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螺钉技术解析

合集下载

什么是皮质骨螺钉技术?

什么是皮质骨螺钉技术?

什么是皮质骨螺钉技术?
Santoni于2009年报道了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

CBT螺钉进针点位于峡部,贴近脊柱的中线,靠内的进针点可以有效的避免对肌肉的剥离及关节突周围内侧神经支的干扰。

尤其适用于肥胖及腰背肌发达的患者。

同时CBT增加了与皮质骨的接触,从而增加了牢靠性,适用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该技术的另一优势是它可以作为传统椎弓根螺钉的补救技术。

比如置钉错误,钉道扩大等。

由于其与传统的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截然不同,可显著降低损伤椎管内神经的风险。

技术要点:
1.进针点位于峡部外侧缘的内侧3mm部位。

正位上是椎弓根“鹰眼”内缘垂线与下缘线的交点。

2.常规应用2mm磨钻进行钻孔,否则钻孔十分困难。

制备骨道时应不断的应用磨钻头进行试探。

国人的头倾角一般为20°-25°,外展角9°-10°。

具体角度还应该根据术中的透视确定。

一般选用直径4.5mm 或5.0mm,长度25-30mm的特制螺钉。

case: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既往L2行单侧(左侧)椎体成形手术。

本次手术L2需要置入螺钉,左侧椎弓根螺钉由于骨水泥的存在置入困难,选择CBT螺钉。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说明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说明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说明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外科手术技术。

该技术通过皮肤小切口,将螺钉植入患者的椎弓根,以稳定和固定脊柱,达到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该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 定位和导向:通过X射线或CT扫描,医生确定椎弓根的位置,并确定切口入路和螺钉植入的角度和深度。

2. 麻醉: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无痛感和舒适。

3. 小切口:在患者的背部或侧面,医生通过小切口将导向针或导丝穿过皮肤,将其导向到椎弓根的目标位置。

4. 扩张鞘插入:医生通过导向针或导丝的通道,逐渐扩张软组织和肌肉鞘,以便插入螺钉。

5. 螺钉植入:医生使用专用工具将螺钉沿着导向针或导丝插入到预定的深度和角度。

螺钉的形状和尺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6. 固定和紧固:螺钉插入后,医生会使用螺丝刀或扳手将螺钉旋转,以确保其牢固地固定在椎弓根上。

7. 结束和恢复:医生将导向针或导丝从患者体内取出,小切口缝合。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可行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该技术只需进行小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

患者术后疼痛和康复时间也相对较短。

2. 准确性:通过影像学的引导,医生能够准确地定位和操作,确保螺钉的正确植入位置。

3. 稳定性:椎弓根是脊柱骨的重要部分,通过植入螺钉可以有效稳定脊柱,提供持久的支撑。

4. 风险较低:由于切口小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

然而,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适应症限制、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等。

因此,在考虑该技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其适用性和风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椎弓根螺钉技术

椎弓根螺钉技术

脊柱外科打椎弓根钉是最常用的技术,可是不好掌握,。

比如在侧弯后凸旋转情况下具体椎体怎么决定进针点,倾斜角度,在有横突椎板骨折时的决策,CT扫描的意义有多大,椎弓根基底部与椎体关系变异情况,具体操作的手法诀窍等,平片阅片要点,经验教训。

在大医院可以借助术中C臂机完成,但在基层医院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1;术前应仔细阅读X线侧位片,测出椎弓根进钉角度。

可以通过CT片发现是否有椎弓根骨折,同时可以测出椎弓根进钉轴线与棘突的夹角。

2;术中暴露出乳突副突间沟(对此解剖位子很多文献有记载),以此为进钉点,结合术前测量的进钉角度打入导针后,拍片定位即可。

当然遇到骨折比较严重的进钉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术者在工作中多摸索总结了。

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准确地将螺钉经椎弓根拧入椎体,因此,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入点尤为重要。

文献中有多种后路确定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其共同点均以横突和关节突为定位标志,前题是横突及关节突均正常的解剖状态。

如果横突缺如、过大、过小、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甚至在既往手术中已被咬除,则会影响进钉点的定位,或难以定位。

人字嵴进钉法以副突嵴和峡部嵴为定位标志,位置恒定,容易显露及辨认。

对于严重增生退变的关节突关节咬除增生部分后,未发现副突嵴及峡部嵴的退变,可见到正常的人字嵴结构。

对于结构性脊柱侧弯的患者,脊柱既有侧弯、又有旋转,椎弓根的粗细、长短及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变异。

我们在术前通过螺旋CT断层扫描,以计划固定的椎弓根为重点,术前认真阅读CT片,分析需要固定节段椎体的旋转方向、椎板和椎弓根长短的变化、椎弓根的粗细及方向、椎管的位置及形状、以及小关节有无增生及其程度,明确椎弓根与横突、关节突、椎板、棘突及小关节增生的骨赘等标志之间的相对关系,指导术中定位。

并将对应椎弓根的层面作标记,方便术中辨认。

确定进钉点后,先咬除进钉点处皮质骨,开口器开口,恒力持稳探路器缓慢进入,在松质骨内应阻力不大且均匀,如有大的阻力,可能遇到骨皮质,应拔出探路器,将咬除的棘突剔净、修剪成骨条后填入钉道,再次用探路器,则易控制方向,避免滑入原钉道。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这个厉害的手术步骤哈。

你想想看,这就好比是给脊柱搭个稳稳的架子呢!首先啊,医生得像个精准的导航员一样,找到合适的位置。

这可不是随便找找就行的,得特别仔细,就像你找你最喜欢的那本书,不能找错了地方呀!然后呢,医生会在皮肤上开几个小小的口子,这口子可不大,就像被小虫子轻轻咬了几口似的。

接下来,就顺着这些小口子,把那些特殊的工具送进去,就好像给脊柱送进去一群小帮手。

这些小帮手,也就是螺钉啦,要被准确地放到该放的地方。

这可不容易哦,就好像你要把一颗颗小珠子准确地放到指定的洞里一样,得有耐心,还得有技术呢!医生得小心翼翼地操作,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放好了螺钉,还没完事儿呢!还得把它们固定好呀,就像给房子打牢固的地基一样。

这时候,各种器械就得上场啦,它们和医生一起合作,把这个脊柱给稳稳地固定住。

哎呀,你说这手术是不是很神奇呀!就这么一步步地,让脊柱重新变得强壮起来。

医生们就像是神奇的魔法师,用他们的双手和技术,给患者带来希望和健康。

做完了手术,患者就像是重新被修好的机器一样,可以慢慢恢复正常的生活啦。

不过可别以为这就一劳永逸了哦,术后的护理也很重要呢!就像你买了个宝贝,得好好爱护它一样。

这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啊,真的是个了不起的技术。

它能让那些脊柱有问题的人重新挺起脊梁,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咱得感谢那些厉害的医生们,是他们用精湛的技艺,给大家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所以说啊,医学真的是太神奇啦!它能解决那么多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要是不小心出了问题,也别怕,有这么厉害的技术在呢!相信医生,相信科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说是不是呀?。

如何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骨科医生的必杀技

如何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骨科医生的必杀技

如何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骨科医生的必杀技椎弓根螺钉(PS)是脊柱最坚固的结构,可经受侧弯应力、旋转应力和屈伸应力。

它是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产物,更是脊柱外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椎弓根但如何根据不同患处,最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本文包括颈椎置钉、胸腰椎置钉、经皮置钉等多方面的知识,带你系统掌握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

颈椎置钉颈椎椎弓根容积较胸椎更小且方向变异较多,螺钉置入有较高的风险,临床应用较少。

但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且无需依赖椎板的完整性,在椎板缺如的情况下仍可应用此技术进行内固定。

由于颈椎椎弓根结构变异大,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同时上颈椎(C1、C2)和下颈椎(C3~C7)因适应功能而解剖形态存在巨大差异,考虑到这些因素而旨在提高各节段置钉准确率,降低或无误置率置钉方法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脊柱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

目前,依据操作手段不同,置钉方式总体上分为两类:导航下置钉和徒手置钉。

早期导航下置钉的准确率仅为90%左右,远没有达到理论上的准确率。

俯卧位(颈部悬空)是后路颈部手术的常规体位,前1个颈椎弓根置钉过程会扰动、改变下1个颈椎弓根在导航中“记忆”的位置。

提高准确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反复重复导航步骤,这势必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放射线的照射次数。

加之导航设备较昂贵,这些因素限制了导航的普遍应用,因此,徒手置钉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但资料显示现在的许多徒手方法在置钉过程中仍有较高的穿透侧壁概率。

近年,文献报道利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实际上是徒手置钉法与数字影像学技术相结合的一个方面。

基于当前研究现状,理想的徒手置钉方法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方法简便、工具简单、易掌握、易推广;②参照系恒定,干扰因素(如颈椎本身的退变增生、各节段颈椎术中的体位等)少,甚至无;③个体化、重复性好,高准确度,极低甚至无误置率。

由于解剖结构的不同,C1和C2有各自独立的置钉方法;C3~C7因结构相近,置钉方法在原则上应是自成一套体系,有着共同点。

颈、胸、腰椎椎弓根钉置钉技巧,必备高清图解(全)!丁香园社区

颈、胸、腰椎椎弓根钉置钉技巧,必备高清图解(全)!丁香园社区

颈、胸、腰椎椎弓根钉置钉技巧,必备高清图解(全)!丁香园社区钉棒系统内固定是目前外科治疗胸腰椎疾患的主流术式,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是此技术的关键,如何提高置钉精确度、减少二次置钉,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自椎弓根螺钉问世以来,颈胸腰椎椎弓根一直是骨科医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脊柱椎弓根螺钉置钉技巧,值得学习借鉴!01椎弓根钉系统椎弓根钉:直钉、U型钉椎弓根钉的开口方向:上开口、侧开口杆和钉的连接:钉杆直接连接、通过侧块连接02椎弓根的应用解剖椎弓根起自椎体两侧的后上端,向后突出构成椎管的侧壁,椎弓根的上下缘称为椎弓根上下切迹,与相邻上下椎弓根切迹相连形成椎间孔。

孔内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过。

腰神经根仅占腰椎间孔的前上1/3,椎间孔内有脂肪组织;腰骶及下胸部脂肪组织较多且疏松;上胸部脂肪较少且混有纤维组织;颈部几乎全是纤维组织,很少脂肪。

椎弓根剖面呈现椭圆形,周围是皮质骨,中心有少许松质骨,后部几乎全是皮质骨,该处骨性坚固,故有的学者将其理解为后柱连接前柱的三维性坚强的钳夹,有的称之为力核,说明了椎弓根的重要意义。

脊椎的横突、椎板、上下关节突均会合在椎弓根的同一点上,所有从脊柱后方传递到椎体的力均通过此点。

浅表大肌群:腰髂肋肌最长肌胸棘肌深层的节段间小肌群:回旋肌棘间肌多裂肌椎弓根的后面是乳突和副突,分别有腰多裂肌及最长肌起止,这些肌肉具有轴向旋转、侧弯及后伸脊柱的功能,更进一步说明椎弓根具有传递力到前方椎体上的功能,并能控制一定方向的运动。

多裂肌:起于骶骨背侧面、腰椎乳突、胸椎横突及颈椎关节突,斜向上走形止于棘突,是躯干肌中的重要肌群,对脊柱稳定性尤其是动态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通过椎弓根将螺钉拧入椎体,能够控制脊柱整个“三柱”的复合结构,达到较好的三维固定。

椎弓根内侧与脊髓相邻,而且借助脊髓被膜与脑脊液相隔,间距为0.2~0.3cm。

在腰段,神经根在椎弓根下面,是钻孔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椎弓根的上方及外侧无重要结构,较为安全。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什么是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该手术方式将椎弓根螺钉与棒固定在患者的脊柱上,以强化脊柱,加速愈合和恢复。

在这一手术中,医生会利用CT、X光等影像学技术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然后,医生会通过手术将椎弓根螺钉钉进患者的脊柱,再将一条棒子和椎弓根螺钉连接起来从而在脊柱上形成固定。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的优点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有以下诸多优点:强化脊柱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患者的脊柱,还可以稳定脊柱,避免进一步的移位。

在手术过程中,棒的长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加速愈合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可以帮助加速患者的愈合进程。

棒的固定可以防止骨折的移动,从而使骨折处的骨头相对稳定,有利于骨头的生长和修复。

减少恢复时间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患者一般在手术后就可以行走和活动,从而可以尽早地恢复体力和功能。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后的注意事项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后需要患者进行一些特殊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睡眠姿势患者需要在手术后的2-4周内保持平躺姿势,并尽量保持动作缓慢和轻柔,以避免粘连或疼痛。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以保证恢复时间。

饮食调理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保持饮食的平衡和多样化,包括充足的水分和蛋白质。

患者要避免过度饮酒或过度吸烟,以便不影响恢复进程。

物理运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以避免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

患者需要注意运动不要过度,以避免再次受伤。

结论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加速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愈合。

患者需要在手术后保持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计划,以便更好地恢复和预防再次受伤。

同时,建议患者在手术前全面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

脊柱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

脊柱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

脊柱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哎呀,说起这个脊柱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啊,我可真是有话说。

这事儿得从我那老邻居老王说起,他那腰啊,疼得跟什么似的,走路都得弯着腰,看着都让人心疼。

老王是个退休工人,年轻时干活儿没少出力,现在年纪大了,这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就找上门来了。

他那腰啊,疼得跟什么似的,走路都得弯着腰,看着都让人心疼。

他儿子小王是个孝顺孩子,听说现在有种新技术,能治这病,就带着老王去了医院。

医生给老王检查了一番,说这脊柱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挺适合他的。

这技术啊,听着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在骨头里打个小洞,然后把一种叫骨水泥的东西灌进去,让骨头变得更结实。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修房子时候用的水泥?哈哈,差不多那意思。

手术那天,小王紧张得不得了,老王倒是挺淡定的。

手术过程其实挺快的,医生技术娴熟,没一会儿就搞定了。

老王出来的时候,虽然还是有点儿虚弱,但看得出来,他那腰疼减轻了不少。

术后恢复的日子里,老王可没少受罪。

医生嘱咐他要慢慢活动,不能一下子用力过猛。

小王就陪着他,每天在小区里慢慢溜达,一点一点增加活动量。

老王说,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腰一天比一天好,虽然恢复的过程挺慢的,但总算是有盼头。

几个月过去了,老王的腰疼真的好多了,他又能直起腰来了,走路也利索了不少。

他儿子小王看着老爸恢复得这么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老王自己也乐呵呵的,逢人就说这脊柱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真是个好东西。

你看,这技术虽然听起来复杂,但其实挺简单的,就是让骨头变得更结实,让像老王这样的老人家能重新挺直腰板。

这技术啊,真是给那些腰疼的人带来了希望。

老王现在又能去公园下棋了,看着他那精神头,我都觉得高兴。

这脊柱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真是个神奇的发明,让老王的腰疼不再是问题,让他的生活又充满了活力。

脊柱外科:钉怎么拧?棒怎么弯?

脊柱外科:钉怎么拧?棒怎么弯?

脊柱外科:钉怎么拧?棒怎么弯?
脊柱外科现都用万向钉,钉尾可动使得置钉安棒时不再像定向钉那么费事。

但如果因此而随意弯棒置钉,可能会影响腰椎矢状面平衡的恢复。

理论上讲弯棒弧度与腰椎生理曲度一致,误差不超过±5°最理想。

如图示L3-5曲度31°,棒弧度13°,棒弯的不够。

可能影响矢状面平衡恢复。

术后即刻腰椎侧位片测量钉棒的相关参数:▲棒-椎体后缘距:棒中点至椎体后缘的距离。

代表钉子的置入深度。

▲钉棒角:钉长轴与棒长轴的夹角。

代表弯棒的弧度,钉棒间的压配程度。

▲钉板角:钉长轴与椎体上终板连线的夹角。

代表钉子的置入方向。

经分析,钉棒角、钉板角、棒-椎体后缘距对术后即刻腰椎生理曲度都有影响。

也就是说,置钉时尽量和椎体上缘平行;一定要把所有钉子都拧的一样深;弯棒弧度尽量和腰椎生理弧度一致,保证每一小段棒与每根钉都完全压配呈90°。

钉子拧得一样高低,棒弧度和椎体后缘连线平行,钉-棒-骨完全匹配,对腰椎矢状面平衡恢复最佳。

钉子打成“国标”,不单好看,也有其实际临床意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

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方法分析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方法分析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方法分析骨科疾病中,脊柱损伤十分常见,这种疾病很多都是由外力压迫导致的,其主要特点包括临床症状比较多样,康复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患者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威胁生命。

以往的治疗中,医生都会使用螺钉将患者的脊柱进行固定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十分有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

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经椎弓根螺钉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1经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以往,临床上在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传统螺钉固定的方法,但是效果十分有限,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同时,接受过相关治疗的患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恢复,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螺钉经常会随着患者的动作而出现松动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患者就可能会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能会致残甚至会失去生命[1]。

作为国际医学界一项新的重要研究成果,经椎弓根螺钉在对患者受损的脊柱进行固定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螺钉固定的方式,经椎弓根螺钉固定不仅风险较小,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缩小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创伤范围。

除此之外,经椎弓根还能解决传统螺钉容易移位的问题,辅助患者的脊椎受损部位进行复位,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缩小脊椎的受损范围。

使用经椎弓根螺钉技术来对患者受损的脊椎进行复位,不仅能使钉棒的力负荷降到最小,同时还能降低固定器的集中力,避免螺钉出现松动、移位等方面的问题,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疾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

因此,和传统的螺钉固定技术相比,经椎弓根螺钉技术在治疗脊柱损伤患者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2经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损伤的主要方法在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传统的螺钉固定治疗法需要在患者仰卧位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采用X先透视的方式先确定患者的受伤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器械将患者皮下的深筋膜沿着中心点切开,采用电凝法先帮助患者止血,接着借助APK技术确定患者的进针点,然后对患者的脊椎进行固定[2]。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是治疗脊柱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内部
固定器件将患者的脊柱牢固地固定起来,使其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充分
的恢复和愈合。

内部固定器件可以是螺钉、钩子、板材等材料,将其固定在椎弓根、
椎体骨等部位。

这样一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脊柱就被完全固定
住了,减小了对脊柱的移动和挤压力度,加速了硬化和愈合。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脊柱内固定器件,其中最常见的是可调节螺钉和椎间螺钉。

可调节螺钉的原理是通过一个外部操纵器将其内部的针螺杆调整到想
要的角度,使其能够更准确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椎间螺钉的原理是将两个相邻的椎体用双侧螺钉固定在一起,形成一
个强大的稳定结构,起到了支撑、减轻压力的作用。

总之,脊柱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疾病治疗方法,它利用内
部固定器件来将患者的脊柱固定,从而帮助患者加速康复、减少疼痛,并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我们对脊柱内固定器件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
大的空间,相信我们在不断优化和改进的同时,将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各种脊柱疾病的困扰。

脊柱椎弓螺钉操作方法

脊柱椎弓螺钉操作方法

脊柱椎弓螺钉操作方法
脊柱椎弓螺钉(pedicle screw)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问题的手术工具,它可以用于脊柱融合、椎弓根切除等手术。

下面是一般的脊柱椎弓螺钉操作方法:
1. 麻醉患者:通常使用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2. 术前准备:医生需要进行脊柱CT扫描或X射线检查,以确定患者的脊柱问题的具体位置和情况。

术前还需要进行消毒,并可能会在患者体表进行标识。

3.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患者背部进行切口,以便接近脊柱。

切口的位置和长度根据手术需求而定。

4. 螺钉穿刺:医生会使用针或导航器辅助将螺钉穿过脊柱椎弓的后部。

穿刺时需要小心避开脊髓和神经根。

5. 螺钉植入:选择合适尺寸的螺钉,通过导丝或者扳手插入穿刺通道中。

医生通常会使用影像引导技术确保螺钉正确植入,并确保牢固性。

6. 螺钉连接:螺钉植入后,医生会使用螺钉连接器将螺钉与脊柱棘突、棘突杆、椎弓等连接起来,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和支持。

7.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进行敷料包扎,并可能会安装外固定器或石膏来固定患者背部。

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随访。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椎弓螺钉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操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进行。

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脊髓和神经根的安全,避免潜在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的评估、术中的准确导航和术后的护理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脊柱螺钉技术解析

脊柱螺钉技术解析

颈椎颈椎分为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又可以分为上颈椎和卞颈椎;上颈椎: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侧块外缘向内7-8nmi,卞关节突卞缘向上9-10mm 方向:外展25°,手柄尾倾25°下颈椎:C3-C7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侧块外缘向内5mm,下关节突下缘向下2inm方向:外展45°;与侧块表面近垂直上颈椎:(侧块螺钉)寰枢关节螺钉固定(Margel法):进钉点:C2下关节突下缘上方2-3nim, C2-3小关节内缘的外侧2-3nmi 方向:向中线0-10°,向前指向寰椎前结节中点下颈椎:(侧块螺钉)进钉点:关节突中点的内侧和头侧各l-2mm或内侧和头侧1/3处:方向:向前外侧倾斜30° ,并平行于关节突关节面胸椎胸椎椎弓根螺钉:T2-T11椎弓根螺钉:用咬骨钳去除关节突外下方的皮质或直接沿下关节突边缘下方探明上关节突的基底部,进钉点就在其外缘;T1和T12椎弓根螺钉:T1的进钉点应稍向内,螺钉轨迹内向角度减小;T12的进钉点在乳突,轨迹向内的角度应加大,与腰椎椎弓根进钉点相同;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进钉点在横突尖端、横突中线水平,方向与小关节外侧缘相交, 形成25° -40°的夹角;进钉角自T12向上逐渐增人:腰椎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轴线交点方向:钉尾角度在轴面外展约15。

舐1S1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腰紙关节下缘水平线和外缘垂线交点;方向:指向紙骨岬的双皮质固定或穿过Sit终板(最牢固)图3-8颈z sn刘块外缘内7〜8mm,下关节突下缘上9〜LOmm处为进钉点•球磨钻磨除骨皮质,刮匙与矢状而S成25°角占水平面匚成25%方向(A)•沿内侧和上侧骨壁刮除件松质■寻找擁弓根脇腔图3・9颈'~颈■■钉侧块外缘内5mm,卜关节突下嫌下方2mm处为进何点凰除骨皮质•刮匙与矢状面S咸45•角,与侧块表面近垂宜方向(A).沿内侧、下侧骨壁刮除骨松质,寻找椎弓根骷腔00 3-19腦椎椎弓根筍的国定(給位)■注畫右備为椎弓根外法JT 钉圈3-i7 KM*弓根钉的is 定(后面现)JN 椎椎弓根*丁的固定(侧面现)图3・2JL T 订椎弓报竹的固定(飆面现)ffi3-22 Tn 椎弓根钉的固定(紬位)图3・20 T H 權弓根钉的固定(后面观)图头23胸樓椎弓根钉的■入A・椎弓根内椎弓根外置入图429權弓根探子沿權弓根开路ffi >30A、B均显示燥钉It入的深度BD3-31 IE骨椎弓根钉进针点图3-32冊骨椎弓根钉开路指向上终板«>34 弓报CT的■入位■A BMma弓根外入术A・曲側胸椎推弓假外側童钉位■•如黒点所示皿・自横突尖缁打孔音钉•沿横突斜行向脑向内到达椎弓根的外侧缘,即椎弓根与肋骨小头之间•重新进入權体,向力榷体前缘的方向播进•与对側鋼钉的尖瑞相交A BB3-M 胸權權弓粮外flUfTS入术A. AMMIt椎弓段外側置钉位■•如黑点所禾』・自横突尖靖打孔言钉•沿横突斜行向炕向内到达椎弓根的外侧缘•即椎弓根与肋骨小头之间•重新进入権体,向若権体前缘的方向推进•与对ffiwn的尖瑞相交A B图3-37比较两种■钉法的异同A.椎弓根内豊钉法,権弓粮螺钉在椎弓根内向左右倾斜的也圉小椎弓根外侧5t何法,推弓根螺钉在稚弓根外侧向左右傾斜的吃嗣大各节段的进rr 方向A ・欠状面的方向)B 水半面的方向(内倾角》图6・9下块HIT 在納位和矢状位的倾弭角度节段 与椎体上终板的夹角在水平面的角度(内倾角)G25°25# G 〜C,o-± 45°0° 土40,(5)第五步:先用尖傩剌破入钉点的骨皮 质•再用护2mm 或护2・5mm 的钻头或克氏 针,依不同的进钉方向徐徐钻入.手钻在钻 孔过程中应当感觉到有均匀的阻力•手钻均 匀前进。

脊柱椎弓根螺钉打钉技术参数最全

脊柱椎弓根螺钉打钉技术参数最全


①内倾 25°
②在骶骨翼外侧成角 35°。

③俯卧位时向头侧偏斜 25°~30°,瞄向骶骨岬,进入软骨下骨。
④指向中线或平行于骶髂关节
颈椎
进钉点
进钉角度
C2 ①枢椎椎板上缘水平线下 5mm 与椎管内缘外 7mm 的交 内倾 30°,上倾 20° 椎 点处。
②枢椎棘突正中垂线外侧 26mm 与枢椎下关节突最下缘
上方 9mm 的交点处。
③枢椎椎弓根的高度或宽度<5mm,则不宜行螺钉固定。
其决定因素是椎动脉沟处的寰椎后弓高度,小于4mm则
改为侧块螺钉。
C3~ 侧块背面的中上 1/4 水平线与中外 1/4 垂直线的交点处。 与矢状面呈 40°~45°角,水平面与上下终板平行
螺钉规格 直径: 3.5mm。
钉 长 : 18 -20mm
26.6 19.1 14.6 12.6 9.4 9.6 8.7 8.1 7.6 4.6 1.2 12.6 17.5 17.3 16.3 15.0 15.0 15.7 16.6 16.0 16.8 15.4 11.6
水平线交点处。
长度
③Margel 和 RoyCamille 提倡以横突中点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 直径:T1~T5:3.5-4.0mm;T6~T10:4.0-5.0 mm;T11、12:5.5-6.5 mm;钉长:35-40 mm
c6、c7 为从后上向前下倾斜约 5°。
确无误后方可拧入椎弓根螺钉。
等 1/3 线、中线、内 1/3 c6~c7 在中垂线上,距上关
线。
节面下缘 2mm。
①术前应仔细阅读 X 线侧位片,测出椎弓根进钉角度。 ②可以通过 CT 片发现是否有椎弓根骨折,同时可以测出椎弓根进钉轴线与棘突的夹角,进钉直径和长度,通常取骨性通道的 80%较安全。 方法步骤:1、确定进钉点;2、把撑进钉水平面角度(Transverse Section Angle ,TSA)和矢状面角(Sagtial Section Angle ,SSA);3、对进 钉深度有一定要求。

唯医精读|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技巧,骨科医生必备!

唯医精读|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技巧,骨科医生必备!

唯医精读|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技巧,骨科医生必备!内容导读Content guide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脊柱退变性疾病常与骨质疏松症合并存在。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椎弓根螺钉的松动、拔出、断裂等问题对脊柱外科医生是严峻的挑战,因此,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应运而生。

图182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本期唯医精读,我们邀请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叶伟医生,为大家讲解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技巧。

音频课程2022 · Audio Course叶伟骨科菁英会脊柱专业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点击收听学习笔记2022 · Study Notes#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历史及主要方式1994年,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最早应用于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内固定手术中,其主要是通过在已经成型的椎弓根钉道中,注射骨水泥后植入椎弓根螺钉来实现,即我们常说的骨水泥预填充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2000年,文献则报道了为骨水泥强化技术而设计的中空并带有侧孔的椎弓根螺钉,这类螺钉植入后,可直接通过螺钉中空部分将骨水泥注入椎体中,这是我们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即骨水泥强化空心椎弓根螺钉技术。

图2 两种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的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的适应证•重度骨质疏松症合并脊柱退变性疾病需要减压内固定手术;•脊柱内固定翻修手术;•脊柱侧后凸畸形矫正等长节段脊柱内固定手术。

老年人的长节段脊柱内固定手术中,以头端及尾端的螺钉发生松动的机率较高,常选择性地强化头尾两端的几对螺钉,特别是头端涉及胸腰交界段的时候,以起到预防拔钉及预防PJK的作用。

图385岁女性患者,腰椎DXA T值-3.9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图482岁男性患者,脊柱内固定术后松动翻修手术中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的风险•最常见的风险:骨水泥渗漏,导致脊髓压迫而引起神经症状;•若置钉位置不佳时,翻修手术相对较为困难;•骨水泥的异物反应等。

脊柱椎弓根螺钉打钉技术参数

脊柱椎弓根螺钉打钉技术参数

肋横 对于成人,椎弓根螺钉直径小于 5mm,将有断钉隐患。中胸椎很多情况下,无法置入大于 5mm 直径螺钉(椎弓根崩裂),另外不同椎弓根与矢壮面的夹角变化大,易导致装配困难。有些学者采用椎弓根外
突关 侧置入,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进钉点选横突的尖端,横突中线水平,先转一小洞,锥子的指向与该椎小关节外侧缘相交。与矢壮面的夹角为 25—40 度,自 T12 向上度数逐渐增加。置入的螺钉将经过
内倾夹角:L1~L3 螺钉应与矢状面呈 5°~10°;L4~L5 螺钉应与矢状面呈 10°~15°。 腰椎神经根通常位于椎间孔上

②人字嵴顶点法:副突嵴和峡部嵴为定位标志,位置恒定,容易显露及辨认。 头倾角:L1~L4 应与水平面平行,即垂直于脊柱重心方向,利用棘突上缘根部平椎弓根平面; 1/3,因此椎弓根外上方进针更
c6、c7 为从后上向前下倾斜约 5°。
确无误后方可拧入椎弓根螺钉。
等 1/3 线、中线、内 1/3 c6~c7 在中垂线上,距上关
线。
节面下缘 2mm。
①术前应仔细阅读 X 线侧位片,测出椎弓根进钉角度。 ②可以通过 CT 片发现是否有椎弓根骨折,同时可以测出椎弓根进钉轴线与棘突的夹角,进钉直径和长度,通常取骨性通道的 80%较安全。 方法步骤:1、确定进钉点;2、把撑进钉水平面角度(Transverse Section Angle ,TSA)和矢状面角(Sagtial Section Angle ,SSA);3、对进 钉深度有一定要求。
6.8
8.2 9.3
7.0
L2
L3
L4
L5
7.4
9.2
10.5
12.7
乔 T1-2:下关节突下缘外的垂直线与横突嵴相交处;

脊柱内固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术

脊柱内固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术

脊柱内固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术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术是由Abumi和Jeanneret等人1994年提出,近年来引起临床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下颈椎椎弓根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特点下颈椎包括C3~C7,其间以椎间盘、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周围韧带及其他后柱结构相连接。

椎弓根周围结构复杂多变,且伴有重要的血管、神经走行,常被医生视作手术的高危区域。

颈椎椎弓根前部与椎体相连,后部与侧块相连,腹前外侧为横突孔,形成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腰鼓样'类圆柱体样结构。

椎弓根内邻颈脊髓,外邻椎动静脉,上下方有神经根走行,椎弓根的上缘离上位神经根更近,神经根多位于神经根孔的中、上1/3处,因此应注意在置钉过程中突破椎弓根内侧壁、外侧壁、下壁时分别易伤及颈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

(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下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主要有徒手置钉法、计算机辅助及导航置钉法。

导航下置钉的准确率早期仅约80%,这是由于手术中颈椎是悬空的,一次导航置钉过程对颈椎的扰动会影响下一个颈椎置钉的准确率,要想避免这种干扰,就要反复导航,这样手术时间会明显延长,加之导航设备较为昂贵,需配套无遮挡的手术床,基层医院很难普及,因此重点对徒手置钉法进行总结。

1、徒手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由Abumi于1994年首次提出的方法,进钉点为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缘略下方、侧块外缘内侧5 mm 处(侧块背面中上1/4水平线与中外1/4垂直线交点);以螺钉轴线与椎体矢状面成25°~45°的方向进钉;在C5~C7螺钉与上终板平行,在C4略向头侧倾斜,C3较C4倾斜角更大;进钉深度在C3、C4为20 mm,在C5~C7分别为22 mm、24 mm、28 mm。

Abumi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示意图,进钉点为椎体的上关节突下缘水平线与侧块背面中垂线偏外的交点,以螺钉轴线与椎体矢状面成30°~40°方向进钉,用磨钻在进钉点破除骨皮质,于直视下探查椎弓根四壁,并辅助螺钉准确置入。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新技术新项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新技术新项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新技术新项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脊柱手术技术,通过在椎体椎弓根部位植入螺钉进行内固定,实现脊柱的稳定和恢复功能。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逐渐成为脊柱手术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及优势。

同时,结合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介绍,探讨这些创新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效果评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关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知识,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及各部分内容的主要意义和逻辑关系。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将介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背景和意义;文章结构部分便是当前所在的这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所要讨论和分析的主题与目的。

正文部分将包括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简介、新技术介绍和新项目实施步骤三个小节。

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简介中,将介绍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新技术介绍部分将通过分析新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来评价其应用前景;新项目实施步骤将详细介绍新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结论部分将包括新技术应用前景展望、临床效果评价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小节。

在新技术应用前景展望部分,将对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临床效果评价部分将通过案例分析和临床实验来评价新技术的实际效果;未来发展趋势将探讨该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路径和应用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新技术新项目的相关内容,探讨这一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

通过全面介绍这一新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效果,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多关于脊柱内固定治疗的参考资料,促进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椎弓根螺钉在脊柱外科手术运用

椎弓根螺钉在脊柱外科手术运用

椎弓根螺钉在脊柱外科手术运用椎弓根螺钉适用于很多脊柱外科手术,如腰椎滑脱、脊柱侧弯和脊柱骨折等。

虽然椎弓根固定被认为是最坚固的方法,但是临床上仍会发现不少病例出现螺钉松动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大家知道,螺钉向内(终板)或外(外侧壁)侧偏出均被视为螺钉置入位置不正确,因此术中发现螺钉置入方向不正确常常需要取出螺钉,再重新置入,这也是脊柱外科医师的习惯性动作。

目前关于这种取出——再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效果并未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其有效性亦或是稳定性,因此,来自日本 Sapporo 大学的 Goda 学者等进行了一项基于大体标本的研究,发现再次置入的螺钉固定强度要弱于首次正确置入的固定强度。

文章近期发表在 Spine 杂志上。

研究使用 17 具新鲜冰冻尸体,获取标本胸椎和腰椎(T9-L5)符合要求的椎体,共 54 个椎体。

每个椎体的一侧正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则分别向外侧(18 个椎体)或终板(36 个椎体)方向置入椎弓根钉。

外侧壁处偏出的椎弓根螺钉取出后,重新按正确轴位方向再置入;而偏出终板方向的 36 个椎体中有 18 个需要重新置入正确椎弓根螺钉,还有 18 个则保留(图 1 和图2)。

图 1 左侧大体照片为一侧螺钉向外侧穿出,一侧正确置入;右侧 X 线图像示外侧穿出的螺钉重新正确方向置入图 2 左侧大体照片为一侧螺钉向终板方向穿出,一侧正确置入;右侧 X 线图像示终板穿出的螺钉重新正确方向置入将准备好的椎体的椎弓根螺钉通过改善的适配器连接在检测机器上,予椎弓根螺钉施加以每分钟 12.5 cm 拔出的力沿着长轴方向拔出螺钉,记录拔出强度。

拔出强度在 50N 以内定义为相等(图 3)。

图 3 螺钉拔出强度测试,右侧图可见改善适配器固定在螺钉头上研究结果显示,外侧壁穿出后再置入螺钉的平均拔出强度为 581.6±97.8N,而正确置入的螺钉为 736.0±90.3N,前者减少 24.0% 的强度(图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25°-40°的夹角;进钉角自T12向上逐渐增大;
腰椎
腰椎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轴线交点
方向:钉尾角度在轴面外展约15°
骶1
S1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腰骶关节下缘水平线和外缘垂线交点;
方向:指向骶骨岬的双皮质固定或穿过S1上终板(最牢固)
T2-T11椎弓根螺钉:用咬骨钳去除关节突外下方的皮质或直接沿下关
节突边缘下方探明上关节突的基底部,进钉点就
在其外缘;
T1和T12椎弓根螺钉:T1的进钉点应稍向内,螺钉轨迹内向角度减小;
T12的进钉点在乳突,轨迹向内的角度应加大,
与腰椎椎弓根进钉点相同;源自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进钉点在横突尖端、横突中线水平,方向与小关节外侧缘相交,
颈椎
颈椎分为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又可以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
上颈椎:
枢椎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侧块外缘向内7-8mm,下关节突下缘向上9-10mm
方向:外展25°,手柄尾倾25°
下颈椎:
C3-C7椎弓根螺钉:
进钉点:侧块外缘向内5mm,下关节突下缘向下2mm
方向:外展45°;与侧块表面近垂直
上颈椎:
(侧块螺钉)
寰枢关节螺钉固定(Margel法):
进钉点:C2下关节突下缘上方2-3mm,C2-3小关节内缘的外侧2-3mm
方向:向中线0-10°,向前指向寰椎前结节中点
下颈椎:
(侧块螺钉)
进钉点:关节突中点的内侧和头侧各1-2mm或内侧和头侧1/3处;
方向:向前外侧倾斜30°,并平行于关节突关节面
胸椎
胸椎椎弓根螺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