警的信贷资产,具有一定的出借风险,但有望通过银行采取措施管理和协调支持,使其转变为正常类。
一般来说,满足下列条件的资产属于关注类:(1)借款人和担保人资信状况有问题,还款存在一定的风险;(2)借款人在市场上的经营情况较为一般,有一定的经营风险;(3)借款人虽未将贷款资金用于非法用途,但存在不正常的资金流向;(4)担保品价值波动较大,担保人还款能力较弱。
3.次级类次级类是指资产质量已经出现较大风险的信贷资产,具有较大的出借风险,且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
一般来说,满足下列条件的资产属于次级类:(1)借款人和担保人资信状况较差,还款存在较大的风险;(2)借款人在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差、经营不善,已经出现经营困难;(3)借款人将贷款资金用于非法用途,或存在不正常的资金流向;(4)担保品价值大幅度下跌,担保人还款能力较弱。
银行资产 五级分类
银行资产五级分类
银行资产五级分类,又称为贷款风险分类或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划分为五个不同级别的制度。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银行评估和管理信贷风险,及时计提充足的风险准备金,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以下是五级分类的具体内容:
1.正常类(Normal):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
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这类贷款是银行最安全
的资产。
2.关注类(Watch):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
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行业状况变
化、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等。
3.次级类(Substandard):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
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类(Doubtful):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本息,且还款的
可能性极小,需要通过出售抵押物或采取其他方式才能收回
部分款项,预计贷款损失率较高。
5.损失类(Loss):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后,银行仍然无法
收回贷款,或者虽然存在抵押品,但由于市场环境或其他原
因,抵押品的价值低于贷款余额,预计贷款全部或大部分都
将无法收回。
按照规定,对于后三类不良贷款(即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银行必须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计提相应的专项准备金。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划分标准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划分标准根据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和损失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一、信贷资产分类主要考虑因素:(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四)信贷资产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信贷资产的担保.(六)信贷资产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八)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信贷资产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二、五级分类的定义及参考标准:(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信贷资产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符合我行低风险信贷业务要求.2、信贷资产未到期、未发生欠息,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且保证人、抵(质)押物也未出现不利于我行变化.3、借款人信贷资产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
4、借款人生产、经营稳定。
5、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
6、借款人信贷资产资料齐全。
(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和其他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借款人有其它对外投资行为,或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发生重组、合并、分立,可能对我行信贷资产的偿还产生影响。
2、借款人法定代表人更换,或经营者个人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可能影响借款人偿还信贷资产的能力。
3、借款人由于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使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在30天以内。
4、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90天以内,抵(质)押物正在处置过程中,且处置收入能够足额抵偿我行债权.5、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6、改变信贷资产用途。
7、同一借款人对本行或其他银行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8、对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借款人的贷款,至少划分为关注类。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五级分类办法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风险信贷质量,根据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福清市融凯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其核心定义分别为:1、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理由表明能够按期足额偿还债务。
2、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七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债务依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三条通过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二)为提取减值准备提供依据。
第二章企业贷款分类标准第四条正常类贷款特征包括:(一)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二)贷款未到期;(三)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四)如有国债、金融债券、银行存单、100%保证金作为质押,贷款逾期未超过三个月(含)。
符合规定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可直接认定为正常类贷款。
第五条关注类贷款特征包括:(一)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
(二)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本公司债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三)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不利变化;借款人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且新任管理层还款意愿较差。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七级分类是指贷款、债券等信贷资产按照其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以便银行对风险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
七级分类实施细则是对信贷资产七级分类的具体操作办法和流程进行规定,并包括评估标准、分类依据、分类结果等内容。
以下是关于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字以上。
一、评估标准1.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银行应制定风险相对应的评估标准,以便对信贷资产进行评估和分类。
2.评估标准包括财务分析、市场评估、行业分析、项目评估等方面的指标和方法,以综合评估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二、分类依据1.银行应根据评估标准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因素。
2.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可以通过个人征信报告、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其历史还款记录、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因素。
4.还款意愿可以通过借款人的还款记录、欠款催收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借款人的违约行为、拖欠情况等可以作为还款意愿的评估依据。
三、分类结果1.根据分类依据,银行将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信贷资产调查表中。
2.分类结果主要包括优质资产、正常资产、关注资产、次级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等分类,其中优质资产风险最小,损失资产风险最大。
3.银行应按照分类结果对信贷资产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暴露和损失。
四、分类调整1.银行可以根据风险的变化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调整。
2.分类调整的依据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变化。
3.银行应及时根据分类调整的结果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管理,以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风险报告1.银行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上级金融监管机构提交风险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分类结果、分类调整情况、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等内容。
2.风险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帮助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管。
按五级分类法做好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工作
按五级分类法做好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工作一、关于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是一种针对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动态监控信贷账户状况,结合定期质押担保情况和抵押情况,将信贷账户划分为五个级别: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从而为控制和处置由不良资产引发的风险标准化,提供全面的支持。
二、对不良资产的检测1. 正常类:指守信贷账户的偿还支付行为仍保持良好且未发生逾期的账户。
2. 关注类:指守信贷账户的偿还支付行为发生了延迟或短时间内发生了逾期,但其仍存在可以恢复偿还能力的潜力。
3. 次级类:指偿还支付行为个逾期不能恢复,行为对其他借款人形成负面效应,但可拆分整理。
4. 可疑类:指情况已经产生明显变化,状况比较严重,采取报告措施无法摆脱法律诉讼等。
5. 损失类:指已有损失发生或者保护措施不足,且存在可能损失的账户。
三、综合评估执行五级分类法的实质,是对不良资产的综合评估,以区分影响银行运营各个业务的风险。
具体而言,银行应综合考虑和评估客户的信用情况、担保情况、质押物登记与抵押物行动情况、还款情况以及可疑交易识别情况等,以达到正确评估不良贷款的风险状况的目的。
四、监管措施为了确保充分的信贷资产质量监管,银行在实施五级分类分类法的过程中应当开展严格的监管措施并加以完善信贷行为检查工作。
这将有助于控制可能产生的不良信贷账户,以减少不良账户的发生,缩小信用风险触发点,从而达到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五、风险控制在银行对不良贷款采取有效控制的同时,应当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防止信贷风险的扩散。
为此,银行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并将控制制度涉及到催收、抵押物管理、工作流程控制、结算及辖区机构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行风险管理制度,创造安全的经营环境,确保风险的控制和处置。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其客户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贷款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管信贷资产。
一级分类:正常类
这是指那些按时还款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
这类贷款通常被视为低风险,因为它们的还款历史良好,没有逾期或违约记录。
二级分类:关注类
这是指那些在偿还过程中出现轻微问题或违规情况的贷款。
这些贷款有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
这种分类通常需要进行更频繁的监控和定期检查。
三级分类:次级类
这是指那些存在一定逾期或违约记录的贷款,但还有希望能够得到偿还的贷款。
这类贷款的风险较高,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担保和催收等。
四级分类:可疑类
这是指那些违约情况较为严重或有较高风险的贷款。
这类贷款可能需要采取更加激烈的收回措施,如法律诉讼或清算等。
这种分类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审查和评估。
五级分类:损失类
这是指那些已经无法收回或很难收回的贷款。
这类贷款通常被视为无价值的资产,银行需要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清除,并采取适当的
措施来减少损失。
总之,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金融机构管理和监控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保护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益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是银行获取收入和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保证信贷业务的风险可控,商业银行采用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制度。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制度是商业银行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对信贷资产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该制度通过分类将信贷资产按照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离,以便银行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合理配置资金。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的规定,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个层次。
下面我将对这五个层次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正常类。
正常类信贷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完全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收取利息和本金,并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这类贷款的还款能力良好,风险较低,因此可以说是银行最理想的资产。
其次是关注类。
关注类信贷资产是指存在一定风险,但尚未出现逾期的贷款。
这类贷款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银行密切关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它相对于正常类资产来说,风险稍高。
第三是次级类。
次级类信贷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较高,但尚未出现实际损失的贷款。
这类贷款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尚未形成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对这类贷款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监控,以保证风险的可控性。
第四是可疑类。
可疑类信贷资产是指可能发生丧失部分或全部资产价值的贷款。
这类贷款的借款人违约风险较大,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产生实际损失。
对于这类贷款,商业银行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尽快收回借款资金。
最后是损失类。
损失类信贷资产是指已经发生实际损失的贷款。
这类贷款的借款人已经完全或部分违约,商业银行无法从中收回借款本金和利息。
对于损失类贷款,商业银行需要核销,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清除。
通过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制度,商业银行能够对贷款进行分类,评估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
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预测和管理风险,保护资产质量,确保银行的健康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精美排版】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主要依据培训
十级分类采取“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办法,即各 经营机构按季对所有信贷资产进行一次十级分类, 同时将十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根据信贷资产 风险变化情况进行按月监控和调整,按月统计上报
十级分类结果。
信贷资产质量十级分类管理细则:
核心定义:
本细则对十级分类的核心定义采用银监会《关于印 发<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 (试行)>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284号)的相 关规定。根据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风险 特征和贷款类型的不同,在制定具体分类标准时对核 心定义进行具体细化。
➢ 可疑类资产的特征: ➢ 在当前情况下难以定义的损失暴露 ➢ 抵押物未确定价值
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 损失类信贷资产 • 被认为是不正确的,或者基本上无价值,以至于作为银行资产的
不断扩张根本没有保障。这种类别的资产并不意味着它毫无回收 价值或残余价值,而是表现为延迟核销这些基本上无价值的资产 是不切实际的,即便部分贷款可能在将来会被回收。 • 损失资产的特征: • 严重损失 • 无担保或无效担保
信贷资产质量十级分类管理细则:
• 核心定义:
• 正常一级:借款人经营状况良好,连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借 款人在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产品市场份额较高,所在行业前景 好。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 正常二级:借款人经营状况稳定,连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借 款人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规模适中,所在行业前景好。借款人能 够履行合同,有能力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信贷资产质量十级分类管理细则:
十级分类的对象类别:
十级分类根据不同的借款对象,将信贷资产分为法人客户信 贷资产和个人客户信贷资产。法人客户信贷包括:一般法人客户 、小微企业客户和其他经济组织。个人客户信贷包括:农户贷款 、城市自然人贷款。根据各类客户风险特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 分类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贷资产质量分类
通过国际比较,我国现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标准吸取五级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的特点是:据所获得的全部信息,来判断扣除风险
损失后的贷款的当前价值。
风险贷款价值和帐面价值之差就是对银
行所面对的信用风险的度量。
具体定义如下:正常类指借款人能履
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类指借款人当前能偿还贷
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有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指借款人
的偿还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
偿还;可疑类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便执行抵押或担保合同后,也要造成一定损失;损失类指在采取所有可能措施后,本息仍无
法收回或仅能收回极少部分。
概括起来信贷资产质量低劣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第一,将会助长“泡沫经济”的蔓延,使大量信贷资金支持低效或无效项目、明亏或隐亏企业的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
调整,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
第二,将会造成银企信用危机的加剧,使企业在银行“扶优限劣”的选择中受到信贷制裁,使银行在企业扭亏或扩张的求助下背上持
久繁重的不良资产包袱,甚至发生支付危机,从而损害银企双方的
共同利益与社会信誉。
第三,将会导致信贷资产的沉淀凝固,使银行的信贷资金周转不动甚至呆滞损失,严重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
第四,将会大量出现不良资产,严重影响银行贷款本息的收回。
不仅使银行的预期利润目标化为泡影,从而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
而且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脊梁,其亏损同样会影响社会效
益的实现。
第五,将会诱发信用扩张,进而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信贷资产质量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表现为信贷资金的存量包袱重、增量质量低,"两多"、"两少"、"三化"、"三高"问题突出:即信贷资金投放多、沉淀多;收回少、银行实现利润少;短期贷款长期化,长期贷款固定化,信贷资金财政化;导致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占用资金居高不下,逾期贷款比例居高不下,亏损挂帐贷款居高不下,银行超负荷经营,亏损严重。
这些问题给银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给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按期限
贷款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1年以内为短期贷款;1-7年为中期贷款;7-10年为长期贷款。
以贷款时间来划分贷款种类,主要作用是有利于银行掌握资产的流动性性,便于银行短、中、长期贷款保持适当比例。
按对象和用途
贷款可以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投资贷款、证券贷款等。
这种分法一方面有利于按贷款对象的偿还能力安排贷款秩序,另有利于考察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方向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布状况,从而有利于分析银行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情况。
按贷款的质量或占用形态
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等。
正常贷款是指能按期偿还本款。
逾期贷款是指超过贷款合同规定期限而银行又不同意延期的贷款。
呆滞贷款是指预计两年以上时间不能归还自呆账贷款是指企业倒闭以后无力归还的贷款。
这种分类有利于加强银行贷款质量管理,找出产生贷款风险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看了“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