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国际经济学

合集下载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国际经济学教案引言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

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石,它主要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模式和影响。

本章将介绍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假设,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应用。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源于各国在不同商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根据该理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其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实现商品间的互补。

案例分析:英国和葡萄牙的纺织品贸易亚当·斯密通过英国和葡萄牙的纺织品贸易案例来说明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葡萄牙则擅长产出葡萄酒。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应专注于纺织品生产,而葡萄牙则专注于葡萄酒生产。

彼此间进行贸易,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

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古典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它进一步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即使某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贸易仍然能够带来双方的收益。

比较优势是基于生产成本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较低。

案例分析:美国和中国的贸易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为例,假设美国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然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仍然可以通过专注于自身相对较低机会成本的商品生产,如劳动密集型产品,来与美国进行贸易。

这种贸易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使双方都能获得经济利益。

三、要素比较优势理论要素比较优势理论是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的差异性。

根据该理论,贸易将主要发生在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的国家和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之间。

这一理论在解释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德国和中国的汽车贸易以德国和中国之间的汽车贸易为例,假设德国拥有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和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而中国则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02《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02《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15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2)
见教材P24页例子 页例子 见教材
国际贸易的发生是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 件的,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 由于A国在封闭条件下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 的相对价格,因此,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在Y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同样的道理,B国则在Y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X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向取决于比较优 势,即每个国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 于比较劣势的商品。 End16
End 5
四、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1)
国际贸易理论采用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采用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 和规范分析( 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两种。 )两种。 前者主要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 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 济活动(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 响等问题; 后者则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即说明其好坏,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 用自由贸易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出依据。
End21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的世界
这里仍然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如果两个国家在封闭条件 下,相对价格完全一致,那么,即使允许商品在两国之间自由流动, 贸易也不会发生。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引入以下5个条件: 1、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 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 规模收益不变 5、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 外部经济性 上述5个条件保证了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 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新古典理论ebcx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新古典理论ebcx
• Sample: The U.S.A., 1947
• Assumption: The U.S. economy at that time was capital-abundant (and labor-scarce) relativ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only two kinds of factors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
要素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 理论预测和实际不符的关键何在? – HO模型抽象掉了要素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 如果国际间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很显著,那么HO模型 不能解释现实中的贸易类型也是很正常的
• 特里夫勒(1993)发现,在运用HOV模型时,首先需 要将各国的生产要素量用生产率作调整而取得“世界等 量”的生产要素量。美国的劳动力比其他各国有更高的 生产率,因此美国以“世界等量”来衡量的实际劳动力 数量会较高,由此可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ITT Px Pm Qx 100% TT Qx
要素贸易条件:行业增加值/行业就业人数 • 单要素贸易条件:
SFTT Px Pm Zx 100% TT Zx
Z x为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 双要素贸易条件
SFTT Px Pm Zx Zm 100% TT Zx
D Q
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
进口市场
P
S
自由贸易利益
P0
c
d
P1
价格:
生产:
消费:
利益变动: 生产者剩余: -c 消费者剩余: +(c+d)
总计: + d
D Qw
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
P
S
美国贸易利益
P0
e
f

2.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

2.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

8
2.3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
•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 – 1790)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简称“国富论”
2.3A 绝对优势说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12
2
2.3A 绝对优势说
• 结论:
• 参加贸易的原因:两国同种商品价格之间存在差 别。 • 参加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两国应专业化生产 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 • 参加贸易的利益:与分工前相比,世界总产量增 加,两国的消费均有增加。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23
比较优势原理
•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劣 势,相互有利的贸易基础仍然存在。 • 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 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较小的就是 比较优势,两劣取其轻) • 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 并出口具有 较大优势的商品。(优势较大的就是 比较优势,两优取其重) • 通过交换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 更多的商品,对外贸易给双方带来利益。
Table 2-2 绝对优势(国际贸易后按照1:1比例交 换 6w=6c)
美国 产品 小麦(蒲式耳/劳动 小时) 布(码/劳动小时) 6 6
(相当于1.5小时,获利 0.5小时,或获利2c)
英国 6
(相当于6劳动小时,获 利5小时,或获利24 c)
4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21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美国与瑞士比较 :美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
结论: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取决于与谁比较,与不 同的国家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表: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瑞士 德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法国 美国 意大利
台湾地区 英国 韩国 墨西哥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35,600 34,705 31,640 25,722 21,453 17,995 12,900
10 童装、非橡胶鞋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 百分比
4.8 2.6 3.9 11.5 18.9 8.2 4.1 5.2 17.2 23.5
0.25 40日元 200日元
80日元
机器 0.25 0.75 40日元 200日元
160日元
美国 纺织品 0.75 机器 0.25
0.25 1美元 1美元 0.75 1美元 1美元
1美元 1美元
日本的纺织品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劳动,而美国 的机器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资本
日本纺织品 的相对价格 是1/2,美 国纺织品 的相对价格 是1
商品X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进口X
出口Y
减少X生产
扩大Y生产
释放要素
要素投入增加
供给较多的K 供给较少的L 需求较少的K 需求较多的L
Y * MPKY
W= PX * MPLX = PY * MPLY
MPKX =r/PX
MPKY=r/PY MPLX =W/PX MPLY=W/PY
30
资本
48
60
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国际经济学——第2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2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是由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 决定的。供给由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表示。需求则由一组社 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下图中E点即为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 衡点。
M
E ME
O
XE
X
图2-2-4
第二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10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导言
•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所讨论的是两个新古典经济之
何一点都意味着经济资源处在最有效的配置状态。
• 契约线之所以凸向右下角并非偶然,它表明了一个
非常重要的假设,即X产业是属于劳动要素(L)密集 型的,而M产业则是属于资本要素(K)密集型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页图)
• 新古典生产可能性曲线 • 里昂惕夫式生产可能性曲线 • 固定生产系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S-S定理表述:关税将增加在受到保护的商品生产
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
• S-S定理最为重要的前提假设:资本和劳动者两种
要素都能自由流动。
第二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21
俄林—赫克歇尔定理与里昂惕夫之谜
莱布辛斯基定理
• 定理的基本思想:一种要素赋有的增加将会减少另
一要素密集的商品的生产。例如,劳动要素数量的
第二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15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 X商品的生产超过国内消费的那部分构成出口;M商 品的消费超过国内生产的那部分则由进口来满足。
– 上图中的CP线表示的是在开放经济下的贸易条件, 即以进口价格表示的出口价格。
– 开放经济下的处在均衡位置的无差异曲线要高于封 闭经济状态下,这意味着存在比较利益的自由贸易 可使消费者达到最高的消费位置。并且,这种位置 是同由生产可能性曲线所表示的技术限制与由CP的 斜率所表示的外生的贸易条件相一致。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x p x p 1 w a a a y y
结论:参与国际分工,即只专业化生产具有比较优 势的产品,比自己两种产品都生产更合算。
a
a
五、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1、引入货币经济的比较优势: 三个变量的转换: 物物交换下用劳动时间表示的产品成本及价格, 现用货币额来表示。 成本现在等于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乘以货 币工资率。 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既以各自国内价格 为基础,又受两国货币间汇率约束。
葡萄酒/毛尼=0.89 毛尼/葡萄酒=1.125
(劳动小时/单位)(劳动小时/单位)
英国
120
100
90
英/葡=1.1 葡/英= 0.9
葡萄牙 80
英/葡=1.5 葡/英=0.67
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 一国某种产品的 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他国同一产品的相对劳动 生产率。 相对成本的比较优势 :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 对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相对成本。 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 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样产品的相对成本。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一、从重商主义到绝对优势理论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在中世纪晚期,近代资本 主义萌芽时期,欧洲商业迅速发展时期( 1500—1800 ) 产生的一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 混合。 《新帕》:重商主义是“大约从 1500 年到 1800 年间简单 连贯的欧洲经济思想史和国民经济政策史的漫长篇章。” 主要形式: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 基本观点: --金银=财富,一国国力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贵金属,国际贸 易是取得贵金属的最重要途径; --增加国民财富的贸易政策,应是多卖少买乃至不买,或曰 保持贸易顺差的政策。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fessor Xu Song & Economics
2.2b Different Views on National Wealth
Mercantilists measured the wealth by the stock of precious metals. But today we measure a nation’s wealth by the total stock of human resources, man-made and natural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producing goods and services. The greater this stock of useful resources, the greater is the flow of goods and services to satisfy human wants and the higher the standard of living in the nation.
Can we use the theory to carry out foreign trade?
It can not even explain the trade between advanced countries because their productivities are almost the same.
U.S. has greater efficiency in production of wheat (absolute advantage) and it should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and exchange for cloth , while U.K. has greater efficiency in production of cloth (absolute advantage) and it should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cloth and exchange for wheat (absolute disadvantage). What happens if U.S. exchanges 6W for 6C with U.K.?

完整国际经济学

完整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首先,它们在气候、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

•其次,它们试图通过贸易来达到规模经济。

▪李嘉图模型以国家间的技术差别为研究基础:•这些技术差别反映在劳动生产率上。

第二节单一要素经济▪假定存在一个经济社会(我们称之为本国),在这个经济社会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只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

•劳动的供给是既定的。

•每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是既定的。

•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表明了本国的技术水平,为简便起见,我们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指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aLW表示生产一加仑葡萄酒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aLC表示生产一磅奶酪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L为本国的全部资源,即劳动供给。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二、相对价格与供给▪在单一要素模型中,产品的供给是由相对价格与机会成本共同决定的。

▪PC-为奶酪的价格,PW-为葡萄酒的价格。

▪以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相对价格为PC/PW。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因此每小时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

第三节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模型假设:•在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国家劳动的供给是既定的(L,L*)•每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劳动在两个国家之间不可流动•市场为完全竞争的•用*来表示外国的变量一、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那么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假设–这意味着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也就是说和外国相比,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

–即使本国在两种产品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互惠贸易也是由可能发生的。

贸易模式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 绝对成本说的主要论点(亚当.斯密,1776年提出, 名称为后人所加 ,最初的表示是散文式的)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
利条件 (4)正和博弈(双方获得利益,世界整体获益) ❖ 一个例证:见下表
✓开放条件下,即两国进行分工与贸易,A国集中生产X产品,144个劳动 能生产48个单位的X,B国集中生产Y,其产量为36。世界共生产48个单位 的X和36个单位的Y,分别比贸易前多23个单位和11个单位。
✓进一步,如果按1:1的价格交换,例如,各国可能的得到:A国可消费 28单位的X,20单位的Y,B国可以消费20单位的X和16单位的Y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说”:一个实例
表2-1 两国生产X与Y产品所需劳动投入量
A国
B国
生产单位X的劳动投入
3
12
生产单位Y的劳动投入
6
4
假设两国拥有相同的劳动量例如144个工作日,生产等量的X与Y,那么,
✓可以看在封闭条件下(贸易前),A国可生产:144/(3+6)=16个单位 的X产品与16个单位的Y,同理,B可9个X和9个单位的Y产品,世界共生 产25个单位的X和25个单位的Y;
❖ 在具定有义 比上 较,优如势果。ax同/a理y>b,x/Bby国,在则Y称的A生国产在上X生具产有上比 较>a优y/a势x)(因为若ax/ay>bx/by,则必定有by/bx
❖ 显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与否取决 于其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在此可以证明,国 际贸易能够在存在绝对优势条件下发生,而且在 存在比较优势条件也能发生。绝对优势是国际贸 易发生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2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2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国际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远期贴水
远期升水
i-i*
0
1 2 3
-3 -2 -1
3 2 1 -1 -2 -3
CIAP
A’
A
B
B’
套利流入
套利流出
结论
*
简要评价
考察了资本流动与汇率决定间的关系 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国际资金套利来实现,反映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汇率决定的作用。 揭示了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利率、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忽略了外汇交易成本;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
远期汇率(FR)
即期汇率(SR)
*
远期贴水与升水
远期贴水(FD) 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
远期升水(FP) 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升(贴)水率= (FR - SR) / SR
*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
无抛补套利:资金持有者利用两个金融市场上短期利率差,将资金投资于利率高的国家,以赚取利差,不采取措施覆盖外币贬值的风险。即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的预期,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取相应的利润。
*
现代汇率理论
01
03
02
*
三、货币分析法——弹性价格货币模型(Flexible -Price Monetary Model) 市场是竞争的 没有关税、运费或其它贸易壁垒 一价定律有效 假设
货币需求函数
*
模型的基本结论
01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当本国的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外国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引起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外国物价水平的上涨,导致本币贬值;
02
忽略资本流动
03
忽略非贸易品
04
忽略运费及其他自由贸易障碍
05
*
相对购买力平价
*
相对购买力平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利益的来源——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1)交换所得是由于贸易的发生,出口和进口商 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导致福利水平增加的部分。 (2)分工所得是由于资源从比较劣势的部门转移 到比较优势的部门,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而使福 利水平增加的部分。
Y
E T

A
Ⅲ Ⅰ
B
PW
O
PW
X
图2-9 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所谓机会成本指的是多生产1单位某产品就 必须牺牲另一产品的产量。那么,各国具体应当 专业化生产何种商品,并不是由生产商品耗费的 劳动量或实际支出成本来决定,而应该考察物品 的机会成本。与他国相比,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如果低的话,那么该产品就具有比较优势,反之 则处于比较劣势。
二、机会成本一定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及贸易福利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指的是一国 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 交换比率。在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中, 一国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和进口产品价格的比率 就是该国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变化取决于双方对进口商品的 需求弹性。如果一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 但对方对自己的需求并没有增加,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条件会对自己不利而 对对方有利,尤其当对方对自己的商品缺乏弹 性时,将会使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更为剧 烈,贸易条件就会更有利于进口需求弹性弱的 一方。
当机会成本一定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 条直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也称为“边际转换 率”(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表示每多生产1单位的X(横轴商品) 而减少的Y (纵轴商品)数量,就是 X 的机会 成本。
表2-1
英国和美国衣服和小麦的产量
英国 W(万蒲式耳/年)
图2-9中,消费点A从点T到的增加,使社会 福利从社会无差异曲线I增加到Ⅱ,就是交换所 得。贸易的开展也会使本国更多生产具有比较 优势的商品X,从而使生产点沿着生产可能性曲 线下移,最终到达点B,出口一部分X并进口一 部分Y,消费点到达E,社会福利可以进一步提 升至Ⅲ。从Ⅱ到Ⅲ福利的增加就是分工所得, 来自于对资源更有效的利用。 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解释了静态贸易利益 的来源。实际上,由于竞争效应、技术进步和 学习效应,以及规模经济的效应等,贸易可以 为一国带来更多的收益。
一、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与一般均衡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多生产 1 单位的某种 产品,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产品的数量。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1)生产要素替 代不完全或只能部分替代。(2)由于不同产品 所需的要素搭配各不相同,随着一种产品的生 产增加,他必须要利用那些效率较低或并不完 全适合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源或要素。 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不 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第三节
提供曲线、贸易条件与 一国贸易得益
一、提供曲线与贸易的均衡相对价格
提供曲线( Offer Curve )表示在各种贸 易条件下,一国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的组 合轨迹。它既是出口供应曲线,又是进口需求 曲线;即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上既表示该国愿 意提供的出口产品的数量,又表示该国在这一 基础上希望交换到的进口产品的数量,所以也 被称为相互需求曲线。
从需求角度来看,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国偏 好的商品不同,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无贸易时 本国需求偏好较低的商品。
W
PA
A
E
B(B’) C
C’
A'
E’ ’
0
PA’

PB
C
图2-8 需求偏好不同导致的国际贸易
假如两国供给方面的情况完全相同,那么两 国共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英国的无差异曲线相对平坦,说明布的效用 相对低,需求上更偏好小麦。贸易发生前英国两 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A。 而美国的无差异曲线相对陡峭,说明布的效 用大,是美国更偏好的商品,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切于点,贸易发生前美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为 PA’。 由图2-8可见,英国的相对价格较低,英国在 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相反,美国在小麦上具有比 较优势。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基础与得益
学习要点
1.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一定时的贸易基础及得益; 3.机会成本递增时的贸易基础及得益; 4.提供曲线、贸易条件及贸易利益的分配。
第一节
机会成本一定时的贸易基础 与贸易得益
一、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哈 伯 勒 ( Gottfriod Haberler ) 是 奥 地 利著名经济学家。他在1936年出版的《国际贸 易 理 论 》 一 书 中 将 机 会 成 本 ( opportunity cost )或替代成本 (substitution cost) 的概 念引入到比较利益原理的分析中。
图2-6 机会成本递增时英国贸易前后的一般均衡
二、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 易利益
(一)贸易基础及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二)贸易利益 (三)需求情况不同产生的贸易与贸易利益的 来源
相对价格的差异也可能是需求差异引起的。
由于本国偏好的商品可能因为需求因素而价 格上升,那么本国不偏好的商品其价格相对偏低。
净贸易条件(Net Terms of Trade)。净贸 易条件指数的上升意味着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上 涨或进口商品的下跌,表示贸易条件向有利的方 向发展。 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Single Factoral Terms of Trade)。将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 率结合起来可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它可分 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 数。
C
0 40 60 80 81
C
图2-4 机会成本递增时英国 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2-5 机会成本递增时美国 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W
PB’=1
B’
120
90
PA’=6
E’

40
20
A’

0
40
C 80 90
图2-7 机会成本递增时美国贸易前后的一般均衡
W
E
70
50
PA=1/6
N
A
G
20
B PB=1
0
C 130
表2-6
英、美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产量组合
英国 美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
52 50 35 20 0
C
0 60 110 130 143
W
120 90 60 20 0
C
0 40 65 80 81
W
PA=1/6 52
50
W 120 A
90
B’ PB’=1
35 20
PB=1
60
PA’=6
B
20 A’
0
60
110
130 143
(二)封闭状态下的一般均衡条件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MRT MC X PX
MCY PY
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MRSXY =
PX PY
市场出清,不存在过度供给与过度需求 。 YC YP XC X P
四、机会成本一定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 易利益
第二节 机会成本递增时的贸易基础 与贸易利益
美国
60
160
C(万码/年)
120
80
三、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封闭状态下的一般均衡
(一)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CIC)表示在同一消费效用水平或满足度 上,两种产品消费组合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MRS )。它表示在相同 的满足程度下,多增加一单位产品 X (横轴商品) 的消费,可以替代的Y(纵轴商品)消费的量。
随着贸易的开展,英国会生产更多的布,其生产 点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移动。而美国则会生产更 多的小麦,其生产点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上移动。 生产的扩大直到两国的相对价格相等时达到平衡。 此时在图2-8中,英国的生产点B与美国的生产点 B′重合。英国用布与美国交换小麦,实现的消费点为E, 可以达到的福利水平为Ⅱ。美国用小麦与英国交换布, 实现的消费点为E′,可以达到的福利水平为Ⅱ’。 由于一国的出口等于另一国的进口,两种商品的 各自进出口数量相等,即EC=B′C′, BC=E′C′,两国的贸 易三角全等。 两国的福利水平都较贸易发生前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