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农业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农业概况(1)
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46万平方公里),1994年人口1.513亿,居世界第5位。
人口密度较低,每平方公里不足18人,其中90%以上的地区人口密度不足10人。
首都巴西利亚,人口约160万(包括卫星城,1992年)。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了全国大部分人口。
巴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海拔200米以下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世界著名的亚马孙平原约3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
海岸线总长约7400公里。
由于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年均降雨量在2000-3000
毫米,但是东北部地区雨量很少,十年九旱。
巴西的雨季是9-12月,3~8月为旱季,天然森林面积巨大,约有56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5%。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3年巴西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930美元。
但是,巴西的二元经济十分典型,贫富差距极大。
占人口10%的高收入者拥有全国50%的财富,另一方面,贫困和营养不良的低收入者为数众多。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异相当突出。
城市化比较迅速,城市人口从80年代初期的68%上升到现在的77%。
新货币名叫“雷亚尔”(Rea1),与美元基本等值。
巴西的农业总产值约200亿美元,1994年农业人口约3491万,其中农业劳动力1311万,占劳动力总数的22%。
如果算上农业的相关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40%,总产值约160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在近20年里,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稳定在10%-11%的水平上。
近年巴西的农业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年平均增长率稍高于2%,高于第二产业而低于第三产业的增长率。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难以估量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
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可利用开发的土地约12亿公顷。
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现在的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亩)。
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1993年,巴西的粮食总产量为4300万吨,其中小麦220万吨,大米1019万吨,粗粮3065万吨,木薯2170万吨。
人均谷物占有量为275公斤,常年进口小麦500万-600万吨(进口量最高达900万吨),需耗费外汇10亿美元。
据报道,巴西1994/95年度的收成相当好,大米可达1140万吨,玉米3200万吨,大
豆可达2630万吨,糖1200万吨,其中玉米和大豆都将创历史纪录。
据估计,1995年的大豆出口将高达480万吨。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
在1992年的巴西对外贸易中,农林渔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29%,进口占13%,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
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
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
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
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巴西的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
在经济发达的南部、东南部地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资本投入。
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是巴西的欠发达地区。
特别是东北部,虽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没有灌溉系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
欠发达地区的小农主要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种,对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
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1.种植业巴西主要种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麦、马铃薯等。
由于灌溉面积微不足道,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
1993年,大米的产量为1019万吨(单产153公斤/亩),小麦的产量220万吨(单产98公斤/亩)(表1)。
表1 90年代初巴西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单位:万吨)
注:鸡以百万只为单位
近几十年来,巴西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迅速发展了大豆生产。
1994年大豆面积增加到了1194万公顷,产量达2485万吨。
巴西的大豆产量已经超过了亚洲的大豆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5。
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了巴西重要的外汇来源,近年来平均为国家获得近30亿美元的外汇。
其中,大豆常年出口量为300万-400万吨,创汇8亿多美元,大豆饼粕出口大致在850万吨,创汇16亿美元,豆油出口达50万-80万吨,创汇约3亿美元。
从7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开始实施用甘蔗加工乙醇以取代汽油的计划,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因此甘蔗的种植面积大增。
与此同时,棉花本来是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品,因棉田纷纷转产甘蔗和大豆,出口的结构也有明显的调整。
此外,巴西的气候适宜于许多热带水果生长,柑桔和浓缩桔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香蕉、菠萝等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畜牧业巴西的牧场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3倍,广阔无垠的牧场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养牛的头数和牛肉的产量均占世界第2位,猪的头数名列世界第3位。
巴西的养禽业近来发展很快, 1993年有6.2亿只鸡。
在肉类出口方面,巴西的禽肉和猪肉产量都占拉美国家的首位。
肉类出口每年为国家创汇约8亿美元,其中尤以禽肉的出口增长较快。
养牛业以放牧为主,集约化的奶牛场集中在大城市附近,奶产品仍需大量进口。
在南美洲,巴西是奶制品最大的进口国,每年需耗费外汇1亿多美元。
3.渔业巴西有很好的发展渔业的条件,但是现在渔业的生产水平还较低。
巴西目前渔产品的出口只占拉美国家的第5位,而进口量却占第1位。
80年代以来,水产品产量从90万吨下降到了目前的80万吨,主要是由于近海的捕捞量减少,而淡水鱼的产量一直稳定在20万吨的水平上。
4.林业巴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0%,是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90年代初,年产圆木2.65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
1992年,巴西的林产品出口总额将近19亿美元,占拉丁美洲的54%。
5.农产品加工业由于二元结构,巴西的农村发展很不均衡,许多地方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储存、运销和加工的能力有限,因此农产品的损耗相当可观。
一些研究报告指出,巴西生产的食品本来足够全国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技术,无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值的利益被转移到发达国家。
以可可豆为例,巴西在1992年出口了5.2万吨可可粉,只赚得2151万美元;相反,地处寒温带的荷兰根本不产可可,却出口了10.3万吨可可粉,创汇高达1.46亿美元。
三、农业科学技术
巴西主要的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是“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和“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分别成立于1973和1974年,均隶属农业部。
现在,巴西农牧研究公司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农业科研单位之一,拥有高级农业科研人员2000人,在全国有41个研究中心。
在它成立以来的22年里,向社会推出科研成果8000多项,投资回收率高达43%。
该公司的主要资金靠联邦政府拨款,此外,该公司还经常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私人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
这个公司根据国家农业发展的需要,近20多年来研究的重点有:
1.大豆品种改良70年代巴西大豆年产量仅150万吨左右,经过该公司的努力,培育出了适合赤道地区生长的16个新品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低纬度地区试种大豆的热带国家。
大豆的单产从每公顷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
目前,巴西大豆种植已逐步由南部、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特别是中西部稀树草原地区,大豆产量达2500吨左右。
2.高产品种的培育巴西已经成功地育成了适合本国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小麦新品种,使单产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对进口小麦的依赖。
此外,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科学家们还培育成了胡罗卜、马铃薯、甘蔗良种。
3.稀树草原的开发研究鉴于稀树草原对于巴西农业发展的重要性,1975年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研究该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开发,吸引了外国资本,本地区的种植面积已由过去的450万公顷扩大到1000多万公顷,成为巴西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
4.根瘤菌育种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已经使巴西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每年用于进口氮肥的费用估计可以节省15亿美元。
5.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巴西在胚胎移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拥有2.3万名职工(其中科技人员1.3万),在全国设有2500余个办事处,其使命是将农牧业新技术直接传授给农业生产者。
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巴西在发展农业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政府对农业实行支持和保护政策巴西农业政策的要点是保护农民利益,减少生产风险,增加农民(特别是中小农)收入。
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信贷政策。
政府根据农民上一年度的产值及其土地面积发放贷款,小农、中农和大农场主可分别获得所需资金100%、70%和55%的贷款,并且利率也各不相同(依次要高出2-3个百分点)。
为了确保小农能够得到贷款,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农业信贷的一定比例发放给中小农生产者;(2)实行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
它由生产资助委员会制定,农业部和国家货币委员会审议,经总统批准后,在播种2个月以政令形式颁布。
最低保证价格有三种形式:联邦政府收购,联邦政府的贷款和预支贷款;(3)农业保险制度。
限于国家财力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农业保险主要在较发达地区实行。
巴西的农业保险有以下特色:由中央银行独家经营,其他银行只作为代理;分备耕、种植、管理、销售四个阶段进行保险(与发放农业信贷同步进行);保险范围以生产成本为上限,农民还必须与“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签订技术合同,以
确保农业贷款的回收。
2.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创汇农业80年代,巴西外债沉重,经济困难,因此有人指责说,巴西有如此丰富的土地资源,却每年耗费大量美元从国外购买小麦。
实际上,巴西的气候不大适宜于种小麦。
为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巴西调整了出口农产品的结构,出口具有优势的农产品,换取比较便宜的小麦(近邻阿根廷和美国都是主要的粮食出口国)。
农产品出口值为89.3亿美元,进口25.9亿美元,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为国家平均创汇480美元。
3.重视农业投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巴西支持农业的另一方面是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仓储设施、公路和水利灌溉等方面。
仓储公司每年得到的拨款占农业部预算的1%,修建乡间公路可以得到联邦政府的低息贷款。
1985年,政府制定了“东北部百万公顷灌溉计划”,总投资43亿美元,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
4.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巴西农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在推动生产、实现供销一体化和提供各种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90年代初,巴西全国有4000多个合作社,成员4000多万户。
合作社主要有供销合作社,渔业合作社和农村电气化合作社三种。
供销合作社约有1500个,主要是为农民供应生产资料,提供农产品的分级分等、包装、仓储、运输、销售和出口等服务,同时还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渔业合作社有近30个,帮助渔民购置渔业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发展渔产品的冷冻、加工、运输和销售,进行技术培训;农村电气化合作社有近300个,帮助集资修建供电设施,负责管理农用电的收费和征税,推动地区性的经济开发,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一些经营得好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成颇有规模的农工综合企业,特别是从事糖、酒、咖啡加工的企业,无论从销售额、就业和净资产等指标看,都在巴西占有重要的地位。
5.重视引进国外资金进行农业开发巴西在发展农业方面持开放的方针,大胆吸引外资,进行国土开发。
以色列也已经开始在巴西的东北部进行农业投资,发展灌溉工程。
日本则早从1908年就开始在巴西进行农业投资,于六七十年代对稀树林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投资。
与此同时,巴西最近十年来对其邻国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也进行了大面积的农业投资和开发,建立了2000个农场,占地50万公顷,巴西称之为“新的黄金”。
巴西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制度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由此引起的农村贫困等。
中国和巴西都是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农业合作有着良好基础。
具体说来,可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首先要建立长期的农业经济合作关系。
我国有大米可供出口,而饲料、糖料和油料相对短缺,这正好可以与巴西进行经贸合作,互通有无。
其次要加强中巴两国农业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巴西的一些农业技术(特别是大豆、玉米的品种和种植技术)相当先进,值得我国引进和借鉴。
巴西种植大豆的地区大都在南纬25-30°的低纬度地区(相当于我国福建、江西到浙江、皖南一带),并且单产也比我国的高得多。
第三要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到巴西投资。
我国农业发展遇到了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
我们应当学习巴西的经验,让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包括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进行投资,对农业、林业、渔业和相应的加工工业等进行投资和开发,以拓展我国在拉丁美洲的市场。
巴西玛瑙斯等地区欢迎外国投资,兴办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