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赏析】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很普遍, 用于小式建筑
今傣族的竹楼,侗族、苗族、 布依族的吊脚楼
抬梁式
穿斗式
干栏式
木构架有以下好处和作用:
1.木构架如同现代的框架结构,承重与围护结 构明确分开。屋顶的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墙 壁只起隔断作用。(外墙隔热妨寒,内墙分割 室内空间)
2.人们常用“墙倒屋不塌”这句谚语来形容中 国古建筑。由于木材具一定弹性,构架各节点 榫卯又有若干伸缩余地,使房屋具备了防震、 抗震的能力。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国 内现存最古木塔,经千年历数次强地震而巍然 屹立便是一例。
作用有三:①支撑作用:用以支挑深远的屋檐,并 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②装饰作用;③等级作用, 斗拱的大小与出挑的层数有关,层数越多,等级越 高。
发展演变:斗拱可以作为鉴别建筑年代的一个主要 依据。

中外古建筑赏析ppt课件

中外古建筑赏析ppt课件

建 筑
中 国 建
思想筑
天礼等 家 人制级 族 合观观 思 一念念 想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类型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 馆榭、地下宫室、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它们 的种类和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基 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 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梁 Da liang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 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 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Dou Gong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 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 置于柱头和额访、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 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Fang Biao

Ta
影 壁
Ying Bi
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塔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出现,几乎成为寺庙的 标志性建筑。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塔,开始时是移 借模仿印度佛教建筑中的塔的形制,原朴意味十 分浓烈。
建 筑
中 国 建
区别筑
秦隋宋 明 汉唐元 清 时时时 时 期期期 期
秦汉时期建筑特点
豪 放朴拙
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为 主要结构方式,辅以砖瓦。山西五 台南禅寺大殿,以中国之最的身份, 向世人展示最古老的建筑构件。
保持构架制原则
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 比例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 和直棂窗,色彩简介明快,风格 庄重朴实。
完整的院落组织, 多样的平面布局
建筑造型优美,内容丰富 多彩室内空间布局灵活。

筑型

思代

想表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ppt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ppt

2020/11/24
宋式勾阑
清式勾阑
(三)名词解释
宋以前寻杖多为通长,仅转角活结束处立望柱。 1.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柱,相互 搭交而伸出者。 2.寻杖合角造:寻杖止于转角望柱不伸出者。
(四)细部
1.支托寻杖的短柱:以外形可分为,斗子蜀柱 、撮项或瘿项加云栱三类。
2.望柱断面:方、圆、八角、多瓣。 3.园林建筑的栏杆处理比较活泼自由。石栏形 体往往低而宽,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可兼作坐凳 ,称为坐槛。
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2020/11/24
图7.2 穿斗式构架构造示意图
2.适宜区域:
常见于南方地区,于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用料小,山面抗风性能好。 (2)缺点: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因此常与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

穿


2020/11/24
(三)井干式
2020/11/24
(四)单体建筑“正式”与“杂式”
(1)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 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2)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
2020/11/24
二、庭院式组群布局
(一)构成机制
运用群体组织方式构成不同 的功能利用,就单体建筑而言是 没有区别的。
(一)概述
1.定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 的结构构件。用于柱头、额枋、 屋檐或构架间的组合木构件。
2.组成:由方形的斗、升和矩 形的栱、斜的昂组成。
3.作用:
(1)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 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 上。
(2)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建筑 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3)作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 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ppt课件
11
(二)台基的组成
台明:台基的主体 台阶:台基的踏步 栏杆:台基的栏杆
—台基较高时设勾栏 月台:台明的延伸
—高等级的建筑才有
图7.13 台基示意图
12
台明按样式分为 1.普通台基 (1)构件组成
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 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
(二)室外
1.在新石器中期已使用了卵石铺砌的室外路面,以卵石竖砌室外散水,至
少始于西周中期。 2.秦、汉时又在卵石两侧砌砖,使散水不易被冲散。 3.唐代就全用预制的地砖了。
铺于室外的地砖既为了防滑,又起着保护路面、装饰美观等作用。为此, 砖之表面多作成各种花纹。(苏州“花街铺地”)
22
第三节 木构架
(4)平座斗栱
图7.30 佛光寺大殿斗栱示意
图7.31 柱头斗栱和柱间斗栱
图7.32 转角斗栱36
5.发展历程: (1)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 (2)汉时基本特点已形成,百花齐放。 (3)唐代是斗拱发展的一重要阶段。柱头 铺作已相当完善,并使用了下昂,总的形 制与后代相差不远;补间铺作简单。 (4)宋已经成熟。 转角铺作已经完善;补间铺作和柱头 铺作的尺度和形式已经统一。 规定了材的等级并把它和栔作为建筑 尺度的计量标准。 (5)辽金继承唐宋形制,但有若干变化。 补间铺作用45°和60°斜栱、斜昂。 (6)元起斗栱尺度渐小。 (7)明清斗拱尺度更小。
的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后来渐渐出现莲瓣、卷草纹饰、 力神、壶门等,造型日益复杂。
唐代须弥座更加华丽,装饰性很强; 五代、两宋、辽、金:壶门中佛像、伎乐人物雕刻更加细
腻生动。
元代起趋向简化,壶门及人物雕刻已不大使用。 明清,束腰变矮,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纹样。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68
完整版ppt课件
169
完整版ppt课件
170
完整版ppt课件
171
BACK
完整版ppt课件
20
BACK
完整版ppt课件
21
(二)唐朝
砖的广泛使用,琉璃瓦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如五台山 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三)辽代
创造性的使用的减柱法及“斜拱”。如天 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大同华严寺、辽宁义 县奉国寺。
NEXT
完整版ppt课件
22
唐代建筑整体特点
分为上下两层。 六、屋瓦呈青黑色。 七、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
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八、色调单一。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一般均
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 最标准的唐代风格木构建筑当推日本平城京奈良法隆寺东大殿
完整版ppt课件
24
完整版ppt课件
25
奈良法隆寺
完整版ppt课件
26
唐代石螭(chi)首
唐莲瓣纹瓦当
唐代鸱(chi)尾 (南禅寺)
BACK
《高士图》中的歇山顶
完整版ppt课件
27
五台山南禅寺
完整版ppt课件
28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完整版ppt课件
29
独乐寺观音之阁
完整版ppt课件
30
独乐寺辽代山门
完整版ppt课件
31
独乐寺全景
完整版ppt课件
130
完整版ppt课件
131
(二)宫殿建筑的布局与陈设
1. 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整理ppt
9
故宫简介

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世界上最
大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
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明朝皇帝朱棣
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
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宫
殿的位置,金代在圣母殿前又加建献殿,以后又
经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形成了现在晋祠
的格局。圣母殿是宋、辽、金时期祠庙建筑中唯 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木构。
整理ppt
4
晋祠简介
• 圣母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顶,殿身
采用殿堂型构架体系。在构架中将殿身前檐柱落 在一条三椽 上,从而使大殿前廊加宽,形成较宽 的开敞的举行祭拜圣母活动的空间。前檐柱采用 木雕盘龙柱形式,为宋元二年(1087年)遗物,也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现存圣母殿上斗 拱有多种形式,正是历次重修所留下的遗迹。圣 母殿微微向上弯曲的屋顶轮廓,柔和秀美,总体 造型舒展而庄重,是宋代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殿内有四十三尊塑像,即圣母像及侍女像,尺度 与真人相近。人物性格、表情各不相同,姿态、 服装、发式因人而异,比例造型优美,是宋代塑 像中的上品。殿前有一以泉水汇成的水池,因游 鱼众多,名为鱼沼。池上有一座十字形平面的桥 梁,其东西方向的主桥为平桥,宽约5米,南北方 向次桥宽约3.5米,斜搭在主桥上。桥下有三十四 根石柱,也排列成十字型,上有木制梁、枋及桥 面板。这座桥被称为“整飞理pp梁t ”或“鱼沼飞梁”。 5
具有保护作用。彩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春秋时期就已经在木结构建筑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ppt课件
室内斗栱多用品字斗栱,两端出跳对称,均用翘而不用昂,仅 耍头后尾作麻叶头。 溜金斗栱多用于宫殿、庙宇的砌上明造屋宇,外跳和一般平身科相 同,内跳用斜上的菊花头、六分头和秤杆等,后尾搭在金柱内额上, 与外跳构件不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称为落金做法。
另一种后尾下无承托,而支撑于金桁下,称为挑金做法。
②间架:5-11开间 3-5间
③斗拱 可有可无 无斗拱
构架 有飞椽 无飞椽
无周围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一、柱
类型: ·按结构所处的部位: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
等。此外,又有都柱、倚柱、排叉柱、塔心柱、望柱等。 ·依构造需要,则有雷公柱、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等。 ·外观: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瓜柱、束莲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 托斗拱的构件。后来逐渐变高变窄,至明、清,其宽度已窄 于额枋。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雀替(宋称绰幕枋): 置于梁枋下雨柱相交的短木, 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雀替的作用: 1.增加挤压面 2.减少净跨 3.改善节点构造 4.取得艺术上的过渡。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梁(宋称梁或栿) 按它在构架中的部位,可分为单步梁(又称抱
头梁)、双步梁(宋称乳栿)、三架梁(平梁)、 五架梁(四椽栿)、七架梁(六椽栿)、顺梁、扒 梁、角梁(阳马)等。 宋梁栿的名称是按它所承受的椽数来定的,而清代 则按其上所承的桁或椽数来命名。
挑尖梁(大式做法,有斗栱):檐柱和老檐柱 之间的短梁称为挑尖梁。作用:加强廊子的结构。
抱头梁(无斗栱)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n 架梁——n-1 步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木---柱 1 柱的分类:按所处位置分,总的可分为外柱和 内柱两大类。 按结构所处部位分,又可分为檐柱、 金柱、中柱、山柱、角柱、都柱、望柱、童柱 等; 按形状分,又可分为直柱、梭柱、收分柱、瓜柱、束 竹柱、盘龙柱等。
2
柱的布置和处理
1)生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 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 中称为“生起”。 2)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 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 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三、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p267,296)
1 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 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大木构件包 括柱.梁或枋.雀替.檩.椽以及斗栱等构件。大木构 件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指的是清式 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 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 (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2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 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小木构件包括门 . 窗.天花(藻井)和栏干.家具.陈设等等。 3 除了大木作和小木作外,中国古代建筑做 法还有石作、泥作、瓦作、油漆作、彩画作等等。
大木—梁或枋
枋 枋为水平承重和联系构件,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
随梁枋等。
额枋(阑额) 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
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 如位于室内柱头上,则称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如不穿入柱头而在 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檐额,檐额下用 绰幕枋。 平板枋 宋称普拍枋, 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柱头枋 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拱的枋料,称为柱 头枋,清式称正心枋。在里跳或外跳拱上的联系枋料,称为罗汉枋。 雀替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 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 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二、 中国古代 木结构的类型: 1. 叠梁式 (抬梁式 举架 式) 2. 穿斗式 (立贴式) 3.井干式 4.混和式: 抬梁式 用于中 跨,穿斗式用于 山面,用于南方 重要庙宇及厅堂。
叠梁式
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 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这种木构架 常用于北方 地区及宫殿 庙宇等规模 较大的建筑, 能取得较大 的室内空间, 但用料要求 比较高。 中国古代叠梁式木结构
大木---柱 7)单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两个区 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8)金厢斗底槽 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9)都柱 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 设一根柱子。 10)叉柱造 (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 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 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 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 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11)缠柱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它是下层柱端 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 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 要增加一组斗拱。
大木---柱 3)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 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 ,以获取较大的室内 空间。 4)副阶周匝 :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 廊的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 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 筑。 5)分心斗底槽 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 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 身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6)双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三个区域 (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
为“重台勾阑”。 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 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 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 窗,后来合在 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 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 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 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 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 窗棂。 平闇(暗):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 框内放置密且小的 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 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 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 正中,如帝王御座 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
大木—梁或枋
梁 梁是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于二柱顶端或其它梁枋上。
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抹角梁、递角梁、顺梁、扒梁、采步金梁等, 依形状分有直梁、月梁、荷包梁、轩梁等。 平梁 是梁架最上一层位于脊檩下的梁。长二椽。清代称为太平梁。 月梁 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 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 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乳袱 两步架的梁。宋称乳袱,清称双步梁。梁首放在铺作上,梁 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草袱 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 , 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明袱 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 梁袱,与草 袱相对。 穿插枋(挑尖随梁)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 以串联,提高木构架的稳定性的水平构件。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本讲内容: 一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组成 二 中国古代木结构的类型 三 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 本讲重点: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的基本概念及图示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组成

1. 立面:由屋顶(上分) 、屋身(中分) 、台 基(下分)三部分组成 2. 平面:由间组成栋,由栋组成院,由院组成群。 在一栋建筑中,“间”依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明间(宋称 当心间)、 次间、 梢间、 尽间;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 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称为“总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 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称为“通进深”,亦即 前后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