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元代杂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 关汉卿见于载录的杂剧共六十六种,现存十八种: 《窦娥冤》、《单刀会》、《哭存孝》、《蝴蝶 梦》、《调风月》、《救风尘》、《金线池》、 《切脍旦》、《绯衣梦》、《谢天香》、《拜月 亭》、《双赴梦》、《玉镜台》、《裴度还带》、 《陈母教子》、《单鞭夺槊》、《五侯宴》、 《鲁斋郎》。另外还有几种有残文传世。
• 他们中多数人的汉语文化修养固然不足以欣 赏高雅的诗词,他们的民族性格也难以对这 种纯粹的书面文艺发生兴趣,所以歌舞伎乐 为他们所特别嗜好。
• 3、而使得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的一个 关键因素,则是专业作家群的形成。
• 宋金时期的杂剧、院本虽因为仅存名目而无法 了解其详情,但从笔记杂著及元明戏剧中所透 露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断定其形态是简单粗 糙而缺乏文学价值的。
• 为了适应商业演出的需要,并与其他伎艺竞争,剧本 和表演艺术也必须在投合观众口味的前提下不断提高。
• 2、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兴盛也起了很 重要的作用。
• 蒙古贵族“尚功利” ,在很长时期内都未曾 搞懂讲究“修身养性”的儒学到底有什么用 处,却很重视工匠、艺人的价值,往往在攻 破一座城市以后,首先把这两类人挑选出来 带回自己的根据地。
• 元代有固定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编剧队伍。 蒙古统治者虽然很早就任用了一些汉族文人为 官员,但元初很长时期废除了科举,使广大知 识阶层失去了仕进之途。既然读书人的社会地 位并不比戏曲艺人高,而从事戏曲又是一条可 行的谋生道路,自然会有不少人,包括一些文 化修养、艺术趣味很高的人投入到这一行业, 并将其文学专长用于剧本创作。
• 宋金时代,在瓦舍勾栏等固定场所面向城市民众的各 类伎艺演出已经很盛。蒙古军攻占北方以后,在若干 中心城市,却反而人口激增,财富更为集中,出现畸 形繁荣。
• 随着都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自然也相应地壮大, 当时已有“一百二十行”之说。这些市民在经历了喧 嚣忙碌的生活之后,观赏既富于市俗性又具有较高艺 术性的戏曲对于他们是很合适的精神享受。他们以自 己所拥有的财力支持了元杂剧的成长。
• 元杂剧在体制方面的特点:
• 一、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 常外加一段楔xiē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一“折” 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 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 是指对剧情起交 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 二、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起
• 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 特点,并从其它民间伎艺中吸取了某些成分而发展 起来的。
• 元杂剧,是具有完备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形式、 完整而丰富的内容的成熟的戏剧。
• 元杂剧是代言体(相对于叙事体 而言)的剧目。
代言体是成熟的戏剧的重要标志,因为必须在这种 表演形式中,才能吸引观众进入虽是虚构却具有真 实感的戏剧场景。
第二节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个性
• 关汉卿,只能以现存的一些片断材料推知生平大概。《录鬼 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
• 关汉卿的生卒年也很难推断。《青楼集序》把他和杜善夫、 白朴都列为“金之遗民”《录鬼簿》将他列为“前辈已死名 公才人”,他由金入元当是可以肯定的。
• 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 一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 的本子为“末本”。这既有突出剧中主要人物的意 味,同时与突出某个主要演员以招徕观众也有关系。
• 三、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 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宾白不仅用于叙事, 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 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 白相生”的说法。
• 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他和同时代的 杂剧名家王和卿、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等常在一起商酌 文辞,评改作品;长期生活于勾栏瓦肆,与一些著名艺人相 当熟悉,今尚存有他赠珠帘秀的套数。
• 元统一全国后,关汉卿曾到过杭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套数中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秀丽风光和繁华生活。
• 对于上述现存的十八种剧本,按照习惯,可以分 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三类。
• 《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三剧,为公案 剧的代表,也有人把这几种归类为“社会剧”。这些 剧作通过公案故事,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 黑暗的政治势力和邪恶的社会势力对弱小者的残酷压 迫,表现了广大民众对于公平的社会秩序和安宁的生 活的向往。
第二章 元代杂剧
• 元代,在思想拘禁松弛以后,中国戏剧迅速 崛起并闪射出耀眼的光芒。前期是杂剧的全 盛期。
• 出现所谓“元曲四大家”的关、郑、白、马, 和王实甫。
• 关汉卿是元杂剧最重要的奠基人。他是创作 年代最早的作家之一,作品数量和类型最多, 总体上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也最为杰出。
• 钟嗣成《录鬼簿》列关汉卿为杂剧家之首, 贾仲明对关氏的吊词尊之为“杂剧班头”, 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他“初为杂剧之始”。
•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他的《南吕一枝花·不伏 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他自称“我是个普天 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一段,更 狂傲倔强地表示: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 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 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 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 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 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 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 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 四、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 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 五、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 净、杂四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 把剧中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 化的表演。
• 杂剧约在金元之际形成,到元代前期充分成熟和兴盛。 有其历史原因:
• 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 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