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赏析_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主要由梁、柱、枋、榫卯等构件组成。

木梁是悬在柱上的木制水平构件,承担着屋顶和地板等重量。

木柱是垂直支撑梁和屋顶的主要构件。

木梁和木柱之间通过枋连接,使结构更加稳固。

榫卯则是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榫头榫眼的结构,使得构件能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采用了木制榫卯结构,这也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一种结构形式。

榫卯结构有着很高的可塑性,可以实现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结构,例如大型木构建筑和小型的木构家居。

同时,榫卯结构还能够有效地分担负荷,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榫卯结构的特点是连接牢固、拆卸方便、结构简洁。

榫头和榫眼的设计非常巧妙,形状和尺寸经过精确计算和实践总结,使得构件可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即使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也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榫头和榫眼的设计也考虑了拆卸的需求,使得在需要维修或更换部分构件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和重建。

除了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还采用了其他一些特殊的设计和加固方式。

例如,通过使用斗栱、斗拱和斗额等构件,可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斗栱是木结构的桁梁,用于支撑梁的两端,增强梁的承载能力。

斗拱是一种将梁和柱连接在一起的结构,通过斗拱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斗额则是悬挑在屋檐下部的构件,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加固屋顶的结构。

此外,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还注重平衡和对称的原则。

例如,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常常采用对称的设计,使得建筑在外观上显得平衡和谐。

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常常采用悬挑的设计,使得梁和柱之间的力能够平衡,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是一种巧妙而复杂的设计,表现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术水平。

这种结构形式通过采用榫卯连接和其他特殊的设计和加固方式,使得建筑能够保持稳定和坚固,并且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不仅如此,木结构结构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民对平衡、对称和美的追求,为中国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采用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采用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采用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精湛、造型瑰丽、传统价值丰富,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采用的结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支撑结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采用的主支撑结构是“柱檩枋”,即柱子、檩条、枋头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柱子为承重的主要部分,檩条则起着连接和固定的作用,枋头则承受梁架归力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第二,墙体结构:古代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墙体结构主要采用了木骨架墙和夹石墙两种形式。

木骨架墙是将木架结构搭建好后用竹子或者木板覆盖,再涂上泥土或灰泥,形成古代建筑独特的抗震、防火、保温等功能。

夹石墙是在木架结构上用石块堆砌而成,既能起到支撑墙体的作用,又能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第三,梁架结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梁架结构主要采用了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两种形式。

榫卯结构是通过日本敲打和卯榫技术将梁架按照固定的方式组装拼接而成。

斗拱结构则是采用了木构造上一个叫作斗拱的结构同时,梁架结构采用剪力、弥散等原理,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耐震性和美观性。

第四,装饰结构:古代中国木结构建筑的装饰结构也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檐角、垂花、彩画和雕刻等,这些艺术手法不仅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采用的结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起到了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作用,也为人们把握了古代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掘了人类智慧的深度,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多彩线条。

【中国建筑赏析】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ppt课件

【中国建筑赏析】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ppt课件

大木---柱 1 柱的分类:按所处位置分,总的可分为外柱和 内柱两大类。 按结构所处部位分,又可分为檐柱、 金柱、中柱、山柱、角柱、都柱、望柱、童柱 等; 按形状分,又可分为直柱、梭柱、收分柱、瓜柱、束 竹柱、盘龙柱等。
2
柱的布置和处理
1)生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 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 中称为“生起”。 2)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 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 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三、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p267,296)
1 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 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大木构件包 括柱.梁或枋.雀替.檩.椽以及斗栱等构件。大木构 件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指的是清式 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 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 (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2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 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小木构件包括门 . 窗.天花(藻井)和栏干.家具.陈设等等。 3 除了大木作和小木作外,中国古代建筑做 法还有石作、泥作、瓦作、油漆作、彩画作等等。
大木—梁或枋
枋 枋为水平承重和联系构件,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
随梁枋等。
额枋(阑额) 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
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 如位于室内柱头上,则称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如不穿入柱头而在 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檐额,檐额下用 绰幕枋。 平板枋 宋称普拍枋, 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柱头枋 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拱的枋料,称为柱 头枋,清式称正心枋。在里跳或外跳拱上的联系枋料,称为罗汉枋。 雀替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 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 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木构架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构建方式,它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与斗栱连接,形成稳定的建筑体系。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一、斗拱木构架斗拱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木构架形式。

它以斗栱的连接方式为主,使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在一起。

斗拱木构架常用于宫殿、庙宇和寺庙等重要建筑中,能够有效地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斗拱木构架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多边形,形成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二、踏道木构架踏道木构架是一种特殊的木构架形式,主要应用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如古代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等。

踏道木构架的特点是其桁架结构,通过在水面上搭建起的榫卯连接的木构架,形成水上行走的踏道。

踏道木构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营造出独特的景观,增添了园林的美感。

三、桁架木构架桁架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木构架形式。

它使用了桁架结构,即通过斜杆与直杆的组合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桁架木构架通常应用于民居、庙宇、桥梁等建筑中,能够有效地分担建筑的荷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桁架木构架的特点是结构简洁、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总结: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有斗拱木构架、踏道木构架和桁架木构架三种形式。

斗拱木构架以斗栱连接为主,主要应用于宫殿、庙宇和寺庙等建筑中。

踏道木构架是一种特殊的木构架形式,主要应用于园林建筑中,能够形成水上行走的踏道。

桁架木构架以桁架结构为主,通常应用于民居、庙宇、桥梁等建筑中,具有结构简洁、稳定可靠的特点。

这三种形式的木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丰富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魅力。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基本演化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构架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准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迭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

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房屋的屋面重量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透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

《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

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

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中国古建筑中的木构架,也就是建筑的基本结构,可以通过它看到木屋子是怎样搭建起来的。

以下是五种最为常见的木构架。

一、【抬梁式】这是中国最主流的木构架方式,大概从春秋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完备,中国绝大多数官式建筑基本都是用的抬梁式,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留存下来的经典古建筑也大都是这种形式。

抬梁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柱子把木梁逐级抬升。

先是在进深方向立柱,然后在柱上架梁,大梁叠小梁构成一组木构架,靠这一组组木构架支撑屋顶。

同时用横向的木枋连接柱头,形成稳定的结构。

二、【穿斗式】最晚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成熟。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柱子比较细、也比较密集,而且每一根柱子都顶到屋顶,然后用一组叫作「穿」的木枋穿过柱子连接成屋架。

这种方式在南方较为多见,尤其是在民居中。

不过即便在南方,官式建筑大都也是用的抬梁式。

三、【井干式】用木料层层垒叠,构成房屋的墙壁直接来承重。

在商代的陵墓中就出现了这种做法,汉代的宫苑中也有不少井干楼。

不过因为耗费木料,之后就很少用了,现在只有在少数森林地区可以看到,很典型的林中木屋就是这样的。

四、【干栏式】由原始社会巢居发展而来,最早出现在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主要特点是用木桩将房屋架离地面,避免虫蛇猛兽的侵扰,同时也可防潮通风,适合南方的湿热环境。

如今,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吊脚楼便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五、【密梁平顶式】中国的主流建筑都是坡屋顶,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人」字型屋顶。

除此之外,也有平顶的建筑,这就是密梁平顶式,它没有复杂的梁架,而是靠墙来承重,内部则用柱子连接起来,承托水平的屋顶。

这种方式主要流行于较为干燥的地区,比如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构架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构架
第三章 清式木构架形式
第一节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第二节 斗栱 第三节 雀替 第四节 对木构架的评析
第一节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构架 2. 穿斗式构架 3. 二者的互补机制
1. 抬梁式构架(叠梁式)
课堂作业
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
体系,靠 来稳定建筑;穿斗式
构架是
体系,靠 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



名词解释:
柱 梁 檩 枋 坐斗 槽升子 横栱 斗口 雀替
画图题: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简单示意图
简答题:
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穿斗式构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二者的互补机制体现在哪两个 方面 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 斗栱的作用是什么 宋代的材分制和清代的斗口制的比较
宋、清时期栱的名称的对应关系


瓜栱—————瓜子栱
正心瓜拱——泥道栱
横栱 万栱—————慢栱
横栱

正心万拱——泥道慢拱

厢拱—————令栱
翘———————————————华栱
3. 栱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瓜拱:短的。位于柱头上平行于立面的叫正心瓜拱 万栱:长的。位于柱头上平行于立面的叫正心万拱 厢栱:最里、最外的
正心枋:落在柱轴线上,承檐檩 挑檐枋:承挑檐檩 井口枋:承井口式天花板 拽枋:除上述外其他枋
里拽 外拽
宋清时期枋的心枋——柱头枋

中国古建筑特色结构做法

中国古建筑特色结构做法

中国古建筑特色结构做法
中国古建筑的特色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特色结构。

斗拱是由数层斗栱片组成的,通过压力传递,使得力量能够更好地分散,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斗拱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如京剧楼、古庙等。

2.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

木结构建筑利用木材的韧性和弹性,能够抵抗地震和风力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替代性。

中国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木结构建筑是木构架和榫卯结构。

3. 悬山式结构:悬山式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该结构将建筑体悬挑于山体或者水面上,营造出飞楼悬窗的效果,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风格。

4. 筒瓦和斗拱的联合应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是利用筒瓦与斗拱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建筑的支撑和装饰。

筒瓦具有良好的防水、保温和通风功能,而斗拱则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造型的美感。

5.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典型结构形式,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呈中空的庭院式布局。

四合院的结构紧凑、通风良好,能够适应中国的独特气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普遍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这些特色结构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风格和智慧,同时也为古建筑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一、四种木构造体系抬梁式〔最主要〕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假设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与梁架方向,并且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坊”,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

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

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格外普遍,尤其是在中国北方。

这是由于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

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而且这种构架根本上不承受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

穿斗式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坊乘托挑檐。

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纤子、斗坊合檩作横向连接。

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约木材;因柱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

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促狭。

因此,很多建筑常在建筑中部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

穿斗式构架主要用于我国南方地区。

但其历史是悠久的,至少是在汉代已经相当成熟。

和抬梁式架构相比,因不再使用粗大木梁,穿斗式构架中大木的用料较少。

井干式这是一种不使用柱和梁的构造。

井干式构造使用原木,或者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叠叠,在转角处木料端部穿插咬合,构成壁架,再于两端壁架上立短柱以承脊檩。

我国早在商代墓椁已使用了井干式构造。

这种构造消耗木材量大,建筑确实定尺度合开门窗均受到限制,所以目前仅在林区还有使用的。

干栏式二、榫卯连接工艺。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详解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详解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木构架——庑殿式建筑
有单檐和重檐两大形式 木构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正身部分、
山面及转角部分 正身部分与硬山建筑正身相同 山面及转角部分包括山面柱子构件、山面 横梁构件、檩木、构架连接件 屋面基层与硬、悬山的屋面基层相同
式用于中跨,穿斗式用于山面)。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穿斗式的基本构件:
柱:每根柱都落地——多见于川、滇等地。 有些柱落地,有些不落地,而插于下层穿枋
之上——多见于湘、鄂等地。 穿枋:穿过横向柱间将柱联成排架式屋架
的构件。 挑檐:用挑枋穿过柱子,承托挑檐(檐 檩),其尾穿入内柱,或是置于穿枋之下,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木构架——攒尖顶
攒尖顶木构架大量用于亭子建筑,分多角形 和圆形两大类,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在重檐亭
中又有单围柱和双围柱。 以单檐四角亭木构架构造为例: 柱子围圈构件:应根据面阔和进深大小,可设为4、 6、8、12根等檐柱,柱头安装檐枋,形成第一道 封闭圈梁以组成柱子围圈结构。 檐檩围圈构件:是第二道封闭圈梁。 横梁构件:在檐檩之上形成构架的第三个封闭圈。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建筑结构(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建筑结构(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结构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由上下昂之分。

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上图是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

山或歇山的出际部分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

见佛光寺大殿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榫卯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的价值
■ 一、榫卯结构历史悠久。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 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 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式家具之所以被称为传统 家具,榫卯结构就是核心。
■ 二、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链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第一,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 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限制木件之间各个方向的扭动,而 铁钉连接就做不到
中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 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 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 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 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
■ 五、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楔进去的,此 过程易造成木材劈裂。而使用榫卯连接家具,可大大提升家具的内 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收藏价值的一个原因
榫卯结构赏析
有趣的榫卯结构
榫卯做的笔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榫卯做的手机支架 榫卯做的小动物
榫卯结构
目 录
一、榫卯的含义 二、榫卯结构的价值 三、榫卯结构赏析
榫卯(sǔn mǎo),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 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 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 fāng )、垫板、桁檩 (héng lǐn ) 、斗拱、椽子(chuán z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 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 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简述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形式及美学特点

简述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形式及美学特点

简述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形式及美学特点
中国传统木构架是指在建筑结构中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构件的一
种建筑形式。

它的形式和美学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建筑形式: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建筑形式包括单檐、双檐、多檐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单檐、跨度较小的屋顶结构。

在建筑中,木构架通常用于支撑屋顶、楼板、横梁等部分。

2. 结构特点:中国传统木构架采用的是斗拱、榫卯等传统的结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建筑具有稳固性和坚固性。

同时,在设计中还考虑了风险抵御能力,使得建筑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更加安全。

3. 美学特点:中国传统木构架在美学方面注重对称、比例和平衡。

其建筑形式简洁优雅,整体气势庄重大气,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哲学思想。

4. 装饰特点:中国传统木构架的装饰特点主要体现在屋顶的装饰、彩画、雕刻等方面。

其中,屋顶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采用琉璃瓦、彩绘和雕刻等技巧进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气息。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木构架在形式和美学特点方面都十分独特和优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形式。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主要形式。

1.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木构架结构形式,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并且应用广泛。

斗拱结构采用两条斗拱横跨在建筑的两端,起到地基与屋顶之间的支撑作用。

斗拱通常由多个木材段组成,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整个斗拱结构形成一个具有弧形的凸起,起到分散载荷的作用。

斗拱结构常用于古代宫殿、庙宇等建筑中,如故宫、南京夫子庙等。

2. 斗栱结构斗栱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另一种重要的木构架结构形式。

斗栱结构与斗拱结构类似,但其主要特点是斗和栱分开,形成两个单独的结构。

斗是一种通过连接件与地面直接连接的结构,可以沿着建筑的纵轴布置;栱是一种基于斗上的悬挑结构,其形状类似于横向的拱形,用于支撑屋顶。

斗栱结构常常应用在寺庙、宫殿等建筑中,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3. 悬挑结构悬挑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木构架结构形式,它利用纵横两个方向的悬挑梁构成了整个结构。

悬挑结构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荷载,并使建筑内部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悬挑结构在古代建筑中非常常见,如古代的木屋、圆形等建筑中都有悬挑结构的应用。

同时,悬挑结构也常常与其他结构形式相结合,如斗栱、斗拱等,形成复杂的木构架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包括斗拱结构、斗栱结构和悬挑结构。

这些形式独具特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掌握这些形式的特点和应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种类方式及特点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种类方式及特点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种类方式及特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概述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架结构而闻名于世。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ppt课件
11
(二)台基的组成
台明:台基的主体 台阶:台基的踏步 栏杆:台基的栏杆
—台基较高时设勾栏 月台:台明的延伸
—高等级的建筑才有
图7.13 台基示意图
12
台明按样式分为 1.普通台基 (1)构件组成
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 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
(二)室外
1.在新石器中期已使用了卵石铺砌的室外路面,以卵石竖砌室外散水,至
少始于西周中期。 2.秦、汉时又在卵石两侧砌砖,使散水不易被冲散。 3.唐代就全用预制的地砖了。
铺于室外的地砖既为了防滑,又起着保护路面、装饰美观等作用。为此, 砖之表面多作成各种花纹。(苏州“花街铺地”)
22
第三节 木构架
(4)平座斗栱
图7.30 佛光寺大殿斗栱示意
图7.31 柱头斗栱和柱间斗栱
图7.32 转角斗栱36
5.发展历程: (1)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 (2)汉时基本特点已形成,百花齐放。 (3)唐代是斗拱发展的一重要阶段。柱头 铺作已相当完善,并使用了下昂,总的形 制与后代相差不远;补间铺作简单。 (4)宋已经成熟。 转角铺作已经完善;补间铺作和柱头 铺作的尺度和形式已经统一。 规定了材的等级并把它和栔作为建筑 尺度的计量标准。 (5)辽金继承唐宋形制,但有若干变化。 补间铺作用45°和60°斜栱、斜昂。 (6)元起斗栱尺度渐小。 (7)明清斗拱尺度更小。
的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后来渐渐出现莲瓣、卷草纹饰、 力神、壶门等,造型日益复杂。
唐代须弥座更加华丽,装饰性很强; 五代、两宋、辽、金:壶门中佛像、伎乐人物雕刻更加细
腻生动。
元代起趋向简化,壶门及人物雕刻已不大使用。 明清,束腰变矮,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纹样。

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形制包括以下几种:
1. 平房结构:平房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木结构形制,通常由多根木梁或木柱组成,木材之间通过榫卯连接。

这种形制常见于民居、农舍等建筑中。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木结构形制,它由多根木梁和木柱组成,形成一个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的木材通常通过榫卯和木楔连接,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固。

3.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木结构形制,它由多根木梁和木柱组成,形成一个架空的拱形结构。

斗拱结构中的木材通常通过彼此相交的榫卯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

4. 叠梁式结构:叠梁式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木结构形制,它主要用于建造楼阁、寺庙等高大建筑。

叠梁式结构利用多根平行的木梁相互叠加,通过榫卯连接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使建筑物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风力。

这些传统木结构形制在中国历史悠久,并且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体系。

这些木结构不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还能够适应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震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首先是柱子,柱子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常见的构件之一、柱子一般由多根木材垂直堆叠而成,底部大腿形状的柱子称为“大柱”,上面用来支撑大梁;而顶部尖锥形的柱子称为“小柱”,用于支撑小梁。

大柱和小柱之间通过榫卯连接,使得柱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其次是梁,梁是横跨在柱子上的平行木材,承载楼板、屋顶等重量。

梁通常分为大梁和小梁两类,大梁跨度较长,一般用较粗的木材制作,而小梁跨度较短,一般用较细的木材制作。

梁与柱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榫卯结构,使得梁能够稳固地与柱相连。

椽是指平行于梁的木材,在梁上方起到加强梁的作用。

椽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榫卯结构,使得椽与梁形成有机的整体。

桁是指平行于梁和椽的横向木材,用来支撑梁和椽,增强整个木结构的稳定性。

桁与梁和椽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卯榫结构。

除了木质构件外,砖石也在古建筑的木结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木结构中,砖石用于填充梁和柱之间的空隙,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砖石还用于修建墙体,形成建筑的立面和空间分割。

以上就是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采用了榫卯结构,使得木材构件能够互相连接,形成稳定的木结构体系。

榫卯结构不仅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还使得构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这种木结构体系在中国的古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并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鲜明特色。

中国古代木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 使用材料:古代中国建筑大量使用木材作为构造材料。

中国地域广阔,森林资源丰富,因此木材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常见的木材有楠木、松木、柚木等。

2. 拼接方式:古代中国木构建筑多采用卯榫结构,即利用榫卯组合使构件连接紧固。

卯榫结构能够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3. 结构稳定:古代中国木构建筑通常采用悬臂结构或梁架结构。

悬臂结构将重力加载到墙体上,可以减小墙体和柱子的跨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梁架结构利用梁和柱组成稳定的骨架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建筑。

4. 工艺精细:古代中国木构建筑注重工艺细节,以保证结构的牢固和美观。

常见的工艺包括斗拱、雕刻、画栋等,可以增加建筑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5. 火灾风险:由于木材容易燃烧,古代中国木构建筑
在火灾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防止火灾,古代中国建筑通常采用石材作为基座,用砖砌筑墙体,或者采用水为建筑供应。

这些特点使得古代中国木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

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木构架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木构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结构方式体现了古代我国人民对建筑工程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一、单榫结构单榫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一种经典方式,它是指在建筑中使用单一的榫头和榫眼进行连接的结构方式。

这种方式简洁、稳固,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榫结构的特点是榫头和榫眼的形状精确,连接牢固,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

在古代建筑中,单榫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屋顶和框架结构,为建筑提供了坚固的支撑。

二、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是我国建筑中独特的一种形式。

斗拱结构通过将多个木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弓形结构,从而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承重能力。

斗拱结构不仅可以用于建筑的梁架结构,还可以用于建筑的门楼和天花板的装饰。

在古代建筑中,斗拱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大型宫殿、寺庙和桥梁,展现了古代我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建筑美学。

三、斗栱结构斗栱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另一种独特方式,它是指在建筑中通过多个横向和竖向的木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承重框架的结构方式。

斗栱结构的特点是连接方式复杂,结构精致,可以实现较大跨度的建筑。

斗栱结构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承重支撑和美观的装饰效果。

在古代建筑中,斗栱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寺庙、宫殿和园林建筑的大型跨度屋顶,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

总结回顾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即单榫结构、斗拱结构和斗栱结构,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对建筑工程的丰富经验和深厚造诣。

这三种结构方式各具特色,既能够满足建筑的承重需求,又能够体现我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

在今天,这些古代木构架的结构方式仍然对现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建筑智慧,传承古代我国人民的工匠精神和建筑文化,为现代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非凡才华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木—梁或枋
梁 梁是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于二柱顶端或其它梁枋上。
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抹角梁、递角梁、顺梁、扒梁、采步金梁等, 依形状分有直梁、月梁、荷包梁、轩梁等。
平梁 是梁架最上一层位于脊檩下的梁。长二椽。清代称为太平梁。 月梁 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
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 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
为“重台勾阑”。
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
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2)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 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 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大木---柱
3)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 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 ,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 间。
4)副阶周匝 :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 廊的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 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 筑。5)分心斗底槽 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 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 身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院,由院组成群。在一栋建筑中,“间”
依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明间(宋称当心
间)、 次间、 梢间、 尽间;正面相邻两
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
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总面阔”;
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
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称为“通
进深”,亦即前后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二、 中国古代 木结构的类型:
6)双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三个区域 (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大木---柱
7)单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两个区 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8)金厢斗底槽 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9)都柱 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 设一根柱子。 10)叉柱造 (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 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 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 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 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11)缠柱造 它是下层柱端 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 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 要增加一组斗拱。
1 柱的分类:按所处位置分,总的可分为外柱和 内柱两大类。 按结构所处部位分,又可分为檐柱、 金柱、中柱、山柱、角柱、都柱、望柱、童柱 等; 按形状分,又可分为直柱、梭柱、收分柱、瓜柱、束 竹柱、盘龙柱等。
2 柱的布置和处理
1)生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 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 中称为“生起”。
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 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 窗,后来合在
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
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 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本讲内容: 一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组成 二 中国古代木结构的类型 三 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
本讲重点: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 做法的基本概念及图示
•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组成

1. 立面:由屋顶(上分) 、屋身
(中分) 、台基(下分)三部分组成

2. 平面:由间组成栋,由栋组成
1. 叠梁式 (抬梁式 举架 式)
2. 穿斗式 (立贴式)
3.井干式 4.混和式: 抬梁式 用于中
跨,穿斗式用于 山面,用于南方 重要庙宇及厅堂。
叠梁式
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 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中国古代叠梁式木结构
这种木构架 常用于北方 地区及宫殿 庙宇等规模 较大的建筑, 能取得较大 的室内空间, 但用料要求 比较高。
以串联水平承重和联系构件,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
随梁枋等。
额枋(阑额) 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
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 如位于室内柱头上,则称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如不穿入柱头而在 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檐额,檐额下用 绰幕枋。
平板枋 宋称普拍枋, 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柱头枋 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拱的枋料,称为柱
头枋,清式称正心枋。在里跳或外跳拱上的联系枋料,称为罗汉枋。
雀替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 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 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三、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p267,296)
• 1 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
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大木构件包括柱. 梁或枋.雀替.檩.椽以及斗栱等构件。大木构件是 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指的是清式
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
乳袱 两步架的梁。宋称乳袱,清称双步梁。梁首放在铺作上,梁
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草袱 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 ,
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明袱 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 梁袱,与草
袱相对。
穿插枋(挑尖随梁)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
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
(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2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
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小木构件包括门.窗.天花
(藻井)和栏干.家具.陈设等等。

3 除了大木作和小木作外,中国古代建筑做
法还有石作、泥作、瓦作、油漆作、彩画作等等。
大木---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