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I模块综合测评三(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测试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露.脸巷.道抹.不开乳臭.未干
A.lòu hànɡ mā chòu
B.lù xiànɡ mā chòu
C.lù xiànɡ mò xiù
D.lòu hànɡ mò xiù
答案:D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和谐刚健质朴掣肘心心相应
B.沏茶屈尊下顾翔实不徇私情
C.殒灭赏心悦目招徕宿兴夜寐
D.聪惠幅员辽阔涂鸦炉火纯青
解析:A项“应”应为“印”;C项“宿”应为“夙”;D项“惠”应为“慧”。
答案:B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狂风_________着沙尘,漫天而来——这是2005年3月以来本地的第4次沙尘暴天气。
(2)市环保局张局长在11月的调度会上指出,目前有不少工厂________生产繁忙而忽视环境治理,这种做法是极不负责任的。
(3)风吹动柔长的枝条,似乎千万支纤手伸来挽留他,他被这故乡柳树的__________之情所感动,放慢了离乡的脚步。
A.裹胁借故拳拳
B.裹挟借口拳拳
C.裹胁借故眷眷
D.裹挟借口眷眷
解析:“裹挟”是风、流水等把别的东西卷入,使随着移动;“裹胁”是用胁迫的手段使人跟从做坏事,此处明显应选“裹挟”。
“借故”后面不能出现具体借口的内容,而“借口”可以,所以选“借口”。
“拳拳”是指恳切真挚;“眷眷”是指依恋不舍,结合语境,应选“眷眷”。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西班牙政府在美国出兵伊拉克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这个饭店的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
....的,但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用餐。
C.金庸武侠书中的高手相争,如果不是冤家对头,往往有惺惺惜惺惺
.....的感觉。
D.这兄弟俩性格迥异,一个特别好静,一个特别好动,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
解析:A项“危言危行”是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B项“有口皆碑”为褒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对;D项望文生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指未行动时如处女那样娴雅,行动时如逃脱的兔子那样迅捷。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
A.与刚刚上映的《无极》无所不用其极的宣传,甚至导演陈凯歌老婆陈红不惜出书抖露自己
的往事,以增加公众对《无极》的关注程度,张艺谋对新片《千里走单骑》的宣传却显得低调得多。
B.随着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却讳疾忌医。
其实,在需要的时候,应该大大方方地向心理医生伸出求援之手。
C.在读者中有“怪才”“歪才”之称的当代作家王小波,很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别人也看见皇帝光着身子,但宁愿相信皇帝的伟大而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却不但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且把自己所看到的如实说了出来。
D.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3日在吉隆坡与东盟首脑会谈时,各国首脑都表达了对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到“政冷经冷”的担忧。
解析:A项,介宾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不同程度”放到“心理问题”之前;D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谓语残缺。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荷花淀”作小说的标题,既点出了小说的环境,又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B.在绍兴举办的“中国黄酒节”上,各路“酒神”亮出各色绝活;中外客商纷纷“淘金”。
C.他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指挥演奏《黄河大合唱》。
你们看,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情绪饱满,动作有力;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D.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解析:B项分号用错,应改成逗号;C项“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是对前面分说部分的总括,应将破折号改为冒号;D项陈述句末应用句号。
答案:A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殷商时期是一个神性至尊
....在社会中占据绝
....极为浓厚,原始的神学观念
....的时代,宗教意识
对统治的地位。
在殷人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是至高无上的,一切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人
还没有从神的绝对权威下剥离
..出来,人完全是神的附庸,受神的支配。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记
载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殷人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神学政治
....体系,殷人最重要的神事活动就是祭祀典礼,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神之大节也”。
祭祀鬼神已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指导着国家所有的日常活动。
人对神的祭祀活动,不仅表明了人类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某些现象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而具有的畏惧和崇拜心理,也表明人们希望借助各种神灵的力量来消除种种自然或人为灾害,乞求神灵赐予福祉的愿望。
殷代卜辞记录的史实充分证明殷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采用占卜的形式以决疑惑。
《尚书·洪范篇》作为追述殷商官方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始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殷人一切都要通过占卜预决吉凶的事实。
在国君、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因素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卜、筮的意见。
但也毋庸讳言,尽管原始神学思想成为殷商时期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但我们从流传下来的记载殷商文化的历史文献中,还是可以窥见一丝殷商时期极其微弱的反神意识的苗头。
在《尚书·高宗肜日篇》中,记叙了一位上层统治阶层人士的话语:天神监视着下民的一切活动,下民中若有不顺“德”、不听从天神惩罚的,上天便会降旨予以纠正,而下民们却反诘“上天又能把我怎么样”。
这下民的一声细微的诘问,在当时宗教迷信充斥一切的社会里,无疑是打开了一道狭小的缺口,为民意留下了一块小小的地盘。
因此,我们在探讨殷商时期的原始神学思想时,应当认识到,在殷商时期确立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虽然具有
最终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透露出了一丝人们力求以卜筮为媒介,通过祭享的方式去影响至高无上的神并建构以人为中心的神人关系的信息,这一信息对以后的儒家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影响。
(节选自王杰《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有改动)
7.下列对文章第一段中加点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教意识”和“神学观念”在文中是同一个意思。
B.所谓“剥离”,是指让处于匍匐地位的人从神的绝对权威下解放出来。
C.“神学政治”的核心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把祭祀鬼神制度化。
D.“神性至尊”是指神是至高无上的,人间的一切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
解析:C项,“神学政治”的核心应是用之以“指导国家所有的日常活动”。
答案:C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殷商时期,国君、卿士、庶人的意见只是起一定的参考作用,而卜、筮的结果却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B.殷商时期的各种迷信活动,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人民的一种手段。
C.殷人之所以敬畏神崇拜神,是因为神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能给人世间带来吉凶祸福。
D.殷商时期已经实现了由“神性至尊”向“人的凸显”的转变。
解析:B项,从原文看,殷商时期的神学观念在社会中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在殷人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是至高无上的,包括统治阶级在内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所以该时期的各种迷信活动,还不能说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人民的一种手段”。
C项,殷人之所以敬畏神崇拜神,是因为他们认为神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能给人世间带来吉凶祸福;选项没有“认为”二字,意思就变了。
D项,殷商时期,反神意识的苗头还极其微弱,并未实现由“神性至尊”向“人的凸显”的转变。
答案:A
9.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的思想自殷商起历三千多年而不变。
B.殷商时期重天命、敬鬼神、轻人事直接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君权神授”“以人为本”思想的先河。
C.殷商原始神学思想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某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而产生的。
D.殷商时期,原始神学观念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这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解析:A项,殷商天人关系思想并未历三千多年而不变(见文末一句)。
至西周,即变为“神人互补”;至春秋中晚期,儒家的“人学思想”开始出现。
B项,“以人为本”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它起自春秋中晚期。
从文中可知殷商时期还是以神为本。
D项,原文无根据。
殷商原始神学观念并不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同样有过这种现象。
答案:C
10.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想象与文章主旨一致的一项是( )
A.上天连续干旱不雨,土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商朝君臣共商度过危难之策,大臣偃辛奏道:“大王不必过虑,天行有常,久旱之后必有大雨。
况我有数十万丁壮,掘西江之水足可缓解旱情。
”商王道:“爱卿言之有理。
今命汝引丁壮二十万引来西江之水,不得有误!”
B.周人大举攻商,纣王正与妲己戏于鹿台,纣王曰:“寡人受命于天,周人其奈我何?”依然纵酒不已,歌舞不休。
C.夏桀暴虐,荒淫无道,商汤王起兵征伐夏桀。
两军对阵,商汤王说:“暴君荒淫无道,大失民心!孤为民伐罪,替民造福。
识相者,速速投降乃为上策!”
D.商王盘庚时,想把都城由黄河以北迁至黄河以南。
开始时,众人都不太愿意,并搬出黄河断流作为上天示警的证据。
盘庚说:“黄河断流乃自然现象,上天示警断不可信。
且一味迷信上天鬼神,国家便会衰亡。
”
解析:本文的主旨是第一段首句。
A项,不合商朝“神性至尊”的思想,久旱无雨,商人必先祭天祈雨,绝无掘江引水之胆量。
C项,商汤王强调的是“民意”,而不是“天意”,所以与本文主旨不一致。
D项,殷商时的盘庚帝不可能说出那种冒犯神灵的话来。
答案: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
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
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
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
”案胡氏谱:通达名敏,以方正征。
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
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
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
武伯南(武周字伯南,沛国竹邑人)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
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愿也。
”辽感言,复与周平。
太祖辟为丞相属。
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
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
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
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
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
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
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
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
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
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
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
子威嗣。
(《三国志卷二十七·胡质传》)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案.胡氏谱:通达名敏
案:通“按”,查考。
B.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隙:隔阂,嫌怨。
C.奔北.知其不怯
北:溃败,败逃。
D.质轻.军赴之
轻:轻视。
解析:D项,轻:使……轻装。
答案:D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就下之由水民归之取多知其不贪交也之古人,, B.⎪⎩
⎪⎨⎧••为不用恩焉保见百姓之不问而色动见书吏李若, C.⎪⎩
⎪⎨⎧••仁术也乃是无伤也安
乃城中遂勒兵临围,,
D.⎪⎩
⎪⎨⎧••.":",衅钟以将对曰追进封阳陵亭候闻以军师 解析:C 项一为“才”,一为表判断的副词。
A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D 项,介词,用来。
答案:C
13.以下各句内容全都表现胡质“沉实内察”的一项是( )
①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 ②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 ③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④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⑤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 ⑥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解析:①句说明他少年有名气,⑤句说明他颇有政绩,⑥句说明他被封侯的情况。
答案:A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质的父亲胡通达名敏,曾经凭“方正”的名声被皇帝征召做官;胡质儿子名威,在胡质死后,承袭了“阳陵亭侯”爵位。
B.蒋济做别驾时,有次出差去京城见到曹操,曹操问及胡通达后代的情况,蒋济客观介绍了胡质的品行才干。
C.胡质为官,受到封赏从不独吞,全都分给手下人,死时家无余财,只有受赐的衣服和书匣而已。
D.胡质担任丞相东曹议令史后,张辽请求刺史让胡质当自己的护军,胡质不愿意,原因是感到自己“才薄”,难以与张辽始终交好。
解析:D 项中“才薄”是托词,主要是觉得张辽这个人气量小。
答案:D
参考译文: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
少年时,与蒋济、朱绩在江、淮一带都很有名气,在州郡任官。
蒋济任别驾,有次出差前去见曹操。
曹操问道:“胡通达,是个有威望的人,他有没有子孙呢?”蒋济说:“他有个儿子,名叫胡质,规划国家大事不如他的父亲,至于气概格局和精密细致处理事务的能力则超过其父。
”查考胡氏族谱:胡通达名敏,曾经凭“方正”的名声被皇帝征召做官。
曹操便征召胡质任顿丘县令。
入朝后他担任丞相东曹议令史,州郡中请他担任治中。
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矛盾。
张辽见西州刺史温恢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为由推辞。
张辽出来后对胡质说:
“我诚心待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的心意呢?”胡质说:“古人交往,对方虽然拿得多,但却知其并不贪;打仗时败逃,但能知道他并不怯懦;听到他人的流言蜚语而不相信,这样相处才可善始善终。
武伯南是位高雅之人,先前将军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却为一点点小误会,结成怨仇。
更何况胡质才识浅陋,怎么能和您长久友好相处?所以我才不愿答应您的请求。
”张辽被胡质的一番话打动,又与武周和好了。
曹操征召胡质为丞相属。
黄初年间,调任为吏部郎,任常山太守,继而迁任东莞太守。
当地士人卢显被人杀了,胡质说:“此人没有仇人却有个年轻的妻子,他是因此而死的!”便把与卢显住得较近的年轻男子全都叫来询问,书吏李若被问及此事,脸色马上变了,于是胡质严加审问,李若当即自首,罪犯就这样被抓住了。
往往因军功得到赏赐,他全都分给部下,从不拿到家里。
在郡中任太守九年,官民都安定太平,将士也肯为他效命。
迁升为荆州刺史,加官为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
吴国大将朱然包围樊城,胡质率兵轻装赴援。
持不同意见的人都认为敌人士气太盛不可强攻。
胡质说:“樊城低小,兵力也少,所以应当进兵为城内外援,不然,就危险了。
”于是率兵破围,城中才得以安定。
迁升为征东将军,奉令统督青州、徐州军事。
在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有多年的储备,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设防以对付敌人来犯。
沿海地区因此没有战事。
胡质性格沉稳,心中对事情明察秋毫,不以表面现象判断事物,能够深加思索。
嘉平二年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惟有赏赐的衣物、书箱而已。
军中将此事上奏,朝廷追加进封为阳陵亭侯,食邑一百户,谥号为贞侯。
其子胡威承袭了“阳陵亭侯”爵位。
第Ⅱ卷(共108分)
四、(26分)
15.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每小题4分)
(1)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3)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参考答案:(1)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
(2)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3)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参考答案:“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相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17.把下面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8分,每小题4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
(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斯梅塔那与《伏尔塔瓦河》
顾艳
斯梅塔那是《伏尔塔瓦河》的作者,他用音乐描绘的河流,很早在我心里溅起浪花。
我知道那条河是捷克人的母亲河。
它哺育了世世代代波希米亚的儿女,也哺育了斯梅塔那和德沃夏克这样伟大的音乐家。
第一次听《伏尔塔瓦河》的时候,我被它波涛滚滚、气势浩大的旋律震撼了。
那是一条多么博大的河流啊!它仿佛让我感到斯梅塔那,用生命拥抱了这条河流。
那么深沉又那么激情。
《伏尔塔瓦河》是斯梅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一章。
斯梅塔那写《我的祖国》是1874年,那年他正好50岁。
然而50岁是他生命旅途中灾难性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耳朵因病失聪,失去了宝贵的听力。
这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没有了声音,世界成了一个死寂沉默的世界。
没有了声音,世界也成了万籁俱寂、万念俱灰的沉寂。
他像晚年失聪的贝多芬一样,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开始了新的创造。
我无法想象,一个聋人要以何等的毅力和煎熬,才能让声音化为形象在他心旌飞扬摇荡。
这一定是音乐在他心中的魔力。
音乐是可爱的艺术。
艺术就像仁慈和善良的女神。
对于漫长和寂寞的黑夜,它给予了斯梅塔那白昼与光明的响亮声音。
我想起肖贝尔谈音乐时说:“……你安慰了我生命中的痛苦,使我心中充满了温暖和爱情,把我带进美好的世界中……每当受苦的人把琴弦拨动……使我幸福得好像进入天堂。
可爱的艺术,我衷心感谢你!可爱的艺术,我感谢你!”
是的,音乐家是不朽的。
一切都会匆匆消逝,惟有音乐能够常在。
音乐是内在的海洋,是深邃的灵魂,更是一切善良孤独和智慧的心灵金窑和避风港。
斯梅塔那在这个金窑和避风港里,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最后完成了《我的祖国》。
在《我的祖国》中,最动人的乐章就是《伏尔塔瓦河》。
它像斯梅塔那所说的那样:“……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猎号的回音;它穿过田野,饱览丰收的景象。
在它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闹。
在河畔荒凉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的光荣和功勋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
顺着圣约翰峡谷,它奔泻而下,冲击着危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
然后,河水更庄严。
伏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汇合并消失在远方……”
我闭上眼睛倾听斯梅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眼角有晶莹的泪光。
那种经历了大悲大喜之后的宁静,是斯梅塔那真正的宁静。
我听懂了他在沉寂中倾吐的爱和激情,更听懂了他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声音。
我被久久地感动着、震撼着……
18.在《伏尔塔瓦河》中,斯梅塔那用音乐描绘的河流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加以概括。
(概括出三条即可。
)(6分)
参考答案:(1)波涛滚滚,气势浩大;(2)流域广阔、瑰丽庄严;(3)博大深沉,充满激情;(4)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9.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听懂了他在沉寂中倾吐的爱和激情”。
你认为这“爱和激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简答。
(6分)
参考答案:(1)是对祖国、对自然、对生命、对艺术的热爱;(2)是向不幸命运抗争的毅力与精神。
20.对于失去听力的斯梅塔那,音乐具有哪些作用?(6分)
参考答案:(1)音乐是心灵的金窑和避风港(或:音乐抚慰了生命中的痛苦);(2)音乐是沉寂中倾吐爱和激情的方式。
(把以上两点概括为“抚慰痛苦,倾吐情感”也给满分。
)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写到贝多芬,意在表明在音乐创作方面,斯梅塔那与贝多芬有着相似的经历,一样的激情,同样的成就。
B.作者引用了肖贝尔谈音乐的一段话,足以证明“艺术就像仁慈和善良的女神”,“音乐是可爱的艺术”。
C.“我闭上眼睛倾听斯梅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眼角有晶莹的泪光。
”这句话既照应了开头,又表现了《伏尔塔瓦河》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作者认为《伏尔塔瓦河》是从斯梅塔那血液里流出来的声音,是用生命与真情谱写出的动人乐章。
E.这篇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在一起,叙事角度新颖独到,议论抒情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解析:A项“同样的成就”不对,E项“叙事角度新颖独到”不对。
答案:AE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林清玄早年当记者时,曾经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第一次被捉到。
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到,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回头想想,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欣赏”与企盼,恐怕也就不会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解:欣赏,是一种理解和信任,包含了信任与肯定;欣赏,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悔过自新、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
其实,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
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本题立意参考:(1)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相互欣赏,世界才能充满爱。
(2)欣赏是更深层次的接受。
从欣赏自己开始,欣赏家人,欣赏朋友,欣赏对手,欣赏身边的一切……例文: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旅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学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了。
于是,屠格涅夫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他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
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以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
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起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身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他,就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