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方案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揭示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为本行)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促进本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金、增强抗风险能力提供依据,根据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方案》以及其他法律法规、金融规章,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方案所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本行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履约的可能性。
第三条本方案适用于本行各类信贷资产,包括贷款(含贸易融资、贴现、银行卡透支、垫款等)、担保类表外信贷资产(含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以及承诺类表外信贷资产(如贷款承诺)。
第四条本方案坚持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以贷款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作为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银行风险管理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及时的反映我行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监测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信贷资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的质量;(二)发现信贷资产审批、发放、贷后管理、清收等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风险防范;(三)为判断信贷资产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四)为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第四条本办法所涉及的信贷资产包括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和零售业务信贷资产。
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公司客户发放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信用证、保函和承兑汇票等各类表内外公司授信业务(以下简称公司业务贷款)。
零售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自然人客户发放的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等零售业务(以下简称零售业务贷款)。
本办法所指的借款人包括公司和零售各类表内外授信业务的申请人。
本办法所指的贷后检查包括对各类授信业务的授信后检查。
第五条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当真实客观的反映信贷资产的实际的风险状况,不可人为高估或低估信贷资产的风险。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的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原则上我行每月对于全行信贷资产进行一次五级分类;发现预警信息或其他影响贷款归还的不利因素,随时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信用社(银行)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管理办法
信用社(银行)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县农村信用社(筹建即将开业的##农村合作银行)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水平,规范和加强即将成立的我县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管理,提高农村银行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强化对公司类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有效促进信贷资产质量稳步提高,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3号)、《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银监办发[##]284号)及《##省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管理办法(暂行)》(陕农信联发【##】26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我县各社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履约的可能性。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司类信贷资产包括我县农村信用联社(筹建中的##农村合作银行)下辖各网点对公司类客户发放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贴现、贸易融资、各类信用垫款等),以及表外信贷资产(包括银行承兑、信用证、银行保函、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目标:(一)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我县农村信用社(即将成立的##农村合作银行)公司类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公司类信贷资产质量。
(三)发现公司类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贷款管理。
(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充足依据。
第五条分类原则:(一)风险性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农村银行机构应当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客观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
(三)审慎性原则。
农村银行机构要按照本办法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风险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承担的最主要风险之一、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资产风险,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通常会实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本文将介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实施细则,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一、分类标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两个方面。
还款意愿是指借款人是否愿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按时偿还贷款。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标准,可以将信贷资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正常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良好,按时足额还款。
2.关注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或还款能力存在一定问题,虽然未出现明显的违约行为,但需要特别关注。
3.次级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存在较大问题,可能拖欠一定期限的还款,但情况尚未到达严重的违约水平。
4.可疑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明显不足,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违约行为,但情况尚未到达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水平。
5.损失类:指借款人已经无法履行还款义务,资产已经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水平。
二、分类依据对于不同类型的借款人,可以根据风险的不同来确定其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
具体的分类依据包括: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包括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和企业的信用历史。
3.担保物品的价值:包括抵押物和担保人的信用状况。
通过对这些依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三、分类方法1.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物品的价值来判断其风险等级。
评估结果以分级方式表示,通常使用五级分类。
2.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和历史还款记录来计算其风险等级。
可以使用财务比率分析和信用评级模型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四、分类制度建立和管理建立和管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分类准则:根据监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分类准则。
2.建立分类模型: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需求,建立可行的分类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
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办法适用范围所有分,支,行目录第一节总则 2第二节风险分类的标准 2第三节风险分类认定程序 6第四节统计与报告 7第五节监督检查 8第六节罚则及附则 81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我行资产质量,规范我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根据监管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贷款包括表内外对公信贷资产。
表内对公信贷资产包含各类自营贷款,含透支,、贸易融资、贴现和各类垫款等。
表外对公信贷资产包括开出信用证、承兑和担保,含保函、备用信用证,等。
第三条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
贷款风险程度的评估主要通过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担保和我行信贷管理等因素,综合评估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以判断贷款本息及时足额收回的可能性。
贷款风险分类要根据贷款风险程度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条贷款风险分类要坚持“客观真实、标准统一、动态分类、授权管理、严格保密”的原则,达到揭示贷款风险程度、客观反映贷款质量、降低贷款损失、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等目的。
第五条贷款在存续期间,应视授信的最新变化情况,依据分类原则及时对贷款分类进行调整。
第二节风险分类的标准第六条在逐笔测算折现现金流的基础上,根据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七条风险分类级别应根据各类别的核心定义,同时参照各风险类别的主要特征确定。
如分类特征与核心定义存在冲突,以核心定义为准。
第八条正常类贷款定义,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一,主要特征21、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经营效益良好,财务管理规范,主要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结构合理,2、借款人还款意愿强,在我行和他行还本付息正常,信用记录良好,3、借款人没有出现重大预警信号,4、借款人的主要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组织管理结构未发生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5、担保完整有效,保证人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正常,抵/质押物完好无损,6、信贷档案和重要文件保存完整,7、借款人结算往来正常。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的风险分类工作,准确、全面、动态衡量信贷资产风险程度,提高风险敏感度与前瞻性,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为准确计提信贷资产专项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和《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指本行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是指本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授信业务,以及承兑、保函、信用证、贷款承诺、担保等表外授信业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小企业,是指在本行单户授信总额500 万元(含)以下和资产总额1000 万元(含)以下,或授信总额500 万元(含)以下和企业销售额3000 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
第五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各分支机构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二)及时性原则。
各分支机构必须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将实时分类、全面清分、适时调整相结合,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的有利、不利因素,及时调整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等级,加强贷后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三)重要性原则。
分支机构应根据核心定义确定影响借款人偿还债务的关键因素,并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重点评估与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可能性的信贷资产,应在可能的风险分类等级区间内从低适用,审慎确定其分类等级。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各分支机构。
五级分类管理办法
营口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营口银行所辖机构办理的各类本外币贷款,包括一般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进出口押汇、信用卡透支;表外业务中的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保理、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其定义分别为: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理由表明能够按期足额偿还债务。
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务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四条通过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二)为提取减值准备提供依据。
第二章公司业务贷款分类标准第五条正常类贷款特征包括:(一)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二)贷款未到期;(三)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四)如有国债、金融债券、营口银行存单、100%保证金作为质押,贷款逾期未超过3个月(含)。
符合规定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可直接认定为正常类贷款。
第六条关注类贷款特征包括:(一)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二)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三)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不利变化;借款人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且新任管理层的还款意愿较差,可能削弱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四)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对本笔贷款提供保证;(五)借款人的一些关健财务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六)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七)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为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合用于公司对公司类客户和个人类客户办理的资产业务。
通过贷款资产风险分类(以下简称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二)发现贷款资产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三)为提取损失准备金、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
风险分类工作采取“按季认定,实时调整”。
即按季对所有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同时将贷款资产风险分类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根据贷款资产风险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统计汇总风险分类结果。
风险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评估公司贷款资产质量,即把贷款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前两类合称为正常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风险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归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一)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二)债务人的还款记录;(三)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五)贷款资产的担保;(六)贷款资产偿还的法律责任;(七)公司的贷款管理。
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债务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主要还款来源,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债务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正常类核心定义: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本金和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普通具有以下特征:(一)债务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二)担保合法、有效、足值;(三)债务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也不影响债务本息按时足额偿还;(四)贷款未到期、能按时支付利息。
关注类核心定义: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普通具有以下特征 (潜在缺陷):(一)债务本息逾期不超过30 天(含);(二)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债务人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尚未浮现明显问题;(三)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等关键指标浮现不利变化;(四)债务人或者有负债过大或者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五)债务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六)债务人还款意愿差,不与公司配合;(七)债务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公司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八) 债务人虽涉及重大经济案件,但未对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九) 债务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者核心管理层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债务偿还的变化;(十)抵(质)押物价值下降;(十一)担保人的财务状况浮现不利变化;(十二)贷款展期;(十三)债务人虽存在一些可能对还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变现能力强,公司短期内彻底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债务本息。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对公司类客户和个人类客户办理的资产业务。
第三条经过贷款资产风险分类(以下简称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二)发现贷款资产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三)为提取损失准备金、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
第四条风险分类工作采取“按季认定,实时调整”。
即按季对所有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同时将贷款资产风险分类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根据贷款资产风险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统计汇总风险分类结果。
第二章分类标准第五条风险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评估公司贷款资产质量,即把贷款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前两类合称为正常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风险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归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一)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二)债务人的还款记录;(三)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五)贷款资产的担保;(六)贷款资产偿还的法律责任;(七)公司的贷款管理。
第六条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债务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主要还款来源,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债务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第七条正常类核心定义: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本金和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债务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分;(二)担保合法、有效、足值;(三)债务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也不影响债务本息按时足额偿还;(四)贷款未到期、能按时支付利息。
第八条关注类核心定义:尽管债务人当前有能力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最新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1]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6]23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银监发[]56号)、《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农信联[]91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五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呆账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五级分类采取“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原则,即各经营机构按季对所有信贷资产进行一次五级分类,同时将五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变化情况进行按月监控和调整,按月统计上报五级分类结果。
第五条为及时掌握客户相关信息,规范五级分类操作,各经营机构要及时维护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系统,及时录入客户及贷款业务信息。
第二章核心定义第六条五级分类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前两类合称为正常信贷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其定义分别为:(一)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法人客户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模版
法人客户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1. 引言为了规范法人客户信贷资产的管理和风险分类,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安全和稳健运营,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述的法人客户信贷资产,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法人客户进行的信贷业务,包括贷款、信用证担保等各种信用业务。
2. 风险分类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对法人客户信贷资产进行分类:1.按照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保障资产的安全性;2.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遵守规范借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经营。
3. 风险分类方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将法人客户信贷资产分为以下五个分类:1.正常类:符合还款计划的客户信贷资产;2.关注类:还款能力较弱或者还款意愿不足的客户信贷资产;3.次级类:可能存在一定损失的客户信贷资产;4.可疑类:可能存在较高损失的客户信贷资产;5.损失类:因客户违约等原因,已经发生损失的客户信贷资产。
4. 风险分类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风险分类:1.正常类:客户全部按时还款,或少量逾期但已经收回的信贷资产;2.关注类:出现一定逾期但仍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客户信贷资产;3.次级类:出现较长时间逾期、客户经营出现困难、经营状况不佳的客户信贷资产;4.可疑类:长期逾期、客户经营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的客户信贷资产;5.损失类:客户破产清算等原因,已经无法收回的客户信贷资产。
5. 风险分类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以下管理原则对法人客户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管理:1.每月对法人客户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2.对不同风险类别的客户信贷资产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3.对于关注、次级、可疑类别的客户信贷资产,应加强对客户经营状况的监控,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4.对损失类别的客户信贷资产,应当及时处置,尽快收回资产;5.根据风险分类情况,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健运营。
小额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小额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模版小额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小额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分类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小额公司信贷资产质量管理。
第三条小额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应遵循以风险为导向的原则,切实保护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促进小额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第四条小额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应遵循客户为本、风险分类科学、分类准确及时、人性化服务等原则。
第二章风险分类第五条小额公司信贷资产应按照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资金运营情况、业绩表现等因素进行评估,进行风险分类。
第六条风险分类包括良好、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1. 良好:客户资信状况优秀,经营高效,借款用途明确,来源合法,资金流动性良好。
2. 关注:客户存在少量经营风险隐患,经营状况尚可,但需密切关注。
3. 次级:客户经营状况出现较大波动或经营风险暴露,还款能力减弱,有一定的不良质量特征,但尚有一定的可收回价值,可见出一定损失。
4. 可疑:客户可能存在投机或违约行为,还款能力严重不足,不良质量特征突出,有较大的损失潜在性。
5. 损失:客户已出现损失,其资产不良质量显著,收回存在重大困难,需列入损失状态。
第七条风险分类应在运营时期内按规定周期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和行业风险。
第三章风险管理第八条根据风险分类的结果,本行应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明确各类风险的处置原则和风险防控措施。
第九条对于良好和关注类客户,本行应加强对其经营和资金流动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风险。
第十条对于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客户,本行应及时采取风险处置措施,包括催收、诉讼等方式,尽快实现风险化解。
第十一条风险处置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并在风险处置过程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协商,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尊敬的客户: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银行的支持和信任。
为了更好地管理信贷资产风险,维护您的权益和我们的稳健经营,我行制定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并向您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规定,我行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主要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和可疑四个等级。
正常类:指借款人按时按约还款,未发生逾期或违约的情况。
关注类:指借款人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还款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但尚未出现逾期或违约情况。
我行会加强对这类资产的跟踪和监控,提高风险防控措施,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
次级类:指借款人已经出现一定程度逾期情况,但仍有较高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并且具备一定的潜力。
我行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化解措施,争取使借款人能够正常偿还贷款。
可疑类:指借款人已经丧失还款能力,或者逾期程度较长且难以恢复。
我行将进行更为严格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加大追索力度,力图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其次,我行将根据风险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分类管理措施。
对于正常类和关注类资产,我行将继续在合理范围内提供信贷服务,并加强授信审核和风险监控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性。
对于次级类和可疑类资产,我行会制定相应的风险化解和追索计划,并严格控制风险暴露,降低信贷资产风险。
最后,我行将定期公布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的相关信息,以保障信息透明和您的知情权益。
如果您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有任何疑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我行将一如既往地为您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与合作!此致,银行行长尊敬的客户:感谢您对我们银行的关注和支持。
在金融市场中,信贷资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保护您的权益,维护我们的稳健经营,我行制定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并向您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是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并结合我们自身的风险管理实践和经验总结而成。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附件 1:中国农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履约的可能性。
第三条本办法合用于农业银行境内各类表内外信贷资产,包括贷款(含垫款、贴现、银行卡透支等) ,担保类表外信贷资产(含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及承诺类表外信贷资产(含贷款承诺函、信贷证明等)。
委托贷款及有条件贷款承诺函、贷款意向书、合作协议等意向类金融产品不纳入分类范围。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降低损失。
(三)为判断信贷资产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五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要坚持如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必须真实、客观反映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必须及时、动态调整分类结果。
(三)全面性原则,涵盖所有信贷资产、存续全过程。
(四)规范性原则,必须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分类。
(五)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债务人还款能力的信贷资产,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级次。
第六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模式:(一)自然人客户及符合“银监会小企业”标准的县域法人客户,表内外信贷资产采用五级分类管理。
“银监会小企业”指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标准的小企业,即单户授信总额 500 万元(含)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 1000 万元(含)以下,或者授信总额 500 万元(含)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 3000 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
(二)对第一款规定范围之外的法人客户表内外信贷资产采取十二级分类管理。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银行风险管理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及时的反映我行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监测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信贷资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的质量;(二)发现信贷资产审批、发放、贷后管理、清收等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风险防范;(三)为判断信贷资产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四)为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第四条本办法所涉及的信贷资产包括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和零售业务信贷资产。
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公司客户发放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信用证、保函和承兑汇票等各类表内外公司授信业务(以下简称公司业务贷款)。
零售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自然人客户发放的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等零售业务(以下简称零售业务贷款)。
本办法所指的借款人包括公司和零售各类表内外授信业务的申请人。
本办法所指的贷后检查包括对各类授信业务的授信后检查。
第五条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当真实客观的反映信贷资产的实际的风险状况,不可人为高估或低估信贷资产的风险。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的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原则上我行每月对于全行信贷资产进行一次五级分类;发现预警信息或其他影响贷款归还的不利因素,随时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最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文件编号:版次号:A/0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部门职责4第三章核心定义8第四章风险分类方法与标准9第五章特别规定16第六章风险分类依据20第七章风险分类流程22第八章风险分类档案资料24第九章管理和检查27第十章罚则29第十一章附则30内外部规章制度索引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真实、全面、动态反映XX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我行”)贷款风险,促进信贷经营管理与先进银行接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所属的各级信贷资产经营管理机构。
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对象包括贷款、贴现、担保、贷款承诺、承兑等表内和表外各类信贷资产。
第三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以下简称“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一)促进各支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其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信贷管理,化解经营风险;(四)为准确提取拨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重要性原则。
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办法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二)真实原则。
应当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三)审慎原则。
要按照风险分类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四)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定。
第五条对同一客户的多笔信贷资产分类结果原则上应一致,但存单、国债质押等低风险授信业务除外。
第六条新增贷款的分类结果,不得高于该借款人存量贷款的分类级别,但存单、国债质押等低风险授信业务除外。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贷资产管理,规范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日常操作,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6〕23 号),以及《关于转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有关文件的通知》(渝银监发〔2006〕43 号),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营业部和公司(以下简称各公司)。
第二章风险分类认定审批原则第三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认定审批应遵循“分级认定、常规管理、超限核准、归口负责"原则。
第四条分级认定.指公司经营的信贷资产,在经办行认定审批权限内的,由经办行认定;超过经办行认定审批权限的,由经办行整理信贷档案、结合调查、了解的其他信息,报公司认定. 第五条常规管理。
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信贷经营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信贷经办人员应及时搜集掌握客户最新的分类信息,进行认真审核、分析、整理,及时更新财务或非财务信息, 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监测台帐及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并与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测分析、贷后管理、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等相结合.第六条超限核准。
指分类信贷资产余额超过经办行认定审批权限的必须报公司认定和核准.第七条归口负责。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分类质量监测、上报等工作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信贷经营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第三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流程第八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按照分类的标准、方法、程序和相关要求进行初分和认定,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结合重庆农商行实际情况,对自然人贷款和微型企业贷款风险分类采用“简易流程”,对企事业单位等公司类(除微型企业外)贷款风险分类采用“常规流程”。
第九条简易流程。
自然人贷款和微型企业贷款采用矩阵分类,对矩阵分类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状态的贷款,必须经过手工调整,确定其最终分类结果。
第十条常规流程.对企事业单位等公司类(除微型企业外)贷款的分类流程,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分类准备及初分1.整理、收集信贷档案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第三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方法
第四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流程
第五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职责分工
第六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监督与管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准确、全面、动态衡量信贷资产风险程度,提高风险敏感度与前瞻性,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并为准确计提信贷资产专项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银监发[2007]63号),结合x银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x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要求等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五个级别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是指由x银行发放、提供信用以及承担信用风险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具体包括:
(一)各类本外币贷款:纳入本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贷款及垫款”科目核算的全部资产。
包括公司类贷款(含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汽车经销商贸易融资贷款、国内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银团贷款、法人按揭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贷款、透支、免费供、小企业流动资金循环贷款、中小企业“手拉手”贷款、“流贷易”
贷款、“商贷易”贷款、商业汇票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各类外汇贷款等)及个人类贷款(含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商用车消费贷款、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权利质押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
(二)表外授信中的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各类保函、信贷证明、保理担保付款、贷款承诺(限于已经签定了借款合同或合作协议的帐户透支业务中未支用的额度、借款合同中分期用款尚未支用的贷款)。
(三)公务卡或信用卡透支。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各经营机构及部门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授信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银行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三)重要性原则。
各经营机构及部门应根据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区别其重要程度,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四)及时性原则。
各经营机构及部门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的有利、不利因素,及时录入、更新客户信息,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工作,及时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x银行所有分支机构及总行授信业务经营管理部门。
第二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第六条根据信贷资产按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前两类合称优良信贷资产,后三类合称不良信贷资产。
第七条五类信贷资产的核心定义分别为:
(一)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二)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或者债务人目前出现短暂性的偿债困难,但并不影响债务人在合理时间内最终足额偿还全部债务。
(三)次级: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